智能手表的终极目标
目前智能手机除了具备基本的通话功能外,已然成为个人网络娱乐终端,接管了计算机的大部分功能,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大有成为智能设备控制中心的趋势。
然而相比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更具发展优势,有望承担核心数据存储、身份认证、移动支付、生活助理等与机主利益息息相关的任务。其理由基于智能手表独特的的佩戴位置和佩戴方式,再因其天然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整合特征,智能手表的发展具备更大的想象空间。由此推断,智能手表的终极目标是“个人随身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助理”。
首先,智能手表佩戴于腕部,远离头部、腹部、心脏等易受辐射的部位。相比智能手机放置在口袋、手包里更安全、可靠、方便。并且智能手表除了睡觉充电时摘下,其余时间可一直戴在腕部,随身时间最长,丢失几率最小,这样的位置相比智能眼镜、智能鞋子也更方便人机交互。
其次,世界各民族都有佩戴手表的习惯,只是近几年随着手机的普及,很多人不戴手表了。在手机普及之前,人手一表,连上小学的学生都戴着一块电子表,可见手表之普及。生活在中国的老一辈人都有这样的记忆,手表在七十年代的中国一度作为结婚的三大件:手表、电视、洗衣机出现在彩礼清单上,可见国人对手表的重视程度。当时的手表除了时间显示功能外,其最重要的价值是文化价值,戴什么样的手表体现了主人的喜好、品味、财力,奢侈品的目录上,手表持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目前智能手表屏幕尺寸基本上控制在1.5寸之内,受屏幕尺寸限制,显然不能胜任阅读、视频、游戏、上网浏览等任务,注定不可能替代手机成为单纯的智能终端。但智能手表的独特优势使它有望成为“个人随身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助理”,它可以连接各种智能终端,如计算机、手机、家用电器、汽车,还可以连接各种系统如个人健康中心、个人信用中心、社保信息系统等,还可以实现移动支付、城市一卡通、其他信用支付等,可存储个人核心数据、个人身份信息,也可作为人工智能终端进行识别、学习、判断为机主提供个性化的生活助理任务。相信随着新材料和电池技术的发展,智能手表的终极目标一定能够很快成为现实。
智能手表发展预测
2013年至2016年,功能集合阶段,将适合集成的手持电子设备功能集成到智能手表中。
2016至2018,文化融合阶段,以功能做卖点已无效,传统制表公司进入融合,智能手表出现在奢侈品目录中,同时随着电池技术的突破,新的通信标准的制定,智能手表开始取代手机。
2018至2020年,智能手表的最终阶段——成为个人随身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生活助理。
相信到那时,又会出现人手一表的盛况,在千奇百怪的表盘下,隐藏着个性化的数据,抬手之间,已完成了人机交互,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助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