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荐读】在绍兴感悟鲁迅精神/马誉炜

在鲁迅故里  路人摄影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我来到曾被一代伟人毛泽东誉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的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的故乡——浙江绍兴鲁迅故里,满怀敬意瞻仰了鲁迅祖居、故居和纪念馆,徜徉在铺满石子的长长的窄巷子里,到咸亨酒店品尝那些出现在鲁迅作品中的油豆腐蘸辣酱、茴香豆、蒸干菜、黄酒等风味小吃,与街头巷尾那些活灵活现的鲁迅笔下人物雕像对话,在小巷道的旧书店里淘到几本鲁迅著作和连环画册,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一天下来,头脑中一个丰满的、具象的、生动的,拥有可贵民族精神的伟大作家还原再现了,感觉他并未走远,他还在我的身边,他既是一部见证了上世纪初叶中国历史的人生大书,又是与我党建党初期那些革命先驱一道战斗过的老前辈,深入地了解他、学习他,对于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经验、力量和有益的精神,都是十分有益的。
一部家族史就是一部国家史,一个人物的命运折射出的就是一个时代。鲁迅祖屋和故居里展示的一件件旧迹和文物,记录了他所处那个年代的风貌。从儿时的生活、兴趣和爱好,家庭的没落,世态的炎凉,到南京求学的过程,进化论思想的萌芽,到出国去日本学医的经过,以及后来立志弃医从文的动机等,透视出鲁迅作为一个剥削阶级的叛逆者如何“从旧垒中走来”、“反戈一击”的演变历程。当初因为从课堂上授课的影片中看到中国人在日俄战争中被杀的血淋淋画面,鲁迅思想上受到极大的刺激,便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退出,紧接着就与友人许寿裳等商量投身文艺运动,开启了以笔做刀枪,向封建主义、反动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向旧的社会制度宣战的战斗历史。
绍兴一景  马达摄影
纵观鲁迅先生的一生,他的命运紧紧地与整个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始终为这个国家的前途及其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奔走呼号,与我们党的前进步伐同频共振。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中国人民有了新的希望:“走俄国人的路”。鲁迅开始认识到:“新的社会的创造者是无产阶级”。也就是从这个时期起,他开始用“鲁迅”的笔名创作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在1918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上,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下了第一页战斗的历史。在同一期杂志上,他还以唐俟为笔名,发表了《梦》《爱之神》《桃花》等几首新诗。由此“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下了大量进步的、革命的文学作品。
“五四”运动爆发前后,身为教育部官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的鲁迅,积极加入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中来,与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先驱一道,致力于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他在《新青年》杂志的“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发表了短评《圣武》,歌颂十月革命是“新世纪的曙光”。还翻译了许多日本、俄国进步作家的经典作品。
作者马达书法作品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布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就在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正是从这一年的年底起,北京的《晨报》的《开心话》专栏就开始发表《阿Q正传》,署名巴人。从第二章开始,移到《新文艺》专栏发表,一直刊登到1922年2月,共刊载9期。这部作品深刻地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农民问题。后他又围绕“女师大”事件,撰写了一系列揭露反动文人的杂文;“3.18惨案”后,他接连写了几篇揭露段祺瑞政府及其御用文人的杂文,并因此受到北洋军阀的通缉和迫害,四处避难;他还辗转到香港发表《无声的中国》《老调子已经唱完》等演讲,以期唤醒更多的人投身革命;在北京的未名社出版杂文集《坟》,提出了“解剖自己严于解剖别人”的科学态度和大无畏精神;“4.12”反革命政变发生,国民党反动派在各地疯狂地屠杀革命者,面对敌人的屠刀,鲁迅愤怒至极,积极参加营救被捕学生的行动,并写下《野草.题辞》一文,坚信“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预言革命必然胜利,表现出富有远见卓识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还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多次捐款救济遭受反动派残酷迫害的革命人士;1931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鲁迅是主要发起人之一,由于坚持党的正确主张,国民党政府以“堕落文人”的罪名对鲁迅进行通缉打压,逼迫他再次离寓避难;在中国革命艰难困苦的年代,鲁迅以“左联”及其机关刊物《前哨》为阵地,发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一文,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杀害柔石等革命青年作家的暴行,描绘无产阶级文学的光明前景。在《答文艺新闻社问》一文中,他敏锐地指出日寇侵略中国的实质。在《友邦惊诧论》一文中,他迎头痛击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攘外必须安内”的卖国政策;为抗议日寇侵略上海的暴行,鲁迅发表了《为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和《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提出:“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战争,反对加于中国民众反日反帝斗争的任何压迫,反对中国政府的对日妥协以及压迫革命的民众”;当国民党反动政府将鲁迅出版的杂文集《二心集》定为“禁书”时,鲁迅有感而发,写下了题为《自嘲》的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当听到在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粉碎了蒋介石天上地下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鲁迅当即致电延安:“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和人类的将来”。还带病创作七律《亥年残秋偶作》,诗中预言:“星斗正阑干”——天快亮了的革命前景。此时距他因患重病辞世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在他的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最后阶段,他还围绕“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个主题,对卖国文学进行无情的鞭笞,体现了“痛打落水狗”的革命精神。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评价的那样:“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在鲁迅故里的墙壁上,多处写着鲁迅作品中的那些名言警句,一个伟大作家的精神就都渗透在字里行间了。“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前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些经典语句,既是写给读者的,也是写给他自己的;既是多用于赞颂强者、英雄的,也是完全可以用来赞美他的。鲁迅就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就是一代中国的脊梁。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忆起鲁迅这位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求解放的同路人,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无限缅怀呢!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没有中国人特有的那样一种骨气和底气是不行的。
夜幕降临。我记起当年鲁迅笔下描绘的夜景:“街灯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显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外面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如今,这里的夜景是这样一番景象:来鲁迅故里瞻仰观光的人,熙熙攘攘悠闲的人们,一群群、一伙伙地穿梭在富有江南水乡风光的步行街一带,翠绿的竹子,窄窄的河道,低矮的乌篷船,古老的小石桥,“三味书屋”、“咸亨酒店”、“孔乙己书店”的旧式招牌,以及唱着俏丽多变、跌宕婉转的越剧曲调的戏摊前,涌动着尽情享受人生美好时光操着各地口音的游人。这种繁荣热闹胜似当年“社戏”的红火场面,肯定是85年以前在世的大文豪鲁迅先生早就预料得到并心有所盼的吧!
2021.5.21于北京知行斋
(0)

相关推荐

  • 绍兴•鲁迅故里(四)

    银杏叶 关注 绍兴·鲁迅故里(四) 01-09 阅读990 绍兴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973年,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235号,总占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 绍兴鲁迅 ...

  • 20 首热血诗词,忆百年峥嵘岁月

    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 从1921到2021,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年. 这一路经历了多少枪林弹雨的洗礼,经受了多少慷慨无悔的牺牲,又开启了多少上下求索的追寻,进行了多少波澜壮阔的奋斗! ...

  • 绍兴——鲁迅故里

    从沈园漫步出来,不远处就是鲁迅故里.一条不长的街道上分布着鲁迅祖屋.三味书屋.鲁迅故居(百草园在其中)和鲁迅纪念馆.先放几张街景吧. 多乎哉,不多也.我才知道茴香豆居然就是胡豆.

  • 两京一海,因“绍”而“兴”

    南北两京,江南一海.若无此煌煌三城,何来我大国泱泱! 然而你可知道,两京一海,却是因"绍"而"兴",因"越"而"光".在 ...

  • 南昌起义是如何打响中国革命的第一枪的?

    岁月交替,风云变幻.历史的脚步永远都没有停下过,每每看到国旗时,我都会想到建军节.建军节,那是我们中国革命的开始.虽然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给了中国百姓于希望,但是将"愿望"变为行动的 ...

  • 绍兴鲁迅故里(1)

    绍兴鲁迅故里(1)

  • 【原创摄影】古越绍兴(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绝大多数游客来绍兴的第一个景点就是鲁迅故里,虽然只是一条小街道,但这却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过的地方,书本上学到的百草园.三味书屋在这里也都能找到.       ...

  • 绍兴鲁迅故里(2)

    绍兴鲁迅故里(2)

  • 绍兴百景:鲁迅故里百草园

    绍兴鲁迅故里百草园 百草园在鲁迅故居屋后,虽是个普通的菜园,面积也不很大,但在天真的小孩子眼里,这里是一片神奇的乐土,摸摸光滑的石井栏.仰望高大的皂荚树.想象春夏紫红的桑椹.看看泥地里有没有吃了能成仙 ...

  • 【今日荐读】寻觅先驱的足迹/马誉炜

    李大钊故居 网络截图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日子里,我们尤其怀念建党初期那些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崛起而抗争的革命先驱.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就是其中的一位. 李大 ...

  • 【今日荐读】天空般的心灵广场/马誉炜

    我在京城的寓所,毗邻一所大学的校园.这些年来,为了照顾附近住户的人们锻炼身体.活动筋骨,学校一直破例允许我们从居住楼后面的小铁栅栏门进入校区内的一个广场. 那广场不算很大,但也足有两三千平米的样子.广 ...

  • 【今日荐读】浙南陶山印象/马 达

    作者与陶山诗会的同志摄于瑞安国旗教育馆前.素郡摄影 陶山,温州瑞安的千年古镇,因南朝著名道家.文学家.书法家.医学家陶弘景在此隐居而得名.这里有风景如画"浙南小西湖"之称的桐溪水库 ...

  • 【今日荐读】娃儿稚趣续集/马 达

    一 隔着军营的墙网 看到一群士兵在训练 忽而匍匐前进 忽而跃起追击 娃儿突然对我说 叔叔与螃蟹走路一样的 二 一阵春风刮过来 院子里的海棠花 纷纷从树上飘落 娃儿说-- 花儿像小鸟儿 都飞到了地上 三 ...

  • 【今日荐读】桃子的稚趣/马 达

    身为军人,女儿小时候,我每年只能见到她一两次.到她跟着妈妈随军来京时,已是一年级的学生了.她小时候的模样,对我来说是有些模糊.断续的.自从有了外孙女桃子,已是颐养天年的我多了许多的乐趣,每天和她在一起 ...

  • 【今日荐读】书协换帅三愿/马 达

    作者与中国书协第七届主席苏士澍等人一起出席内蒙古乌海市书法艺术节  海波摄影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相传好长时间的孙晓云任中书协主席的消息也得到了证实.成立已四十年的中国书协第一位女主 ...

  • 【今日荐读】写给老友的话/马 达

    作者近日与画家胡乐平老师在一起,并有幸得到画家书作一幅.洪波供图 一 十二年 弹指一挥 你我都在变老 唯一不变的 是对人生的追求 年轮把我们请出会议室 领进艺术天地 给了挥洒自如的空间 继续人生的追寻 ...

  • 【今日荐读】想起一件往事/马 达

    当年在军机关工作时来北京出差,在当时京城最高的电报大楼前留影.小乔摄影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在驻保定某军部机关工作.我的一个表伯父,是从故乡景县走出来的"三八式"老革命,离休前任 ...

  • 【今日荐读】漫说这双手/马 达

    作为正常人,人人都有一双手,但因经历与"三观"不同,手的成色和用途及作用成效也不同.这就有了议一议的必要.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见得最多的大概要数辛勤劳作的手.劳动创造世界,而真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