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手脚发凉,为何难以根治?可从脊柱侧弯的角度找出病根

脾胃,是整个人体的消化功能。中医认为:脾胃五行属土,属于中焦,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人从出生之后的成长需要大量的能量,而这些能量都是要通过饮食而来,而饮食必须要由脾胃共同工作才能转化为气血能量。

脾胃虚弱的人一般表现为四肢怕冷,神疲乏力,倦怠、嗜睡,食欲不振,饮食不化等问题。

通常来说,脾胃虚弱,一般指的是阳气虚,或者气虚,也就是脾胃阳虚。因此,很多人都会从调理阳气入手来治疗脾胃虚弱,不是接受医院的药方调理,就是吃些补胃养胃的食物和保健品来。这种理念本身没错,但调来调去,很多人仍然不见好转。这很可能是没有找到病根所在。

其实,从脊柱侧弯的角度去看,就很容易找到病根,治疗起来也相对理想。

前些日子,一位妈妈带着21周岁的女儿来找我。为了给女儿做调理,妈妈带女儿去了很多医院,看了很多医生,但脾胃虚弱的症状仍然不见好转,手脚也还是经常发凉。吃了很多中药和保健食品,还是不见好转,也找不到病根所在。

后来我给女孩做了全面检查,发现女孩的脊柱没有颈曲和胸曲,这是脊柱侧弯的一种典型表现,而这才是导致女孩脾胃虚弱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脏腑在疾病的发生和转变上与脊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人体是个统一的整体,不同的脏腑归属于脊柱的不同节段,脊柱发生病变或异常必然会通过有关的经络反映于内脏。清代人汪昂在《寿人经》里提到:“五脏结系于脊,骨节灵通,均获裨益”,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新生儿的脊柱是由胸椎后凸和骶骨后凸形成的向前弯曲,婴儿出生时,颈部始呈稍凸向前的弯曲,当出生3个月后,婴儿抬头向前看时,即形成了永久性向前凸的颈曲以保持头在躯干上的平衡;18个月后学习走路时,又出现了前凸的腰曲,使身体在骶部以上直立。这是人在站立后的正常脊柱形体。

在本案例中,女孩的脊柱没有颈曲和胸曲,导致女孩颈椎和两个肩部以及胸椎部呈板结锁死状态,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脊柱。当女孩身体扭动的时候,由于脊椎胸椎部位不容易活动,就只能由胸腰部去代偿。而随着胸腰部不断用力,从而导致胸腰部的脊柱外拱变形,形成脊柱侧弯。

这又是为何呢?原因有二:

1、胸腰部的脊柱发生变形,就会压迫俯冲神经,致使对应的脾胃受到伤害;

2、中医上讲,人体的脏腑穴位都反射在督脉(脊柱)上。督脉,是总督人体阳气,被称为阳气之海,而简单来说,脾胃的正常运行需要充足阳气,脊柱出现问题,就会导致阳气不足,气血不通畅,从而影响脾胃的正常运转,手脚就会发凉。

理清楚这些,才能真正对症治疗。回到根本上,就是根据人体平衡的原理,利用相应的手法把脊柱不对的地方调正,一来不再压迫俯冲神经,二来阳气就会流通,脾胃慢慢就好了,四肢得到温煦,手脚自然不再发凉。

对于一些吃药不能解决脾胃虚弱的人们,可以试着去看看脊柱是否出了问题。如果脊柱处于不平衡或者异常的状态,就解决不了脾胃虚弱的根本问题。这位妈妈只知道女儿脾胃虚弱,但并不清楚真正原因,才带着女儿看了无数医生,吃了无数药,却解决不了脾胃虚弱的根本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