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用这个多元思维看人性时,瞬间看透人生

对大脑,思维与人性的不断打磨,使得小务虚目前拥有一个能力,就是我看任何一个事物,看任何一个事情,任何一个人的一言一行,几乎都能够瞬间觉察到背后主导力量。

当然,这里的前提是这些情景被我事先编码了相关的大脑原理知识点,加之在动物脑主导下的人性或本能,几乎都存在某些共性,使得我可以把所有的人性归结到为数不多的模式里面。

或者更本质地说,它得益于我长期以来,一直拿一个最底层的原理来 解释与考察一切现象层面的事物或者事情,使得我现在看大多数事情,都能够看到背后的这个主宰点。

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道”统治着一切,只要全面看清“道”,所有的问题就都有了解决的智慧。

特别是在这么多年的不断精进的打磨下,我不自觉地【或者说有目的地】打通了一个东西,那就是我把一切都“串”起来了,这些线索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科学与物理学,宇宙学的能量,基于佛陀与老子的传统文化,和基于大脑神经科学的动物脑与前额叶,这些东西完全都是同一回事!

它就相当于同一个硬币的2个面,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显得不同而已。

智慧源自于“不相信”

小务虚在几年前,一直会听到很多“大师”,“大人物”在强调一个词汇,特别是所有讲哲学的,他们一定会强调说所有的大学问均源自于质疑,源自于不相信与怀疑。

然后就有无数的人在批判传统教育中的“答案”,王东岳说中西方文化中最基本的一个分叉点,就是西方的文化起源于“质疑”,而东方的农业文化正好相反,起源于“相信”

他强调说,“相信”文化是一种屏蔽智慧的文化,小务虚现在算是深刻地理解他的这句话。

因为小务虚之所以能够打通传统学问,大脑神经科学与现代物理学,宇宙学,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就在于我一直没有找到“我心中所要的答案”,我一直处于不确定性的追问状态。

老子与佛陀这类传统学问博大精深,但是我一直保持对它们的好奇心,因为我坚信一切都是由那个最底层的逻辑点演化出来的,因此我就不断的思索,到底能量跟这些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如何把它们串起来。

几乎所有哲学家均相信这个宇宙是一系演化的,小务虚也不例外,我是带着这个信念来读一切学问的,我在读老子与佛陀的东西时,我就一直在思索,到底如何用“第一性原理”的东西来验证它们,它们跟现代物理学,自然科学到底有何关系 ?

这些长期以来的疑问,以及不断的探索,迫使我最终去研究大脑,因为正是大脑连接着这两者。

自发本性所导致的束缚

混沌大学的李善友老师曾一度极为推崇芒格,推崇他的思维模型,后来我拿了芒格的书来读,我没觉得有多少了不起的地方,但是芒格有一个思维我觉得非常重要,就是多学科的多元思维模型,我原先读的时候没读出他的深意,我现在才知道,他讲的不仅仅只是多个思维模型的意思。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偷懒本能,它导致我们社会现在存在一个普遍偏科的现象,也就是所有人几乎都只关注他自己那个领域的知识。

比如我说大脑是解决所有人性问题的关键,那么是不是说那些研究大脑的人员,就取得了先机呢?他们不是特别了解大脑吗?那么对人性不是也很了解吗?

大错特错,所有大脑科研人员,几乎也是停留在为了研究而研究上,或者这样说,今天这个分工越来越细化的社会,在成就越来越多人的同时,也把我们更多的束缚在一个极小的领域里面,在我们为自己的专长洋洋得意时,我们实际上也在犯着另外一个可怕的错误,那就是我们越专业,意味着我们越被这个专业给束缚

我们越坚信细分领域里面的知识的同时,我们就越在它里面,就越不可能看它以外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自发本能,因此,当我们今天在不断的让自己的专业技能更精致的时候,也要让自己意识到,这个自发本性所导致的缺陷。

跨学科解决方案

而芒格的多学科的多元思维模型的思维正是针对这个现象的,也就是反本能地去打通多个不同学科的知识。

而不是仅仅只是学习多个思维模型而已,因此,这里的核心概念是跨学科思索问题,用小务虚一直以来的风格,那就是跨文化跨多个学科相互去论证一些知识模型,以形成对它的更全面的认知。

但是这里又存在一个悖谬,那就是我们经常所主张的,正是让自己不断细化,不断更专业化,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信息量又是无穷的大,因此对个人来说,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不断细化与专业化。

如此一来,就存在着矛盾,怎么办?

人性问题的复杂性

这就是处理人性问题的麻烦之处,当我们处在这个分工合作越来越细密的人类共同体之中时,就注定一定会越来越细化,这种细化与专注,使得我们在分工里面获得优势,使得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具有极其专业的能力。

但是问题就在于这里,因为我们除了工作以外,我们还要处理“人生”,我们还要过日子,还要与人打交道,还要养育子女,甚至还要“创业”,创立一番事业,这些统统都是归结到“人性”里面的,而不是“专业技能”。

但是我们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却都放在专业技能上。

而人性的东西,跟工作技能完全是两回事,我们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与工作技能有关的东西,但是却从来没有系统的去学习与“人性”有关的东西,这正是导致大多数人的人生充满苦难的根本原因。

大多数中年人都会在这样一个人生感悟,即早年不断的外求,不断的追求外在的东西,然后积累了大量的麻烦与痛苦后,才知道原来问题不在“外面”,而在于自己的本性,因此,几乎每一个在社会上历炼足够的教训的人,他一定会走回自己的内心,开始探求,为什么自己的人生会充满如此多的痛苦,为什么自己总是在不断的轮回,到底自己被什么主宰着,到底人生是为了什么等等。

往往当我们开始追问这些问题的时候,意味着我们已经给自己的人生造成大量的麻烦,同时更麻烦的是,人性却是所有学问里面最复杂的,古往今来,无数的大智慧的人对万物的追究最终都会来到人性这一个层面,也就是为何一切最终体现为目前的这个现状,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大脑是所有人性问题的关键

这就是为什么,人性问题从来没有被视为是一个科学项目而被重视,因为它是如此的复杂与扑朔迷离,以至于截止今天,我们依旧无法对它进行全面的解剖与研究,导致我们无法全面树立起对它重视的意识,甚至大多数人至今还认为人类的意识或精神是独有的,是神奇的,甚至还把它神化,这导致所有与人性相关的学问,均被认为是伪科学,比如老子的《德经》或者佛陀的佛法。

结果就是,人性这门学问,从来没有被严肃的立项为一门学科来教授给我们的学生,所有人都是碰了一鼻子灰后在社会上到处寻找“答案”,到处“摸索”与碰壁。

这正是小务虚过去20年的人生写照,我是如此的拼命与努力,但是却完全活在“人性”里面,苦苦挣扎,我曾说过我在2017年的时候,就已经大量的阅读与研究佛陀,老子与稻盛和夫这类文化,并且还不断的尝试把这些理念融入我的家庭与事业,我在实践的时候,信心满满,觉得我已经找到了人生意义的答案,但是这就是“人性”,当我们在“里面”的时候,从来不会觉得有问题,从来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

然后突然有一天,你依旧会发现,不管你怎么折腾,你还是你,生活该怎样还是怎样。

小务虚当时还花了几万元去上一个身心灵的课程,在上的时候,也会觉得顿悟很多,感觉良好,我前后上了2年左右,但是我现在回顾,模式依旧一样,只要回到生活里面,用不了多久,一切打回原型!

因此,我经常对用户强调说,如果你只是停留在表面这些“术”,我可以保证的说,几年后,你依旧还在混乱中摸索。

这就是人性的麻烦之处,这也是为什么佛陀与老子的文化至今已经2000年了,我们依旧还活在人性的折磨里面而出不来,我们依旧还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案来解决它,甚至还有些人把它推到神秘文化里面,在那里面折腾寻找答案!

而这里的核心原因在如下这几点:

  • 人性是万物演化到人的代表,因此,它的解决方案必须考察整个演化史与宇宙学。

  • 人性的一切特征最终均体现在大脑上,因此,大脑成为解开人性的一个关键点。

因此,要解决人性的问题,就必须从这两个层面切入:

必须考察万物一系演化的特征,这个概念老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但是我们今天的人却正好走一条相反的路,就如前文所说,我们越来越多地把自己专注在一个细分的领域里面,因此对这种跨学科的第一性原理,反而觉得是一种浪费时间的“多此一举”的行为。

但是这却是解决人性问题的一个必经之路!

多元思维模型的思维方式

而前文所说的芒格的多学科多元思维模型的思维方式,就是这样一个思维。

比如,老子说“无为”这个概念,小务虚本人就琢磨了几年。

单单从《道德经》里面来理解“无为”,很难形成一个清晰有效的指导人生的方案,于是我又去研究佛陀的佛法,你会发现,佛陀所提出的概念如“苦”,“无我”,“无常”,“因果”几乎跟老子的“无为”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或者说有着共同的目的。

同时,这两者最终都导出一个共同的主张,那就是“慈”,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大智慧的文化最终都导出这个主张。

稻盛和夫更是直接明了地向大家强调要“利他”,要“动机至善,了无私心”。

我在2017年时就学习到这些理念,并且也下定决定要落地稻盛与传统文化的这些理念,我以为我在落地,但是其实我们都很明白,我们一定无法做到发自内心的!

这就是问题所在,到底为什么会是这样子?到底如何才能做到发自内心的“慈”与“利他”。

这就是我近4年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到底稻盛和夫所说的“纯粹利他”意味着什么?如何才能真正达到他的这个境界?要知道,稻盛在大力推广这些理念的时候,在人生这条路上是已经历练几十年,他的思绪肯定也达到相当高的境界了。

但是我读了他的所有东西,并且辅助论证大量的其他文化与理论,前后历时4年,我依旧无法做到发自内心的利他!

问题到底卡在哪里?

2019年开始,我就在不断的论证这些东西,这个疑问最终迫使我一方面不断深挖底层的能量作用下万物一系演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则不断的在大脑的结构与特征上下功夫。

一直到2020年底,全职论证与打磨历时接近2年后,我才开始知道如何把所有一切串起来,特别是根据大脑的动物脑与前额叶的特征,来形成一个有效的人生解决方案。

小务虚课程体系的与众不同

因此,我在近半年左右,均会在实操层面非常肯定地向大家提出人生的解决方案,而它实际上,就跟传统学问几乎是一致的,或者说,大体就是稻盛和夫的那些人生建议。

但是,我发现所有这些传统文化与稻盛和夫的东西之所以无效,核心在一个关键点,那就是所有这些以前的东西,都没有把打通大脑,而我认为大脑里面的情绪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一把最关键的钥匙!

比如,你去读芒格,读李善友,读稻盛和夫,或者老子佛陀,他们都会一项一项主张你去修行,去练习某些具体的品质,比如稻盛主张的六项精进,包括:

  •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 感谢;

  • 谦虚;

  • 克己利他;

  • 反省;

  •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如果你一项一项去修行,你一定做不到用这些理念来改变你的行为,不管你折腾多少年,你最终还是混乱,不得要领,生活该怎样还是怎样,本性依旧。

而这里的核心就在于,所有这些东西,它都是由一个东西驱动着的,缺少了这个东西,你就不可能做到纯粹的发心!

有些人可以追索到能量,但是却找不到能量的科学论据!

真正的答案就在于大脑里面的情绪,这个东西正是一切人性的奥秘。

因此,我不留余力地向大家强调一个事情,那就是要做到克己利他,我们必须用“能量”来武装自己的大脑。

我打了个比方说情绪之于人,就相当于汽油之于车,车没有汽油是动不起来的,人没有感恩之情,是做不到克己得他的,因此,我在最近,对所有前来找我咨询的人都人给出4个字:“用心感受”。

这就是小务虚《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模型》的力量,它的一个最核心概念是找到那个对一切起着决定性的点,然后根据这个点展开我的整个体系,包括我所构建出来的《深度思考》与《人性的底层弱点》,全部都是从一个最底层的决定点出发来构建的课程。

因此,只要彻底读懂大脑里面的动物脑与前额叶之间的情绪,你就能知道如何才能改变自己,正如你要让车动起来,你得有汽油,你要让自己发自内心地做出利他行为,你得用情绪来驱动大脑!

最后,请注意,多元思维模型不是指多个思维模型,而是更多的指用一个底层的思维来论证指导一切的多学科论证的思维方式。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底层却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专栏
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模型
作者:小务虚
¥299
526人已购
查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