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庆|眼中园 ・心中园 ・梦中园:《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最新版)

——《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执教:张祖庆

板块一  浏览课文,鸟瞰园子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祖父的园子》,一起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课文大家都已经预习了,已经读了生字词语并且做了批注。这节课,我们将走进祖父的园子,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

出示学习任务1:

扫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园子的段落。

生:第1、2、17自然段。

板块二  眼中之园,样样都有

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一段,想一想,如果这一段只留下四个字的话,你会留下那四个字?把它圈起来。

生默读,圈词语。

生:我留下的是“样样都有”。

生:我留下的是“有个花园”。

生:我家花园。

师:请刚刚那位写“样样都有”的孩子上台来,把这四个字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再圈:我家花园里到底有些什么东西?

生: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师:你还圈了什么?

生:我觉得有白蝴蝶、黄蝴蝶、蜻蜓、蚂蚱和花。

师:这位同学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花园里的五颜六色被他看到了。奇怪啊,作者明明说,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可是我却没有看到有更多的花,写花园嘛总是要写花咯,可是这里没写。

生:花是静态的,动物是动态的,这样更能突出花园的活泼。

师:写出了动态之美,好。

生:有花才有小昆虫,昆虫多说明花也不少。

师:你的认识更深一层了。不直接写花多,而是通过写昆虫多写花多,这叫什么描写?——侧面描写。作者真是高明啊,明明花多却不写,写其他的昆虫多。我们来通过朗读读出花园的大——

(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一段话,就像导演拍电影一样,先是来一个广角镜头再来一个特写镜头。特写镜头聚焦到哪儿了?

生:蜜蜂。

师:蜜蜂飞着飞着飞不动了,这段话特别有意思啊,为什么要特别写蜜蜂呢?

生:蜜蜂采蜜。

师:飞啊飞啊飞不动了。这实际上还是在写什么?

生:写花多。

师:不动了和花多有什么关系?

生:这只蜜蜂要停下来采蜜。

生:花太多了,蜜蜂都陶醉了。

生:花太多了,蜜蜂采蜜都采累了。

师:是呀,太多了。所以读这一段话的时候,我们可以轻一点——蜜蜂——

(生有感情地朗读,声音轻轻的,很有画面感。)

板块三  心中之园,一切自由

师:再看第十七自然段。如果也请你在十七自然段中圈出四个字留下来,你觉得这段话可以聚焦哪几个字?

生:我圈出的是“都是自由”。

生:我圈的是“自由自在”。

师:围绕着“自由”。这里面都有哪些东西都是自由的?圈出来。

生:花、鸟、倭瓜、黄瓜、玉米、蝴蝶。

师:倭瓜是什么?有没有查过字典?其实就是南瓜。这么多东西,可以可以说——一切自由。请这位同学把“一切自由”写到黑板上“样样都有”的下方。

师:读到这里,张老师觉得这个作家写文章好像又写偏了。《祖父的园子》,照理,应该把“园子很大,花很多”作为重点写。可是作家却把园子的“自由”作为重点写,奇了怪了。咱们先来读一读,可以怎么读呢?听张老师率性地读一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师:你觉得这样读可以吗?

生:我觉得是可以的,这样读很自由散漫。

师:用这样夸张的读来突出这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接下来你们就来当园子当中万事万物的代言人,你愿意代言哪个事物?

生:我愿意当玉米。

师:那你就练好玉米这句话,把玉米当成你自己,把“玉米”改成我。

生:我愿意代言花。

生:我愿意代言蝴蝶。

生:我愿意代言小鸟。

师:接下来你就读你代言的那个事物,练上三四遍,把它的自由劲给读出来好不好?

(生练读句子)

师:现在,你愿意代言谁就读这个句子。

生读写黄瓜的句子(读得懒洋洋的)

师:这懒洋洋的样子真好。

生读写倭瓜句子(读得很慢)

生:我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我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我愿意爬上天就爬上天。

师:你敢爬上架吗?敢爬上房吗?(孩子在老师的暗示下,爬上凳子,爬上了桌子,读得更率性更夸张)

生:我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我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我愿意爬上天就爬上天。

师:你们愿意像他一样爬上去吗?愿意爬的就往上爬,不愿意的看着他们爬。小心,一定小心。

(生自由读,自由爬上凳子,桌子,现场气氛活跃)

师:好,继续代言其他的。
生:我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师:读得真好。
(生边读边做动作,很带劲。)
师:张老师和你们合作读。注意我的语速,有时候我会慢一点,你们也可以跟着跟我慢一点。
(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师:同学们,作者写一段话是花了心思的。这里面有特别的表达——
(标注“愿意”为红色)去掉“愿意”也是通顺的,为什么要反反复复写“愿意”“愿意”?背后藏着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
生:作者前面说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加上“愿意”说明很自由,没有人逼迫。
师:一切都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还有一个字很奥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PPT出示▼
师:你看,这个“就”你读出了什么味道?
生:没有人拦着他。
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是任性,这就是自由。到这儿我们才读懂了,什么是“一切自由”。写花园,照理写园子的大,园子的美,可作者偏要写一切自由。这是为什么?
学习任务2:
第二次默读课文(4—15自然段),圈出“我”在园子里做过哪些事情。(三分钟完成)
栽花……
师:标出了几件?同学讲到的打勾,没讲到的补充。
生:栽花、拔草、铲土、浇菜
师:还有吗?谁补充?
生:追蜻蜓、追蚂蚱、吃黄瓜……
师:做这些事情,祖父有没有规定做什么?——没有。一切都是自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读“祖父做什么”,你们读“我也做什么”。我们来玩一个接龙游戏,注意语速哦。
(师生合作读)
师:祖父戴一顶大草帽
生:我戴一顶小草帽
师:祖父栽花
生:我就栽花
师:祖父拔草
生:我也就拔草
……
师:祖父抽一代旱烟——
生:我也抽一代旱烟(那可不行,笑)。
师:你有没有想到,作者借园中的万事万物的自由来表达什么?
生:他用园中万物的自由来表达自己对祖父的思念和童年的向往。
生:表达自己对自由童年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师:表面上写的是园子的万事万物是自由的,实际上是抒发自己的自由。这就叫——借景抒情。如果说“样样都有”的大花园是作者的眼中园(师板书:眼中园)那么,一切自由就是她心中的园子。(板书:心中园)在这个园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板块四:梦中之园,光芒四射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师播放音乐,配乐朗读)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可是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了。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师:你觉得萧红在睡觉的时候可能会梦见什么?
生:梦见倭瓜真的爬上床了。
生:梦见和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的情景。
生:梦见玉米长上了天。
生:梦见黄瓜结了1000个瓜。
师:一切的一切都有可能梦见。这是,这样的童年梦,很快就结束了。生于1911年北国呼兰河的萧红,19岁被迫离家,辗转大半个中国来到香港,颠沛流离。最后因为庸医的误诊,31岁的她在写完《呼兰河传》不久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从家乡出走后她一直没有回去。所以在她的《呼兰河传》里,她一次又一次地提到,一次又一次地提到:
PPT滚动出示▼
师:同学们,当我们读完了这段话再回过头来读萧红的童年往事,读园子里那么自由的句子的时候,你一定会有别样的感受。再也回不到童年时光,只有在一遍一遍的回忆里去感受自由,去回味自由。课文里这段话,同学们在批注的时候,有没有别样的感受?
PPT出示▼
师:你可以把你的发现或理解或疑问说出来。
生:这段话让我感受到了太阳的伟大,因为这些花这些动物都需要太阳的陪护,这样才能长得更加茂盛,蜜蜂才能去采蜜。
师:太阳是万物之灵,有了太阳才有他们的自由自在。
生:太阳在作者的印象里是美好的,光亮的,它孕育了一切。
师:你补充。
生:写的是太阳亮,但其实是祖父像太阳一样保护着她。
师:理解得真好。所以,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祖父的园子》。有了祖父,才有了这个欢乐明亮自由的园子。没有祖父,也许童年所有的快乐就没有了。同学们,张老师再把这段话这样变一变,你会不会觉得读起来特别有味道?来读一读。
(请一生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