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竹《拈花一笑与文学》读后

马竹《拈花一笑与文学》读后

梁淑艳

  一个人的意识里从文字到作文再到文学,广度无非字词句段章重新排列组合;从深意到深刻再到深知,厚度无非是文化内涵积累;从身体到骨髓再到灵魂,高度无非人生阅读阅览阅历及生命能量聚集,甚至是艺术审美又一次提升。文字信息量,言简意赅表述、透彻明晰思路纹理时时闪烁理性生命光辉。这样的文字我把他看做经典文学创作一座文学巨峰。当今少得可怜敬畏文字作家中马竹老师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朵圣洁高贵的莲花,又如一道划破黎明的曙光。然而,这些渊源与其忠于文字叙事、文学表达、文化传承,文艺审视,始终保有独树一帜文学建树息息相关。

  每个人取名都有其美好寓意及文化渊源,我愿意把马竹老师这个信仰与名字结合起来理解,发现意趣横生。马字源于家族姓氏起源,老师与文字结缘因祖父母言传身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遗传,基因组合。冥冥中注定老师会成为马家的骄傲。再说竹字,谦谦君子之躯,与梅兰菊并称,有所不同的是竹之高风亮节品格为世人称道,曾有名家这样描述竹之气节,人可以无傲气,但不可以无傲骨。意思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句话是苏翁说的,著名书画大师启功先生曾经书写。我们再把马和竹组合起来,成为“笃”。字义为里,文化为表。马行迟钝,从马竹生。说文解字顿悟中文汉语言文学魅力与神奇,顿如顿首。字里行间况味浓厚,所以老师名符其实。

  记得马竹老师在做客长江日报讲座还提到人的素质是天生的,素养是后天形成的。而素养是由训练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从本源讲沟通的层次和传达的对象品位由以下几个因素体现:修习涵养、平素所供养、素质与教养和平时所养成的好习惯。这里所说的素养是老师一贯秉承非凡气质与深湛文学素养。包含生活真谛,生命意义以及生存价值和文学取向。老师文学创作“三个意识”是引领文学道路的标杆与方向。向经典求是,与经典比肩正是马竹老师文学气节最有力证明。悉数老师文学作品,诗歌、散文、文论和小说各有千秋。无论哪种体裁读之使人迅速入境,自然而然将身心与其文字共鸣,感染到会呼吸文字气息。那种真实感现场感与融入感拿捏恰到好处。目前,我们视线里文字大泛滥时期,实属难得一见的好读文字。于散发思维时收放自如需要怎样的阅读做基础!又是怎样的文学素养做诠释!

  马竹老师文学作品优点举不胜举,有关技巧,有关取题,有关结构,有关语感……我们无时无刻无处不授之以鱼。但我仍然要提及其作品深度哲思引人入胜。一般来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的文字我也只能用自己笨法反复阅读,不计其数。才能写下只言片语,不是我胆小,也不是我懒惰,我是因为心生敬畏,不敢妄加评说。我认为也是尊重写作者,也包括自己文心,唯恐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或亵渎,致使破坏文字至真至善至美的纯净,所以养成敬畏文字习惯还是有必要的。我恭敬地把每个文字捧在掌心细细体味,我甚至突发奇想那些有关江城大气与野性,有关东湖秋月,有关笔墨纸砚挥舞如柱,有关思潮葳藐之景象。然而每个汉字的延伸到灵肉,衍生成词,意在读与写的心领神会。佛陀以拈花一笑包罗世相大千,乃至心心相印,老师敏锐的文学触角延伸至城市乡村乃至河流,关注历史先贤,关切当下灵魂,甚至以后的以后,以致无限远。深到云深不知处。统统这些源于平时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发现,敢于思考,精于表达。同时老师也在启发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并给予无私关爱和真情教诲。于我而言,文字表达方面但凡有点点进步都是老师呕心沥血智慧的结晶。

  观行照度这个词是马竹老师发明的,它不仅仅是一个词汇,更多时候是自性光明的开启。每个字都蕴含不尽深意,得法即是得道。意思是告诉我们不单是世间万象之福祉,同时也让我们听到源自灵魂深处纯净之音。这个词汇的伟大诞生,囊括马竹老师缜密哲思与无量智慧照度写作人生无限深意。渐悟也好,顿悟也罢,更多集结般若心经智慧妙法组合起来意趣横生。我庆幸有恩师虔诚指引,在遭遇灵魂疾苦时,身心坦然自如。社会大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处世哲学课堂,宠辱不惊不是嘴上说说,是要行动和勇气的。老师言传身教亦如此。

  我曾经在《马竹作品精选》出版之时用自己的方式道贺。当时不胜笔力的我选择楹联以及诗词方式描述马竹老师文学旅程。内容是:《德艺双馨》影述大千,笃守汉江,馨播星光驰骏马;笔耕天命,躬行世路,艺夺竹秀傲鲲鹏。用我早前与作家马竹老师结缘写下的对联形容其视文字如生命的文学创作态度,在恰当不过。老师曾说过一切皆有因果。对文字过敏,有其家族文化渊源,老辈人言传身教,以致现在成为文化苦旅中一面鲜艳夺目旗帜。对光过敏,有其深入探究禅宗一脉无上正等正觉,以致自然而然将禅宗哲学融入属于自己创作风格的文学一脉。表述至真至善至美。美女主持人汤洁说,马竹老师是一位让人心跳的作家,一位催人泪下的作家,作品以描述当代社会生活中,我们普通人的矛盾冲突和遭遇见长……听沙沙作响地文字汩汩流淌,我确定是灵魂深处的声音。

  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有雨的傍晚,丰富而圆满的果实这里张开笑脸,眉弯里闪过金灿灿耀眼的光芒,照耀文化苦旅。而这充满文学气息、禅宗哲思灵魂跃然纸上时,马竹老师想到更多的是照亮文学后辈前进路程。在通往文学艺术的灵山路上,我始终相信:时间是过程,经历才是真正内涵。感谢老师一贯以来对我的鼓励与无私关爱。抬头看看树上结实的板栗正含着圆滚纯净雨珠,幂想老师说过竹雨画圆的美妙。恣意于文学表达浓情,恣意于心给心懂那拈花一笑。于我注定又是一个文学生命收获地好时节……

图片来源:网络

梁淑艳,笔名:风雨彩虹,欣雨。现居河北遵化。 系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遵化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品散见于《河北新农民建设》《河北诗人作品精选》《长江丛刊》《唐山文学》《热河》《十堰作家》《汉江文艺》《东湖印象丛书》《知音汇》《漱玉》《承德诗词》《遵化周报》等。发表作品200多篇。获得首届河北省群众艺术馆《大众文艺》征文诗词类三等奖。以及各类文学奖项。

投稿须知:

1、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月发放一次。

本刊责任人:

顾问:韩布晖  张连福  范丽丽

张国印  希国栋  周祝国

刘新民  张全江

总编辑:纪惊雷

常务副总编辑:曹雪艳

小说、儿童文学主编:代文静

散文、报告文学主编:杨晓建

诗歌主编:王翠红  刘艳琴

诗词主编:田玉竹

评论主编:梁淑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