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探索与实践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具有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和应用市场空间。对于带动传统汽车行业、交通行业和电子信息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系统创新和融合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随着当前技术的快速演进以及产业的加速布局,智能网联汽车需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与之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取得更多实质性的成果。
商业模式就是对企业商业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外在形式的概略描述,是企业商业活动整体性和一致性的综合反映,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收支和发展前景。
就传统汽车行业而言,产业链条中企业的商业模式大致可以归纳为:由零部件厂商供应零部件给整车企业,再由后者向销售网络中的经销商提供汽车产品,经销商从事销售、维修等服务,再配以金融服务商提供如车贷、车险之类的汽车金融服务。
在产业链条分工方面,随着自动驾驶、网联通信等新功能加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较传统汽车产业链条要长,参与者众多。除传统零部件供应商、整车企业、汽车销售和运营企业以外,还衍生出自动驾驶技术方案提供商、平台服务商、内容提供商以及相关的测评服务企业等,使得行业协作模式更加多样,分润方案更加复杂。
在产品利润分布方面,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车辆硬件收入及利润占比降低,软件收入及利润占比有望大幅度增加。据麦肯锡预测,未来汽车超过80%的变革来自于软件和电子电气架构,整车系统中软件成本占比将从现阶段的15%左右上升到60%以上。由于软件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因此随着用户的增加,其成本将不断减少。因此,在软件服务中占据优势地位的企业将在智能网联汽车未来商业模式发展中享有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在用户服务内容方面,以数据、软件和增值服务等为纽带,整车企业可以由出售产品为主延伸到出售产品与服务,商业模式可以从“制造”转变为“制造+服务”,通过OTA升级、按需付费等方式实现价值变现。基于用户服务内容,整车企业与用户间关系可实现从以往的一次性交易与服务转变为可持续的合作关系。
在资本市场方面,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往往可以通过提高科技含量而提高企业附加值,例如体现在软件、服务或者先进的技术理念上。在信息快速流动、市场高度透明的时代,基于系统评估,具备较强发展潜力的企业体现为高估值,资本市场允许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步兑现其潜力价值。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企业的发展动力,通过市场自发筛选优势企业。
由于当前复杂城市道路上的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还面临道德伦理、法律法规、技术等多层面问题,因此大量自动驾驶公司开始专注于短周期内易实现的应用场景,例如半封闭道路的营运车辆,封闭园区、码头、矿山、港口等场景的低速货运等,同时通过技术迁移逐步扩展到部分高速公路和城区开放道路的应用场景。
在此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催生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包括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巴士(城市公交、摆渡车、长途客运)、无人配送、干线物流、港口自动驾驶、无人矿卡、自主代客泊车、无人环卫等。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陆续开放了园区、城市、港口和矿山道路以及高速公路等交通环境供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开展示范运营。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与之相关的商业模式正在不断更新。行业内新兴企业正在积极探索立足于自动驾驶和相关的增值服务,以软件销售、平台运营等方式提升盈利水平。
当前与智能网联汽车落地应用相关的商业模式包括提供技术方案、提供硬件产品、提供软件产品、提供平台服务、提供数据增值服务以及车队运营六大类。其中:
提供技术方案是指从事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领域攻关,面向零部件供应商、整车企业和运营方提供自动驾驶、网联通信、安全测评等方面技术方案;
提供硬件产品是指研发并销售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实现相关的硬件产品,如人工智能芯片、计算平台、线控机构等;
提供软件产品是指开发并销售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以及功能和应用软件,满足车辆控制、信息娱乐等功能,并提供OTA升级素材;
提供平台服务是指通过云平台技术进行智能网联汽车的规划调配,以及网约车业务运营商通过叫车软件提供智能网联汽车服务的用户入口,引导用户流;
提供数据增值服务是通过收集用户端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获取价值取向信息。此外,还可通过提供高精度地图数据、特定地区交通场景数据等支持自动驾驶功能实现;
车队运营是指通过智能网联汽车终端提供客运、物流等服务,培育市场,并通过降低人力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实现收益。
如下表所示,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进行多种商业模式探索。
RoboTaxi: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场景中,最复杂且商业价值最大的场景是“开放道路、自由路线、高速、载人”,可以直接应用于城市出行。RoboTaxi对应的运营模式将彻底改变人类出行方式,进而改变生活方式、交往形态,并催生一系列新业态。
无人巴士:目前无人巴士领域的商业模式相对单一,通常是由自动驾驶技术企业和整车企业开展合作,共同研发自动驾驶公交产品,提供给公交公司运营。公交公司通过降低人力成本,提升运行效率获得收益。
无人配送:无人配送可以通过小型无人运输车或配送机器人代替人类快递员,从而有效解决短途物流和最后一公里配送中面临的服务需求分散、人力成本高和服务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同时,作为小型低速运输车辆,无人配送车辆的技术门槛较低,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已能够全面实现国产化,保障了产业链安全。无人配送应用场景的落地具备市场和技术层面的优势,尤其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也成为加速无人配送商业化落地的短期促进因素。
干线物流:在干线物流领域,引入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有效弥补长途货运司机缺口,满足长途货运需求,并有效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同时,由于高速公路路面铺装条件好,道路封闭,无对向来车,也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降低了难度。相较于乘用车,自动驾驶改装成本在商用车整体采购成本中占比较低,也有利于自动驾驶技术商业推广与应用。
港口自动驾驶:港口货物装卸与运输作业是一项繁重且危险的工作,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大,对从业人员资格和经验要求高。随着智慧港口的兴起,通过将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到港区内的集装箱卡车上,使集装箱卡车能够满足港口各种装卸工况下的自动驾驶,实现了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过渡。同时,港口的封闭环境为自动驾驶公司带来了切实可行的落地场景,帮助港口提升运营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实现港口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科技产业的升级转型。
无人矿卡:由于矿山通常地处偏僻,工作环境恶劣,不适宜人类驾驶员长时间工作,因而对自动驾驶驾驶具备刚性需求。同时矿山环境封闭、车辆行驶路线单一、车速较低等特点也有利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应用。自动驾驶矿卡车队可以根据管理平台智能化的路径调度指令,实现矿卡与矿卡之间、矿卡与电铲间的高效协同,提升作业的安全性与效率,也可以根据管理平台对行驶状态监测数据的分析,实现变速、制动、油门、转向等系统智能化线控。
自主代客泊车:近期,多家厂商相继公开发布消息,自主代客泊车将于2021年前后在我国开始量产尝试。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认为,乘用车的自动驾驶发展将由泊车场景先行,逐渐往结构化道路场景发展,然后是非结构化城市道路场景。另外,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调查显示,自主代客泊车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自动驾驶功能。
近年来,各级主管单位和相关企业普遍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并逐步就相关技术标准和战略方向统一认识。有关部门持续发布相关政策:国家发改委联合各部门于2020年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通部研究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安部联合工信部等部门推动修订道路交通法等。
我国具有超大规模的汽车市场优势,加上完备的产业体系,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的应用和叠加优化,有利于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产业生产力的转化。在智能化网联化背景下,汽车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有望向产业链中的其他环节倾斜,打破传统整车厂和Tier1的价值壁垒,业内头部企业例如百度Apollo、滴滴、驭势科技、图森未来等一众玩家纷纷入局,行业内也对自动驾驶实现商业化落地抱有极大期待。
在资本市场层面,由于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不及预期,2018年下半年之后,资本对高级别自动驾驶的热情普遍降低,智能网联汽车新兴企业的资本运作日益窘迫。但同时,国内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善,资本成熟度显著提高,成功筛选出一批优秀企业,提升了市场纯净度。近年来我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欧美汽车厂商和技术公司的华人员工在国内创业,进一步加速了新技术在国内的普及,为智能网联汽车在我国开展商业化运营提供了肥沃土壤。
世界经济论坛的调查显示,78%的国内消费者表示自动驾驶将是未来驾车的方式。而相比之下,美国只有30%。另据麦肯锡的调研显示,49%的国内消费者认为全自动驾驶“非常重要”,而仅16%的德国和美国消费者认为全自动驾驶“非常重要”。在价格方面,国内消费者愿意为购买自动驾驶车辆支付高达4600美元的溢价,而美国和德国则分别为3900美元和2900美元。因此,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在国内应用推广更容易受到消费者欢迎。
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技术能力突出,具备很大的领先优势,可以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落地快速铺设道路,配置路侧设施,覆盖通信网络。而随着“新基建”发展方向的提出,还将进一步打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中国发展、落地的机遇窗口,充分体现出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后发优势”。同时,我国在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探索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率先提出了网联化分级的概念,智能化和网联化耦合、系统架构研究、产业基础平台研发等工作也在不断推进。
打造完整产业链条,保障自主可控。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方案提供、软硬件产品研发、功能模块集成、整车制造、产品测试与评价、运营服务、售后升级与维护、报废回收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围绕“车、路、云、网、图”五大关键要素,梳理能力不足,补齐技术短板,采取从技术产品引进到合作研发再到独立开发的发展步骤,逐步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完整产业链。保障自主可控,持续提升市场话语权。
拓展创新商业模式,扩大盈利规模。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形态逐渐成熟,基于出行服务、物流服务、场地作业服务等的传统商业模式成功落地之后,智能网联汽车将不再局限于通过降低人力成本实现利润价值,而将通过开发基于OTA的付费功能更新,提供个性化软件服务和内容服务;通过开发多用途车辆形态,提升车辆利用效率;通过建立产品生态、提升车载平台产品的议价权等商业模式,持续扩大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的盈利规模。
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发展品质。依托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实践及产业发展,实现智慧交通建设,有效解决交通安全、交通堵塞及环境污染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最大程度发挥城市交通效能,建立人、车、路、环境协调运行的新一代综合交通运行协调体系。协同推进产业创新能力建设,打造产业链的整体优势,引导形成研发、生产、服务、应用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和新型交通服务体系加速成熟。
文章来源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作者王卉捷 叶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