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心安即是归处》|袁华年:行走于天地人间,唯有真实,方得心安
原创作者:袁华年(骆驼先生)【内蒙古阿拉善盟】
行走于天地人间唯有真实,方得心安
推荐阅读书目:《心安即是归处》推荐人:袁华年(骆驼先生)阅读时间:2021年5月21日—6月1日
《心安即是归处》一书记录的是季羡林先生的百年生命智慧。整本书读完,并没有让人心潮澎湃起伏不定,而是一种难得的宁静。书中整理收集的63篇作品,基本都是作者望九之年关于人生、读书、处世、死亡等方面的所思所想。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但能够真正与近百岁的老人交谈交流的机会并不多,更何况像季羡林这样充满学识和智慧的老人。幸运的是,这位老人笔耕不辍,把他一生的所感所悟都记录了下来。于是,当我们捧起这本书,就仿佛一位智者在与我们这些年轻人畅谈人生,畅谈生活,畅谈梦想。这本书分为八个章节,每个章节收录七到八篇短文。第一章:生命本来没有名字。作者并没有以自己的渊博学识大讲特讲道理,而是浅谈自己的认识。我们都知道季老经历过跌宕起伏的人生,如果他来下一个人生的定义,我想我们也会奉为信条。然而老先生首先发问“什么叫人生呢?”再回答“我并不清楚。”接着还说“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芸芸众生中也没有哪一个人真清楚的。”是啊,每个人的人生注定不相同,并没有一个通用的适合的真理存在。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找寻的是自己的价值与意义,即使是无欲无求的活着,也会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产生责任感。第二章:有福读书,可谓平生。关于读书,在书籍中、网络上有不计其数的文章,无一不在反反复复强调读书的意义、读书的好处、读书的重要性。季老引用张元济先生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来阐述,谈到了人类文明、文化和智慧的传承。人类保存智慧的手段一是实物,比如长城;二是书籍。仔细想想,如果自古以来,没有书籍,那么我们对历史也就仅限于记忆中的那一点点皮毛,整个人类发展可能将变得极其缓慢。这一章节里,季老还讲了开卷有益,讲了他的藏书与读书、影响他的书和他喜爱的书。季老对青年寄语了深切的希望,两篇文章两次将宋代大儒朱子的一首诗送给读者。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第三章:纵浪大化,不惧不忧。这一章里,季老谈到毁誉、走运与倒霉、糊涂与潇洒,缘分与命运等内容,我觉得这句“不完满才是人生”可谓画龙点睛。我们的一生几乎都在各种追逐完美与追求幸福中度过,总的来说就是追求幸福的人生,殊不知所谓幸福,所谓完美的生活,从来就不是终点,而我们往往忘记享受这个过程中真真属于我们的一切美好。记得之前看过的几本书,《幸福的陷阱》《不完美,才美》《简单甚好》,讲的都是这个道理。但是季老以他耋耄之年的现实经历告诉我们时,平淡的字句间充满真切,让我们有了平静面对复杂生活的勇气。纵浪大化,不忧不惧,人的这一生,活的是心态,心态好,身处乱世而不悲,心态差,身处盛世而不喜。第四章:行于天地,再遇自己。这一章节里,收录了季老行万里路过程中的几篇文章,当然也多是八十高寿之后的旅行日记。季老用文字记录着他眼中的世界,他还在为自己有生之年能够遇见不同风景、不同历史、不同人文而欣喜,他还在寻找未知的自己。如果是年轻人,在追寻或者找寻自己人生,我们似乎觉得没什么,但是季老这样历经岁月磨砺依然在找寻自己的人,就不能不让我们钦佩了。在“义工”这篇文字里,台北的义工也让季老钦佩不已,他说:“一个人一生都能够做到这一步,是完全不可能。在某一段短暂的时间内,在每一件事情上,暂时做到,是可能的。然而,在台北这些女义工身上,我却看到了这种境界。”这一篇我也很有感触,我们一生中,可能不是始终的无私奉献者,但在某一阶段的某一方面,我们力所能及的做了一些利人利己的事情,也是自己的成长,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馈,也是再遇自己的一种境界吧。第五章:当下即是生活。读到这章节的题目,我立即想到我曾经读过的两本书,《当下的力量》和《正念的奇迹》,再回到本书的名字《心安即是归处》,可以说,伟大的智慧同出一脉。生活于我们而言,我们所能拥有的一切只有当下;想要感受到当下,就要保持身心的正念;如果我们的所思所想所做让我们感到心安,那么我们无疑是幸福的。学识所限,我不能从哲学,亦或者是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方面来感悟,但仅仅是这三本书的名字,就不自觉的让我对我们的生活有所思考。我们穷尽一生所追求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是虚幻的思想还是真切的现实?是苦难的过去还是辉煌未来?显然,答案就在眼前,也很简单。然而我们却放不下放不开,无法接受当下即是生活,因为当下有时是痛苦的,是焦躁不安的。我们也无法做到始终保持正念,所以也就无法掌控当下的力量。破解不了的死循环纠缠着我们,蓦然发现,于我而言,只是希望得到心安而已,尽管让人感觉有点神经病的佛系,但我想能够悟透了,也就找到了归处。第六章:灵魂独立,不畏孤寂。“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这是季老做人与处世的原则。在他的一生中,历经大苦大悲,跌宕起伏,依然能够保持正念,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最终成就知行合一的国宝级大家。“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是季老的座右铭,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形影神赠答诗》,我百度了一下,结合前文白话释义大致是:实现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同节律,让生命随大化而永在人生在天地之间,不要天天为你自己的事忧心忡忡,怕这怕那。海那么阔,天那么空;你应尽的责任,你就自自然然地尽伦尽职吧,不要老去计较你可以得到多少回报。这是一种境界,需要我们慢慢去领悟其真谛。第七章: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这一章节,季老和我们聊的是生死。前几日,我们同样敬爱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逝世,享年91岁。老先生突然离世,举国哀悼,我突然有种感觉,他在人们心中永远忙碌在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解决着全人类的温饱问题,我竟早已忘记了他的年龄,甚至于之前听到他自己开玩笑说自己也是“90后”的时候,只觉得老爷子很幽默,也没有想到这样的年龄实际上是很接近死亡的年龄。我想也只有袁老、季老这样的年纪,这样的笃定,这样的智慧,才能如此之看淡吧。曾经读过日野原重明先生的《活好》,105岁老人的口述记录,关于爱、死亡、生命、家庭、朋友、工作等等。他们是真正的智者,能够参透生死的奥秘,淡然视之,坦然接受,更多的还在思考着自己还能做些什么。第八章:我的人生信条:真实。季老在为自选集所作的序言《做真实的自己》中这样写道:“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总是难免的……我主张,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是季老一生“存真求实”的意愿和真实写照。行走于天地人间,唯有真实,方得心安。纵观季老的百年人生和他以通透之心、智慧之眼、天真之态留给我们的文字和谆谆教诲,无不激荡起我们面对生活,树立人生信条的信念。因为世事无常,心安即是归处。愿你历经沧桑,永葆天真模样。2021.6.6-23:04
作者简介袁华年,笔名骆驼先生,80后,阿拉善盟作家协会会员,阅享读书会会员。热爱阅读与写作,致力于阿拉善文学艺术服务和阅读推广。所创作《局长之梦》《哭笑不得》《阿拉善奇石“劫”》《说到与做到》等短篇小说、微小说及散文、诗歌等刊发在《华文月刊》《阿拉善文学》《阿拉善日报》“阿拉善文学”公众号。
★★ 平台简介 ★★【阿拉善文学】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两新”合作平台,为《阿拉善文学》期刊推选优秀作品及新人。该公众号不限年龄、地域,为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等提供原创文学作品免费编辑、分享发布、推广展示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