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寻找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20年披荆斩棘的开创性探索,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新中国在经济上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是一个工业化基础极为薄弱、“一穷二白”的农业国。以总产量比较,中国与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水平的差距至少在100年以上。毛泽东就此说:“美国怕苏联,但是不怕我们,它知道我们的底子。中国是一个大国,但不是一个强国……人家看我们不起,而且他们手里还有一个大东西,叫做原子弹。”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党要为人民谋幸福,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毛泽东带领全党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他提出要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为标志,党中央和毛泽东立足中国国情,就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全方位思考,取得了宝贵思想成果。这些成果,集中地体现在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八大制定的路线和决策、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等重要文献中。概括起来包括:明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地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提出要改革过于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学说,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规定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文化建设以及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观点;等等。

党的八大以后不久,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曲折。1957年出现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1958年发动了“超英赶美”的“大跃进”和“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动“大跃进”的出发点是为了以更快速度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超英赶美”,“把中国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国”“一个强国”,但是,由于超越阶段、急于求成,“大跃进”反而给我国造成重大损失,给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困难。面对严峻形势,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962年初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较为深入系统地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会上带头作了自我批评。在指导国民经济调整的过程中,毛泽东号召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领导制定各项调整政策。在此期间,毛泽东结合“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反思,认识到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需要一百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毛泽东还比较集中地谈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提出社会主义又可以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的思想。这些观点,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经过努力,到1965年底,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全面完成。

从1956年到1966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辛探索的10年,其间虽然经历曲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新中国工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许多工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布局的。1964年10月,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卫生事业成就可观。全国城乡卫生医疗网基本形成,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天花、霍乱、血吸虫病、疟疾、鼠疫等疾病,或被灭绝,或得到有效防治。这10年间,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其中大部分成为后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各方面的骨干力量。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特别是在这期间,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抒写了无数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培育和铸成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前的艰辛探索及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在我们党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0)

相关推荐

  • 回顾1956年-1976年,杨建平委员说了这样一段话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生产资料协会会长杨建平作为导读人,在全国政协"中共党史学习"读书群与委员们共同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

  • 《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66)

    原著连载(66) 第七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体现在社会历史观上,主要是围绕人与社会的关系展开的. [改善民生]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提出了" ...

  • 因备课,翻出了以前下载的一篇文章――陈雪...

    因备课,翻出了以前下载的一篇文章――陈雪薇<历史视域下毛泽东的功绩和错误>,又看了看,文章对毛泽东的功绩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 毛泽东的功绩,具有奠基性和全局性:其影响,具有长远性和深刻性 ...

  • 孙学敏/学党史、明心志、找差距、创未来

    一.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经验和智慧 从建党初期的武装斗争,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党指挥枪的正确论断,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一切旧军队最大区别.正是用党的信念.信仰.理想对革命军队的绝对领导,才有了走 ...

  • 毛概第一章小结

    第一章小结(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意味着毛泽东思想的逐步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 ...

  • 部编版八下历史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振奋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那么,这个伟大的工程是谁研制出来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标:知道"大跃进"和 ...

  • 笔记15

    ​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17 中也历经艰辛.一开始,因为没有搞过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全新的事业,只能照搬苏联模式,一边倒,走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路子.后来,我们党认识到这 ...

  • 笔记14

    ​16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面对党和国家 ...

  • 伟大的探索——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第六章有感

    1956年9月,党的"八大"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始了".在随后的十年,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 ...

  • 市赛一等奖 | 王琴:筚路维艰 砥砺前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教学设计 学案】

    历史园地 中学历史教学第一公号 22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王琴,2020年6月毕业于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现工作于四川省一级示范高中--四川省邻水中学.2021年5月获广安市高中历史优质课展评一等奖. ...

  • 罗平汉: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6月6日电 (记者黄玉琦)近日,2021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学党史·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举办第二讲,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罗平汉,带领 ...

  • 「CCCP2017」冯雪:中国心脏康复之路经验探索

    图1. 冯雪教授作现场报告. 中医提倡的"复健"."标本兼治"是东方中医心脏康复思想的起源,而在西方缘起于古希腊哲学家.医师.体育师所提倡的"运动+饮 ...

  • 从“试错”到“设计”中国学者探索合成生物学发展之路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张佳星 合成生命,到底"难不难"? 此前引起轰动的人工合成淀粉"吸粉"无数,却鲜有人了解人工合成效率比天然合成高7倍的成果背后是国内 ...

  • 探索中国传统棋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5-12-22 08:39 来源: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其中的中国棋类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当今世界,经济互通性很强,中国文化也逐渐得到世界各国人们 ...

  • 中国机场建设市场投资前景与未来发展建议分析报告2021-2026年

    [出品单位]: 中商经济研究院 第1章:机场建设行业界定及中国市场发展环境剖析 1.1 机场建设行业界定及统计说明 1.1.1 机场的组成及分级 (1)机场的组成 (2)机场的分类 (3)飞行区分级 ...

  • 探索教育资源建设新模式

    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优势.构建网上学习环境的重要条件,包括电子音像教材.媒体素材.课件.案例.文献资料.题库.教与学工具等多种类型.为进一步全面促进我校教 ...

  • 中国空间站建设走出稳稳第一步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2021.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精准送入预定轨道.中国计划实施11次航天飞行任务,天和核心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