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机厅不再是只摆椅子
听说深圳机场搞了些创意候机室,以弥补它那“蜜蜂窝”式的压抑感。事实上,近几年来,世界很多机场的候机室都不再是摆“椅子阵”,而是越来越人性化了。
图:浦东机场候机厅雕塑 摄影:拉上窗帘
中国内陆较早进行候机室改革的是上海浦东机场,它在十几年前就置放了一些“嵌入式”雕塑。这些雕塑没有办法让旅客身体舒适,甚至会绊一跤——但心情,却能够有效地得到改善。
图:昆明机场按摩阵 摄影:拉上窗帘
如果要让旅客的身体舒适,最容易想到的办法是宽大的座椅。得益于支付方式的发达,国内现在几乎每个机场都有按摩椅。这些椅子似乎由第三方出资,但不付费也可以落座,可谓是一种三赢的选择。
除了个别机场,不付费它就一直吱哇乱叫。
图:成都机场无扶手连排椅 摄影:拉上窗帘
全球很多机场都在提供“普通座椅”的同时也提供“加长座椅”,以便夜间疲惫的旅客躺倒休息,在香港、新加坡和吉隆坡,你都能找到这种座椅。
我国有一些机场的普通座椅不设隔离扶手,以便夜间旅客躺卧,这也很人性化,比香港的那种带曲度的硬质塑料椅更舒服。拉总走过不少机场,发现只有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的座椅,是装备有隔离扶手而无法躺平的。
图:杭州机场候机厅 摄影:拉上窗帘
西部机场集团的服务比较好。在西安机场,还专门为尚未分配登机口的旅客准备了座椅。可坐卧,可平躺。现在东部一些服务意识较强的机场也开始这样做了,上图是杭州机场的“未分配登机口旅客休息座椅”。
图:关西机场半包单人椅 摄影:拉上窗帘
日本的航空文化比较浓厚,为了让旅客在休息时欣赏飞机,候机室专门准备了私密性较强的“半包座椅”。与西安和杭州的平板沙发椅相比,似乎更舒适一些。
图:关西机场乐桃航空候机厅 摄影:拉上窗帘
但真正打破候机厅“座椅”概念的,还是像图中这样的候机室。这是日本关西机场T2航站楼的乐桃航空候机室,已经完全没有“成排座椅”的套路。
图:西安机场个性化休息区 摄影:拉上窗帘
当然西安机场也不落后,现在它也有类似的休息区,有那么一点点游乐场风格。
图:首都机场小椅 摄影:拉上窗帘
首都机场也不是没有变化,前年拉总出行时发现它也在临窗准备了小座和小几。虽然与西安和日本的舒适度无法相提并论,但好歹算是椅子阵中的“一点绿色”了——嗯,有那么一点点创意。
但是最近再光临时,发现已经被移除了(T2航站楼25号登机口附近)。
图:旧金山机场候机咖啡厅 摄影:拉上窗帘
候机厅的功能当然不仅仅是坐着等飞机。人不是称砣,放那儿就不动,除了休息之外他还要吃喝逛,还要充电,还要购物,还要聊天,还要上厕所……等等。
美国人爱喝咖啡爱泡吧,美国的很多机场因应乘客需要,到处是片片的咖啡馆。
图:仙台机场登机口小卖部 摄影:拉上窗帘
日本人则将候机厅商业挖掘的最为充分,拼命满足乘客的每一点需求。在日本,几乎所有的机场都有大型超市,有成片的餐厅,有游乐场,有观景台。机场业主们绞尽脑汁赚钱,以维持机场运作——在人力成本极高的日本,这很不容易。
其实不止商场,候机厅能做的文章还有很多。在金昌机场,有放映厅;在榆林机场,有图书馆。放眼未来的话,棋牌室和泡脚屋应该也不是难题。可以一边做保健一边等飞机?——想一想就非常惬意!
图:伊丹机场家庭饭桌 摄影:拉上窗帘
日本各种交通都非常准时,人们很少提前到机场,超市和泡脚屋其实都特别难做。大阪的伊丹机场是旧机场,客流更少,管理者除了将座椅摆的很稀疏之外,还添置了家庭式餐桌,方便用餐,或者打电脑——依你看,像不是在自己家客厅等飞机?
这种小桌最适合吃方便面。要不,楼下买一碗泡上?
图:台北机场Hello Kitty候机室 摄影:拉上窗帘
拉总走的地方不算多,但私下里认为,将候机厅文化做到极至的,还是我国的台湾省。台北机场低矮狭小,经常被大陆媒体笑话;但管理者为它布置了各种温馨的主题候机室——你甚至不愿意移步到楼下去登机呢。
看来光把航站楼修的又高又大没啥用,还得有“内涵”才行。
图:格尔木机场圆桌沙发 摄影:拉上窗帘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说,候机厅是个难得的“宝地”。这里人流大,需求多,在我国还有“平均停留时间长”的特点。一方面,要让旅客觉得舒适超值;另一方面,也得想办法挖掘乘客的消费潜能。合理赚一些,多少也能弥补机场经营的亏空……
如果给你一座候机厅,你会怎么设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