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肝炎证精选的药方

治肝炎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肝炎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个51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肝病常用药方 

1、四逆散:

柴胡3克 枳实3克 白芍3克 炙甘草3克  

1.咳嗽者,加五味子1.5克,干姜1.5克;

2.兼下利,心悸者加桂枝1.5克;

3.小便不利者,加茯苓1.5克;

4.腹中痛者加炮附子1枚

; 5.下利重者,用7两水煎薤白9克,取4.2两,去滓。把3克的药粉放入药汤中,再煎取2.1两,分二次服。

6.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

7.有热者,加栀子、川楝子。

1.阳郁厥逆证 手足不温,或身微热,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或泄 利下重,脉弦。 2。肝脾不和证 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等。

2、逍遥散:

柴胡3克 当归3克 白芍3克 白术3克 茯苓3克 炙甘草1.5克 煨姜1片(包) 薄荷1.5克

1.火郁较重,加丹皮3克、栀子3克

2.肝郁气滞较甚,加香附、陈皮。

3.血虚甚者,加熟地以养血。

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 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舌质淡红,脉弦而虚者。

3、小柴胡汤:

柴胡24克 黄芩9克 人参9克 半夏12克 炙甘草9克 生姜片9克 大枣12枚  

1.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大便不畅,脉数而滑,去人参,加栝蒌实9克、黄连9克。(这是痰热证,也可与黄连温胆汤合用,去姜枣。)

2.若口渴欲饮,舌红而苔黄薄干(胃热证),去半夏、生姜,加栝蒌实9克、麦冬9克、沙参9克。

  若津伤及气,则口渴甚则加人参至14克(治有少阳证的糖尿病也可);

  若阴虚低烧不退则宜减去人参、生姜、半夏。

2.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白芍9克;(又可治妇女气血不和的月经不调,痛经等证)

3.若胁下痞硬(肝脾肿大),去大枣,加牡蛎12克,牡蛎、丹皮、赤芍。

4.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12克、泽泻12克;

5.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9克,温服覆被取微汗。

6.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12克、干姜6克。(寒饮证)(也可与二陈汤,或加葶苈子、苏子、五味子}

7、若兼见头痛、发热、脉浮等表证。或心悸、气上冲等证,应去人参加桂枝9克。

8、若兼见大热、大烦、大渴,汗出而大便秘,舌苔黄,口中干燥,则减半夏、生姜,加生石膏、知母。 若再兼见骨节酸痛,虽高热而两足反冷,苔黄而腻,为热 中挟湿所致,应再加苍术。

9 、 若肝区疼痛,厌油喜素,多呕,体疲少力,小便黄短,舌苔厚腻,肝功能化验转氨酶高,此乃肝胆湿热日久成毒,蕴郁不解所致。应去人参、甘草、大枣,加茵陈、凤尾草,草河车、土茯苓。若其人面色黧黑,带有油垢,体重逐增,背臂时发酸或胀,舌苔厚腻,服药难于褪落,脉弦而濡软无力,乃湿热 重也,再加生石膏、滑石寒水石、竹叶、双花

11、若兼见黄疸,一身面目悉黄,色亮有光,身热心烦,口苦欲呕,恶闻荤腥,体疲不支,胁疼胸满,不进饮食,小便黄涩,大便秘结,口渴腹胀,舌苔黄腻,脉弦滑。应去人参、甘草、大枣,加茵陈、大黄、栀子。

12、若老人经常在感冒,身痛不已,与玉屏风散合用

13、治妇人更年期综合症,或治精神忧郁症,应加龙骨、牡蛎、浮小麦。

14、若胸闷气粗,咳嗽痰不爽,胸胀痞满或胃脘痞胀,嗳气,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等症。是邪郁胸胃,肝胆气郁,痰热中阴证,应合小陷胸汤。

15、若兼见烦燥不寐,胃脘痞胀,胁间胀痛,大便稀软或腹泻等症。是肝胆火郁,脾胃气滞,湿热并存,气机阻滞,应与泻心汤合用。

16、治慢性肝炎可去姜、枣合四逆散加郁金、青皮、川楝子、茵陈、虎杖等。

17、治肝硬化可合四逆散加郁金、青皮、川楝子、鸡内金、大腹皮、生牡蛎、香附、三棱、莪术、炒谷牙、炒麦牙等。

18、若在外兼有太阳表证不解,而肢体烦痛;在内则少阳气郁结心下支结则用柴胡桂枝汤以外和营卫,内调气血。柴胡桂枝汤又可治神经官症的周身气窜作痛,以手拍打,则作咯而窜暂缓,亦有效。慢性肝炎续发的肝脾肿大用去人参、大枣加鳖甲、牡蛎、红花、茜草、土鳖虫。疗效好。

19、若兼见大便结,胃脘痛,急不可耐,呕不止,口苦甚,郁郁微烦,胁胀满作痛,脉弦有力,舌苔黄腻。此用胆、胃实热,气机受阻,疏泄不利之证。用大柴胡汤

20、若兼见傍晚发潮热不,而又两胁不适,口苦心烦,属少阳证而胃中有燥热。用柴胡加芒硝汤

21、若兼见大便溏泻,下午腹胀,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此乃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之证。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22、若兼见胸满而惊、谵语、小便不利等证。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热人血室证 妇人中风,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4、柴胡疏肝散:

柴胡6克 醋陈皮6克 川芎4.5克 白芍4.5克 枳壳4.5克(麸炒) 炙甘草1.5克 香附4.5克   

1.若胁肋疼痛较甚者,酌加当归、郁金、乌药等以增强行气活血之力

2.;若肝郁化火,口渴舌药,脉象弦数者,酌加山栀子、黄芩、川楝子等以清肝泻火。

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 满,脉弦。

5、龙胆泻肝汤:

酒龙胆草6克 栀子9克 炒黄芩9克 泽泻12克 木通9克 车前子9克 当归3克 酒生地黄9克 柴胡6克 生甘草6克

1.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

2.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黄,加滑石、薏苡仁。

3.若玉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者,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

4.肝经湿热,带下色红者,可加莲须、赤芍。

5.肝火上炎致头痛眩晕,目赤多眵,口苦易怒,可加菊花、桑叶。

6.木火刑金,见咳血者,可加丹皮、侧柏叶。。

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 满,脉弦。

6、犀角地黄汤:

1.热人血分证 身热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脉细数,或喜忘如狂,漱水不 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2.热伤血络证 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

赤芍12克 地黄24克 丹皮9克 犀角3克(磨汁冲服)(无犀角可水牛角60-120克代,并先煎2小时)  

1.若蓄血,喜忘如狂者,系热燔血分,瘀热互结,加大黄、黄芩。

2.郁恕而挟肝火者,加柴胡、黄芩、栀子。

3.若吐血者,加侧柏叶、茅根、三七。

4.衄血者,加茅根、黄芩。

5.便血者,加槐花、地榆。

6.因血者,加茅根、小蓟。

7.发斑者,加青黛、紫草。

7、黄连解毒汤:

黄连9克 黄芩6克 黄柏6克 栀子9克 

1.便秘者,加大黄。

2.吐血、衄血、发斑者,酌加玄参、生地、丹皮或合犀角地黄汤。

3.瘀热发黄者,加茵陈、大黄。

4.若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榔。

5.湿热下注,尿急尿痛者,加车前子、木通、泽泻。

三焦实热火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目赤睛痛,错语不眠;或热病吐 血、衄血、便血,甚或发斑;身热下利,湿热黄疸;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 黄,脉数有力。

8、茵陈蒿汤:

茵陈蒿18克(包) 栀子14克 大黄6克   

1.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呕吐者,可加黄芩、柴胡、半夏、生姜,以和解少阳,和胃降逆。

2.如兼有恶寒、身痛、无汗等症,可加麻黄、杏仁、连翘以解表散邪。

3.如胁痛较重者,可加郁金、川楝子、延胡索等,以疏肝行气止痛。

4.若黄疸较重,热势较甚者,可加板蓝根、黄芩、大青叶、虎杖、黄柏等以退黄除热。

5.如湿热黄疸,病情恶化出现高热,烦躁,甚则神志不清,抽搐,出血等,此乃热毒内陷,可加牛黄、丹皮、赤芍、郁金、黄连、羚羊角等以凉血解毒。

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腹微满,口渴,不欲饮食, 恶心欲吐,大便秘结或不爽,汗出不彻,无汗,或但头汗出,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舌 苔黄腻,脉滑数。

9、栀子柏皮汤:

栀子15克 炙甘草3克 黄柏6克

功用:清热祛湿退黄。主治:伤寒,身热发 黄,心烦懊侬,口渴,苔黄。

10、茵陈四逆汤:

干姜4.5克(大的人可用9克) 炙甘草6克 附子5克(包) 茵陈30-60克(包)

功用:温里助阳,利湿退黄。主治:阴黄,黄色晦暗无华,四肢不温,皮肤 冷,身体沉重,神疲食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涩。

11、茵陈五苓散:

茵陈蒿30克  猪苓3克  泽泻5克  白术3克  茯苓3克  桂枝2克

湿热黄疸,湿多热少,小 便不利。

12、一贯煎:

北沙参9克 麦冬9克 当归9克 生地黄18-45克 枸杞子9-18克 川楝子4.5克  

1.口苦燥者,加酒炒川连1.5克(粉焗服);

2.大便秘结,加瓜蒌仁;

3.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

4.痰多,加川贝母;

5.舌红而干,阴亏过甚,加石斛;

6.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

7.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

8.腹痛,加白芍、甘草;

9.脚弱,加牛膝、薏苡仁;

10.不寐,加炒酸枣仁。

11.若胁痛甚者,加合欢花、玫瑰花、白蒺藜等以舒肝调气;

12.头目昏晕者,加女贞子、桑椹等以补益肝肾。

阴虚肝郁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 弦。亦治疝气瘕聚。

13、六味地黄丸:

山萸肉6克 山药6克 熟地12克 丹皮4.5克 泽泻4.5克 茯苓4.5克  

1.阴虚而火盛者,加知母、玄参、黄柏等以加强清热降火之功;

2.兼纳差腹胀者,加焦白术、砂仁、陈皮等以防滞气碍脾。

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 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 细数。

14、逍遥散:

逍遥散

方剂来源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丸,名逍遥丸。

组成与用法  柴胡30克  白术30克  白芍30克  当归30克

茯苓30克  甘草15克

上药共研粗末。加煨姜、薄荷少许,煎汤温服,每服9克,日服3次。

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丸剂,每

服6—9克,日服2次。

功效与主治  功能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主治肝郁血虚而致两胁

咋痛,头痛目眩,口干咽燥,神疲食少,或见寒热往来,或见月经不调,乳

房作胀,脉弦而虚。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乙型肝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痛经,月经

不调,慢性盆腔炎,乳腺增生病,更年期综合征,女性皮质醇增多症,癔

病,男子乳房发育症,阳痿;又用于治疗乳房囊内乳头状瘤,甲状腺腺

瘤,鼻窦炎,慢性肠炎,眼病等病症。例如:

(1)乙型肝炎  本方加板蓝根、败酱草,治疗30例。结果;治愈6

例,好转23例,无效工例(《黑龙江中医药》1987年第1期)。

(2)慢性肝炎  本方合四君子汤,治疗100例。服药40一60剂。

结果:痊愈(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HBsAg转阴,肝体缩小在肋下1

厘米以下,质软)61例,好转(症状减轻或消失,血清TFT仍有。+。

一“++”)31例,无效8例((河北中医)1987年第6期)。

(3)慢性胆囊炎  治疗慢性胆囊炎32例。结果:有效30例.无

效2例(《浙江中医杂志}1987年第12期)。

(4)胆结石  本方合硝石矾石散加金钱草等,治疗胆结石20例。

结果:疼痛完全消失者17例,减轻者3例,胆石消失者5例({上海中医

药杂志》1965年第7期).

(5)原发性痛经  治疗52例。寒凝气滞,加艾叶、桂枝、香附、延

胡索,气滞血瘀,加泽兰叶、失笑散、没药、丹皮、延胡索、川栋子。腰腿痪

痛,加菟丝子、淮牛膝。于经前3—5天开始服,连服5—7剂。结果:

有效率88.4%(嚷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

(6)乳腺增生病  本方加减,治疗182例。其中肝郁气结型,加郁

金、陈皮、枳壳、王不留行、乳香、没药,气滞血瘀型,加青皮、香附、丹参、

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痰气郁结型,去柴胡、薄荷,加陈皮、半夏、南星、

白芥子、僵蚕;气虚血瘀型,去柴胡、薄荷,加党参、黄芪、淫羊藿、郁金、

丹参、皂刺等。结果:肝气郁结型68例,治愈41例,显效27例;气滞血

瘀型75例,治愈27例,显效39例,好转8例,无效工例;痰气郁结型

16例,治愈5例,显效7例,好转3例,无效1例;气虚血瘀型23例,

治愈2例,显效5例,好转9例,无效7例(《吉林中医药}1984年第2

期)。

(7)癔病  本方加减,治疗癔病性情感暴发,去白术、甘草、当归,

加郁金、黄芩、黄连、天竺黄、胆南星;癔病性意识朦胧状态,去甘草,加

远志、青皮、石菖蒲、郁金;癔病性痉挛发作,去甘草,加半夏、枳壳、郁

金、钩藤、地龙等,梦行症,加淮小麦、酸枣仁、丹参、生地、柏子仁、大枣

等。获显效(《吉林中医蓟》1982年第2期)。

(8)男子乳房发育症  用本方丸剂治疗35例。其中发病病程为

3个月一1年者25例,经治疗15例乳房肥大完全消失,工。例在服药

95天后乳房肥大消失并恢复正常;病程为1—3年者7例,服药110天

后,5例乳房肥大消失,  2例较原来缩/]x2/3;病程为3年以上者3例,

其中1例服药90天肥大完全消失。服药期间未发现有其他副作用产生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年第1期)。

(9)阳痿  本方加蛇床子、石斛等治疗。结果:服药10剂,阴茎已

能勃起,但不持久;续方重用白芍至60克,又服10剂,告愈(《浙江中医

杂志,1984年第9期)。

(10)鼻窦炎  本方加玄参、麦冬、菊花、蔓荆子、白芷、川芎、辛夷

花、苍耳子、桔梗、甘草,治疗32例。结果:服药10一工5剂,痊愈30

例,症状减轻2例;经临床随访工/2—2年,均未见复发(《新中医》1983

年第10期)。

(11)更年期综合征  本方加生地、丹参,合甘麦大枣汤,治疗54

例。气虚,加黄芪、党参;血虚,加热地、熟首乌;阴虚,加沙参、麦冬;失

眠,加柏子仁、酸枣乙;纳差,加神曲、山楂、麦芽、谷芽;汗多,加防风、黄

芪;眼睑肿,加车前子、泽泻。结果:痊愈35例,好转工4例,无效5例

(《新中医》1988年第9期)。

(12)女性皮质醇增多症  本方加减,治疗4例。结果;服药2月,

开始出现疗效;  4月后,症状消失如常人,均获满意效果(《浙江中医杂

志)1989年第7期)。    .

(13)带下  本方加减,治疗160例。其中白带71例,黄带89例。

结果,白带者治愈48例,显效17例,好转6例;黄带者治愈60例,显效

20例,好转9例。服药以4—8剂占多数,病程较长者约10—20剂

亦获效(《山东医刊》1966年第3期)。

(14)慢性盆腔炎  本方加减,治疗2例。患者伴痛经及不孕。结

果:症状消失,且均受孕(<中华妇产科杂志》1959年第10期)。

(15)眼病  本方既能治视力变化的内障,又能疗云翳遮睛的外

障;气虚者可以补,气郁者可以疏,血虚者可以养,血瘀者可以化;偏于

寒者可佐温药,偏于热者可佐凉药,用之得当,能收到满意疗效(么江苏

中医》1966年第4期)。治疗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急性球后视神经

炎、玻璃体混浊、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化脓性角膜溃疡,均获良效(《四川

中医》1985年第8期)。

(16)心包积液  本方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结果:诸症

悉除,X线透视示心界已恢复正常,心电图亦恢复正常,随访3月余未

复发({新中医》1987年第5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肝郁脾虚,肝脾失和之证。方用柴胡疏

肝解郁结,使肝木得以条达;合以当归、白芍同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

则肝柔;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实土以御木侮,气血兼顾,肝脾并治,为

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两胁作痛、头痛目眩、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

乳房作胀、脉弦而虚,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胁痛,加延胡索、川楝子,食欲不佳,加神曲、鸡内金;发热

心烦,加丹皮、山栀,肝脾肿大,加鳖甲、牡蛎,舌干绛无苔,去柴胡、生

姜,加女贞子、早莲草、生地。

黑逍遥散(《医略六书》),即本方加生地或熟地组成;功能疏肝健

脾,养血调经,主治肝脾血虚,临经腹痛,脉弦虚。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有明显的保护肝脏作用,亦有显著的镇静

与解痉作用,并有促进消化、调节子宫机能,以及补血、健胃等多种作

用。对四氯化碳实验性肝炎(大白鼠),有减轻肝细胞之脂肪变及退行

性变的作用,肝炎恢复期中,能促使肝细胞再生。与对照组比较,本方

组不仅在病理改变上较轻,而且死亡率亦较低。

功能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主治肝郁血虚而致两胁咋痛,头痛目眩,口干咽燥,神疲食少,或见寒热往来,或见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

15、柴胡疏肝散:

肝病常用药方 

1、逍遥散:功能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主治肝郁血虚而致两胁咋痛,头痛目眩,口干咽燥,神

疲食少,或见寒热往来,或见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

2、柴胡疏肝散:功能疏泄肝郁,活血止痛。主治胁肋疼痛,或胃脘胀满,攻痛连胁,嗳气频

繁,苔薄,脉弦。

3、越鞠丸:功能行气解郁。主治气郁所致胸膈痞闷,脘腹胀痛, 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

消,苔腻略黄,脉弦。

4、小柴胡汤:功能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

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妇人伤 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以及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 见少阳证者。

5、大柴胡汤:功能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

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硬,大便不解 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

6、茵陈蒿汤:功能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尽黄、 色鲜明,腹微满,小便短赤

不利,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沉实。

7、更衣丸:功能泻火通便。主治大便燥结,心烦易怒,睡眠不安。

8、柴胡细辛汤:功能和解少阳,燥湿健脾。主治湿疟,脉濡,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

少。

9、当归芍药散:功能和血止痛。主治妊娠腹中绵绵作痛。

10、桂枝茯苓丸:功能活血化瘀,消症散结。主治妇女小腹宿有症块, 按之痛,腹挛急,脉涩,

或妇女月经困难,经停腹胀痛,难产,胞衣不下, 死胎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而有腹痛拒按等。

11、膈下逐瘀汤:功能逐瘀消痞,行气止痛。主治瘀在膈下,形成积 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等症。

12、丹参饮:功能活血理气,畅中止痛.主治脘腹疼痛.胸闷不舒等。

13、大黄廑虫丸: 功能破血消症,祛瘀通经。主治干血内结,五劳虚极,瘀结成块,妇女经闭,

肌肤甲错,两目黯黑,潮热消瘦等。

14、蒲灰散: 功能化瘀泄热,通淋止血。主治小便不利,茎中疼痛,皮水等。

15、大分清饮:功能清热利水通淋。主治积热夹湿闭结于里,小水不利,或溺血,或湿热下利,

黄疸,或邪热蓄血腹痛。

16、栀子柏皮汤:功能清热祛湿退黄。主治伤寒黄疸发热,小便黄赤, 舌红苔黄,脉滑数。

17、五苓散:功能通阳化气,利水渗湿。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发热、烦渴、饮水即吐、小

便不利,水湿内停、水肿、泄泻、小便不利; 霍乱吐泻,痰饮,短气而咳、脐下动悸、吐涎沫

而头眩等病症。

18、茵陈五苓散:功能清热利水退黄。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身目 俱黄,小便不利,头重身

困,胸脘痞满,口淡不渴,或便溏腹胀,舌苔厚腻 或淡黄,脉濡、稍数或缓。

19、真武汤:功能温阳利水。主治肾阳衰微,水气内停,小便不利,恶寒,四肢沉重疼痛,或肢

体浮肿,苔白、脉沉,及太阳病,汗出不解, 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困动,振振欲擗地。

20、茵陈蒿汤:功能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尽黄、 色鲜明,腹微满,小便短

赤不利,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沉实。

21、龙胆泻肝汤加羚羊角:功能泻肝胆实火,清化湿热。主治湿热下注,小便淋 浊作痛,阴痒阴

痛,妇女带下,或肝胆实火,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以及湿热黄疸。

22、黄连解毒汤:功能泻火解毒,清化湿热。主治一切实热火毒,大热 烦躁,口燥咽干,谵语

昏狂,湿热黄疸,痢疾,疔疮走黄,热甚吐血,衄血发斑,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23、五苓散:功能通阳化气,利水渗湿。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发热、烦渴、饮水即吐、小

便不利,水湿内停、水肿、泄泻、小便不利; 霍乱吐泻,痰饮,短气而咳、脐下动悸、吐涎沫

而头眩等病症。

24、茵陈五苓散:功能清热利水退黄。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身目 俱黄,小便不利,头重

身困,胸脘痞满,口淡不渴,或便溏腹胀,舌苔厚腻 或淡黄,脉濡、稍数或缓。

25、柴平汤:功能和解少阳,燥湿健脾。主治湿疟,脉濡,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

26、复方垂盆草糖浆:功能清热解毒。主治湿热内蕴肝胆,黄疸,小便赤 黄,舌苔黄腻者。

27、小陷胸汤加味: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主治胸脘痞闷,按之则痛,咳痰黄稠,舌苔黄腻,

脉滑数。

28、安宫牛黄丸:功能清热解毒,开窍镇痉。主治温热毒盛,热入心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

痉厥抽动,舌红或绛,脉数等。

29、犀角地黄汤: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热入血分证,热甚动 血,吐血、衄血、便

血、尿血等;热扰心营,神昏谵语、斑疹紫黑、舌绛起刺、脉细数,瘀血留滞,善忘如狂、漱水

不咽、胸中烦痛、自觉腹满、大便色黑易解,以及疔疮走黄等。

30、甘露消毒丹(或名普济消毒丹):功能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主治湿温发热,胸闷腹 胀,

倦怠肢酸,口渴,小便短赤,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以及暑湿时疫, 颐肿,黄疽等。

31、六神丸: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疗毒,痈疡肿痛,单双乳蛾,烂喉丹痧,喉风喉痈

等病症。

32、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咳嗽痰多色白,胸膈胀满,恶心呕吐,头眩心悸,舌苔

白润,脉滑等。

33、平胃散:功能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滞脾胃,脘腹胀 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哕,大

便溏薄,肢体怠惰,舌苔白腻而厚。

34、厚朴温中汤:功能温中燥湿,行气除满。主治脾胃寒湿,脘腹胀满,或寒邪犯胃,脘腹胀痛

等证。

35、温脾汤:功能温补脾阳,攻下冷积。主治冷积便秘,腹满痛, 喜按喜温,手足不温,或久

痢赤白,脉沉弦等症。

36、真武汤:功能温阳利水。主治肾阳衰微,水气内停,小便不利,恶寒,四肢沉重疼痛,或肢

体浮肿,苔白、脉沉,及太阳病,汗出不解, 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困动,振振欲擗地。

37、四君子汤:功能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面色咣白,语声低 微,疲乏无力,食少便溏,

舌质淡,苔薄白,脉虚软无力。

38、补中益气汤: 功能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主治脾胃气虚,中气下 陷,发热自汗,阴挺脱

肛。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饮食无味,大便溏薄.舌 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39、九转黄精丸:功能滋补精血。主治体虚面黄消瘦,头晕目眩,饮食 减少,或消谷善饥,神

疲乏力等。

40、保元汤:功能补气温阳。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倦怠乏力,少气畏寒,小儿痘疹,阳虚

顶陷,血虚浆清,难以收敛。

41、乌鸡白凤丸:功能益气养血,调经止带。主治妇女体虚,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带下,

腰腿酸痛。

42、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

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 细数。

43、一贯煎:功能滋养肝肾,疏肝理气。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

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或虚弦。

44、沙参麦冬汤:功能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主治燥伤肺胃,津液亏 损,咽于口渴,干咳少

痰,舌红少苔。

16.越鞠丸

方剂来源 元’。<丹溪心法}。又名芎术丸。

组成与用法 苍术 香附 川芎 神曲 栀子

上药各等分,共研为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6克,日服2次,

温开水送下。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剂量按常规酌定。

功效与主治 功能行气解郁。主治气郁所致胸膈痞闷,脘腹胀痛,

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苔腻略黄,脉弦。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溃疡病,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肋问神经痛,

痛经;也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乳腺病,更年期综合征,

盆腔炎,小儿消化不良等病症。例如,

(1)胃痛 本方合金铃子散,可治疗气郁胃痛;合失笑散,治疗气

郁血瘀的胃痛。均获良效({黑龙江中医药}1983年第工期)。

(2)慢性肝炎 本方合龙胆泻肝汤,治疗慢性肝炎证属肝胆郁热

型,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黑龙江中医药}1983年第1期)。

(3)肋间神经痛 本方去栀子,加半夏、陈皮、茯苓、南星治疗。结

果:服药3剂后,痛势减半,守方连服6剂,所苦若失(《吉林中医药》

1983年第1期)。 '

(4)痛经 本方合失笑散,治疗痛经,可取得明显效果。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因气、血、痰、湿、食、火等郁滞之症。方用

香附行气,川芎活血,苍术燥湿,神曲消食,栀子清热;俾气行血活,湿除

食消,热退而痰亦随化,痰、火、湿、食、气、血诸郁兼顾,为其配伍特点。

临席应用以胸膈痞闷、脘腹胀痛,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气郁为主,加木香、槟榔;血郁为主,加桃仁、红花;湿郁为

主,加茯苓、白芷;火郁为主,加黄芩、青黛,痰郁为主,加南星、瓜蒌,食

郁为主,加山楂、麦芽。

本方所治六郁均属实证。若为虚证,则不宜用本方治疗。

六郁汤 (《医学入门》),即本方去神曲,加陈皮、半夏、赤茯苓、砂

仁、甘草、生姜组成,功效同本方,但尤长于行气、燥湿、化痰,主治气郁、

痰郁、湿郁。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芎、苍术、栀子均有镇静作用,故用于精神忧

郁等症;香附有镇痛、健胃作用,神曲可促进消化,故用于肝气犯胃引起

的胁肋脘腹胀痛、食欲不振;香附能松弛子宫平滑肌的痉挛,并能镇痛,

且本方又长于镇静,故用于痛经,亦可获效。

17.小柴胡汤

方剂来源 汉。<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 柴胡工2克 黄芩9克 人参9克 甘草6克 半

夏9克 生姜9克 大枣5枚

水煎服。 .

功效与主治 功能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病,寒热往来,胸胁苦

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妇人伤

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5以及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

见少阳证者。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疟疾,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泌尿系统感

染.产后感染,胸膜炎,胃炎,肝炎,肠伤寒,斑疹伤寒,登革热,又有用于

治疗败血症,妊娠恶阻。胸膜炎,小儿厌食,睾丸炎,亨特氏综合征,中耳

炎,水肿等。例如。

(1)高热 治疗86例。其中呼吸道感染36例,胆道感染20例,

泌尿系统感染9例。产后感染4例,败血症2例,肝炎3例,乙型脑炎2

例,伤寒2例,腮腺炎5例,细菌性痢疾3例。结果;显效75例,余11

例体温有反跳现象(《四川中医》1986年第5期)。

(2)败血症 本方加大黄,同时增大柴胡、黄芩剂量治疗。患者

发病17天。寒热往来,体温37.8--39.7~C。结果;日服2剂,告愈(《广

东医学》祖国医学版1.965年第6期)。 、

(3)产后感染发热 本方合四物汤,去大枣、熟地,加丹参、益母

草,治疗8例。患者体温持续38--39.60c,白细胞数12~32.5×10。/

升。结果:服药2—5剂后,均获痊愈(《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年第lo

期)。

(4)登革热 以本方加板蓝根、大青叶等为基础方,治疗37例。体

温39。C以上者,加青蒿;皮下出血及齿衄者,加赤芍、紫草、白茅根、仙

鹤草;腹满、大便秘结者,加大黄;项背强几几者,加葛根,小便黄赤、舌

苔黄厚腻者,加滑石、藿香、薏苡。结果:体温于24—48小时降至正常

者28例,48小时内体温下降、仍有低热者6例,无效3例(《河南中医’

1989年第2期)。

(5)寒热往来 本方加常山、草果,治疗26例。结果:服药1剂热

即退工3例,服药2剂热退6例,服药3剂热退7例(《河北中医》1984

年第4期)。

(6)疟疾 本方去生姜,加常山、槟榔、草果、乌梅、葛根、干姜,治

疗14例。发病前4—5小时煎服。结果全部治愈(《陕西新医药》1976

年第4期)。

(7)风水 以本方去人参,加水蛭、白茅根、金银花,连翘为基础

方,治疗属少阳证27例。浮肿者,加益母草,血尿者,加小蓟草,头晕目

眩者,加菊花。结果:痊愈19例,显效5例,好转3例(《辽宁中医杂志,

1990年第8期)。

(8)肝炎 本方加减,治疗黄疸型肝炎工4例。结果均愈(<<浙江中

医杂志净1958年第3期)。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肝炎32例。结果。显效

14例,好转16例,无效2例(《山东医刊}1958年第9期)。治疗慢性活

动型肝炎3工例。结果:治愈21例,好转3例,无效7例。用本方与联

苯双酯同用治疗2工例。结果:治愈工6例,好转2例,无效3例(《解放

军医学杂志》1990年第2期)。本方为主,治疗急性肝炎恢复期、自觉症

状持续不退而肝功能检查未见异常者128例。两胁胀痛,加香附、郁

金、元胡.川楝子,腹胀,加木香、陈皮;厌油纳差,加山楂、神曲、佩兰;便

溏,加山药、薏苡,失眠,加酸枣仁、磁石;头晕,加菊花、女贞子、旱莲草;

便秘,加酒军。结果;痊愈(症状消失,2年内未复发)85例,好转(症状

基本消失,1年内未复发)34例,无效9例(<浙江中医杂志>1989年第

9期)。

(9)肝癌 以本方加鳖甲、桃仁、白术、半枝莲、龙葵等为基础方,

治疗原发性肝癌40例。均为施行剖腹探查未能切除肿瘤的中晚期肝

癌患者。腹水尿少,加泽泻、车前子、大腹皮、姜皮、石韦;黄疸,加茵陈,

生山栀;胁痛,加乌药、元胡、川栋子;同时加用转移因子、多种维生素

等。结果:好转15例,有效18例,无效7例,平均存活期为9.95月,而

化疗对照组仅为5.3月(《四川中医》1989年5月)。

(10)慢性胆管炎 治疗28例。结果:痊愈26例,有效(症状消失,

超声波示胆管内径0,6—1厘米)2例(《河北中医》1987年第5期)。

(11)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 本方加连翘、大青叶、苏

梗、竹茹、金银花等,治疗60例。结果;服药2—5剂后,痊愈(临床

症状完全消失,外斐氏试验凝集效价<1:80)45例,显效(主要症状消

失,外斐氏试验凝集效价<1:160)13例,有效2例(《山东中医杂志}

1987年第2期)。

(12)湿温伤寒(肠伤寒) 本方合三仁汤,治疗576例。若热重湿

轻,症见高热或但热不寒者,重用黄芩,再加黄连、山栀、连翘等清热之

品,湿重热轻,症见身热不扬、头重身困、胸闷脘痞,重用杏仁、白蔻仁、

薏苡仁以利湿化浊、宣畅气机。结果:治愈414例.有效145例,无效17

例(《浙江中医杂志》1990年第8期)。

(13)胆汁返流性胃炎 本方为主,治疗36例。兼瘀血者,加丹

参,郁热较甚者,加黄连,腹胀满者,加枳壳;合并胃溃疡者,加服溃疡散

(三七1克、乌贼骨1.5克、枯矾0.5克),大便隐血强阳性者,加止血散

(大黄l克、白芨1.5克、枯矾0.5克)。30天为1疗程,并于治疗前后

以胃镜检查作对照。结果;33例服药1个疗程后,胆汁返流消失,胃液

色清,胃粘膜无黄色粘液附着,胃窦蠕动规则,幽门开合良好,食道内返

流液消失,其余3例连续服药2个疗程后。1例胆汁返流消失。2例无

变化(《中医杂志》1983年第5期,.

(14)顽咳 本方合一服散(柴胡、甘草、生姜、党参、黄芩、杏仁、乌

梅、半夏、苏叶、罂粟壳、红枣)加入阿胶(烊化)、蜂蜜,浓缩后制成膏剂

服用,治疗zbJL顽咳32例。患儿伴发热,或呕吐,或腹泻,或喉痒声嘶。

结果:痊愈25例,好转5例,无效2例(《浙江中医杂志》1990年第1 期)。

(15)肺结核 本方为主,治疗41例。结果:显著进步6例,好转

33例,有效2例;治疗时间最短17天,最长432天(<福建中医药}1958

年第3期)。

(16)渗出性胸膜炎 本方加银花、连翘、牡蛎、葶苈、泽泻、杏仁、

丹皮、通草,治疗20例。伴肺结核者,加服抗痨药。结果疗效满意(《哈

尔滨中医》196 0年第7期)。本方加沙参、百部、瓜蒌、牡蛎等,治疗42

例。其中左、右侧胸腔积液分别为20例和22例。结果:治疗22—45

天,全部治愈(《湖南中医杂志》1987年第2期)。

(17)心绞痛 本方加当归、川芎、附子等,治疗41例(心电图均有

不同程度的缺血型改变)。结果:服药5剂后,疼痛均明显减轻;服药20

—28剂,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改善(《河南中医》1986年第3期)。

(18)更年期综合征 本方合甘麦大枣汤随症加减,治疗21例。结

果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年第3期)。

(19)睾丸炎 本方加石膏、橘核等,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

炎25例。结果;均获痊愈,平均住院时间5—7天,服药3—7剂(《中

医杂志》1985年第6期)。用本方合白虎汤,治疗成人单侧或双侧睾丸

下坠肿痛2例。结果疗效满意(《陕西中医》1984年第11期)。

(20)亨特氏综合征 以本方加川芎、天虫、蒲公英、白芷等为基础

方,治疗10例。外耳道疱疹明显,加七叶一枝花;耳部疼痛剧,加全蝎;

大便干结,加制大黄,苔黄腻,加甘露消毒丹,舌质偏红,加丹参、枸杞

子、千地黄;舌偏淡,加生黄芪、当归。结果;治疗30天后,痊愈(症状、

体征消失)6例,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露齿时I:1角轻度歪斜)3

例,好转(症状、体征不同程度改善)土例(《浙江中医杂志》1989年第

10期).

(2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本方加味,治疗21例。结果:均获治

愈;其中服药4剂而愈6例,6剂而愈9例,9剂而愈4例, 12剂而愈

2例(《四川中医》1987年第6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伤寒邪入少阳,以及妇女热入血室、产后

郁冒等证。方用柴胡透泄少阳之邪从外而散、疏泄气机之郁滞,黄芩助

柴胡以清少阳邪热,柴胡升散,得黄芩降泄,则无升阳劫阴之弊;半夏、

生姜降逆和胃;人参、大枣扶助正气,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可

以直从外解,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

食、心烦喜呕、脉弦,为其辨证要点。只要抓住其中一二个主症,便可应

用本方,不必待其证候悉俱。

临床如见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根;腹中痛,去黄芩,

加芍药;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

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肉桂;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

姜。此外,妇人热入血室、热伤阴血,加生地、丹皮;瘀血内结、少腹满

痛,去人参、甘草、大枣,加延胡索、归尾、桃仁;兼寒者,加肉桂,气滞者.

加香附、郁金。

外感病邪在表或已入里,一般不宜用本方。如需应用,则应酌情加

减。疟疾需用本方时,宜加抗疟药物同用。

柴胡枳桔汤(《重订通俗伤寒论》),即本方去人参、甘草、大枣,加枳

壳、桔梗、陈皮、雨前茶组成,功能和解少阳,而偏于促邪外透;主治少阳

经病偏于半表证。柴胡陷胸汤(《通俗伤寒论》),即本方去人参、甘草、

大枣,加枳壳、桔梗、瓜蒌、黄连组成;功能和解少阳,清化痰热,宽胸散

结;主治邪陷少阳,兼有痰热内阻的病证。柴胡桂枝汤(《伤寒论》),即

本方合桂枝汤组成;功能和解少阳,解肌发表;主治少阳证兼太阳表证,

症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

寒论)),即本方去甘草,加龙骨、牡蛎、铅丹、桂枝、茯苓、大黄组成;功能

和解清热,镇惊安神;主治伤寒下后,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

重,不能转侧。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消炎作用,其效力强于单味柴胡,以

抗肉芽肿作用较强,而抗渗出作用较弱。此外,尚能促进消化,并有镇

吐、祛痰、镇咳、保肝、利胆、镇静等多种效能。

18.大柴胡汤

方剂来源 汉。《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 柴胡15克 黄芩9克 芍药9克 半夏9克 枳

实9克 大黄6克 生姜15克 大枣5枚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

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硬,大便不解

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

石症,胆道蛔虫症;又用于治疗肝脓疡,慢性肝炎,溃疡病穿孔,痛风,急

性扁桃体炎等病症。例如:

(1)急性胰腺炎 治疗]32例。发热,加银花、连翘;黄疸,加茵

陈、金钱草;便秘腹胀,加元明粉、川栋子;呕吐不止,加竹茹、陈皮;腹痛

持续不减,针刺阳陵泉、足三里。结果:治愈]29例(水肿型),死亡3

例(坏死型);腹痛缓解时间平均4.2天,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

3.9天(《辽宁中医杂志)1986年第2期)。以本方加苏梗为基础方,治

疗216例。气滞夹积型,加川朴、黄连、姜竹茹;肝胆湿热,加黄连、山

栀;气滞血瘀,加赤芍、桃仁、红花、五灵脂等。并配合针灸、补液,对急

性出血型加用抗生素、胰酶抑制剂等。结果;水肿型210例均痊愈,出

血型6例中,痊愈、死亡各3例(《浙江中医杂志》1988年第6期)。本

方内服,并保留灌肠,治疗85例。结果:痊愈78例,好转6例,死亡1

例(《湖南中医杂志}1987年第1期)。

(2)急性胆囊炎 本方去芍药,加大腹皮、制香附、金钱草,治疗56

例。结果;除3例伴胆结石转手术外,其余均获临床治愈(《浙江中医杂

志,1985年第9期).

(3)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本方加减,治疗21例。其中气滞型9

例,加金铃子、郁金;湿热型10例,加鸡金、金钱草、海金砂;脓毒型2

例,加银花、连翘、蒲公英。结果:总有效率95%(《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年第9期)。

(4)胆道术后残留结石 本方加减,治疗26例。治疗期间使患者

保持每天解3次稀软便。结果:排石18例,未排石8例;经3年随访,

未复发工6例,其中9例经静脉胆系X线造影证实胆道内未见残余结

石,症状复发工。例(<中医杂志}1984年第5期)。

(5)总胆管内遗留死亡蛔虫 本方加元明粉、延胡索、甘草,治疗

18例.结果全部治愈(《浙江中医杂志》1987年第3期)。

(6)急性扁桃体炎 本方加银花、连翘,治疗36例。结果全部治

愈(《四川中医分1987年第6期)。

(7)慢性肝炎 本方加减,治疗脾胃实热壅盛型50例。结果;痊

愈15例,基本治愈6例,好转22例,无效7例(《中医杂志》1965年

第工。期)。

(8)溃疡病急性穿孔 本方加减,治疗溃疡病急性穿孔第二期患

者398例。腹腔感染重者,加银花、连翘;便秘不下者,加芒硝;瘀血重者。

加桃仁、红花、赤芍等;气滞重者,加郁金、香附等。第1剂从胃管灌入,

以后每日口服1剂。经第二期治疗,80%的病例在3天内体温恢复正

常;97%的病例在5天内腹膜炎体征完全消失。远期疗效,进行1一工。

年随访者118例,其中良好者66例,尚好者37例,不好者15例((中华

医学杂志》1974年第11期)。本方加减,治疗62例。结果:治愈61

例,死亡1例。住院时间最短者4天,最长者29天(<河南医学院学报》

1975年第4期)。

(9)糖尿病 本方加地黄,治疗2例。结果获良效(嚷汉方临床》

1968年第4期)。

(10)痛风 本方合桃核承气汤,加红花、苡仁,治疗2例。结果:

治疗20一28天,尿酸均恢复正常,自觉症状均消失(《汉方临床》1968

年第3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肝胆胃肠实热之证,以及属于少阳阳明

并病者。方用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大黄、枳实内泻热结,使少阳、阳明

之邪得以双解,可谓一举两得,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

心下或胸胁满痛、苔黄便秘,为其辨证要点。

本方主要治疗消化系统急腹症。临床如见黄疸,加茵陈、山栀;腹

痛剧烈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胆道或胆囊有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砂、

鸡内金等,气滞者,加郁金、香附等。

大清胰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即本方去半夏、枳实,加胡

黄连、木香、延胡索、芒硝组成,功能疏肝理气,清热泻火通便,主治急性

胰腺炎。小清胰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即本方去枳实、半夏、

大黄,加胡黄连.木香、芒硝、槟榔、使君子、苦栋根皮组成;功能疏肝理

气,清热驱蛔,主治胰腺炎并见胆道蛔虫症。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明显的利胆和降低括约肌张力的作

用,而且并不抑制括约肌的运动机能,这对解除胆汁、胰腺的淤滞无疑

是有利的。由于它的利胆作用,通过“内冲洗”,又会有助于炎症、感染

的消退.

19.茵陈蒿汤

方剂来源 汉.<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 茵陈9克 栀子9克 生大黄9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尽黄、

色鲜明,腹微满,小便短赤不利,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沉实。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

比,胆囊炎,胆石症;又用于治疗钩端螺旋体病,蚕豆病等病症。例如:

(1)急性传染性肝炎 本方加味,以大剂量茵陈为主,治疗84例。

结果,治愈72例,显效10例,无效2例;治疗及时,一般均在3周恢复

正常(《吉林中医药》1984年第3期)。本方加板蓝根、龙胆草、鸡骨草、

车前子等,治疗29例。其中肝区疼痛者24例,巩膜,皮肤黄染29例,

肝脏肿大者29例。结果;痊愈21例,显效5例,好转3例;一般在服药

3一10天后黄疸消失,消退肘间平均为7.6天;肝肿大治疗后恢复正常

者18例,虽缩小但未达到正常者7例(《广西中医药》1980年第3期)。

本方加减,治疗有明显黄疸者20例。结果:黄疸消退时间最短5天,最

长21天;服药剂数最少11剂,最多43剂(《上海中医药杂志》1957年

第8期)。本方合茵陈肖苓汤,治疗18例。结果:症状消失时间平均9.1

天,黄疸消退时间平均14.S天;3/4病例治疗2周后肝功能恢复近于正

常,另以12例作为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比中药组长(《武汉医学院学

报}1959年第1期)。本方合金黄丸,治疗120例。结果;治愈116例,好

转3例,恶化死亡1例.住院时间平均为30天(《人民保健》1959年第

2期)。本方加味,治疗小儿传染性肝炎249例。结果;一般只需1—

2周即恢复,各种主要症状消失,肝功能相继恢复正常(《中华儿科杂

志)1958年第6期)。本方加味,治疗小儿传染性肝炎30例。结果:痊

愈27例,好转2例,不明1例。疗程最短5天,最长10天(《哈尔滨,卜

医》1959年第12期)。

(2)中毒性肝炎 本方治疗锑剂引起的中毒性肝炎4例。其中配

合泻心汤、小柴胡汤治疗者3例。结果获得良效(《福建中医药》1958

年第2期)。

(3)黄疽 本方加味,治疗5例。其中4例为传染性肝炎,1例为

胆囊神经性疾病。结果:均在10--2 0天内恢复(《中华医学杂志}1956

年第10期)。本方制成注射液,治疗25例重度黄疽。结果,有效13例.

无效12例。本方合小陷胸汤治疗9例。结果:有效7例,无效2例,与

其他方法比较,显示本方加味退黄有效.无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杂

志}1984年第2期)。

(4)胆汁性肝硬化 本方加四君子汤治疗。患者肝肿大在剑突下

9厘米,黄疸指数190单位。结果。服药65剂,治愈出院(《上海中医药

杂志)1958年第4期)。

(5)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本方加减,治疗32例。其中男14

例,女18例;以青壮年为最多。均有反复发作之胆道感染或胆道结石

手术史,此次发病急剧,出现不同程度休克,伴高热、寒战等.结果,

治愈29例,因合并肝肾功能衰竭死亡3例

(6)钧端螺旋体病 本方加减治疗。患者全身疲乏,继而高烧,右

上腹疼痛,巩膜黄染,皮肤粘膜见出血点,病原体分离找到钩端螺旋体。

结果;服药5剂,黄疸稍退;随症变化加茅根、生地等连服10余剂,痊愈

出院(《广西中医药》1980年第2期)。

(7)胆石症 治疗50例。对其中属肝胆湿热者,加金钱草、郁金、

虎杖等.结果;显效7例,好转39例,无效4例(《中医杂志》1983年绵

11期)。

(8)杜.约氏综合征 本方加减,治疗2例。恙因湿热蕴结,肝失

条达,胆失疏泄,郁而发黄,或脾阳不足,湿从寒化,寒湿中阻,胆汁排泄

受阻发黄。前者加黄芩、栀子、旱莲草;后者加附子、干姜。结果均获愈

(《广西中医药)1986年第4期)。

(9)蚕豆病 本方加减,治疗16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2例;

]5例在蚕豆成熟季节发病,1例因食用发芽蚕豆而于6月份发病。每

剂3煎合液,于1日内分次服完。结果:均黄疸消退、热退神静、肝肿回

缩至正常大小((云南中医杂志}1983年第5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湿热黄疸之证。方用茵陈为君药,专用

于清利湿热以退黄,配以栀子清泻肝胆之火,使湿热从小便而山,大黄

既能清化湿热,又能泻热逐瘀,使湿热从大便而下;三药合用,使湿热

瘀滞从二便分消,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周身面目俱黄、色鲜如橘

色,小便黄赤,舌苔黄腻,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恶寒发热,或寒热往来,加柴胡、黄芩和解退热;大便秘

结,重用大黄,并加枳实以泻热通便;胁痛腹胀,加郁金、川楝子疏肝理

气止痛,黄疸甚,加田基黄、泽泻、车前子利湿退黄。

茵陈四逆汤 (《玉机微义》),即本方去栀子、生大黄,加附子、干姜、

甘草组成,功能温阳退黄,主治阴黄色晦,手足逆冷,脉沉微细者。茵陈

四苓汤(《济生方》),即本方去栀子、大黄.加白术、猪苓、赤茯苓,泽泻组

成,功能清热利水,主治黄疸,小便深黄。大便溏薄。茵陈术附汤(《医学

心悟》),即本方去栀子、大黄,加炙甘草、白术、附子、干姜、肉桂组成,功

能温阳化湿;主治寒湿阻滞,发为阴黄,身目熏黄,身冷不渴,小便自利,

脉沉细。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证治准绳》茵陈蒿汤,由茵陈、栀

子、大黄、芒硝、木通、寒水石组成,功能清热退黄;主治小儿发黄,身如

橘色。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能降低小鼠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的死亡

率。茵陈蒿汤及其醇提取物,能促进大鼠胆汁的分泌,但作用不够明

显。本方还有解热以及降低血中胆红素的作用。对接受药物治疗的动

物,肝脏细胞的肿胀、气球样变、脂变与坏死,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有

一定的恢复肝细胞内蓄积的糖元与核糖核酸含量的能力。并使血清谷.

丙转氨酶活力显著下降。

20.更衣丸

方剂来源 明.《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引张选卿方(原书有方无名,

《时方歌括》定此名)。

组成与用法 朱砂15克 芦荟21克

上药研细末,加酒少许和为丸剂。每服3克,早晨空腹或临卧前吞

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泻火通便。主治大便燥结,心烦易怒,睡眠不

安。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便秘,郁证,精神分裂症,慢性肝炎等病症.

例朔.

(1)便秘,治疗郁怒伤肝所引起的实热便秘,有尸定疗效(《实用

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枕).

(2)郁证 治疗肝郁化火之性情急躁易怒、呕恶吞酸,口干便秘。

泛酸嘈杂明显,可同服左金丸,肝火明显,可再用夏枯草、龙胆草、黄芩

煎汤送服(《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3)精神分裂症 本方合生石膏、生大黄、生铁落等汤剂,治疗血

虚痰火型及阳明实热型精神分裂症500例。其中,男性229例,女性

271例,病程1年以内181例,2~5年153:例,6一10年98:例,11一

吕。年68例。结果。痊愈401例,好转93例,无效6例(<上海中医药杂

志)1984年第10期)。 、 .

(4)慢性肝炎 本方合当归、川芎、生地、丹参等汤剂,,治疗109

例。以快便为度,若服用后不得快便,可加生大黄,仍无效,再加玄明粉。

结果。89例。慢迁肝”显效率80.9%,有效率95.5%,20例“慢活肝”显

效率80P6,有效率90%(<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年第4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肝经实火而大便秘结者。.方用芦荟为君

药.清肝经实火、泻热通便,配以朱砂,可重镇安神、解毒清热。为其配伍

特点。临床应用以大便燥结、烦躁易怒、头晕头痛、苔黄质红,为其辨证

要点.

本方不作汤剂使用。凡因气虚或阴血不足引起的便秘,不宜服用。

本方所用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不能过量B目用或持续服用,以防止

汞中毒,芦荟含有芦荟素,能引起盆腔器官充血,孕妇忌服。 ,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芦荟能刺激大肠而致泻,腹泻而伴有腹痛,伹

便后腹痛即能解除。朱砂具有镇静作用,能降低大脑中枢神经兴奋性。 、

21.柴平汤

方剂来源 宋。《内经拾遗方论》。原名柴平散,又名柒平煎。

组成与用法 柴胡6克 黄芩4.5克 人参3克 半夏3克 甘

草1.5克 陈皮3.5克 苍术4.5克 厚朴3克 生姜3片 红枣2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和解少阳,燥湿健脾。主治湿疟,脉濡,一身尽

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急、慢性胃肠炎,胃神经官能

症等病症。例如。

传染性肝炎 本方为主,治疗105例。其中急性黄疸型和无黄疸

型共63例,慢性迁延型和慢性活动型共42例.结果。治愈80例,显效

工4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急性患者用药11-55天,慢性患者用药

32—94天(<江苏中医杂志}lg88年第1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湿疟.方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合以平

胃散温燥寒湿,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疟疾频发。见有寒多热少、

一身尽痛、手足沉重,为其辨证要点.

原书注称:“发于午前为阳,属气虚,加白术土炒八分、白茯苓、青皮

七分,发于午后为阴,属血虚,加当归酒浸九分、川芎七分;发于午前延

及午后,此气血两虚,上四味俱加。”又称:“食积加神曲炒八分,麦芽炒

七分,山楂一钱,枳实麸炒一钱。”

凡疟疾寒多热少,或舌苔黄腻,小便黄赤者,忌用。

22.当归芍药散

方剂来源 汉。<金匮要略》。

组成与用法 当归50克 芍药250克 茯苓60克 白术60克

泽泻50克 川芎50克

上药共为细末。每服3克,酒调送下,日服3次。也可改饮片水煎

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与主治 功能和血止痛。主治妊娠腹中绵绵作痛。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附件炎,更年期

综合征,不孕症,胎位不正,妊娠中毒症,妊娠腹痛,妊娠癫痫,胎萎不

长,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也用于治疗眩晕,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

心脏病,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痢疾,慢性阑尾炎,输尿管结石,前列腺肥

大等病症。例如:

(1)妇科腹痛 本方加减,治疗206例。包括经行腹痛、崩漏腹

痛、妊娠腹痛、产后腹痛,以及妇科杂病腹痛。结果:临床治愈99例,明

显好转47例,好转28例,无效32例;腹痛改善明显而迅速,多在1

周内见效(《浙江中医杂志》1988年第1期)。

(2)附件炎 治疗49例。结果:痊愈34例,好转n例,无效4例

(《湖北中医杂志》1988年第4期)。

(3)不孕症 根据病情轻重给以汤剂或散剂,或汤剂、散剂并进,

治疗138例。结果:痊愈118例,有效¨例,无效9例(《陕西中医》1990

年第11期)。

(4)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本方加减,治疗83例。结果。总有效率

为91.6%,见效时间多在服药后的第一个月经周期内(《中成药研究》

1983年第9期)。治疗99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0.9%,对经期延长

的疗效尤为显著(《中医杂志》1983年第6期)。本方加减,治疗各种原

因引起的阴道出血417例。结果:工.剂有效率为61.4%,一般用工一

3剂即可取得显著疗效(《湖北中医杂志》1982年第2期)。

(5)卵巢囊肿 本方加理气化瘀药治疗。患者右侧卵巢囊肿4 X

4 X 5厘米。结果:治疗后症情逐日好转,半年后妇科复查囊肿消失

(<江苏中医杂志》1982年第5期)。

(6)子宫肌瘤 治疗2例。结果:服药1个月后,身体倦怠、腰腹疼

痛等症状基本消失,肌瘤也均消失(《陕西中医)1988年第12期)。

(7)更年期综合征 治疗48例。部分患者兼有卵巢功能低下。结

果:平均有效率达69%以上,对主要临床表现的改善率分别为:头身发

热87.5%、头昏眼花87.5%、便秘65.4%、食欲不振60%(《中成药研

究》1984年第10期)。

(8)妊娠中毒症 治疗65例。结果: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1.6%,

主要临床表现的改善率分别为:浮肿77%、蛋白尿45%、高血压71%,除

个别病例因骨盆狭窄行剖腹取胎外,大部分病例自然分娩,出血量均小

于400毫升({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年第12期)。

(9)胎位不正 本方作散剂,每日服4。5克,治疗异常胎位77例。

结果;转位率达90。6%(《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年第3期)。

(10)妊娠黄疽 本方治疗。结果:服药3剂后,呕吐止,服药20

剂,黄疸、浮肿均消退,食欲增加,肝功能恢复正常,并顺利分娩({浙江

中医杂志》1986年第工0期)。

(11)胎萎不长 本方加党参、黄芪治疗。结果。服药20余剂后,精

神佳,胎动良好,足月顺产一男婴重3千克,较以往未服药的前两胎壮

实(《浙江中医杂志》1989年第2期)。

(12)妊娠羊水过多症 本方加黄芪、当归治疗。结果:服药7剂,

脚肿消退,尿量增加,再服7剂,各种症状均减轻。随访,足月顺产,母

女均健(<浙江中医杂志}1989年第2期)。

(13)妊娠癫痫 本方加石菖蒲、琥珀、胆南星,治疗妊娠7个月癫

痫发作患者。结果:服药1剂,抽搐减轻;再进1剂,抽搐停止,神识已

清,后用养血调肝安胎剂调理,各种症状均好转;信访,足月顺产一

男婴(《新中医》1989年第2期)。 、

(14)习惯性流产 治疗10例。结果: 9例足月顺产。本方作为

安胎药给91例孕妇服用。结果;正常顺产77例,死胎9例,剖腹产5

例({中成药研究》1984年第10期)。

(15)痢疾 本方加黄连、黄芩、槟榔等,治疗50例。结果:均获痊

愈;其中服3剂愈者48例,服4剂者2例(<江苏中医杂志)1989年第

7期)。治疗43例。结果;80%患者在3—5天内痊愈((中医杂志,

1956年第8期)。

(16)慢性肾炎 本方加猪苓治疗。患者反复发作工。余年,久治

不愈。结果:服药后病情得到控制,尿蛋白从。++”转为阴性,血压由

24/14.67千帕降至18。66/10。67千帕(《中成药研究》1984年第10

期)。

(17)冠心病 治疗有血瘀兼症以及心绞痛者,常能取得良效(<中

成药研究}1984年第10期)。

(18)眩晕 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20例。结果:完全消失12

例,显效7例,无效1例(《湖北中医杂志》1982年第4期)。

(19)慢性肝炎 本方加党参、虎杖治疗。结果:服药2个月左右,

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各项免疫指标也恢复正常(<浙江中医杂志》

1990年第4期)。

(20)慢性阑尾炎 治疗112例。结果。痊愈28例,显效48例,有

效26例,无效10例(《国医论坛》1988年第工期)。

(21)输尿管结石 本方加减,治疗2例。结果。排出结石,腰腹疼

痛等症状消失,肾功能得到改善(《新中医)1985年第工期)。

(22)过敏性鼻炎 本方加僵蚕、辛夷治疗。结果:服药4剂,喷嚏

明显减少,鼻流清涕也减轻;继服5剂,各种症状基本好转,精神转佳;

再服10剂,各种症状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江苏中医杂志》1989年

第6期)。

(23)慢性咽炎 本方加象贝、藏青果、野蔷薇根等治疗。结果:服

药6剂,咽痛痰多症状显著减轻,精神好转;又进工0剂,症状消失。经随

访未见复发(《江苏中医杂志》1989年第6期)。

(24)肛裂 本方内服、外洗,再加局部利多卡因封闭,治疗3工例。

结果:治愈29例,无效2例。其中20例在3个月后随访,有19例未复

发,1例因便秘后复发(噬陕西中医》1990年第5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妊娠腹痛。方用芍药泻肝木、安脾土,配

以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化湿,有补有泻,为其配

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胸胁、少腹胀满疼痛或绵绵作痛。或急痛反复发

作、纳差浮肿白带多、舌暗、苔腻脉细弦,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先兆流产者,重用芍药,加菟丝子、川断,腰酸者,加牛膝、

杜仲、川断,腹胀、纳差者,加广木香、陈皮。

服用本方,个别病例可能出现轻度荨麻疹、困倦、嗜睡、咽喉干燥、

胃脘不适等不良反应,但停药后大多能自行消失。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可能是激素的赋活剂,可提高促黄体释放

激素的值,与克罗米芬同用有协同作用,对垂体一卵巢轴内分泌激素的

平衡有调整作用。本方可降低子宫平滑肌的活力,抑制子宫收缩.提高

子宫组织内脱氧核糖核酸的含量,增强其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对血球压

积、全血比粘度具有双相调节作用:使增高的(气滞血瘀型)下降,降低

的(气血两虚型)上升。降低血浆比粘度和血浆渗透压,增加红细胞表面

负电荷的含量,改善微循环障碍。对植物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23.桂枝茯苓丸

方剂来源 汉.《金匮要略}。

组成与用法 桂枝 茯苓 牡丹皮 桃仁 芍药

上药各等分,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日服1—3次,食

前服。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消症散结。主治妇女小腹宿有症块,

按之痛,腹挛急,脉涩,或妇女月经困难,经停腹胀痛,难产,胞衣不下,

死胎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而有腹痛拒按等。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经期综合征,崩漏,不孕症,子宫肌瘤,卵巢

囊肿,输卵管阻塞,盆腔炎,宫外孕,更年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习

惯性流产,产后恶露不绝;也用于治疗高血压,甲状腺肿大,慢性肝炎,

结肠炎,冠心病,心房纤维性颤动,支气管哮喘,多囊肝,慢性肾炎,肝硬

化腹水,胶原性疾病,前列腺肥大,血栓性静脉炎,阑尾炎,风疹块,黄褐

斑,痤疮,色素沉着,面部脂瘤,皮肤血管炎,以及慢性鼻窦炎,白内障,

中心性视网膜炎等病症。例如:

(1)经期综合征 治疗痛经、经期呕吐、经期头痛等经期综合征

22例。结果:服药1个月后,有效率达80%((国外医学。中医分册》

i980年第9期)。

(2)崩漏 本方加海螵蛸,党参,治疗30例。其中包括由先兆流

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产后恶露不绝等原因引起者。结

果:服药3剂,治愈7例;服药6剂,治愈“例;服药6剂以上,治愈7

例,显效2例(<陕西中医)1987年第11期)。

(S)子宫肌瘤 治疗100例。结果,完全消失者46例,肌瘤缩小

二分之一以上者34例,无效者20例;服药最少36剂,最多200剂(《浙

江中医杂志)1984年第4期)。

(4)卵巢囊肿 本方加减,治疗87例。结果:痊愈15例,显效20

例,有效37例,无变化或恶化1S例。其中1例,卵巢囊肿5×4×3.5

厘米,服药10剂后,腹痛减轻,继服2个月经超声波检查卵巢囊肿消失

(《云南中医杂志》1985年第3期)。

(5)盆腔炎 本方加香附、当归、延胡索,治疗急、慢性盆腔炎50

例。结果:慢性盆腔炎35例,治愈27例,无效8例,急性盆腔炎5例,治

愈4例,无效1例,亚急性盆腔炎10例,合用抗生素治愈8例,无效

2例(《浙江中医杂志>1980年第儿期)。本方加芦根、冬瓜子等,治疗

附件炎30例。结果。痊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湖北中医杂志}

1987年第5期)。

(6)输卵管阻塞 治疗23例。结果:妊娠19例, 1例失去信心,

3例因结核而终止治疗。妊娠的工9例均正常分娩(《中医杂志》]988年

第2期)。

(7)不孕症 本方合青金丹香饮(青皮、郁金、丹参、香附),治疗结

婚6年不孕患者。结果:服药8剂而孕((陕西中医》i981年第2期)。

本方合清带汤加减,治疗工2年不孕患者。结果:服药20余剂而孕(《福

建中医药)1986年第3期)。

(8)习惯性流产 治疗因瘀血引起的习惯性流产u例。结果。均

获良效。一般连服10天左右,腰痛、少腹疼痛等各种症状消失,胎儿发

育正常(《山东医刊》1966年第3期)。

(9)宫外孕 治疗11例。结果均获良效(《山东医刊》1966年第,

3期)。

(IO)产后尿潴留 本方合五苓散,加减治疗。结果:服药2剂后,

小便通利(《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9年第3期)。

(11)产后恶露不绝 本方合失笑散,治疗人1流产后恶露不尽

42例。结果:服药1--2剂,痊愈41例,无效1例(《湖北中医杂志》1986

年第2期)。

(12)放节育环后腹痛 治疗18例。结果:痊愈工0例,显效5例,

有效2例,无效1例(《中医药研究》1989年第2期)。

(13)支气管哮喘 本方治疗。结果:服药14剂,哮喘完全平息

(《河北中医》1985年第2期)。

(14)慢性肝炎 本方合小柴胡汤,治疗102例。结果:治疗6

个月一工年,有效率达50--~76。7%(<中国医学论坛报》1986年第4

期)。

(15)肝硬化腹水 以本方加鳖甲、柴胡、香附为基础方,加减治疗

50例。外感,加青蒿、白薇;气虚湿盛,加巴戟天、草豆蔻j血热妄行,去

桂枝,加仙鹤草、三七;肝脾肿大,加龟板、炮山甲;气滞,加沉香、木香;

湿盛,加茵陈、虎杖、板蓝根。结果:治愈10例,显效36例,无效4例,

治疗时间最短40天,最长1年,平均155天(<国医论坛}1990年第4

期)。

(16)多囊肝 本方加减,治疗2例。结果:服药1—2个月,均获

良效(《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年第3期)。

(17)结肠炎 本方去桃仁,加红花,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

者反复发作8年,久治不愈。结果:服药1个月左右,获愈(<中医杂志》

1985年第n期)。

(18)慢性肾炎 本方加减治疗。结果:服药3剂,肿退;服药6

剂,肿消;服药35剂,尿蛋白转阴;再以金匮肾气丸调理善后,2年未复

发(《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年第6期)。

(19)心脏病 治疗冠心病伴房性早搏患者2例。结果:服药半个

月,心悸、胸闷、早搏等症状均消失。治疗房颤伴房室交界性逸搏和电轴

左偏患者。结果:服药4剂,心悸怔忡消失,心电图示房颤伴逸搏确已纠

正(《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0年第2期)。

(20)胶原性疾病 治疗伴有雷诺氏现象的胶原性疾病4例。结

果:服药当天,患者自感手指发热;工个月后,手指冷感渐消,数月痊愈,

次年冬天也均未复发。与2例正常人作对照,观察本方对手指皮肤温

度的影响,,发现正常人皮肤温度无明显增高(《日本东洋医学杂志》

1985年第2期)。 .

(21)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 本方加减,治疗30例。气虚,加

黄芪;血瘀,加三棱、莪术;热盛,加黄柏,下肢浮肿,加防己、冬瓜皮;面

部浮肿,加羌活;结节大而不易消退,加当归尾、丹参。结果;痊愈23例:

好转5例,无效2例(《湖北中医杂志》1988年第2期)。本方加减,治

疗73例。结果:痊愈37例,显效33例,无效3例(《皮肤病防治研究通

讯》1979年第3期)。

(22)血栓性静脉炎 治疗小腿血栓性静脉炎4例。结果:服药

9N15剂,腿部皮肤颜色转为暗红色且疼痛减轻,肿胀消退;服药27—

35剂,疼痛感以及条状物均消失(《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年第6 期)。 ,

(23)前列腺肥大 本方加红花、大黄、益母草、泽兰作汤剂,治疗

5例。结果;服药10剂后,小便通利4例,无效1例(《浙江中医杂志》

1983年第u期)。本方加减,制成丸药吞服,治疗由前列腺肥大而致

尿潴留15例。结果;全部治愈,疗程5-25天(《河南中医》1986年第3期)。 :

(24)泌尿系统结石 本方合失笑散,加王不留行、金钱草、黄芪,

治疗输尿管结石2例。结果:服药4剂,腹痛减轻;加减服药1个月,结

石消失(《内蒙古中医蓟》1990年第2期)。

(26)肠梗阻 治疗因急腹症或其他腹部脏器手术后引起的粘连

性肠梗阻i8例。结果:全部治愈,一般情况轻者服药2剂即可缓解,重

者服药3—6剂症状消失(《湖南中医杂志}1989年第6期)。

(26)阑尾炎 治疗阑尾炎伴肠粘连患者3例。结果;服药3剂后,

腹胀缓解,疼痛减轻;服药5剂后,各种症状均消失(《云南中医杂志》

1980年第6期)。

(27)风疹块 治疗2例。结果:服药2剂,肿消痒止。1年未复

发(<江苏中医杂志》1983年第3期)。

(28)痤疮 本方加减煎服,治疗酒糟性痤疮。患者曾采用各种方

法治疗,3年不愈。结果:服药数月病愈(《汉方临床》1978年第3期)。

(29)面部丘疹 本方加米仁治疗。患者伴有月经不调。结果;服

药1个月,获愈(《汉方临床》1981年第1期)。

(30)面部色素沉着 治疗面部眼周青黑、色素沉着患者2例。结

果:服药3个月,完全消退(《汉方临床}1989年第1期)。

(31)慢性鼻窦炎 本方合柴胡桂枝汤治疗。患者反复不愈5年,

并伴有膀胱炎、胃炎。结果;服药3周,鼻窦炎好转;续用本方1个月,

痊愈,膀胱炎、胃炎也基本痊愈((汉方临床}1982年第3期)。

(32)白内障 治疗因白内障及中心性视网膜炎致右眼失明患者。

结果:服药10天,症状明显好转;2个月后,能阅读书报;4个月后,右

眼视力恢复到0.9(《汉方百话}1976年第2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血瘀,症瘕积聚之证。方用桂枝通

阳化气,配以丹皮、赤芍、桃仁活血通瘀;气血并调,攻不伤正,阴阳兼

顾,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腹部刺痛拒按或触及包块、下血紫暗有

块、舌紫暗有瘀、脉沉涩等,为其辨证要点。

改作汤剂,临床如见气滞血瘀,加香附、玄胡索、青皮、当归尾、益母

草;疼痛剧烈,加蒲黄、五灵脂、乳香、没药;包块坚硬,加三棱、莪术、穿

山甲、鳖甲煎丸、大黄庙虫丸等;阳虚,加附子,肾虚,加杞子、川断、寄

生。 .

凡体虚者、孕妇慎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对外周性疼痛和中枢性疼痛均有明显抑

制作用。有明显抑菌消炎作用。又可明显减轻激素所致的肝脏重量增

加和副肾重量下降程度;抑制激素所致的血脂和血液粘度上升,抑制和

减轻激素所致的血清皮质酮浓度下降。临床用本方治疗肾上腺皮质激

素引起的各种副作用,可取得满意效果。

24.膈下逐瘀汤

方剂来源 清。《医林改错净。

组成与用法 五灵脂6克 川芎6克 牡丹皮6克 赤芍药6克

乌蓟6克 延胡索3克 甘草9克 当归9克 桃仁9克 红花9克

香附6克 枳壳6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逐瘀消痞,行气止痛。主治瘀在膈下,形成积

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等症。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各种腹痛,胃痛,肝炎,肝脾肿大,胸膜粘

连,血栓性静脉炎,又用于治疗结肠炎,呃逆,外生殖器疾病,盆腔炎,不

孕症,血紫质病等病症。例如:

(1)结肠炎 本方加减,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5例。结果:

均获满意效果。一般服药3—7剂症状减轻,再进工0剂左右各种症状

均除(<浙江中医杂志)1987年第7期)。

(2)腹泻 本方加减,治疗肾虚五更泄泻2例。结果:服药3—5

剂,腹泻明显减少,继服6—15剂大便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亦除。随访

4年均未复发(《四川中医》1985年第6期)。治疗痢疾未除、持续腹泻

久治不愈患者。结果;连服6剂,病情明显好转;继服4剂,腹泻停止;

为巩固疗效又服3剂,诸症均消(《河南中医}1982年第3期)。

(3)呃逆 治疗气滞血瘀型久治不愈患者。结果:服药3剂获效

((辽宁中医杂志净1987年第10期)。

(4)胃脘灼热感 本方治疗。结果:连服6剂即获效(《陕西中医》

1984年第3期)。

(5)间歇性卟啉病 本方加减,治疗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患儿。结

果:服药1剂,腹痛消失,纳便正常;服药7剂,尿卟啉原试验2次呈弱

阳性,继服7剂,尿卟啉原试验呈阴性,病愈出院。随访3年多未见复

发(《黑龙江中医药》1985年第5期).

。 (6)血紫质病 本方加泽泻、车前子、木通治疗。结果:服药后尿

量明显增加,腹痛明显缓解,巩膜黄染渐退。连服8剂,肝功能正常,腹

痛消失,观察月余痊愈出院(《河南医药》1983年第2期)。

(7)神经官能症 本方加减治疗。患者下腹部稍接触衣被就有走

蚁感,久治不愈,痛苦难言。结果:服药15剂,各种症状消失(《陕西中

医}1984年第3期)。

(8)慢性盆腔炎 本方加减,治疗64例。气虚,加黄芪、党参,血

虚,加熟地、首乌;阴虚,加沙参、麦冬,阳虚,加热附、炮姜;湿热,加黄

芩、泽泻。结果,痊愈2工例,好转37例,无效6例(《江西中医药}1988

年第2期)。

(9)不孕症 本方加减,治疗经期腹痛、结婚3年不孕者。经前服

药7剂,经转停药,经过4次月经前的调治,结果经捅缓解,并受孕(《陕

西中医》1984年第3期)。

(10)血栓性静脉炎 本方加王不留行、细辛,外敷冲和膏,治疗腹

壁血栓性静脉炎2例。结果;服药7—12剂,腹壁索状物消失,疼痛亦

除。随访3年病未复发((陕西中医》1984年第3期)。

(11)肠梗阻 本方加减,治疗20例。患者均系腹部术后非狭窄

性肠梗阻。发热,加金银花、连翘、黄芩,呕吐恶心,去归尾、川芎、五灵

脂,加砂仁、姜半夏,腹胀,加柴胡、青皮,便干,加麻仁、生地、番泻叶,纳

差,加鸡内金、山楂。结果;症状全部消失而获愈(《陕西中医}1988年

第2期)。

(12)胸膜粘连 本方加减,治疗60例。兼有外感风寒,加桂枝、

荆芥、防风,感受风热,加金银花、连翘、薄荷,咳吐黄痰,加黄芩、瓜蒌、

桑白皮,咳痰稀白,加干姜、细辛,气虚,加黄芪、党参。结果;痊愈

33例,显效23例,有效2例,无效2例({北京中医}1987年第4

期)。

; (13)副睾丸结核 水方治疗。患者右侧睾丸疼痛22年,曾2次

住院治疗无效。结果:服药3剂,睾丸压痛大减;原方继服4剂,副睾刺

痛也明显好转,再进4剂,右侧睾丸稍缩小,质地出硬转软,连服26剂

而愈(《河南中医》:[988年第5期)。

(14)臁疮 本方加黄柏、米仁、黄芪、蜈蚣、地龙等,治疗左下肢小

腿部患臁疮10余年、多方治疗无效者。结果:服药5剂后,胀痛明显减

轻,脓血大减;再服5剂,皮色转红,脓血已净,青筋隐退,抽筋停止,肌

肉凹凸不平现象渐平复。随访3月未见复发(《四川中医》1986年第6

期)。

(15)肝脾肿大 本方单用,或加服肝脾消肿丸,治疗血吸虫病肝

脾肿大,有一定疗效(《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6)肝炎 本方加茵陈,治疗证属瘀阻型22例。结果:显效11.

例,好转9例,无效2例(《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瘀血积于膈下所致各种病证。方用桃红

四物活血化瘀,配以香附、枳壳、乌药理气止痛,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

用以膈下积块、肚腹疼痛、痛处不移、咽干口燥、肌肤甲错、舌紫暗、脉细

涩,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瘀重痛剧,加乳香、没药、全蝎、蜈蚣等;刺痛,加川芎、三

棱、莪术,寒证,加桂枝、干姜等,湿热证,加茵陈、黄芩、泽泻、茯苓、米

仁等。

虚证慎用,孕妇忌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

以及增生性病变的软化和吸收。并通过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观察。证

明本方能提高T淋巴细胞功能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25.丹参饮

方剂来源 清,(时方歌括》。

组成与用法 丹参30克 檀香5克 砂仁3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活血理气,畅中止痛.主治脘腹疼痛.胸闷不舒

等。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肝炎.

胆囊炎,胃炎,脑卒中,甲状腺腺瘤,也用于治疗静脉炎,肋间神经痛,神

经性皮炎,婴儿湿疹,痛经等病症.例如。

(1)冠心病 本方加减,治疗3例。心前区疼痛,加郁金、川芎、乳

香,心悸怔忡,加桂枝、茯苓、炙甘草,神疲乏力,加黄芪、太子参;胸闷腹

胀,加枳实、厚朴,痰多,加贝母、瓜蒌皮、半夏。结果:服药10一20天,

症状减轻,连服2个月,疾病控制,未见再发(《中级医刊}1983年第1

期).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本方合生脉饮,治疗20例。患者均表现

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率加快,部分患者心电图

得到改善(《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

资料汇编})。

(3)癫痫 本方加酸枣仁、五味子、鸡血藤、黄芪等,治疗40例。结

果;显效工5例,好转17例,无效8例(《江苏医药。中医分册》1979年

第3期)。

(4)肝炎 本方加减,治疗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

43例。结果,有效率达85%以上(《天水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院刊》1979

第1期)。

(5)胆囊炎 本方加香附、郁金、茵陈、金钱草等,治疗27例。结

果:显效20例,有效7例({北京中医》1985年第6期)。

(6)胃炎 以本方加川楝子、莪术、玄胡索、佛手为基础方,加减治

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2例。气滞者,加柴胡、枳壳,阴虚者,加沙参、石

斛、麦冬3虚寒者,加吴萸、肉桂,气虚者,加黄芪、党参3湿热者,加黄

连、苍术、川朴、米仁。结果,治愈18例,显效54例,有效26例,无效4

例((中医杂志>1986年第4期)。

(7)胃窦炎 以本方加龙葵、菝葜、紫花地丁、黄连、失笑散为基础

方.加减治疗112例。气虚,加党参、黄芪、白术,胃阴不足,加石斛、生

地,血虚,加熟地、当归、白芍。结果:显效36例,好转63例,无效23

例(《脾胃学说及其临床运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8)脑外伤后综合征 以本方加红花,三七、骨碎补、钩藤、菊花等

为基础方,加减治疗16例。患者由脑外伤后引起眩晕、头痛、失眠。头

痛甚者,加血竭、玄胡索或地龙、螟蚣,头昏甚者,加石决明、白蒺藜;耳

鸣者,加磁石,失眠者,加珍珠母,酸枣仁,神志恍惚者,加琥珀、生铁落,

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生麦芽。结果;症状全部消失者n例,减轻者

4例,无效1例(《新医药学杂志》1978年第8期)。

(9)脑卒中 本方加当归、川芎、红花、桃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62例。结果;完全恢复者15例,效果显著者2l例,好转者18例,无效

8例(《全国第二次神经.精神病年会交流资料》)。

(10)静脉炎 本方加川芎、赤芍、三棱、莪术、穿山甲、皂角刺等,

治疗血栓性胸膜壁静脉炎5例。结果:显效4例,有效1例(《北京中医》

1985年第6期)。

(11)甲状腺腺瘤 本方加减,治疗5例。结果。显效3例,无效2

例(《北京中医》1985年第6期)。

(12)肋间神经痛 本方加减,治疗2例。结果:显效l例,有效1

例(么北京中医’1985年第6期)。

(工3)神经性皮炎 以本方加百部、石膏、苦参、蛇床子、荆芥等为

基础方,加减治疗8例。热重者,加元参、连翘、紫草、白花蛇舌草;湿

重者,加白鲜皮、藿香、车前草;腹胀便结者,加大黄、莱菔子;血瘀甚者,

加川芎、地鳖虫、穿山甲;瘙痒甚者,加全蝎、蝉衣、防风、细辛。结果:症

状消失6例,症状缓解1例,症状减轻1例(《中医杂志》1984年第5

期)。

(14)婴儿湿疹 本方加茵陈、苦参,治疗20例。每日1剂水煎,

将药汁的五分之一内服,其余药液外洗患处,每日2次。结果。全部痊

愈,其中3天治愈4例,4天治愈14例,6天治愈2例。随访半年均未

复发(《浙江中医杂志》1988年第2期)。

(15)痛经 以本方加蒲黄为基础方,加减治疗34例。气滞胀甚

于痛者,加乌药、柴胡;血瘀痛甚于胀者,加红花、玄胡索,寒甚者,加肉

桂、艾叶,热甚者,加丹皮、赤芍;气血虚者,丹参减量,加黄芪、当归。

经前3—5天开始服药,连服至经净为1疗程。结果。服药工个疗程

治愈者18例,2个疗程治愈者9例,3个疗程治愈者6例,无效者1例

(《四川中医》1985年第5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血瘀气滞而致的心血管病症。方用活血

养血之丹参为主药,配以檀香、砂仁宽胸理气,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

用以胸闷痛、心悸气短、舌暗或有瘀斑、脉沉弦或见结代,为其辨证要

点。

临床如见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气滞者,加枳实、瓜蒌、厚朴;

痰湿甚者,加苍术、半夏、茯苓,寒甚者,加桂枝、附子、薤白头,热甚者,

加丹皮、赤芍、黄连,瘀血甚者,加蒲黄、五灵脂、川芎。

本方适用于气滞血瘀体实者。虚证者慎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改善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抗低压缺氧的能力,并能降低血浆及主动脉

壁内的总胆固醇、中性脂肪、β一脂蛋白的含量.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有明显减轻作用。本方还可降低炎症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

炎症渗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

26.大黄廑虫丸 .'

方剂来源 汉.<金匮要略}。

组成与用法 大黄(蒸)75克 廑虫30克 桃仁120克 虻虫

45克 水蛭15克 蛴螬45克 芍药120克 干地黄300克 杏仁

120克 甘草60克 黄芩60克 干漆30克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克,日服1—2次。

也可改用饮片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与主治 功能破血消症,祛瘀通经。主治干血内结,五劳虚

极,瘀结成块,妇女经闭,肌肤甲错,两目黯黑,潮热消瘦等。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肝硬化,肝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肺癌,

再生障碍性贫血,脑血栓形成,乳腺增生症,胸痹等,也可用于治疗慢性

胆囊炎,肿瘤等病症。例如:.

(1)肝硬化 治疗27例。结果:显著进步(肝功能恢复正常)11

例,进步(肝功能改善)16例。对部分肝脾肿大患者有一定改善,其中1

例脾脏肿大者脾脏缩小了11厘米({陕西新医药》1975年第2期)。本

方加减,水煎服,治疗肝硬化腹水12例。结果:均取得较好的效果(《陕

西中医》1989年第工0期)。本方合乌鸡白凤丸,治疗50例。药后腹水

全部消退。结果。显效22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死亡工例。其中38

例脾脏肿大者,20例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江苏中医杂志}1988年第6

期)。

(2)肝炎 本方合五仁醇(五味子提取物).,治疗乙型慢性活动性

肝炎30例。结果:显效23例,好转2例,无效5例(《中西医结合杂

志}1983年第5期)。以本方为主,治疗40例。结果:治愈17例,有效

19例,无效4例,疗效明显优于以西药肌苷为主的对照组(《陕西中医》

1986年第7期)。治疗亚急性重症病毒性肝炎2例。患者均有高

度腹水。结果:服药2个月后,黄疸、腹水全部消退,肝功能逐渐好

转; 4个月后完全恢复正常,获得显效(《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年第

n期)。

(3)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本方配合化疗,治疗工6例。结果;完

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6例,无效1例,死亡1例;总缓解率87.5,6,

脾脏明显缩小(10厘米以上)占65。5%。对照组20例,总缓解率为

50%,脾脏缩小率为44%(《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年第8期)。

(4)肺癌 本方加三棱、莪术、桃仁、丹参等活血化瘀药,水煎口

服,治疗原发性肺癌62例。 全部病例均经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证实,

其中鳞癌35例,腺癌17例,未分化癌8例,肺泡细胞癌1例,不定型

1例。结果:显效4例,有效34例,无效24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

年第7期)。

(5)骨髓增生综合征 本方合膈下逐瘀汤治疗。结果临床痊愈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年第2期)。

<6)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本方治疗,疗效满意(《中医杂志>1984

年第5期)。

(7)再生障碍性贫血 本方为主,治疗5例。结果:临床治愈3例,

缓解2例(《河南中医》1982年第5期)。本方治疗。结果:3年随访,身

体健壮如常(《河南中医)1986年第5期)。

V8)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本方加减,改汤剂治疗。结果。连服45

剂,紫癜减少,症状好转,再服工月,血小板正常,紫癜消失;以丸剂巩

固,随访工年,未见出血(《中医杂志)1986年第12期)。

<9)脑血栓形成 本方加减,水煎服治疗。结果:服药工。剂,自觉

右侧肢体较前轻松,可作抬肩及屈腿活动,续服20剂,肘膝活动好转,

并可搀扶而行;后以丸剂巩固,疗效显著(《中医杂志》1986年第]2

期)。

(10)低热 治疗长期低热,脾脏肿大,周身肌肤甲错、状若鱼鳞。

此为败血瘀滞,服药后热退({浙江中医杂志)1988年第2期)。

(11)胆囊炎 治疗慢性胆囊炎2例。患者均为久病常治不愈,有

所谓。千血”体征,并有成形之症积肿块(为瘀肿的胆囊)。结果获痊愈

(<中成药研究净1985年第2期)。

(12)胸痹 本方治疗。患者糖尿病伴胸背刺痛,心电图示慢性冠

状动脉供血不足。结果:服药2周血糖正常,自觉胸背痛好转,2月后,

复查心电图有明显改善(《天津中医}1988年第6期)。

(13)胆结石术后腹痛 本方治疗。患者胆结石术后腹部疼痛,瘢

痕色暗红。结果:服药12天,完全缓解({天津中医}1988年第6期)。

(14)结核病 本方为主,自制成丸剂,治疗肺结核。结果:药后咳

减血止,服药5月,面华神健,判若二人(<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年第

3期)。治疗肠结核。患者伴有闭经。结果;服药l月,恢复正常(<黑

龙江中医药>1988年第5期儿

(15)肾炎 本方加减水煎服,治疗肾小球肾炎。结果;连服5剂,

并送服济生肾气丸,后改服本方丸剂,治疗3月,尿检正常,随访1年。

未见复发((中医杂志}1986年第工2期)。

(16)高血压 治疗3例均有舌质红、脉象涩等瘀血内阻现象患

者。结果:用药约半年,收到满意效果(《河北中医》1983年第3期L.

(17)失眠 治疗失眠4年,内有干血之体征。结果;药后睡眠好转

(《北京中医}1988年第4期)。

(18)精神病 治疗焦虑性精神病2例。先服本方,继则投以调补

肝肾、养血安神中药,取得一定的疗效(<北京中医》1988年第4期)。

(19)胃肠神经官能症 治疗腹满不舒患者。结果:服药1周后,腹

部松快,再服20日,病愈(《黑龙江中医药》1988年第5期)。

(20)头痛 治疗经期头痛。患者脑血流图检查示有椎底动脉供

血不足,诊断为血管性头痛.结果:服药后获得良效(《中医药学报)

1989年第4期)。

(21)闭经 本方丸、汤剂并进治疗。结果获愈((辽宁中医杂志》

1980年第7期).治疗子宫内膜结核所致闭经患者。结果;服药3月,

月经正常,诸症悉除(《浙江中医杂志}1988年第2期)。

(22)类风湿性关节炎 本方加牛膝、木瓜等,作煎剂治疗。结果:

连服30余剂,诸症消失;再以益气养血、补肝肾之方药善后,病告愈。随

访1年,未见复发(<四川中医)1989年第4期)。

(23)外伤 治疗腰部宿伤。结果:服药2周后,腰部冷感、下肢麻

木均有明显减轻。追访半年,未再复发({福建中医药>1986年第3期)。

本方为主治疗。患者外伤性癫痫、曾用血府逐瘀汤效不显。结果:服本

方半月,发作次数减少;续服2月,体质康复如常,遂停药。随访土年未

复发((四川中医>1989年第8期)。

(24)周围血管病变 治疗62例。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工7例,

静脉曲张综合征16例,下肢栓塞性深部静脉炎工0例,四肢浅部静脉炎

9例,肢端动脉痉挛症6例,大动脉炎4例。结果:基本治愈24例,好

转27例,无效u例(《中医药学报}1984年第3期)。治疗静脉曲张并

发静脉炎后出现的郁积性溃疡、下肢凹陷性水肿等19例。结果:治愈

6例,好转丑2例,无效2例(《中医药学报)1987年第工期)。

(25)乳腺增生症 治疗66例。 10日为1疗程,治疗时间最长5

个疗程,最短1个疗程。结果: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肿块未能触及)38

例,显效(症状消失,肿块缩小二分之一)20例,有效(肿块变软,缩小

不及二分之一,且有压痛)6例,无效2例(《陕西中医}1990年第4

期)。

(26)皮肤病 治疗面部黑垢2例。患者面部色素沉着,伴有手足

心热等症。结果获愈((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治疗鱼鳞

癣。结果:服药1月后,皮肤变为柔软。追访4月,未再复发({黑龙江

中医药)1988年第5期)。治疗牛皮癣。结果:服药工月余,皮肤完全 ’

正常。随访2年未复发((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第工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症瘕积聚、臌胀等病证。方用廑虫、水蛭

等活血祛瘀为主,合以地黄、芍药等养血扶正为辅;以通为补,补寓于

攻.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肌肤甲错、形体羸瘦、两目黯黑、面色萎

黄、舌有瘀斑等,为其辨证要点。

初服后少数患者有轻度腹泻现象,1周后可消失。孕妇忌服。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有改善肝脏血液循环、回缩肝脾的功能,

可以使慢性肝炎动物模型明显升高的丫一球蛋白降低,提示本方可能有

免疫调节作用。可减缓大白鼠实验性肠粘连的形成和发展,还可促进鼠

腹腔血块吸收,并对其肠蠕动具有缓和的增强作用。能降低大白鼠实验

性高脂血症、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方中水蛭一味,其唾腺中含有

抗血凝物质及肝素和抗血栓素等。.

27.蒲灰散

方剂来源 汉。《金匮要略}。

组成与用法 蒲黄土2克 滑石6克

上药共研粗末。每服3克,日服3次。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

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化瘀泄热,通淋止血。主治小便不利,茎中疼

痛,皮水等。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前列腺肥大,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尿路

结石,淋证,血精,黄疸型肝炎等病症。例如:

(1)淋证 本方合茯苓戎盐汤,治疗78例。若湿热偏重,加大黄,

萹蓄,发热,加蒲公英、黄芩,血淋涩痛,加冬葵子、生地;热伤血络。加小

蓟草、栀子.结果:全部治愈,其中经治10日痊愈35例,15日痊愈30

例,20日痊愈n例(《浙江中医杂志}1984年第3期)。

(2)急性泌尿系统感染 以本方加小蓟草、生地、竹叶、木通为基

础方,加减治疗。结果:服药4剂,发热渐退,小便较前通畅; 上方去木

通,加藕节,再服3剂,小便清利,邪热退去,病愈(《辽宁中医杂志)

1980年第7期)。

(3)急性尿潴留 以本方加琥珀、泽泻、瞿麦、篇蓄为基础方,加减

治疗因前列腺肥大而致急性尿潴留7例。发热,加蒲公英、龙胆草;大

便秘结,加生大黄;胸满喘咳甚者,加葶苈子、苏子;胃气上冲呃逆者,加

半夏、旋覆花。结果均获良效(<云南中医杂志》1989年第5期)。

(4)血精 本方加栀子、赤芍、当归、生地、木通、赤茯苓、生甘草,

共为细末,水煎,连渣服。结果:调治2周后,诸症悉除,近1年未见复

发(<中医杂志}1989年第4期)。

(5)肝炎 本方加减,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热偏重,加栀子、苦

参、黄芩,湿邪重,加苍术、茯苓、藿香,血热甚,加赤芍药、丹皮、白茅根;

胁痛者,加川栋子、延胡索、郁金,恶心,加竹茹、半夏,纳差,加麦芽、鸡

内金,其他如茵陈、金钱草亦可随症加入。一般服药10余剂,黄疸消退,

20剂左右肝功能恢复正常(《浙江中医杂志)1989年第3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膀胱积热及出血之证。方用活血化瘀止

血之蒲黄,配以清热通淋利尿之滑石,通中有涩,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

用以小便不利、茎中疼痛,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湿热偏重,加大黄、篇蓄草、瞿麦、车前草等,气虚,加黄

芪、党参、白术;阴虚,加生地、山茱萸、黄精等。

脾肾虚亏者慎用。

28.大分清饮

方剂来源 明.<景岳全书}。 、

组成与用法 茯苓9克 泽泻9克 木通9克 猪苓3克 栀予

s克 枳壳3克 车前子3克 .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清热利水通淋。主治积热夹湿闭结于里,小水

不利,或溺血,或湿热下利,黄疸,或邪热蓄血腹痛。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肝炎,尿闭症,精浊症,腰

痛,疝气等病症。例如。

(1)肝炎 本方加茵陈、黄芩、黄柏等为基础方,治疗湿热型者。

34 2例。结果。临床治愈(症状消失,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340

例,好转(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2例(<广西中医药}

1981年第2期)。 ,

(2)气虚尿闭症 以本方加黄芪、升麻为基础方,治疗18例。其中

包括产后、腹部手术、子宫摘除,肛门手术、膀胱结石,以及脑血栓等所致

的尿闭。兼大便闭者,加瓜蒌、郁李仁,老年便秘,加肉苁蓉、当归,.肾肺

虚衰,加枸杞子;阴虚明显,加白芍;兼咳喘有痰者,加瓜蒌皮、杏仁、桑

白皮,下焦湿热明显者,加地榆、白茅根、金银花;产后尿闭,加路路通,

阻塞性尿闭,加金钱草、丹皮。结果。全部治愈,其中24小时内治愈3

例,48小时内治愈8例,72小时内治愈2例,4天内治愈2例,5天内

治愈1例,10天内治愈1例,12天内治愈1例(《河北中医》1984年第

3期)。

(3)精浊症 治疗精浊症兼见茎中灼痛明显者,有较好的疗效

(《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腰痛 治疗湿热腰痛伴膀胱湿热。症见腰髋疼痛,痛处伴有

热感,梅雨季节或暑天腰痛加重,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有

一定的疗效(<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疝气 治疗水疝证属湿热。患者阴囊红肿而痛痒,皮肤破损

而出黄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有一定疗效(《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积热夹湿,蕴结于里所致的小便不利,淋

沥不尽,或溺血等症。方用木通、车前子、泽泻、茯苓、猪苓清热利水通

淋为主,配栀子清热泻火,枳壳行气以助水道通利;通淋、泻火、行气同

用,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小便不利、淋沥涩痛,或溺血、腰腹疼

痛、舌苔黄腻,为其辨证要点。

原书注称;“如内热甚者,加黄芩、黄柏、龙胆草之属;如大便坚硬,

腹满者,加大黄二三钱;如黄疸、小水不利、热甚者,加茵陈二钱,如邪热

蓄血腹痛者,加红花、青皮各一钱五分。”

29.栀子柏皮汤

方剂来源 汉.<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 栀子15克 黄柏15克 甘草9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清热祛湿退黄。主治伤寒黄疸发热,小便黄赤,

舌红苔黄,脉滑数。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亦有用于治疗急性肾孟

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细菌性痢疾,钩端螺旋体病,皮肤病,眼病等

病症。例如;

(1)传染性肝炎 本方加茵陈、郁金治疗。可获显著效果。且有很

好的预防作用,对肝炎流行地区的密切接触者,预服本方,确有效(<上

海中医药杂志》1959年第6期)。

(2)急性肾盂肾炎 本方加味,治疗30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

26例;年龄在24—56岁间。发热,加连翘、鱼腥草,血尿,加当归、陈

皮。结果全部治愈,疗程最短3天,最长6天(《湖北中医杂志》1985

年第6期)。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本方加青黛、紫草、丹皮、侧柏叶等,治疗

45例。患儿均见皮肤出血点或瘀血斑,其中伴鼻衄30例、牙龈出血工4

例、吐血5例、尿血3例。结果:痊愈16例,有效14例,进步14例,无

效1例(《中医杂志》1986年第10期)。

(4)皮肤病 本方加减,治疗渗出性皮肤病50例。常加野菊花、

马齿苋、地榆、萆薢等,将药煎后用棉花浸入药液内,然后取出贴敷疮

面,每2—3小时更换1次。结果;湿疹类皮肤病痊愈21例,显效3

例,皮炎类皮肤病痊愈21例,显效4例,血管神经性水肿痊愈1例(《辽

宁中医杂志》1985年第4期)。

(5)眼病 本方加茵陈、玄参、白蒺藜等,治疗12例春季卡他性结

膜炎。结果:治愈11例,显效1例({江苏中医杂志》1986年第4期)。

(6)细菌性痢疾 治疗21例。结果:效果良好,一般只需1—2

剂即可取效(《福建中医药》1964年第4期)。

(7)钩端螺旋体病发黄 本方加茵陈、茜草、郁金等,治疗30例。

结果疗效满意(《广东中医》1960年第11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方用栀子清三焦湿热、泻肝

胆之火,佐以黄柏清热除湿,两药均能退黄,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

以发热、小便黄赤、周身面目俱黄、苔黄质红,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大便秘结,加生大黄、枳实泻火通便;湿热重,加龙胆草、

黄芩清热泻火燥湿,黄疸较甚,加田基黄、茵陈利湿退黄,胁肋胀痛,加

川楝子、郁金、枳壳疏肝理气止痛。

30.五苓散

方剂来源 汉。《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 茯苓9克 猪苓9克 泽泻18克 白术9克 桂

枝6克

上药共研为散。每服3—5克,日服2—3次,用酒或米饮调和

服,服后多饮温开水取汗。现临床多改用饮片作为汤剂水煎服,泽泻

常用量为9克。

功效与主治 功能通阳化气,利水渗湿。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

湿,发热、烦渴、饮水即吐、小便不利,水湿内停、水肿、泄泻、小便不利;

霍乱吐泻i痰饮,短气而咳、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等病症。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肾炎,渗出性胸膜炎,尿潴留;又有用于治

疗颅内压增高,耳源性眩晕,脑水肿,青光眼,视网膜脉络膜炎,急慢性

肝炎,肝硬化,急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胃扩张,胃无力症,三叉神经痛,

膝关节积血,小儿睾丸鞘膜积液,慢性荨麻疹等病症。例如:

(1)急性肾炎 本方加木通、防己、夏枯草、杜仲、白茅根,治疗3

例。结果:痊愈2例,显著好转1例(《贵州卫生)1959年第4期)。治疗

40例。临床症见有明显水肿、高血压、血尿及肾功能减退,有一部分病

例还伴有腹水和肾性心力衰竭。 7天为1疗程,并配合保温(尤其是肾

区保温)、低盐饮食及安静休息等。结果全部获效(《哈尔滨中医>1959

年第12期)。本方合肾气丸加减交替服用,治疗急性肾炎5例,慢性肾

炎2例。结果获良效。两方交替内服,不仅可以防止久服附子效减之

弊,还可增强利尿消肿的作用({广东中医}1960年第7期).

(2)尿潴留 本方加减,治疗妇女产后及术后尿潴留8例。如促

进子宫收缩,加当归、川芎,加强利尿作用,加木通、通草。结果:均在服

药1—4日自解小便((中华妇产科杂志}1959年第工期).本方加大

腹皮、木通、车前子,广木香、防己,生甘草治疗。患者因难产引起的子宫

破裂,手术后7日小便不通。结果。服药1剂获效(《浙江中医杂志)

1963年第1期)。本方合猪苓汤治疗。患者因磺胺剂中毒,导致尿闭5

13者。结果:服药后1小时50分钟,小便通畅,1夜之间排尿量达3000

毫升以上,再进1剂告愈({广东中医}1957年第2期)。

(3)传染性肝炎 本方去猪苓、桂枝,加茵陈、生山楂、砂仁、陈皮,

鸡内金,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353例。结果。治疗3周后痊愈198例,

4、6、8周分别痊愈112、35、8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0年第1

纫)。

(4)脑积水 用重剂五苓散,治疗tbJh脑积水4例。结果获良效

(<新医药学杂志》1978年第8期)。

(5)睾丸鞘膜积液 本方加车前子、小茴香、陈皮、青皮、槟榔、木

香、乌药、荔枝核、橘核,治疗小儿睾丸鞘膜积液4例.结果均愈(《四川

中医》1985年第3期)。

(6)结核性胸水 本方加赤芍、党参、商陆,配合抗结核药,治疗6

例。结果,胸水消失时间平均为7.8天,服药后日平均尿量几乎为服药

前的2倍,但未见电解质紊乱的表现(《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第11 期)。

(7)急性胃炎 本方去猪苓,泽泻增量,治疗小儿急性胃炎。患儿

腹痛数日,忽发四肢僵硬颤抖,舌硬,言语不清,渴喜饮水。结果:服药

3剂,诸症悉减,续服3剂而安(《新中医》1976年第6期)。

(8)流行性腹泻 以本方加石榴皮、厚朴为主,治疗112例。结果s

全部治愈,疗程1/2- 5日(<湖南中医杂志)1989年第工期)。

(9)脱水 治疗因腹泻引起的脱水症116例。结果;有效111例,

夫败5例。其止泻及纠正脱水时间明显短于西药对照组(《云南中医杂

志》1987年第5期)。

(10)美尼尔氏症 本方加味,治疗60例。恶心呕吐,加生姜、半

夏;心悸烦躁,加郁金、钩藤。结果;症状均全部消失。服药最少2剂,

最多45剂。初发者30例,经1—5年随访,无1例再发,反复发作者

30例,随访5年,未复发者4例,1年未复发者工8例,1年发作1次者

8例,发作时症状轻、时间短,再服本方仍有效(《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年第5期)。

(11)眩晕 本方去白术,加味治疗156例。结果:显效(服药2剂

眩晕即止)62例,进步(服药3剂以上自觉症状消失或缓解后间有复发

者)64例,复发34例,复发率为21.80//(《福建中医药>1987年第5 期)。

(12)视网膜病变 本方合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中心性视网膜脉

络膜炎25例(29眼)。结果:痊愈(症状消失,视力恢复工.0以上,眼

底黄斑区水肿消退,中心凹反光点恢复)25眼,显效(症状减轻,视力

提高5行以上,眼底病变好转,黄斑区水肿消退,中心凹反光点可见,尚

有少量渗出物)2眼,好转(症状好转,视力提高不足5行,眼底病变

略有改善)1眼。无效1眼(《山西中医》1985年第4期})。

(13)结膜炎 本方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湿

热俱盛型17例。结果;治愈5例,显效9例,有效3例(《江苏中医杂

志)1986年第4期)。

(14)三叉神经痛 本方加木防已制成片剂,治疗162例。结果。

治愈63例,显效41例,好转45例,无效13例(<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年第2期).

(15)膝关节积血 本方合桃红四物汤,治疗2例。结果。1例服

药8剂后告愈;1例服药8剂后改服养血荣筋丸巩固,2周后痊愈(<北

京中医}1986年第2期)。

(16)膀胱癌 本方加白花蛇舌草、生地榆、生黄芪、海金沙、海藻

等为主。治疗晚期膀胱癌31例.其中术后复发8例,淋巴转移5例,

肺,直肠转移各2例,宫颈转移1例。结果,症状好转,癌肿得到控制或

稍有发展,存活5年以上3例,症状减轻,癌肿发展较慢,存活2年以上

工8例;癌肿发展较快,不到2年死亡者1O例(<四川中医)1989年第4 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太阳蓄水证及水肿、小便不利病症。方用

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健脾利水渗湿,佐以桂枝通阳化气,为其配伍特

点。临床应用以表证发热、烦渴欲饮,或饮水即吐,以及水肿小便不利、

无热象者,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水肿兼有表证者,合越婢汤,水气壅盛者,合五皮散,小儿

急性肾炎,合五皮散,湿热泄泻,去白术、桂枝,加黄连、黄芩、车前子,小

便不利属脾虚者,加用健脾药,阴虚者,加用养阴药。

方中药性偏于渗利,只宜暂用,不可久服。

春泽汤(<医方集解}),即本方桂枝易桂心,加人参、麦门冬、柴胡组

成,功能益气利水,主治伏暑发热,烦渴引饮,小便不利。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对健康人、正常小鼠和家兔均无利尿作

用,但当有代谢障碍时,给予五苓散后利尿作用显著,并能促进局限性

水肿的吸收。通过五苓散和抗生素的合并给药,能减轻或完全消除抗

生素的副作用(腹痛、呕吐、食欲不振等一般胃肠道障碍),并认为五苓

散可以缓解由于渗透压上升而尿量减少的状况,在抗生素引起口渴、呕

吐、尿量减少等副作用时,五苓散能改善全身状况、恢复机体对细菌的

抵抗力,加上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使体温下降,症状改善.

31.茵陈五苓散

方剂来源 汉。<金匮要略}。

组成与用法 茵陈160克 泽泻30克 猪苓9克 茯苓9克

白术9克 桂心6克

上药共研细末。每服9克,水调服。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

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清热利水退黄。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身目

俱黄,小便不利,头重身困,胸脘痞满,口淡不渴,或便溏腹胀,舌苔厚腻

或淡黄,脉濡、稍数或缓。.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还可治疗心源性黄疸,小儿胆

汁淤积综合征等病症。例如;

(1)传染性肝炎 治疗3例。结果:服药10一50余剂后,消化道

症状逐步消失,肝脏肿大缩小,精神恢复,肝功能转为正常,黄疸指数下

降(《上海中医药杂志>1959年第2期).

(2)心源性黄疽 本方加减,治疗46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工7

例,冠心病土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肺心病6例,心房粘液瘤1例,

心肌病工例;I度心衰工8例,Ⅱ度心衰23例,Ⅲ度心衰5例;总胆红质

18.8--34.2微摩/升者14例,34.2-~51。3微摩/升者26例,51.3微

摩/升以上者6例。肝区痛甚,加元胡索、川栋子,上肢肿甚,加五加皮、

防己;咳喘重者,加苏子、大贝母;发热,加黄芩、板蓝根,纳呆,加焦山

楂\炒麦芽;唇面紫绀,加当归、红花,心衰重者,加人参。结果:心衰完全

控制,总胆红质正常者28例,心衰基本控制,总胆红质基本正常12例;

无效3例;死亡3例({湖北中医杂志}1988年第6期)。

(3)小儿胆汁淤积综合征 本方为主,治疗20例。黄疸色黄鲜

明、大便秘结者,加黄柏、栀子;黄疸色黄晦暗、大便溏薄者,加党参,黄

疸日久不退者,加金钱草。结果:服药6剂后,多数患儿黄疸即有不同程

度减退;续服6剂,黄疸基本消退。疗程6—24天,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中医杂志》1989年第7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蕴结肝胆,湿重于热,身目俱黄,小

便不利。方用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合以五苓散利水渗湿,则祛除水湿之

力增强,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黄疸,兼有小便不利、胸脘痞满、口

淡不渴、舌苔厚腻,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往来寒热、头痛口苦者,加柴胡、黄芩,胁痛、脘腹胀满者,

加郁金、枳实、川栋子;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加竹茹、半夏、神曲,疲乏无

力较明显,加党参、生苡仁. .

32.真武汤

方剂来源 汉.<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 附子(炮)9克 白术6克 茯苓9克 白芍9克

生姜9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温阳利水。主治肾阳衰微,水气内停,小便不

利,恶寒,四肢沉重疼痛,或肢体浮肿,苔白、脉沉,及太阳病,汗出不解,

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困动,振振欲擗地。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慢

性肾功能衰竭,腹水,传染性肝炎,心力衰竭,内耳眩晕症,醛固酮增多

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前列腺肥大,慢性肠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

支气管炎,又用于治疗脱疽,失音,手足青紫症,氯丙嗪所致的锥体外系

反应,舌血管神经性水肿,高血压等病症。例如;

(1)慢性肾炎 本方加减,治疗寒湿型者,疗效满意。虚弱型者,

加黄芪、党参,或合并当归补血汤,一般用药数剂后,患者精神体力渐

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均有增加(<江西中医药}1956年第11期)。本

方合实脾饮,治疗21例.结果;对水肿的消退和肾功能的改善,疗效肯

定(《广东中医》1959年第10期)。本方加沉香、橘络、煨姜,合河车补心

丸治疗。患者全身水肿基本消失,但尿蛋白“+++”,NPN上升,久治

不愈。结果。服药4剂后,尿量显著增多,服药7剂后,尿蛋白减至。+”;

服至10剂盾,尿蛋白减至微迹,后继续服药,NPN含量也减至32毫

摩/升(<中医杂志,1969年第8期。

(2)急性肾功能衰竭 本方合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肾衰(少尿期)。

结果;服药6剂,尿量逐渐增多,浮肿渐消,再合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

丸汤剂,加用黄芪、白参等,8、9天后进入恢复期,再予补益脾肾扶正

之品。 1个多月后,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随访1年余未复发({新

中医)1985年第3期)。

(3)慢性肾功能衮竭 本方加大黄、益母草、生黄芪、红参,治疗

12例。泛恶呕吐较剧者,加半夏、苏叶,多囊肾功能不全.加半边莲,丹

参;严重尿少,附子、生姜均重用至15克,加牵牛子10克,BUN>35.7

毫摩/升,重用大黄至20克,加用冬虫夏草。结果。治愈(症状体征消

失,尿蛋白转阴,BUN正常)6例,好转(症状体征消失,尿蛋白。+。一

“±”,BUN接近正常)4例,无效2例,服药20一62剂(<湖南中医杂

志>1990年第1期)。本方去生姜,加西洋参、薏苡仁,治疗2例。结果

获愈。其中1例系腹部手术后发生尿毒症,NPN 107毫摩/升,用药1

剂后能自行排尿,四肢渐温,肉困筋惕亦止;改用健脾利水之剂,3诊

后,诸症好转,NPN降至27毫摩/升.最后痊愈出院({中医杂志}

1959年第5期)。

(4)腹水 本方加五味子、细辛、干姜治疗.结果获愈(<江苏中医}1959年第4期)。

(5)传染性肝炎 本方加味,治疗传染性肝炎属阴黄者,疗效较好

(<广东中医}1959年第10期)。

<6)心力衰竭 本方加活血祛瘀药(桃仁、琥珀、红花),治疗充血

性心力衰竭工5例。结果;心力衰竭基本纠正者工例,显效6例,有效5

例,无效3例((中医杂志}1980年第3期)。本方加黄芪、桂枝、细辛、五

味子、五加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4例.下肢肿甚,加防己,喘逆,加杏

仁、车前;呕胀,加木香、砂仁.结果。显效(气喘心悸水肿基本消失。脉

率正常,体征明显好转)9例,好转(心率恢复至80次/分左右,但活动

后仍出现心悸气短)5例(eft.宁中医杂志》1984年第2期)。

(7)内耳眩晕症 本方加细辛、桂枝、五味子,治疗41例。结果,

治愈35例,好转6例(噬福建中医药》1981年第5期)。

(8)失音 本方加桂枝、甘草,并重用附子、桂枝治疗。结果:服药

2剂后,症状大减,声音明显好转;再服2剂,获愈,以补中益气汤加附

子、桂枝善后(<中医教学》1976年第1期)。

(9)脱疽 本方加干姜、桂枝、党参、黄芪,治疗6例。其中4例

确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结果:除工例截肢外, 5例患肢之“黑”、

“冷”、“痛”症均消失,足趺阳脉恢复正常,坏死溃烂处愈合。服药最少

22剂,最多60剂(《中医杂志》1965年第9期)。

(10)手足青紫症 治疗可逆性低温血凝现象并发手足青紫症。结

果获愈(《江西中医药》1959年第工期)。

(11)胃下垂 本方合人参汤治疗。结果。服药工年后,症状消失

(《辽宁中医杂志》1978年第2期,译自《汉方。临床》)。

(12)呃逆本方去生姜,加人参、五味子、细辛、干姜治疗。结果。

服药5剂而愈(《辽宁医学杂志}1959年第4期)。

(13)锥体外系反应症 本方为主,治疗因精神分裂症,服用大剂

量氯丙嗪所致的锥体外系反应症。结果:服药9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继服归脾丸善后,7年后随访未复发(《河南中医》1986年第1期).

(14)高血压 本方加味,治疗高血压眩晕。结果。服药月余,血压

由23.99/18.66千帕降至18.66/la.32千帕,随访见病情稳定,能正常

工作(《新中医>1986年第10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阳衰水肿病症。方用附子温阳散寒,佐

以白术、茯苓健脾利水,又配以白芍酸敛护阴,共奏温阳利水之效,且使

阳得复而阴有护,寓有水火相济之妙,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脾

肾阳衰,水邪为患,见有浮肿、小便不利、苔白、口不渴,为其辨证要 点.

原书注称:。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

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强心利尿,促进胃肠吸收,排除体内

残余物质的作用。

33.龙胆泻肝汤

方剂来源 清.《医方集解}(称源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

丸,名龙胆泻肝丸。

组成与用法 龙胆草9克 山栀9克 黄芩9克 柴胡4.5克

当归9克 生地黄9克 泽泻9克 车前子(包)9克 木通9克 甘草4.5克

水煎服。丸剂,每服6—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泻肝胆实火,清化湿热。主治湿热下注,小便淋

浊作痛,阴痒阴痛,妇女带下,或肝胆实火,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

肿,以及湿热黄疸。 。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失眠,惊风,痫证,胁痛,各种出血证,遗精,

阴疮,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囊炎,高血压,心绞痛,急性肾盂肾炎,膀

胱炎,前列腺炎,附件炎。盆腔炎,阴道炎.会阴脓肿,多囊卵巢综合征,

动脉硬化,急性非根性坐骨神经痛,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习

惯性流产,又用于治疗青光眼,结膜炎,内耳眩晕神经性耳聋,中耳炎,

百日咳,夜游症,带状疱疹,磺胺药中毒,白血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柯兴氏综合征等病症。例如,

. (1)肝炎 本方加减,治疗32例。结果:治愈27例,显效4例,无

效1例;平均服药62剂。经3个月一6年随访,27例正常工作,4

例因过劳或感冒而复发({新医药学杂志)1978年第1期)。本方加减,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72例.结果。连续服药30一40剂,全部治愈

(<科学试验}1973年第6期).用丸剂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5例。每

服6克,日服2次.结果。全部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时间平均8。5

天,18例肝肿大均回缩至正常,平均13.4天,黄疽指数均恢复正常,平均

u.4天;GPT恢复正常,平均土3.3天,ttBsA8阳性8例,经治疗转阴

性3例({陕西中医>1989年第10期).

(2)胆囊炎 本方加苦楝根皮、大黄,治疗8例。结果均获痊愈

({广东省1971年西医学习中医班资料汇编》)。本方加减,治疗慢性结

石性胆囊炎。结果:服药数10剂,腹痛减轻。同时见砂石样结石排出

({辽宁中医杂志}1984年第3期).

(3)男性泌尿生殖疾病 治疗睾丸炎工。例。结果获满意效果(《广

东中医》1958年第9期).本方去黄芩、当归、车前子、甘草,加黄柏、杏

仁、知母、乌贼骨、茜草.治疗功能性不射精症9例.结果。均能自然射

精({江西中医药}1000年第4期).本方加减。治疗糜烂性龟头炎。服

药时配用马齿苋、龙胆草煎水湿敷。结果;连服6剂,龟头肿胀渐消,疼

痛减轻.脓水渐尽('辽宁中医杂志}1984年第3期)。本方加减,治疗

遗精、血精、阳痿、精浊、急性化脓性睾丸炎。结果均获良效(<广西中医

药,1984年第6期)。本方加减,治疗阴囊湿疹,外用苦参、白矾、土茯苓

等药水浸洗(《陕西中医》1980年第2期)。

(4)急性膀胱炎 本方加减,治疗6例。结果均获愈(《浙江中医

杂志》1964年第5期).

(5)肾结石 本方加减,治疗泌尿系结石(如肾结石)数例。配用

琥珀、鸡内金粉冲服。结果,排出砂石,诸症皆除(《四川中医}1985年第7期)。 '

(6) 各种出血证 本方加减,治疗鼻衄(木火刑金)、耳衄(肝胆实

火)、咯血(阴虚火旺)、呕血、便血(肝火犯胃)、血汗(木火熏蒸)、血崩

(气郁化火)等。结果均获愈(<浙江中医杂志}1983年第3期)。

(7)原发性青光眼 治疗40例.其中8例辨证为肝经实热型,皆

系急性病例。结果:经5天一3个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上海中医药

杂志》1985年第6期)。

(8)急性结膜炎 本方加谷精草、木贼治疗。患者眼睛赤肿涩痛,

羞明流泪,开睑困难。结果:服药4剂,诸症大减(《广西中医药》1983年第2期)。

(9)慢性中耳炎 用丸剂,治疗20余例。日服3次,每服10克,

儿童减半用量,10天为1疗程。结果:一般1—2疗程获显效(《中成药

研究》1985年第土0期)。本方加辛夷、苍耳子,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93例。结果:服药5天(每日1剂)痊愈38例,l0天痊愈23例,15天

痊愈22例,无效10例(《医学情况交流》上海,1975年第7期)。

(10)带状疤疹 本方加味,治疗40例;另用自制清肝止痛片,治

疗36例。结果。治愈74例。平均服药2天水疱停止发展,4.5天干涸,

5.4天皮损痊愈,3天痛减,7。6天疼痛消失(《临床皮肤科杂志}1983年第4期)。

(11)磺胺药中毒 本方加减,治疗7例。结果均治愈(《新医药学

杂志》1975年第8期)。

(12)柯兴氏综合征 本方加减,治疗2例。结果诸症逐渐消失

(《人民保健》]959年第4期)。

,. (13)急性白血病 以本方加夏枯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为基

础方,并配合联合间隙化疗,治疗26例。结果:完全缓解14例,部分

缓解10例,未缓解2例,存活期平均为385天(《中医杂志》1980年第 4期)。

: (14)百日咳 本方加减,治疗41例。均有典型症状,其中并发肺

炎者19例。结果。治愈32例,好转7例,无效2例(<四川医学)1982年

第6期)。 、

.(15)心绞痛 本方加减,治疗数10例。患者均突发心绞痛,胸闷

若窒,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结果:服药后症状减轻,心电图恢复正常

(<辽宁中医杂志》1989年第6期)。

、 (16)急进型高血压 本方加夏枯草、生龙骨、生牡蛎、僵蚕等治

疗。患者血压26.66/19.73千帕,眼底检查视神经乳头水肿。结果:服

药4剂,血压降至16.0/11。47千帕,症状基本消失(<四川中医}1986年第9期)。

,(17)急性非根性坐骨神经痛 本方加减,治疗证属肝经湿热型

61例。结果:显效23例,好转36例,无效2例(《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

、。{18)夜游症 本方合甘麦大枣汤治疗。患者肝气不舒,气郁化火。

结果;服药8剂而愈,1年后随访正常(《河南中医》1983年第2期)。

(19)急性盆腔炎 治疗7例。一般用药6—9剂,热退,腹痛减

轻后停药(《中华妇产科杂志>1966年第1期)。

(20)多囊卵巢综合征 治疗20例。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

闭经、功血、不孕、毛发增多、肥胖等。结果;治疗8 3个月,在此期间每

人平均行经62次,除2例未测基础体温外, 18例所测59个月的基础

体温中,平均出现双相体温曲线21次、单相3 8次({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2年第12期)。

(21)妇女前阴疾病 本方为主,配合洗剂,治疗阴痒(外阴白色病

损、滴虫、霉菌及老年性阴道炎等)、阴肿(前庭大腺炎、疖肿等),阴蚀

(外阴炎、阴道炎、糖尿病、白塞氏病等)、阴挺(子宫脱垂等)、带下(子宫

颈炎、盆腔炎、盆腔肿物所致白带过多)等.结果均获良效(《中医药学

报》1983年第1期)。

(22)习惯性流产 治疗2例属肝胆实热旺盛者。结果均愈((中

医教学)1974年第2—3期)。 .

(23)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治疗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

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口腔、眼部损害,其中角膜炎3例,结膜炎2例,12

例皆有生殖器损害。以本方为主,口腔溃烂重者,外用珠黄散等;生殖

器溃烂者,外用苦参、蛇床子、明矾煎洗。结果:痊愈4例,明显好转2

例,好转3例,无效3例(《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年第6期)。治疗

21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病程最长3年,最短1个月。结果;

痊愈18例,好转2例,无效1例;疗程最长67天,最短20天({浙江中

医杂志》1988年第5期)。 一

(24)狂证、痫征 本方加减治疗狂证,患者神志狂躁、语无伦次。

结果:服蓟2剂,痊愈。本方加减治疗,患者癫痫发作,卒然昏倒、口址

白沫、四肢抽搐。结果:服药5剂后,诸症消除如常人,1年后复发,又

服本方而愈(《四川中医》1985年第7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肝胆实火,下焦湿热。方用龙胆草泻肝

胆实火、除下焦湿热为主,配以黄芩、山栀加强清热泻火;佐木通、车前

子、泽泻加强清利湿热,再用生地、当归养阴滋阴,使泻火之药不致苦燥

伤阴;一主而三辅,为其配伍特点。本方应用范围很广。内、外、妇、儿、

眼科凡属肝胆火盛,或湿热之证,均可使用本方苦寒直折。临床应用以

胁痛目赤、耳聋耳肿、口苦溺赤、舌红脉弦数,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肝火上乘,头痛眩晕、目赤多眵,加菊花以清肝明目,木火

刑金咯血,加丹皮、侧柏叶凉血止血,湿热内蕴黄疽,加茵陈、大黄化湿

清热退黄。

本方药性苦寒,易伤脾胃,故应中病即止,一般不宜久服。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

(1)《兰室秘藏)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生地黄、当归、柴胡、泽泻,

车前子、木通组成,功能清热泻火化湿;主治肝经实火上炎所致的胁痛、

口苦、目.赤、耳聋、耳肿,并能治肝经湿热下注而致的小便淋浊、阴蚀阴

痒、遗精,以及妇女带下。

(2)<保婴撮要)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

黄、当归、山栀、黄芩、甘草组成;功能清化湿热,泻肝胆之火,主治肝经

湿热,两胁肿痛,或腹中痛,或小便涩滞。

(3)<外科正宗》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连翘、生地黄、泽泻、车前

子、木通、当归尾、山栀、黄芩、黄连、甘草、大黄组成,功能清热化湿解

毒;主治肝经湿热导致的玉茎患疮,便毒,悬痈,阴囊肿痛等。

(4)《杂病源流犀烛}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柴胡、青皮、栀子、大

黄、芍药、木通、连翘、黄连、滑石组成,功能清热化湿通淋,主治湿热疮

疡,小便赤涩,妇人阴挺等。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能显著增加幼鼠胸腺重量,但对脾脏重量

无明显影响。在注射绵羊红细胞后3—6小时,能明显提高巨噬细胞

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等。

34.黄连解毒汤

方剂来源 唐。{外台秘要}。

组成与用法 黄连3克 黄芩9克 黄柏9克 栀子9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泻火解毒,清化湿热。主治一切实热火毒,大热

烦躁,口燥咽干,谵语昏狂,湿热黄疸,痢疾,疔疮走黄,热甚吐血,衄血

发斑,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败血症,乙型肝炎,脓毒血症,痢疾,肺炎,

肾炎,尿路感染,又有用于治疗脑血管障碍后遗症,银屑病,鹅掌风,肋

软骨炎,连续性指端皮炎,白塞氏病,脓疱疮,出血等病症。例如:

(1)败血症 治疗20例。其中热毒伤阴型再配用增液汤等。结

果:疗效显著,治疗时间最短7天,平均16天({广西中医药)1983年第

6期).本方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丹参等,治疗变态反应性败血症。

结果:服药5剂,发热明显减轻;服药工。余剂,体温恢复正常,诸症消

失。随访5年,未见复发(<中医杂志}1983年第7期)。

(2)乙型肝炎 本方加味,治疗3例。结果:药后肝功能恢复正

常,HBsAg转阴性(《福建中医药’1986年第4期)。

(3)脑血管障碍后遗症 本方治疗。结果:有效率70%(《国外医

学。中医中药分册}1988年第4期)。

(4)肾盂肾炎 本方加味,治疗30例。发热者,加连翘、鱼腥草,

血尿,加当归、陈皮。结果均获愈(《四川中医》 1984年第5期)。本方 、

治疗泌尿系感染129例。结果:痊愈率为79.8%(《中医杂志}1984年第2期)。

(5)银屑病 本方加丹皮、玄参、石膏等,并配合外洗方,治疗11

例。结果:均收到满意疗效;一般用药3—7天能减轻临床症状,平均

服药30余剂,获临床治愈(《湖北中医杂志》1980年第3期)。

(6)脓疤疮 治疗50例。本方加野菊花、白芍,水煎分4次服,另

将药渣煎水外洗患部,每日2次。结果:全部治愈;疗程最长5天,最

短3天(<广西中医药》1989年第3期)。

(7)鹅掌风 治疗工2例。结果均获良效。一般服药20天左右显

效。如一患者,病史2年,蔓延及整个手部,发痒起小水疱,指尖、指腹 ,

皲裂,片状脱皮,用药30余剂痊愈,随访1年半未见复发(<浙江中医杂志}1985年第9期儿

(8)肋软骨炎 本方加生大黄、乳香、没药研末,加米醋调成糊状,

每日1料,分2次外敷患处。一般1—2日疼痛消失(《浙江中医杂志》1984年第7期)。

(9)连续性指端皮炎 本方加大青叶、生地、银花、连翘,并配合外

敷治疗。患者自左手第四指指端脓疱、糜烂至各手指、手背及大腿根部

等处。结果:药后4天,患处水疱吸收,渗液停止(《陕西中医》1980年 第5期)。

(10)白塞氏病 本方合四物汤加减,治疗经抗生素、激素治疗无

效患者。结果。先后服药58剂,治疗2个半月,痊愈(《中成药》1989年第工。期)。

(ii)出血 本方加味,治疗火热所致吐血、咯血、衄血共220例。

结果疗效满意(《浙江中医杂志》1984年第7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热毒壅盛三焦,充斥表里上下之证。所用

。四药,皆具较强泻火解毒作用,其中黄芩清上焦之火,黄连清中焦之火,

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可清泻三焦邪火,故适用于一切实热火毒之证,

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大热烦躁狂乱、错语不眠、吐衄发斑、疔疮

痈肿、黄疸、下痢、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应用时,本方可与金银花、连翘相配伍,增强清热解毒功效。如

见瘀热发黄,加茵陈、大黄清脏利胆;疔疮走黄,加蒲公英、紫花地丁清

热凉血消肿;口舌生疮,加生石膏、甘中黄清热泻火,吐血、衄血者,加鲜

生地、丹皮、赤芍清热凉血;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榔通利

气机;尿频尿急尿痛,加车前子、木通、篇蓄清热通淋。

本方集大苦大寒之品于一方,易于化燥伤阴,如出现热伤阴液、舌

质红绛者,不宜使用。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外科正宗)黄连解毒汤,即本方加

牛蒡子、连翘组成;功能清热解毒,且功力尤强,主治疗毒内攻,口干烦

闷,神志恍惚,脉实之症。

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实,本方具有多方面药理效用,其提取物给

大白鼠静脉注射,呈现一过性血压下降,说明具有较强的降压活性。对

大白鼠实验性慢性脑缺血有增加缺血区边缘组织血流量的作用,对整

个脑部血流量也有所增加。通过体内外实验还发现,本方具有凝血因

子样作用,能增强血管壁抵抗力。此外,本方还具有较强的清热抗菌作

用.可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白鼠的死亡率.

35.复方垂盆草糖浆

方剂来源 现代.《常用中成药}。

组成与用法 鲜垂盆草125克 紫金牛32克

制成糖浆(上述剂量为100毫升糖浆含量),每服30毫升,日服

2—3次.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须酌减至汤剂常规剂 量。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主治湿热内蕴肝胆,黄疸,小便赤

黄,舌苔黄腻者。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病症。

例如.

(1)急性黄疽型肝炎 本方加茵陈、山楂、岩柏等,治疗73例。每

tt 1剂,分两次服完,以饭后工小时服用效果为洼。结果:显效63例,

有效10例,肝功能全部恢复正常,平均住院时间27天(《上海中医药杂

志,1984年第8期)。

(2)黄疽 本方加乌韭、马蹄金、茵陈等,治疗166例属阳黄者。食

滞,加神曲、鸡内金,小便量少,加通草、车前草。结果:全部达到临床治

愈标唯,其中服药6—7剂者124例,8—14剂者35例, 15—21剂

者7例(《浙江中医杂志》1985年第2期)。

(3)妊娠肝损 本方加生山栀、生黄芩、茵陈等,治疗41例为中药

组,另有46例为西药组。患者均属肝郁脾湿型妊娠肝损,血清OPT值

至少连续2次高于正常值,且排除传染性肝炎。结果;中药组疗效优

于西药组(《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年第工2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肝炎谷一丙转氨酶数值增高者。方用垂

盆草清热解毒利湿,且能降低血清谷一丙转氨酶;合以紫金牛(即平地

木)解毒利尿、活血祛瘀;两味功用同中有异,相须为用,为其配伍特点。

临床应用以纳食呆滞、口苦腹胀、恶心呕吐、小便深黄、肝区疼痛、血清

谷一丙转氨酶增高,或见黄疸便秘、苔黄、舌质红等,为其辨证要点。

改作汤剂,临床如见黄疸明显,加芮陈、田基黄清热退黄;肝区疼

痛,加川栋子、郁金疏肝理气;小便黄短,加泽泻、茯苓清热化湿,伴呕

吐,加玉枢丹辟秽止呕;大便秘结,加生大黄、生山栀清热通便。

36.小陷胸汤

方剂来源 汉。《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 黄连6克 半夏12克 全瓜蒌30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主治胸脘痞闷,按之则

痛,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不张,渗出

性胸膜炎,食管炎,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

症,胆道蛔虫症,慢性胰腺炎,胃神经官能症,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

肺源性心脏病,又用于治疗胸部挫伤,肋间神经痛,慢性咽炎,便秘,

尿路感染等病症。例如,

(1)胃痛 治疗83例。其中急慢性胃炎3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

30例,胃神经官能症17例。结果,痊愈52例,好转29例,无效2例

(《湖北中医杂志》1984年第1期)。

(2)冠心病心绞痛 本方合四逆散,加味治疗。结果:服药1月后,

疼痛消失(《新中医}1986年第工2期)。

(3)急性肺不张 本方加枳实、厚朴、莱菔子、竹沥治疗。结果病

症大减(《新中医}1985年第12期)。

(4)结核性胸膜炎 本方加葶苈子、杏仁、车前子,大枣治疗。结

果:服药5天后,症状悉除,胸水消退(《河南中医》1984年第6期)。本

方合栝楼薤白白酒汤等,治疗8例胸水。结果,完全或基本痊愈q例,减

少2例,未吸收2例(噬上海中医药杂志》1963年第9期)。

(5)急性黄疽型肝炎 本方加枳实治疗。结果:服药2周后,黄疽

消退,SGPF恢复正常(《新中医》1986年第工2期)。

(6)慢性咽炎 本方加枳实、射干、海藻、月石治疗。结果:服药2

周后,诸症悉安。随访1年未发(《河南中医》1984年第6期)。

(7)胆道蛔虫症 本方配合乌梅丸,加减治疗。结果:服药2剂,大

便排出蛔虫30余条,疼痛亦止(<四川中医》1983年第3期).

(8)便秘 本方加紫菀、通草、杏仁、白前、旋覆花等治疗。结果。收

效甚佳(《浙江中医杂志》1982年第11、12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痰热互结、胸脘痞痛病证。方用全瓜蒌清

热化痰,配以半夏以助化痰,黄连以助清热,且黄连、半夏辛开苦降,善

除痰热之痞,为其配伍特点。2临床应用以心下满闷、按之则痛、脉浮滑,

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噎膈,加枳实、代赭石、半枝莲等;心中懊侬,加栀子、豆豉

等,兼有感冒咳嗽,与三拗汤同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抗菌消炎,利胆,健胃止呕,强心,扩

张冠状动脉等作用.

37.安宫牛黄丸

方剂来源 清。《温病条辨》。

组成与用法 牛黄30克 郁金30克 犀角30克 黄连30克

黄芩30克 山栀30克 朱砂30克 雄黄30克 冰片7.5克 麝香

7.5克 珍珠15克

上药研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每服1丸,日服1一2次,病

情严重者日服2—3次。小儿3岁以下海服114丸,4—6岁每服112

丸。开水送下或化服;神志昏迷者,化开后作鼻饲用。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开窍镇痉。主治温热毒盛,热入心

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抽动,舌红或绛,脉数等。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中毒性菌

痢,尿毒症,肝昏迷,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肺炎;又用于治疗颅脑损伤,脑

外伤后综合征,黄疸型肝炎,副鼻窦炎以及感染或中毒引起的高热等病

症。例如:

(1)乙型脑炎 患者昏迷时用本品为主,连服3---4天,配合针刺

等法,治疗83例。结果:痊愈68例,有后遗症者2例,死亡13例(<福

建中医药杂志》1957年第2期)。本品配合其他汤药,治疗重型患者

16例。结果。平均热退时间为2.6天,优于西药对照组(《新医药通讯})。

(2)肝昏迷 本品为主,治疗肝癌、肝硬化腹水的昏迷患者。先用

生理盐水洗肠后,再以本品2丸稀释至150毫升保留灌肠,鼻饲20%

甘露醇250毫升,以后每天用本品2丸稀释至100毫升鼻饲,同时配以

西医支持疗法等。结果:11天后,神志渐清,口渴欲饮,尿量增加,病情

稳定(《天津中医,1990年第2期)。

(3)中毒性昏迷、感染所致高热,治疗肝昏迷、脑病所致昏迷及感

染所致高热75例。结果:明显热退者43例;对烦躁神志不清和肝昏迷

早期疗效较好,对脑膜炎引起的谵妄、抽搐、昏迷有明显效果(<中华医

学杂志》1974年第9期)。

(4)颅脑损伤 治疗颅脑损伤意识障碍104例。设对照组观察。

结果:本品治疗组有效率为76%,常规治疗组为4l%((中西医结合杂

志>1989年第12期)。

(5)农药中毒引起的高热 本品治疗。患者服有机磷农药一六。

五约20N30毫升,经急救后,神昏、呼吸浅短等中毒症状见有好转,但

第2天高热突发,达40。C,用各种西药无效,改用本品鼻饲,2次共2

粒。结果:体温基本正常(<浙江中医杂志》1985年第8期)。

(6)副鼻窦炎 治疗24例。其中病程半年以内者4例,1/2一工年

8例,1年以上工2例;均有头痛、头晕、鼻塞或流浊涕、嗅觉减退、口干、

舌红苔黄、脉滑数等症。每服半丸,日服2—4次,温开水化服;同时用

本品少许,包以纱布,塞入患侧鼻孔。结果。1—2周后,症状消失工8例,

症状显著减轻6例(《浙江中医杂志》1985年第8期)。

(7)脑外伤后综合征 本品治疗。患者脑外伤后出现头痛,眠差,

记忆力下降,纳差等综合征。日服2丸。结果:9天后,症状消失,能正

常工作(《浙江中医杂志》1988年第6期)。

(8)黄疽型肝炎 本品为主,辅以金银花、连翘、生大黄、芦根、大

腹皮煎汤代茶,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结果;3周后,肝功能正常,黄疸

消退,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江西中医药}1988年第6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温热病的热入营血,神昏惊厥之证。方

用黄连、黄芩、犀角、牛黄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配合麝香、冰片以芳香

开窍同用,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高热烦躁、神昏窍闭、痉厥、舌红

或绛,为其辨证要点。

对于体弱脉虚者,可用人参煎汤送服。本品原方制作法,有。金箔

为衣”四字,但现代多已不用。

孕妇忌服。

本方犀角改用水牛角浓缩粉,牛黄改用人工牛黄,制丸仍名安宫牛

黄丸;功效、主治同本方。

安宫牛黄散 (《上海中成药临床实用手册}),即本方犀角改用水

牛角,制成散剂,功效、主治与本品相同,成人每服1.6克,日服1—2

次,小儿3岁以下每服0.4克,4-6岁每服0.8克,开水调服。醒脑静

注射液({全国中成药处方集》),即本方去犀角、牛黄、珍珠等,制成注射

液,功效、主治与本品相同;肌内或静脉注射,每次2N4毫升。牛黄承气

汤(<温病条辨),即用本品2丸化开,调入生大黄末9克而成,功能清热

解毒,开窍,攻下,主治热入心包,神昏谵语,兼见腑实便秘病症。

此外,本品全国各地名同方异者颇多,或组成改易,或用量不同,但

有沿用本方名称者,有改称为.安宫丸”或“新应牛黄清心丸。者,须审定选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品及用广角取代方中犀角,均能减少小鼠活

动次数和增强硫喷妥钠催眠作用,能对抗苯丙胺的兴奋作用,并能明显

地延缓小鼠戊四氮性阵挛发作,降低小鼠惊厥和死亡率,对小鼠腹腔巨

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还能抑制大鼠蛋清性踝关节肿

胀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炎症。具有明显的镇静、抗惊、解热和抗炎作

用。本品对氨昏迷动物能减轻或抑制其精神症状和正常动物皮层电图

的恶化,并降低死亡率。醒脑静的药理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毒昏

迷、抽搐,有一定苏醒、解痉、镇静作用,此外还有退热作用。但不能改

善肝、脑实质细胞损害后的功能。

38.犀角地黄汤

方剂来源 唐。(千金方}。

组成与用法 犀角3克 生地黄24克 芍药9克 丹皮6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热入血分证,热甚动

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热扰心营,神昏谵语、斑疹紫黑、舌绛起

刺、脉细数,瘀血留滞,善忘如狂、漱水不咽、胸中烦痛、自觉腹满、大便

色黑易解,以及疔疮走黄等。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流行性出

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暴发性肝炎,各种败血症,丹毒,疔疮,急性白血

病,也可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荨麻疹,药疹等病症。例如:

(1)过敏性紫癜 本方加减,治疗5例。结果:痊愈4例,疗程最长

9天,最短5天,平均6.2天;显效1例(《中医杂志》1958年第2期)0

本方合青黛散、小蓟饮子,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肾炎20例(其中属

血热型10例)。年龄在3岁以下者1例,3—7岁者5例,7—14岁

者工4例。结果:痊愈4例,显效4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死亡1例

(《广西中医药}1984年第1期)。本方加减,治疗属血热型紫癜性肾炎

20例。以热退后骤起皮肤紫癜,略觉瘙痒,鼻衄尿血为主要症状。结果

均获愈(《浙江中医杂志)1983年笫u期)。本方加减,治疗2例。患

者因吃禾虫后出现身痒不适,夜间尤甚,次日躯干出现小红点,逐渐密

集成片,按之斑疹不易褪色。结果:服药2剂,诸症消失(《广西中医药》1986年第1期)。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本方加减,治疗11例。患者均有不同部

位、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出现皮下出血11例,口腔粘膜出血9例,鼻

衄7例,便血6例,尿血、呕血、眼结膜下出血者各2例。热盛者,配紫

雪丹或羚羊角,出血多,加参三七。结果:痊愈6例,显效4例,死亡1

例({中医杂志}1963年第u期)。本方加减,治疗18例。结果:服药

后,出血停止,紫斑逐渐消失,血小板及出血时间均恢复正常(《中医杂

志,1958年第7期)。本方加桃仁、红花、阿胶、茅根、旱莲草,治疗2

例。结果:服药7剂,血小板数升至70~80×]09/升左右,随访1年未

见复发(《新中医》1980年第1期)。本方加仙鹤草、白茅恨、川连等治

疗。结果:服药2剂后,血小板数上升,齿、鼻出血已止,体温正常(宦浙江中医杂志》1984年第6期)。

(3)出血性紫癜 本方以猪蹄甲代替犀角,治疗2剂。患者全身

瘀斑、鼻衄、便血、口腔粘膜有血泡。结果。治疗12天后,诸症均缓解,

血象亦趋正常(《江苏中医》1964年第12期)。

(4)流行性出血热 本方合清瘟败毒饮、桃核承气汤,治疗456

例。结果:病死率为1.97%。另对照组单用西药535例,病死率为

4.11%。服用本方一般于药后3--5小时发生作用,排出稀便和尿液。

本病治疗当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利二便为宜(《江苏中医杂志,1980年第4期)。 、

(5)血证 本方加白茅根、川牛膝、大蓟、三七,治疗鼻出血61例。

其中属肝肾阴虚型20例,胃热炽盛型16例,肝火上逆型14例,肺虚热

盛型7例,脾不统血型4例。结果:痊愈28例,显效25例,好转7例,

无效1例(<陕西中医》1989年第4期)。本方加槐花炭、地榆炭、参三

七、大黄,治疗高热为主出血性肠炎,有一定疗效(《浙江中医杂志》

1980年第8期)。本方加味,治疗肺结核大咯血2例。患者每日咯血

量约500~1000毫升。结果:服药1—2剂,咯血即止(《广东中医》1959

年第3期)。本方加减,治疗伤寒肠出血2例。结果疗效明显V《江苏中

医》1959年第10期)。本方加味,治疗各种严重失血4例。其中胃出

血1例,肺出血1例,子宫出血2例。结果均获满意疗效(《中医杂志净1958年第5期)。

(6)急性白血病 本方加石膏、山栀、知母等,治疗32例。其中包

括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结果:缓

解18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年第8期)。本方加玄参、丹参、银柴

胡、太子参、阿胶等,治疗妊娠合并白血病5例。其中急性粒细胞性白

血病3例,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各1例;发病

时间均在妊娠后6个月左右。结果:4例足月顺产,婴儿无畸型,也无

白血病血象,1例早产死胎(<浙江中医杂志》1980年第3期)。本方加

茜草炭、玄参等治疗。患者鼻衄,口腔粘膜、牙龈见血迹瘀点。结果。

服药3剂,鼻衄止,续服20剂,出血情况完全控制(《浙江中医杂志》1984年第6期)。

(7)肢端青紫症 本方加麻黄、桂枝、细辛,治疗2例。患者突发双

手指对称性发白,渐转紫绀.结果;服方20余剂,诸症痊愈(《中医杂志》1983年第工2期)。

(8)皮肤病 本方加紫草、银花、赤茯苓等,治疗痢特灵药疹78

例。结果: 1-3天症状明显减轻,头面手足之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在3

天内消退,平均治愈时间10-13天(《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年第9

期)。本方加银花、黑枣,治疗全身剥脱性皮炎。结果:每天服药2剂,

连服16天,症状好转,皮肤逐渐复原(《广东医药资料}1974年第11

期)。本方加白僵蚕、紫草、紫花地丁,治疗荨麻疹30例。结果:服药3

剂,痊愈27例;服药9剂,显效2例;无效1例(《广西中医药》1990年

第4期)。本方加板蓝根、白花蛇舌草,治疗顽固性牛皮癣。结果:服药

14剂,全身皮损消退大半,鳞屑脱落,皮色变淡,续服1月余,皮疹全部

退清(《中医杂志》1981年第10期)。

(9)麻疹 本方加茅根汁、竹叶心、紫草,治疗出血性麻疹。结果:

4诊后热退净,疹渐隐退,留有紫黑疹痕(<广西中医药}1983年第6期)。

(10)走马疳 本方加味内服,配以去腐丹外用,治疗951例。患

者多由麻疹热毒结聚引起,治以凉营、清热、解毒。结果:痊愈948例,

另3例因创面极大,且并发肺炎,无效死亡(《江苏中医}1959年第9期)。

(11)绒毛膜上皮癌 本方加焦山栀、制大黄、麦冬等治疗.患者高

热寒栗、口腔舌体溃疡满布。结果:除口腔溃疡末愈,余症均有好转

(《浙江中医杂志》1984年第6期)。

(12)肛门疾病 本方加减,治疗肛门疾病5例。包括内痔出血、

内痔脱出、血栓痔、肛裂、肛痛,均以湿壅热毒为主。结果:服蓟i0余剂,

均愈(《浙江中医杂志》1982年第5期)。

(13)尿毒症 本方加山栀、仙鹤草、地榆炭等,治疗慢性肾炎尿毒

症。患者浮肿尿少、皮肤紫癜。结果:紫癜、水肿均消失(《浙江中医杂

志1984年第6期)。

(14)重症肝炎 本方加黄芩、山栀、郁金、生大黄治疗。结果:药

后50天,黄疸消退,出血全止,余症消失,痊愈出院(《浙江中医杂志}

1984年第6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热入血分的各种失血证,以及温病邪入

血分所致高热、神昏、谵语等证。方用犀角、生地清热凉血!合以赤芍、

丹皮凉血、且能行瘀,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斑疹、出血、舌质紫

绛,为其辨证要点。 .

临床如见热甚神昏者,可同时应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以加强清

热开窍的作用;因郁怒而夹肝火者,加柴胡、黄芩、栀子等清肝解郁;心

火炽盛者,加黄连、栀子加强清心泻火的作用;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加

茅根、侧柏叶、早莲草凉血止血;便血者,加地榆、槐花清肠止血;尿血

者,加茅根、小蓟利尿止血。 。

凡气虚、阳虚不能摄血之症,均忌用。

犀角消毒丸 (《证治准绳,),即本方去丹皮,加荆芥、当归、防风、

牛蒡子、连翘、桔梗、薄荷、黄芩、甘草组成;功能清热凉血,祛风解毒;主

治痘疹余毒,一切疮毒。犀角散(《外科精要}),即本方去生地、丹皮,加

玄参、升麻、黄芪、生甘草、麦冬、当归、大黄组成;功能清热凉血,益气托

毒,主治痈疽热毒内攻,喉舌生疮,甚至黑烂。犀角解毒汤(《杂病源流犀

烛》),即本方去丹皮,加连翘、桔梗、当归、薄荷、防风、黄芩、甘草、牛蒡

子、荆芥、茅根、京墨汁组成,功能清热凉血消毒,主治疹子出一日即没,

毒邪内陷。犀角解毒饮((医宗金鉴》),即本方去丹皮,加荆芥、防风、连

翘、银花、甘草、黄连、灯芯组成;功能清热解毒,主治小儿赤游风,头面

四肢皮肤赤热而肿,色若丹涂,游走不定。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

(1)《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犀角地黄汤,由犀角、生地黄、葛根、玄

参、栀子、升麻、大黄、芍药组成;功能清热解毒,泻火解肌,主治筋实极,

咳而两胁下痛,不可转动,脚下满不得远行,脚心痛不可忍,手足爪甲

青黑,四肢筋急,烦满。

(2)《证治准绳》犀角地黄汤,由犀角、生地黄、大黄、黄芩、黄连组

成;功能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主治上焦热甚,吐血咯血。

(3)《杂病源流犀烛》犀角地黄汤,由犀角、生地黄、赤芍、丹皮、栀

子、黄芩、甘草组成;功能清热凉热凉血解毒;主治喉痈,喉间红肿而痛。

犀角价贵而产量不多,可改川水牛角15~30克水煎服。方中芍药

一般用赤芍,若热伤阴血则用白芍。

39.甘露消毒丹

方剂来源 清。{续名医类案》。又名普济解毒丹。

组成与用法 绵茵陈330克 黄芩300克 石菖蒲180克 川贝

母150克 木通150克 射干120克 连翘120克 薄荷120克 白

豆蔻120克 藿香120克 滑石450克

上药共研细末。每服9克,日服2次,开水调服。或用神曲糊丸,

每服6—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亦可改用饮片水煎服,各药用

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与主治 功能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主治湿温发热,胸闷腹

胀,倦怠肢酸,口渴,小便短赤,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以及暑湿时疫,

颐肿,黄疽等。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斑疹伤寒,肠伤寒,急性胃肠

炎,胆囊炎;又用于治疗低热,血吸虫病,百日咳,尿路感染,风湿热,过

敏性紫斑,病毒性心肌炎等病症。例如;

. (1)传染性肝炎 用本方生药粗末煎服,治疗26例小儿患者。结

果:黄疸指数13-20单位者9例,均在2周内降至正常,SGPF在3周

内降至正常者24例,迟至5周恢复正常者(因合并新邪,可能为病毒性

呼吸道感染)2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年第4期)。用本方制成片

剂,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54例。结果,一般都在2周内症状消退,黄

疸指数降低,3周痊愈(《上海中医药杂志》1957年第9期)。

.’(2)斑疹伤寒 本方加减,治疗流行性斑疹伤寒100例。结果:痊

愈86例,好转n例,无效3例;热退时间为工6小时一7天;用药2—

14天(《陕西中医}1986年第1期)。

。 (3)肠伤寒 本方加减,治疗肠伤寒2例。结果获愈(<中医杂志>

1958年第2期)。

” (4)低热 本方治疗。患者低热8年,经检查,除X线钡餐提示十

二指肠溃疡外,无异常发现。结果:服药2剂后,病情好转;续服8剂,低

热和其他诸症均逐步消除。多次随访,未见复发((新中医)1977年第2期)。

(5)血吸虫病 治疗血吸虫病症见黄疸,属于气分湿热者,有较好

的疗效(《江西中医药》1956年第7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湿温发热。方用黄芩、连翘清热解毒,辅

以木通、滑石清热利水,藿香、豆蔻、石菖蒲化除湿浊,清上、化中、渗下

三法俱备,主次分明;且诸药皆入气分,茵陈苦寒又善泻肝胆之火,具有

清除留恋气分热邪之功,又兼泄肝胆邪火之效,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

用以湿温病湿热并重,邪热在于气分、发热倦怠、口渴尿赤、苔白厚腻或

干黄,或见身黄目黄,为其辨证要点。

、、 改作汤剂,临床如见无咽痛,去薄荷、射干;黄疸较重,加大黄、山

栀;呕吐,加半夏、生姜,时在夏令。加鲜佩兰。藿香可改用鲜者。 .

40.六神丸

方剂来源 近代。《中国医学大辞典》引雷氏方。

组成与用法 麝香45克 牛黄45克 珍珠45克 蟾酥30克

雄黄30克 冰片30克

各药研极细末,水泛为丸,如小米大。内服:小儿每次1岁1粒,2

岁2粒,3岁3—4粒,4—8岁5—6粒,9—15岁8—9粒,成人

10粒,日服2—3次,噙化或温开水送服.外用;适量,开水或米醋少

许,溶成糊状,敷患处。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疗毒,痈疡肿痛,单

双乳蛾,烂喉丹痧,喉风喉痈等病症。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口腔溃疡,感染性口炎,龋齿合并感染,牙

龈周围炎,又有用于治疗鼻咽癌,消化道肿瘤,白血病,心力衰竭,呼吸

衰竭,心绞痛,心房扑动,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支

气管哮喘,急性肾炎,慢性肝炎,结肠炎,带状疱疹,婴儿湿疹,寻常疣.

滴虫性阴道炎等病症。例如:

(1)口腔溃疡与感染性口炎 本品含服,治疗口腔溃疡数量较多,

表面有黄白色分泌物,或感染性口炎糜烂成片、红热灼痛之症({实用中

医内科学)上梅科学技术出版社)。

(2)龋齿合并感染与牙龈周围炎 本品工0粒,放在患牙周围或龋

洞中,任其溶化,约半小时后慢慢咽下,每日用药1—3次。用药后15

分钟疼痛缓解,1小时后疼痛消失(《中成药学》1984年).

(3)鼻咽癌 本品与麦味地黄丸同服,或外用于鼻咽腔局部,治疗

鼻塞、流血涕、头昏、耳鸣、口苦口干之症(《新中医》1977年第1期,《江苏中医杂志》1980年第6期)。

(4)消化道肿瘤 本品内服,治疗2 0例。其中鳞癌5例,腺癌15

例。每服10,'.-'15粒,每天4次,空腹,温开水送服,服后卧床休息1小

时,7天为1疗程。结果:症状消失者19例,缓解者l例;其中肿块缩

小者2例,能进普食者15例(《吉林中医药}1989年第工期)。

(5)白血病 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工例。每天用本品

90,--'180粒,分3次服。结果:完全缓解工7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2

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年第2期)。本品口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

血病,亦可取效(《临床药学》1986年第3期)。

(6)心力衰竭 本品45粒,分3次吞服,配合五皮饮,治疗肺心病

急性发作期哮喘心衰。结果疗效良好(《浙江中医杂志》1965年第n

期)。口服本品20~30粒,每小时1次,连服2—3次,治疗慢性支气管

哮喘发作,伴有心衰者,病势多能化险为夷(《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年

第n期)。按成人每日60粒量进行折算,治疗小儿肺炎心衰,具有一定

效果(《浙江中医杂志)1980年第2期)。

(7)呼吸衰竭 治疗暴发型乙型脑炎呼吸衰竭工2例。在综合治

疗基础上,鼻饲或口服六神丸,每日3次,每次20粒,小儿酌减。结果;

治愈11例,无效1例(《辽宁中医杂志》1988年第10期)。

(8)心绞痛 用独参汤送服本品,初次15粒,15分钟后再服10

粒,用治心阳式微、心脉闭阻、阳虚欲脱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即可缓解

(<浙江中医杂志}1982年第2期)。

(9)心房扑动 治疗顽固性心房扑动。口服本品,每次s0粒,每

日s次。结果。服药1周,心悸、胸闷消失,续服1周,心电图检查示:窦

性.b律,心电图正常(<中成药》1990年第7期)。

(10)流行性感冒 本品治疗。成人日服2次,每次10粒,儿童递

减。无论有无咽部疼痛症状,均有较好的退热和改善症状作用(《中成药}1988年第n期)。

(11)流行性腮腺炎 本品内服与外涂相结合,配合应用普济消毒

饮,治疗100例。结果:获良效(《中成药学》1984年)。

(12)流行性出血热 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55例)和对照组

(84例)。两组均给予对症及支持疗法、氢化考的松、清热解毒液治疗,

其中治疗组则加用六神丸,每次工。粒,每天3次,疗程10天。结果。治

疗组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有效率为52.38%(《河南中医}1989年第1期)。

(13)支气管哮喘 本品10粒,治疗哮喘、痰多、发绀。结果:服药

后1小时,症状缓解,3天痊愈(《中医杂志}1986年第n期)。

(14)急性肾炎 治疗20例。初期每次服工0粒,每天2—3次,

儿童酌减,并用四鲜汤每日1剂;肿消症减时(除尿蛋白有波动外)即停

服本品。结果;治愈14例,有效5例,无效l例(<浙江中医杂志》1987年第5期)。

(15)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 本品治疗。每次10粒,每日3次,连

服4周左右。结果。肝功能多有明显进步,HBsAb、HBeAb转阴较快;

对无并发症的乙肝患者,疗效可达70%以上(《临床荟萃》1987年第1期)。

(16)带状疱疹 治疗35例。按本品5粒、醋1克的比例研末调

和,涂患处,每日1—2次;同时内服本品,每服5"-'10粒,每天3次。

结果:均在3—7天痊愈(《浙江中医杂志》1987年第4期)。 :

(17)婴儿湿疹 本品治疗。每次用5粒含化,每天2—3次,可获

良效V<山东中医杂志》1985年第1期)。

(18)荨麻疹 治疗丘疹性荨麻疹4例。将本品研极细末,用凉开

水或护肤霜适量调匀,外搽患处。结果疗效满意(《新中医》1987年第6期)。

(19)子常疣 本品治疗。将皮肤消毒后,刮破疣表面角质层,用

本品5—10粒碾碎.撒于患处,胶布固定。一般5—7日患处结痂脱

落而愈(《四川中医》1988年第3期)。

(20)滴虫性阴道炎 本品治疗。患者临卧前用温开水清洗外阴,

上床后仰卧,用本品15粒塞入阴道,每晚1次,经期停用,6天为1疗

程,一般在2个疗程内获愈({中成药}1990年第7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疮疡肿痛、咽喉肿痛。方用牛黄、珍珠功

能清热解毒,蟾酥、雄黄善于攻毒消肿,更配以麝香、冰片性能走窜,有

助消散,着重于消肿散结,而又能清热攻毒,标本兼治,为其配伍特点。

临床应用以外疡及咽喉局部色红、掀热、肿胀、疼痛,为其辨证要点。

本品国内、国外同名产品颇多,其组成及剂量比例有所差异,而国

内所产六种处方的六神丸功效、主治基本相同。

本品含有毒性,不宜大量服用或长期久服,否则易导致肝肾受损、

皮肤严重角化、色素沉着,或心肌麻痹以至死亡。孕妇忌服。疮疡已溃

忌外敷。与酶制剂同服,可抑制酶的活性;与硫酸盐、亚铁盐、亚硝酸盐

等同服,可增强雄黄的毒性。此外,尚有应用本品发生过敏反应的报告。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品中麝香、牛黄合用,牛黄、蟾酥合用,以及

麝香、牛黄、蟾酥三药合用,均有协同作用。在抗炎症实验中,麝香、牛

黄合用,或麝香、牛黄、蟾酥合用,在抑制大鼠肉芽肿形成上有相乘效

果,尤以麝香、牛黄、蟾酥在含量上以2:3:2作用最好,而在抑制血管通

透性上,则三药含量比例相同,才有相乘作用;在抑制白细胞游走作用

上,牛黄、麝香有协同作用;牛黄、蟾酥相伍,其抑制作用不仅不相互抵

消,反而大大加强(单用蟾酥,反而促使白细胞游走的能力)。又有人将

国内五种六神丸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五种六神丸均有不同程度的

降低大鼠内毒素致死作用,能调节大鼠静脉注射内毒素的体温变化,

抵消内毒素,升高CAMP的含量,稳定溶酶体膜以及减轻大鼠内毒素性

心脏损害。 ', 一

41.二陈汤

方剂来源 宋。《太乎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与用法 半夏9克 陈皮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3克 生

姜3克 乌梅1枚

水煎服。 .

功效与主治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咳嗽痰多色白,胸膈胀

满,恶心呕吐,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等。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胃炎,胃溃疡,呕吐,

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癫痫,眩晕症,肝炎,慢性胆囊炎,胸腔积液,霰

粒肿,失音,小儿流涎,痛经,闭经,不孕等病症。例如, '

(1)慢性支气管炎 本方合平胃散为主,治疗55例。其中并发肺

气肿者33例。结果:咳喘一般在1周内改善。随访41例中,改善37

例(ck_海中医药杂志}1965年第3期)。本方加味,治疗175例。结果:

单纯型109例中,有效105例,喘息型66例中,有效59例。所有病例

中并发肺气肿者u例,药后有效4例(<江西中医药}1988年第1期)。

(2)小儿肺部感染 本方为主,治疗31例。其中急性支气管炎10

例,支气管肺炎21例。结果:服药6—12天后,咳嗽、咳痰、肺部罗音

均全部消失,胸透复查正常,食欲增加(《湖南中医杂志》1986年第4 期)。

(s)咳嗽 本方加当归,治疗夜咳甚者,有良好止咳效果(<浙江中

医杂志》重980年第3期)。本方加焦山楂、炒神曲、炒麦芽,治疗晨咳甚

者40例。结果:轻者服药3—5剂,重者服药8—9剂,咳嗽症状即明

显减轻或消失(《浙江中医杂志》1982年第n、12期)。

(4)良性颅内压增高.本方合泽泻汤为主,治疗2例。结果均痊愈

(.s: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9年第4期)。

(5)结节性红斑 本方加海藻、昆布、桃仁、白芥子、红花治疗,获

得满意疗效(《辽宁中医杂志净1980年第3期)。

(6)新生儿呕吐 本方加通草、枳壳,治疗新生儿呕吐。结果:服

药2剂,子母同服,药后即愈(《辽宁中医杂志》1987年第7期)。

(7)慢性胆囊炎 本方加枳实、白芍、茵陈、香附等,治疗多例,均

获良效(《云南中医杂志》1982年第6期)。

(8)迁延性肝炎 本方加味,治疗2例。结果.2周后SGPT恢复

芷常,其中1例HBsAg转阴(《浙江中医杂志}1983年第s期)。

(9)霰粒肿 本方加味,治疗工2例。结果,痊愈11例,显效1例。

疗程最短半个月,最长3个月(《新中医》1986年第u期)。

(10)失音 本方加蝉衣、白术、桔梗治疗。结果:2剂后显效;再

服3剂,声已恢复(《实用医学杂志》1989年第1期)。

(11)瘟疭 本方佐以镇痉熄风之品,治疗手足瘛疚者。结果:服

药3剂后,瘛疯止,头重头痛减大半,又进9剂,诸症皆失(《中医杂志》19,$3年第10期)。

(12)小儿流涎症 本方加益智仁治疗。结果取得满意效果({新

医药学杂志》1977年第10期)。

(13)高血压偏瘫 本方加钩藤、地龙,治疗高血压,右半身偏瘫

者。结果:服药5剂后,胸闷顿减,咳痰量减少;续进10剂,头晕消失,

血压降至正常,言语流利,手能轻微活动,右下肢开始有感觉;再进5

剂,咳痰停止,能下床活动,自解大小便。半年后随访,已恢复工作((四

川中医》1988年第7期)。

(l4)便秘 本方合平胃散加味,治疗中焦不运,肠道失润之便秘

者。结果:服药3剂后,大便较前通畅,腹部柔软,纳食觉香;加减调理

]0佘剂后,可2日1便,后用香砂养胃丸以资巩固(《湖北中医杂志》1990年第2期)。 .

(15)中风失语 本方加减,治疗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语者。结

果:服药3剂,舌强除,并能说话(《福建中医药》1984年第2期)。

(16)失眠 治疗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胸闷、时流涎沫者。结果:

服药5剂,病除而安(《福建中医药>1984年第2期)。

(17)胸外伤后咳嗽 本方加减,治疗87例。气滞痰湿型,加青

皮、柴胡、桔梗、香附等,血瘀痰湿型,加泽兰、薏苡仁、当归,痛甚,加防

已、乳香、没药;咯血,加仙鹤草、白茅根;便秘,加大黄等。结果获较好

疗效(《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18)腹泻 本方合小柴胡汤、平胃散加减,治疗腹泻多例。结果获

满意疗效(《云南中医杂志}1982年第6期)。

(19)痛经 本方加乌药、香附、干姜,木香等,治疗痛经多例。结果

获良效(噬云南中医杂志》1982年第6期)。

(20)锑273消化道反应 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血吸虫病锑273疗

程中消化道反应者80例。结果:显效4例,有效20例,好转4例,无效

2例(《江苏新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报道1976年)。

(21)多寐 本方加白术、石菖蒲,治疗时时欲寐,食后更甚,唤醒

后又睡者。结果:服药2剂后即愈({新医药杂志》1977年第u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湿痰咳嗽。方用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

气化痰,茯苓健运除痰,佐乌梅与半夏相伍,有散有收。相反相成,为其

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咳嗽痰多色白、胸膈痞闷,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风痰,加制南星、白附子,寒痰,加干姜、细辛;热痰,加瓜

蒌、竹茹;食痰,加莱菔子、枳实,顽痰不化者,加海浮石、青礞石。

六安煎(<景岳全书》),即本方加杏仁、白芥子组成,功能健脾养胃

化痰;主治脾胃虚弱,痰湿阻滞。香砂二陈汤(《重订通俗伤寒论》),即本

方去生姜、乌梅,加檀香、砂仁组成,功能温中和胃;主治胃有停饮,或伤

饮冷,胸痞脘痛,呕吐黄水者。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增补万病回春》二陈汤,由陈皮、

半夏、茯苓、白术、苍术、砂仁、炒山药、车前子、木通、厚朴、甘草组成;功

能健脾利湿止泻,主治痰饮泄泻。

42.平胃散

. 方剂来源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丸,名平胃丸。

组成与用法 苍术80克 厚朴50克 橘皮50克 甘草(炙)30 克

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9克,用生姜、大枣煎汤调和饮服。临床多

改用饮片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丸剂,每服6克,日服2

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滞脾胃,脘腹胀

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哕,大便溏薄,肢体怠惰,舌苔白腻而厚。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

肠溃疡,传染性肝炎,又用于治疗肾炎,肝硬化腹水,冠心病,心律失常,

失眠,百日咳,闭经,酒积等病症。例如。

(1)急性肠炎 本方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129例。腹胀痞满,

加藿香,苔白浊或厚腻,加草蔻,如系鱼腥、贝壳类食积所致,加苏叶。结

果。服药4-6剂均有效1其中痊愈(症状消失,大便成形)81例,显效

(症状减轻,大便成形)42例,好转(症减,泄泻次数少)6例(《福建中医药}1984年第4期)。

(2)腹泻 本方加减,治疗小儿腹泻129例。患儿病程1—7天,

腹泻每日4—10次,甚者10次以上,并伴有发热、腹胀、呕吐等。伤食

型,加山楂、神曲、麦芽,风寒型,加荆芥、苏叶,湿热型,加六一散,脾虚

型,加山药、甘草,脾肾阳虚型,加炮姜、附子,呕吐腹胀,加砂仁、半夏,

腹痛,加青皮、木香,尿少,加泽泻,发热,加葛根。结果:治疗3天,痊愈

79例,好转42例,无效8例(《浙江中医杂志)1998年第1期>。本方加

藿香等,治疗寒湿泄泻112例。患者以外感寒湿,大便频繁,粪质清稀,

甚为水样,常规镜检无脓血等为主症。结果;痊愈102例,好转6例,无

效4例(<福建中医药}1984年第1期)。

(3)食欲不振 以本方苍术改白术为基础方,辨证加味,疗效颇

佳。脾胃虚弱型,加黄芪、山药、茯苓;余热未清型,加竹叶、石膏;气郁

型,加柴胡、砂仁等;食积型,加麦芽、谷芽、鸡内金;痰湿型,加半夏、茯

苓、泽泻、桂枝(《福建中医药》196G年第2期)。

(4)持续性呃逆 本方加减,治疗2例。疗效颇佳(<新中医,1977年第2期)。

(5)胃、十二指肠溃疡 本方加味治疗。结果获愈(《福建中医药》

1958年第9期)。

(6)传染性肝炎 本方加茵陈、栀子、黄柏、枳壳等,治疗550例。

结果:治愈471例,好转72例,无效7例,平均治愈时间27.8天(《黑龙

江中医药》1984年第1期)。 .

(7)肾炎 治疗肾炎水肿已退,但哕恶口粘、脘腹胀满、食欲不振、

身重倦怠、舌苔白腻、脉濡等脾经湿浊蕴阻之证未除的患者。疗效满意

(《江苏中医》1959年第8期)。

(8)心律失常 本方加减,治疗心律失常伴胸闷、纳呆呕恶、眩晕、

浮肿、痰多、苔腻者。疗效满意(<江苏中医杂志》1986年第工2期)。

(9)百日咳 本方加半夏、茯苓、代赭石、陈胆星,治疗11例。结果

全部治愈(《河南赤脚医生》1976年第11期)。

(10)寒湿闭经 本方加三棱、莪术、牛膝、鸡内金,治疗寒湿闭经3

年者。结果;服药25剂,月经来潮(《吉林中医药》1984年第4期)。

(11)引产 本方加玄明粉、枳实,引产4例。症见脘腹胀闷,饮食

少进,倦怠口淡,大便溏薄,苔白厚腻。结果取得肯定疗效(《广东省

1970年西医学习中医班资料汇编》)。

(12)钩虫病贫血 本方合绛矾丸,加补血药治疗。结果获良效

(《江苏中医》1959年第4期).

(13)酒积 本方加葛花、砂仁、干姜、白芍等治疗。结果;2剂而

愈(《四川中医分1986年第工期)。 .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湿滞脾胃,脘腹胀满,纳呆便溏。方用苍

术燥湿运脾,合以陈皮、厚朴化湿行气,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脘

腹胀满、纳呆便溏兼有肢体怠惰、舌苔白腻,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脘腹胀满较甚,加枳壳、砂仁;不思饮食,加山楂、神曲;恶

心呕吐。加半夏、生姜,大便溏薄,加白术、茯苓。

方中药物性能苦辛温燥,易耗伤阴血。血虚阴亏者慎用。

对金炊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本方去大枣,苍术、厚朴、甘草

各用60克,陈皮250克;功能辟秽化浊;主治瘟疫、伤寒,五劳七伤,酒

食停滞,疟疾,痢疾。香砂平胃散(《增补万病回春》),即本方加砂仁、香

附、山楂、神曲、麦芽、枳壳、白芍、生姜组成;功能化湿健脾,行气消食;主

治伤食或湿阻,脘腹胀痛,恶食吐酸。芩连平胃散(《医宗金鉴净),即本

方加黄连、黄芩组成;功能清热燥湿;主治湿热中阻,脘腹痞满,或有下

利,舌苔黄腻。醉乡玉屑(《古今医案按》),即本方去生姜、大枣,加砂壳、

丁香、鸡内金组成,功能燥湿健脾,温中消食,主治多食生冷,脾阳受伤,

寒湿积滞,泄泻下痢。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三因方》平胃散,由厚朴、射干、升

麻、茯苓、芍药、枳壳、熟大黄、炙甘草组成,功能清泻胃热,主治胃热口干,呕哕烦闷,二便秘涩.

43.厚朴温中汤

方剂来源 金。{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与用法 厚朴30克 橘皮30克 甘草(炙)15克 草豆蔻

15克 茯苓15克 木香15克 干姜2克

上药共研粗散,每次取9一15克,加生姜3片、水2碗,煎至1碗,

去药渣,趁温饮服。现临床常改用饮片作汤剂,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温中燥湿,行气除满。主治脾胃寒湿,脘腹胀

满,或寒邪犯胃,脘腹胀痛等证。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病毒性肝炎,妇女

白带等病症。例如:

(1)消化性溃疡 本方加减,治疗6例。结果;均获良效({福建中

医药}1964年第5期)。

(2)病毒性肝炎 本方加茵陈、郁金、板蓝根,治疗病毒性肝炎属

寒湿气滞型,或因前医过用寒凉药而使中阳受伐,转为寒湿气滞者多

例。结果疗效良好(<新中医》1984年第8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寒邪袭于脾胃所致之脘腹胀痛等证。方

用干姜、草豆蔻温中散寒,合以橘皮、厚朴、木香行散气滞,为其配伍特

点。临床应用以脘腹胀痛,见有苔白或腻,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脘腹有寒冷感,加肉桂、高良姜,气滞胀满较甚,加枳壳、

砂仁;兼有呕恶,加半夏、吴茱萸,脾虚乏力,加党参、白术;食欲不振.加

山楂、神曲;兼有泄泻,干姜改用炮姜,加苏叶、藿香。

若胃有灼热、口渴欲饮,舌苔黄腻或大便燥结者。忌用。

44.温脾汤

方剂来源 唐。<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与用法 大黄12克(后下) 人参6克 干姜6克 附子9克 甘草6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温补脾阳,攻下冷积。主治冷积便秘,腹满痛,

喜按喜温,手足不温,或久痢赤白,脉沉弦等症。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胆囊炎,胆结石,胆

道蛔虫症,幽门梗阻.慢性痢疾,胃神经官能症,肝炎,肠梗阻,消渴等病症。例如。

(1)消化性溃疡 以本方去人参、干姜,加党参、高良姜、白术、莪术

为基础方,治疗45例。痛甚,加沉香;呕吐,加代赭石,兼郁热,去高良姜,

加郁金、蒲公英,出血较多者,党参易人参,加黄芪,疼痛基本消失后,原

方去高良姜、熟大黄,加熟地、淮山药。 4—6周为1疗程。结果;痊愈

39例,好转4例,无效2例(《中医杂志}198 5年第8期)。 .

(2)慢性肾炎 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肾炎氮质血症。结果:服药7

剂,下肢水肿消失;原方续进,共服温脾汤加减46剂,服后大便稀溏,

日3—4次,畏寒,头晕乏力,纳呆恶心逐渐消失;给予调理脾胃善后。

出院时,尿液检查;蛋白“一”,上皮细胞少许,比重1.018,血常规正常,

NPN 30毫摩/升,血压14.9/9。6千帕(<江西中医药}1983年第2期)。

(3)胆道蛔虫症 本方加当归、朴硝,乌梅、槟榔。治疗63例。结

果。服药1荆后疼痛缓解有59例,其中5 -10分钟痛解15例,11---,30

分钟痛解42例,31-60分钟痛解2例,无效4例({辽宁中医杂志)

1982年第6期)。 .

 (4)幽门梗阻 本方去人参,加党参、黄芪、芒硝、炒香附、炒黄连、

法半夏治疗。结果;服药45分钟后,开始泻下烂肉样粘液便及少量食物

残渣,次日下午至夜间共泻4次,呕吐即止,脘腹胀满消失,欲进饮食,

精神转佳;再予益气健脾和胃之剂,大便恢复正常,食欲明显恢复,钡剂

摄片复查示幽门开放良好;随访5年未复发(《河南中医》1990年第2期)。

(5)肝炎 本方人参易党参,去甘草,加茵陈,焦山栀、苡米、枳壳、

生麦芽、六一散(另包)、板蓝根、厚朴花治疗。患者黄疸指数41单位,

GPT 146单位。结果:服药20余剂,黄疸指数降至13单位,GPT降至

58单位(<<江西中医药》1985年第工期)。

(6)肠梗阻 本方加芒硝、当归,治疗急性绞窄性肠梗阻。因患

者神志昏迷,即灌服1剂。结果:大便顿通,腹痛腹胀顿减,四肢渐温,

神志清醒;如法调理3日,诸症若失(《湖南中医杂志》1989年第5期)。

(7)小儿消渴 本方人参易党参,加白术、山药、厚朴、枳实治疗。

结果:药后大便稀溏,饮水量明显减少;再去大黄,加黄连,连服3剂,大

便成形,食欲增加,渴饮、多尿已趋于正常;上方加减续服2剂,痊愈

(《四川中医》1990年第9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脾阳不足,冷积内停之证。方用四逆汤

加人参、大黄而成,温阳益气合以攻下通便,攻补兼施,为其配伍特点

临床应用以便秘、腹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脉沉弦,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久积冷热赤白痢,兼冲逆者,去甘草,加桂心;腹痛、脐下

绞痛不止,加当归、芒硝;pP吐者,加代赭石;脘腹胀闷者,加木香、枳 壳.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普济本事方净温脾汤。由厚朴、炮

姜、甘草、桂心、生附子、大黄组成;功能温补脾阳,攻下冷积,主治肠胃

冷积,连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能治疗大白鼠的慢性肾功能不全,使其血

中的尿素氮、肌酐量明显降低,纠正高磷、高钾、低钙血症,并使缬氨酸,

亮氨酸、酪氨酸水平上升,显著抑制尿毒症。毒素”的胍类化合物的产生,

减少肾中腺嘌呤代谢产物一一2,8二羟基腺嘌呤的沉积,延长患鼠生命。

45.四君子汤

方剂来源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丸,名四君子丸。

组成与用法 人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6克

上药研为粗末,每服6克,水煎服。现代临床多用饮片作汤剂,水

煎服。丸剂,每服6--9克,每日3次。

功效与主治 功能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面色咣白,语声低

微,疲乏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虚软无力。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

窦炎,胃肠功能减退,消化不良;又有用以治疗急性胃炎,崩漏,子宫肌

瘤,小儿鼻衄,小儿低热,慢性肝炎,荨麻疹,周期性麻痹,慢性胆囊炎,

妊娠恶阻等病症。例如:

(工)胃脘痛 本方加减,治疗38例。其中慢性胃炎12例,胃、十

二指肠溃疡1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慢性胃炎6例,急性胃炎2

例,胃下垂1例。结果:显效26例,有效12例。平均服药时间58天

(<广西中医药》1983年第6期)。

(2)崩漏 本方加减,治疗42例。结果:治愈32例,显效5例,有

效3例,无效2例(《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

(3)慢性活动性肝炎 本方加减,治疗40例。治疗前,免疫检测

均异常,]=[BsAg均阳性,GPT平均为262.3单位,TTT平均为15。8

单位。结果:经4-5个月治疗,全部治愈(均符合1978年全国病毒性

肝炎会议制订的标准),其中HBsAg转阴28例(《中医杂志)1983年

第8期)。本方加生石膏,治疗3例。结果均治愈。随访2年,未曾复

发(<北京中医》1990年第1期)。

(4)小儿鼻衄 本方加减,治疗46例。结果;治愈33例,有效n

例,无效2例。其中服药时间最短15天,最长30天(<广西中医药》1990年第2期)。

(5)小儿低热 本方加山药,治疗30例。结果均痊愈(《浙江中医

杂志》1990年第10期)。

(6)子宫肌瘤 本方加莪术、三棱、牛膝,治疗13例。结果:显效

1O例,有效1例,无效2例。其中服药时间最短20天,最长125天,平

均58.4天(<浙江中医药》1979年第10期)。

(7)乳糜尿 本方加减,治疗2例。结果均获显效(《福建中医药)1964年第5期)。 .

(8)周期性麻痹 本方加减治疗。患者四肢肌肉软瘫、神经反射

消失、活动严重受限、纳差腹胀、生化检查血钾2.8毫摩/升。结果:服

药3剂后,症状明显好转,已能下地活动;续进3剂,诸症悉除,神经活

动和肢体活动正常,生化复查血钾上升至4。0毫摩/升。随访1年,未见

复发(《浙江中医杂志》1980年第2期)。

(9)妊娠恶阻 本方加陈皮、竹茹、厚朴治疗。患者妊娠2月、恶

心呕吐、食欲不振。结果;服药1剂后,恶心减轻,呕吐未作,继进4剂

告愈(《黑龙江中医药}1989年第1期)。

(10)慢性胆囊炎 本方加黄芪、山楂、郁金治疗。患者右胁下疼

痛一年、向背部放射,疲乏无力,B超显示胆囊壁厚3毫米、毛糙、胆汁

透声差。结果:服药20剂后,胁痛消失,纳增,B超复查胆囊不大、壁不

厚、胆内未见异常回声(《新疆中医药》1989年第3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方用人参补气,白术、茯苓健

脾;不热不燥,平补不峻,共奏益气健脾之功,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

以疲乏无力、饮食减少、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为其辨证要点。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

(1)《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四君子汤,由白术、人参、黄芪、茯苓组

成;功能益气健脾;主治中气虚弱,肺损而皮毛聚落。

(2)《洪氏集验方》四君子丸,由砂仁、乌梅、陈皮、诃子、大枣组成;

功能和胃消食,主治受食不化,停积中脘,吐逆恶心。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以下作用:(1)调节神经系统,拮抗

乙酰胆碱和组织胺,纠正胃肠功能紊乱,促进溃疡愈合。(2)升高肝糖

元,提供机体较多的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3)促进造血功

能,升高血液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4)调整血液循环,纠正休

克。(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6)改善

垂体、肾上腺皮质等内分泌功能,平衡人体内环境。(7)补充人体必需

的铁、锰、锌、铜等微量元素。(8)提高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

能,提高小白鼠耐寒机能和延长在冷环境中的游泳时间。

46.补中益气汤

方剂与来源 金.<脾胃论》。制丸.名补中益气丸,制成口服液,

名补中益气口服液。 .

组成与用法 黄芪15克 炙甘草5克 人参10克 当归10克

陈皮6克 升麻3克 柴胡3克 白术工0克

水煎服。丸剂,每服6-9克,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口服液,

每服10-15毫升,每日3次。

功效与主治 功能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主治脾胃气虚,中气下

陷,发热自汗,阴挺脱肛。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饮食无味,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现代临床 常用以治疗胃下垂,胃粘膜脱垂,肾下垂,子宫下垂,重

症肌无力,久泻,崩漏,带下等;又有用以治疗慢性肝炎,腹股沟疝,肠套

叠,肠炎,乳糜尿,小儿神经性尿频,尿失禁,痴闭,肾绞痛,白细胞减少

症,失眠,耳鸣,呃逆,郁证,遗精,癫痫等病症。例如;

(1)胃下垂 本方加减,治疗103例。均经X线钡餐检查确诊,其

.中胃下极在髂骨嵴联线下5—8厘米28例,9-12厘米50例,13--16

厘米23例,17厘米2例;合并胃溃疡1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

胃癌l例。结果:治愈54例,显效25例,有效22例,无效2例(均经X

线钡餐复查)。其中服药时间最短15天,最长60天。对21例治愈者经

2—4年随访,未见复发(《新医药学杂志》1974年第11期)。本方加减,

治疗42例。结果:治愈30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2例(《中医杂志》1960年第3期)。

(2)子宫下垂 本方加减,治疗36例.结果:服药30剂后,治愈

32例,显效4例(<江西中医药》1959年第12期)。本方加减,治疗23

例。结果:治愈18例,有效2例,无效3例(《天津医药杂志》1960年第1期)。

(3)带下 本方加减,治疗358例。结果:服药5N8剂后,全部治

愈(《陕西中医》1989年第11期)。

(4)崩漏 本方加减,治疗26例。结果:治愈22例,有效3例,无

效1例。其中服药时间最短3天,最长20天(《陕西中医》1980年第8

期)。本方加减,治疗50例。其中功能性子宫出血13例,子宫肌瘤3

例,月经紊乱所致20例,人工流产后出血9例,产后恶露不尽5例。结

果。治愈23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5例(《陕西中医)1989年第8期)。 .

(5)重症肌无力 本方加减,治疗53例。结果:治愈22例,显效

丑0例,有效5例,无效16例(《中医杂志》1980年第6期)。本方加减,

治疗32眼(28例)。结果:治愈23眼,显效4眼,有效3眼,无效2眼(《辽宁中医杂志》1987年第5期)。

(6)慢性肝炎 本方加减,治疗20例。其中KB.~Ag阳性5例,

GPT i30单位以上18例;GPr虽呈阴陆,但BSP均在5%以上2例。结

果:服药30一90剂后,显效16例,GPT恢复正常,其中3例HBsAg转

阴性;有效4例(《北京中医>>1984年第3期)。本方加减,治疗80例。

结果:服药20N30剂后,治愈(肝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78例,显效2例(《河北中医》1989年第1期)。

(7)腹股沟疝 本方加减,治疗16例。其中腹股沟直疝11例,斜

疝5例,均为单侧可复性疝。结果:治愈9例,显效5例,有效2例。其

中服药时间最短17天,最长60天。治愈者经2年随访,未见复发(《辽宁中医杂志》1985年第6期)。

(8)小儿复发性肠套叠 本方加减,治疗10例。结果:服药5--'6

剂后,全部治愈。随访1—4年,未见复发(《陕西中医》1982年第2期).

(9)放射性直肠炎 本方加减,治疗80例。结果。服药5~-,90剂

后,全部有效(《武汉医学院学报)1977年第6期)。

(10)小儿秋季腹泻 本方加减,治疗80例。结果:治愈52例,显

效工4例,有效7例,无效7例(《福建中医药》1983年第5期).

(u)乳糜尿 本方加减,治疗30例。结果。治愈19例,有效8

例,无效3例(《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59年第1期)。本方加减,治疗

44例。结果:治愈38例,有效4例,无效2例。其中服药时间最短5天,

最长2工天(<山东中医杂志,1984年第5期).

(12)小儿神经性尿频 本方加减,治疗60例。结果.治愈58例,

无效2例(《浙江中医杂志}1988年第11期)。本方加减,治疗112例。

结果:治愈78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湖南中医杂志}1989年第6 期)。 .

(13)产后及术后尿失禁 本方加减,治疗57例。结果:治愈45

例,有效工2例(《陕西中医》1988年第6期)。

(14)产后癃闭 本方加减,治疗24例。结果:服药1"-'3剂后,全

部治愈(《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第10期)。本方加减,治疗3例。结

果;服药2—3剂后,全部治愈(《江苏中医}1965年第8期)。

(15)肾绞痛 本方加减,治疗72例。经X线平片及B超检查确

诊,其中肾内结石4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2例、中段结石8例、下段结

石8例。结果:服药1N5剂后,疼痛缓解,全部显效。经X线平片复

查,其中18例结石下移,6例结石阴影消失(《浙江中医杂志》1988年第6期)。

(1.6)白细胞减少症 本方加减,治疗75例。结果:显效63例,有

效7例,无效5例(《云南中医杂志》1989年第3期)。

(17)癫痫 本方加减,治疗54例。结果,显效46例,有效6例,

无效2例。其中服药时间最短6天,最长112天。对46例显效者随

访,1年以上未发作者35例。 2年以上11例(《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 ’

(18)耳呜 本方加减,治疗30例。结果:治愈23例,显效2例,有

效3例,无效2例(《广西中医药}1989年第2期)。

(19)失眠 本方加减,治疗43例。结果全部显效({中医杂志}1983年第7期)。

(20)呃逆 本方加减,治疗30例。结果。治愈26例,有效2例,

无效2例。其中服药时间最短6天,最长工8天(<河北中医,1986年第6期)b ,

(21)郁证 本方加减,治疗50例。结果。治愈28例,显效17例,

有效5例(《北京中医’1987'年第6期). 、

(22)婚后遗精 本方加减,治疗9例。结果.服药7—28剂后,全

部治愈(《辽宁中医杂志}1990年第10期)。 .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之证.方以黄芪、人

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合以柴胡、升麻升举清阳,为其配伍特点。临

床应用以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阴挺脱肛、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为其

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气虚眩晕、恶心欲吐者,加天麻、半夏等;汗多者,加煅牡

蛎、碧桃干等,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等,气虚泄泻者,加山药、石榴皮。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傅青主生化编》补中益气汤,由人

参、当归、白术,川芎、白芍,莱菔子、木香、茯苓组成;功能补气养血,理

气消导,主治产后中气不足,脘腹痞闷,食后作胀,消化呆滞。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增强机体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促进机

体非特异免疫和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能改善荷瘤机体的蛋白代

谢.防止贫血发展,增强体力,并在小肠蠕动亢进时起抑制作用,张

力下降时则有兴奋作用,尤其是升麻、柴胡有调动其他药物效能的功效。

47.九转黄精丹

方剂来源 清. 《清内廷法制丸散膏丹各药配本》。又名黄精九。

组成与用法 黄精 当归

上药各等分,先用黄酒浸,再蒸黑、晒干,研为细粉,炼蜜为丸。每服

6—9克,日服2---3次,温开水送下。

功效与主治 功能滋补精血。主治体虚面黄消瘦,头晕目眩,饮食

减少,或消谷善饥,神疲乏力等。

现代临床 常用于中老年人体虚调补,又有用于治疗贫血,乙型肝

炎,肝硬化,脑梗塞等病症。例如;

(1)小儿营养不良性贫血 本方加熟地、白芍制成糖浆,治疗100

余例。结果;疗效显著,网织细胞明显增加(《北京医学》1983年笫5期)。

(2)慢性乙型肝炎 本方加减,治疗8l例。结果。痊愈2工例,好

转34例,无效26例(《江苏中医杂志》1985年第工。期)。

(3)早期肝硬化 本方加黄芪、丹参、鸡内金、板蓝根、连翘、败酱

草、白术、茯苓、郁金,女贞子、紫河车为基本方,治疗105例。属肝经湿

热型,去黄芪、紫河车,加茵陈、蒲公英,脾虚湿盛型,去败酱草,加苍术,

薏苡仁,气血两虚型,加党参、阿胶或人参;肝血瘀积型,加鳖甲、参三

七、土鳖虫、泽兰叶;肝肾阴虚型,去黄芪、紫河车,加沙参、丹皮;脾肾阳

虚型,加淫羊藿、鹿角霜、桑寄生、菟丝子。结果:临床治愈45例,显效

31例,有效19例,无效工0例(《新中医》1983年第8期)。

(4)脑梗塞 本方加鸡血藤、制首乌、知母、川芎、僵蚕、丹参、赤

芍、黄芪、甘草,治疗100例。多数病人系服烟酸肌醇酯、芦丁、维生素

B等不效后,再用本方加味治疗。结果;痊愈60例,显效30例,好转10

例(《山西医药杂志诤1984年第3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精血亏损之证。方用黄精益气滋阴,合以

当归养血,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面黄消瘦、神疲乏力、大便于

结,为其辨证要点。

阳虚内寒、大便溏薄、痰湿内盛者,忌服。

万病黄精丸 (<遵生八笺》),由黄精、天冬,白蜜组成;功能益阴强

精,补肺润燥;主治精气两亏,津液不足,须发早白,目昏耳聋。消渴便秘等症。

48.保元汤

方剂来源 明。《博爱心鉴》。

组成与用法 炙黄芪20克 人参20克 炙甘草5克 肉桂8克

生姜2片

水煎服。 .

功效与主治 功能补气温阳。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倦怠乏

力,少气畏寒,小儿痘疹,阳虚顶陷,血虚浆清,难以收敛。

现代临床 常用以治疗慢性肾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哮喘,痘

疹虚陷等,又有用以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肝炎,过敏性紫癜,怔

忡,郁冒,崩漏,疮疡经久不愈,以及防治腹部术后肠麻痹、肠粘连等病症。例如。

(1)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本方加减,治疗17例。结果。显效4

例,有效11例,无效2例(《中医杂志》1985年第工2期)。

(2)慢性肾功能衰竭 本方加大黄,治疗22例。结果:服药21剂

后,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7例(《中医杂志净1984年第1期).

(3)慢性肾炎 本方加减,治疗14例。结果:服药30剂后,显效

4例,有效8例,无效2例(《陕西中医》1990年第6期)。

(4)新产妇郁冒 本方加减,治疗90例。结果;痊愈62例,有效

24例,无效4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第10期)。

(5)慢性肝炎 本方去肉桂,加板蓝根,治疗6例。其中慢性迁延

性肝炎4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例。结果:服药21~45天后,临床症状

均好转,肝功能恢复正常(<中医杂志》1989年第3期)。 .

(6)崩漏 本方加减,治疗血崩如注,心悸气短,食少腰痛者。结

果:服药2剂,即血止,再进6剂,诸症消失(《四川中医》1987年第4期)。

(7)肠麻痹、肠粘连 防治腹部手术后肠麻痹、肠粘连697例。其

中胃、十二指肠溃疡265例,胆囊炎胆结石126例,慢性阑尾炎283例,

门静脉高压症23例。结果:大部分病人排气、排便时间提早,一般工一

2天就能进流质;对其中胃大部切除的265例进行长期随访,仅2例有

轻度肠粘连;其他病例虽未作系统随访,但在定期门诊中。尚未发现术

后肠粘连病例(《天津中医》1985年第5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虚损劳怯,元气不足。方用人参、黄芪、甘

草,补中益气,配以肉桂温阳,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倦怠乏力、少

气畏寒、脉细软,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肾阳亏损过甚,可加附子、补骨脂、肉苁蓉;水肿,加猪苓、

泽泻、车前子,阴不足,去肉桂,加麦冬、生地等。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

(1)《医宗金鉴}保元汤,由人参、白术、当归、炙黄芪、炙甘草、生

姜、红枣组成;功能补气益脾,长肌敛疮;主治疮痈久不收口,脓液清稀,

面黄体瘦,纳差便溏等症。

(2)《观聚方要补}保元汤,由桂枝、炙甘草、白术、人参、当归、生附

子组成;功能益气固脱,主治中风虚脱,卒然昏迷,四肢厥冷,脉细欲绝

等症。

(3)《医学入门》保元汤,由人参、黄芪、甘草、生姜组成;功能益气

温阳;主治小儿慢惊风,痘疹形气不足、应出不出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有促进巨噬细胞和血干细胞的功能,能抑

制免疫反应对肝脏的炎性损害,抑制肝细胞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拮抗

血清免疫抑制因子,提高T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使血清IgE活力

下降;并具有降低尿蛋白、血清肌酐,升高血浆蛋白和改善心泵功能的作用.

49.乌鸡白凤丸 .

方剂来源 近代.《中药制剂手册净。又称乌鸡丸、白凤丸。

组成与用法 净乌鸡640克 熟地黄250克 当归144克 人参

128克 鹿角胶128克 白芍药128克 香附(醋炙)128克 山药

128克 丹参128克 鳖甲(醋炙)64克 天门冬64克 川芎64克

芡实(麸炒)64克 桑螵蛸48克 煅牡蛎48克 鹿角霜48克 黄芪

32克 甘草32克 银柴胡20克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丸为9克。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 下。

功效与主治 功能益气养血,调经止带。主治妇女体虚,月经不

调,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腰腿酸痛。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月经失调,崩漏,带下,也用于治疗再生障

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青春期无排卵性子宫功能性出血,神经性耳

鸣,慢性肝炎,前列腺增生等病症。例如:

(1)慢性肝炎 治疗158例。结果:总有效率达72%。其中慢性

活动性肝炎58例,有效45例;而对照组工。例中仅有效2例(《中草药)1983年第4期)。

(2)再生障碍性贫血 治疗8例。结果。基本缓解3例,明显进步

4例,无效1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第8期)。

(3)血小板减少症 治疗22例。结果;显效8例,有效10例,无

效4例(《中西医结合杂志:s)]987年第2期)。

(4)青春期无排卵性子宫功能性出血 本品合当归浸膏,治疗25

例。其中气血两虚型15例,阴虚内热型10例。结果:服药第2个周期

开始出现疗效,第5个周期后显效12例,好转8例,无效5例。有效率

随服药周期增加而提高(《中医杂志》1984年第2期)。

(5)痛经 治疗90例。其中原发性痛经39例,继发性痛经5工例。

结果;显效45例,好转26例,无效19例(《中草药》1983年第7期)。

(6)产后恶露不尽及术后出血 治疗24例。结果:显效9例,好

转9例,无效6例(《中草药》1983年第7期)。

(7)月经失调 治疗18例。结果:显效6例,好转9例,无效3例

(《中草药》1983年第7期)。

(8)前列腺增生 本品用淡盐开水送服。结果症状消失(《四川中医》1989年第12期)。

(9)神经性耳呜 本品治疗耳鸣10余年患者。结果:服用20粒

后痊愈(《陕西中医》1987年第6期)。

(10)尿频尿急 经本方治疗后,尿频尿急症状缓解(《陕西中医》1987年第10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妇科虚弱病症。方以乌鸡、人参、当归、

熟地、鹿角胶补益虚损,配用当归、白芍、丹参活血调经,芡实、桑螵蛸、

牡蛎收敛固涩;集补、和、涩于一方,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气血亏

损所致月经不调、舌淡苔薄、脉细弱,为其辨证要点。

妇女瘀滞痛经者忌用。此外,市售成药。乌鸡白凤丸。,全国各地生

产者,其组方不一。有偏助阳、偏养阴、偏清热、偏疏肝之不同,用者应注意。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

(1)《寿世保元》乌鸡丸,由海金砂、侧柏叶、厚朴、当归、白术、川

芎、白芍药、熟地、羌活、防风、香附、人参、砂仁、甘草、乌骨雄鸡组成;功

能补气养血,理气调经;主治妇女血海虚冷,月经不调,或少腹疼痛,或

自带淋漓,面色苍黄,四肢无力,头晕目眩等症。

(2)《妇科玉尺》乌鸡丸,由乌骨雄鸡、生地、热地、天冬、麦冬、杜

仲、当归、川芎、白术、丹参、茯苓、补骨脂、人参、甘草、肉苁蓉、小茴香、

砂仁、香附组成;功能补气养血,益肾调经;主治妇女脾胃虚弱,冲任损

伤,气血不足,经候不调,不孕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抗寒、耐疲劳、耐缺氧和性激素样作

用。同时具有减慢心率,增加冠状动脉流量,降低全血和血浆粘稠度。

并能促进冠心病患者供氧和耗氧的平衡。另外,本方还能显著增强小

白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以及增加细胞免疫的功能。

50.一贯煎

方剂来源 清.《续名医类案}。

组成与用法 北沙参工0克 麦门冬10克 当归10克 生地黄

16克 枸杞子12克 川楝子工。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滋养肝肾,疏肝理气。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

舒,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或虚弦。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胃溃疡,慢性胃

窦炎,萎缩性胃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神经宫能症;又用于治疗肋间神

经痛,皮肤瘙痒症,慢性湿疹,荨麻疹,玫瑰糠疹,视网膜炎,放射治疗后

阴中干涩症,疝证,抽动一秽语综合征等病症。例如;

(1)慢性肝病 本方加减,治疗234例。包括慢性肝炎,迁延性肝

炎,肝硬化,血吸虫病肝病变,脂肪肝,肝脓疡恢复期等。结果:显效46

例,有效171例,无效17例。其中服药时间最短60天,最长510天(嚷中

医杂志》1985年第8期)。本方加减,治疗50例。结果。显效20例,有

效25例,无效5例。其中服药时间最短45天,最长450天(噬湖北中医杂志》1986年第5期)。

(2)慢性胃窦炎 本方加减,治疗39例。均经胃镜和X线钡餐检

查确诊。结果:服药30—60剂后,全部显效,并经胃镜和x线钡餐复查

证实(《四川中医》1986年第7期)。

(3)萎缩性胃炎 本方加减,治疗45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结

果:显效12例,有效30例,无效3例。有效者均经胃镜复查证实(《四

川中医》1987年第1期)。

(4)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本方加减,治疗74例。患者均有高血压、

水肿、蛋白尿,其中64例眼底动脉痉挛,12例眼底出血。结果。显效47

例,有效24例,无效3例(《中医杂志》1983年第3期)。

(5)皮肤病 本方加减,治疗124例,包括皮肤瘙痒症64例,慢性

湿疹30例,人工荨麻疹18例,玫瑰糠疹12例。结果:治愈98例,有效

21例,无效5例。其中服药时间最短10天,最长80天(《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年第10期)。

(6)放射治疗后阴中干涩症 本方加减,治疗33例。包括子宫颈

鳞状上皮癌4例,子宫颈腺癌3例,子宫颈残端癌16例,阴道残端复发

癌3例,原发性阴道鳞状上皮癌1例,子宫内膜癌4例,卵巢恶性肿瘤

2例;其中兼行化疗而并发阴道出血9例,发热3例,尿路疼痛、感染7

例。结果: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6例(《浙江中医杂志》1990年第7期)。

(7)疝证 本方加减治疗。患者病已2年,两侧睾丸肿胀坠痛,遇

劳即发。结果:服药5剂后,睾丸肿痛大减;再进工5剂,告愈(《四川中医》1990年第3期)。

(8)抽动一秽语综合征 本方加减治疗。结果:服药9剂后,症状

悉除;再进9剂,以资巩固。随访1年,未再复发(<四川中医》1990年第5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肝肾阴亏,肝气不舒之证。方用生地、杞

子滋养肝肾阴血,合以川栋子疏肝理气,使肝体得养、肝气条达,为其配

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胸脘胁痛、吞酸吐苦、舌红少津、脉弦细或虚弦,为

其辨证要点。

本方因滋阴药物较多,故兼有痰湿积饮者不宜使用。

临床如见口苦咽干,可加黄连、花粉;两胁痛甚,加丹参、白芍;食后

腹胀,加砂仁、鸡内金等。

51.沙参麦冬汤

方剂来源 清。<温病条辨》。又名沙参麦冬炊。

组成与用法 沙参工0克 玉竹工0克 生甘草5克 桑叶6克

生扁豆10克 花粉l0克 麦冬10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主治燥伤肺胃,津液亏

损,咽于口渴,干咳少痰,舌红少苔。

现代临床 常用以治疗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炎,口疮,又用以治疗

秋燥,霉菌感染,心动过速,急性肝炎,呕吐等病症。例如:

(1)燥咳 本方加减,治疗40例。其中急性支气管炎25例,合并

肺部感染15例;经抗生素治疗未效者28例。结果:治愈29例,有效9

例,无效2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年第7期)。

(2)小儿迁延性肺炎 本方加减,治疗25例。结果;治愈20例,有

效4例,无效1例。其中服药时间最短7天,最长30天(《辽宁中医杂

志}1986年第3期)。

(3)小儿口疮 本方加减,治疗34例。结果全部治愈。其中服药

时间最短2天,最长5天(《陕西中医》1984年第工期)。

(4)肺心病呼吸衰竭合并霉菌感染 本方加减,治疗2例。结果:

呼吸衰竭缓解,霉菌感染治愈(<河北中医》1985年第2期)。

(5)秋燥 本方加减,治疗4例。结果:服药5—6剂后,全部治

愈(《福建中医药》1983年第2期)。

(6)急性肝炎 本方加减治疗。患者病已1月余,四肢乏力,消

瘦,纳差,口苦,眼结膜黄染,实验室检查:CCFT“++”,ZnTT 15单位,

TFT12单位,GPTT50单位。结果:服药3剂后,症情减轻;再进38

剂告愈,肝功能复查全部恢复正常。随访数年,未曾复发(《浙江中医杂

志》]986年第5期)。

(7)心动过速 本方加减治疗。患者有甲亢病史,心悸,气短,汗

多,纳多,口渴。结果;服药7剂后,症状减轻;再进21剂,心率恢复正

常(《辽宁中医杂志》1980年第1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燥伤肺胃,津液亏损之证。方以沙参、麦

冬清养肺胃之阴,玉竹、花粉生津润燥,佐以桑叶轻宣燥热,为其配伍特

点。临床应用以咽干口渴、干咳少痰、舌红少苔,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久热久咳,可加地骨皮、贝母,气虚,加人参、山药;阴虚

甚。加生地、玄参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