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上你们|佳琪姐姐
很感谢麦芽,再一次给我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已经是第三次参加麦芽冬夏令营了(前两次都在小学营),在报名前我还在犹豫,自己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知识,因为知道自己的知识面很局限,专业知识也用不上,但也因此,我告诉自己得跳出自己的领域,去学习相应的知识。这一期的主题是“经典”,对文科生来说本应该不成问题,但参加了以后才知道我对经典并不了解,关于经典战役、历史人物,我都知道一些名词而已,对它的内容并没有深入去探究。
我的课程是古乐简史、手工、朗诵比赛,另外再准备自己的一节课。最让我头疼的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课程,一开始想做星座话题的,但越深究越复杂,怕学生听不懂;讲海洋污染,又过于枯燥,自己在做课件时完全没有思路。
洪哥跟我们说:你们在确定自己的课程时,要明白自己想要传递给学生的是什么。终于,在一天夜里,我冥思苦想,确定了一个不那么难也有意义的课程——教跆拳道。尽管我现在只是黄绿带,自身技巧还不够成熟,但也希望能给学生打开一扇门,教他们学会保护自己。
古乐也是让我不知所措的一门课,虽说有搭档在旁,大部分思路也是她在想,但恰恰因为这样,我对这门课并不熟悉,而且我们是分开讲课。后来我只能自己阅读书籍,结合自己的思路和其他志愿者提出的意见,用自己的方式来讲课。有时候只有在自己脑子过一遍,才能够成为自己的东西,直接用他人的成果反而没有成效。
给学生上课,我已经不再那么紧张,不过因为之前教的是小学生,这次换成初中生,心里还是有点没底,怕真像其他志愿者说的那样,初中生上课不够活跃。不过通过增加互动环节,课堂气氛好很多。在上《生僻字》的晨读时,我习惯性地想让学生们读这些生僻字,但这样的方式只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所以先让他们听歌,以抢答的方式让他们来加深对字的记忆。有时候课堂并不是沉闷无趣的,稍稍做一点改变,就会开启另一个世界。
尽管每天起早贪黑的日子很累,但我们也乐在其中。六点半起床、中午冒着烈日回去睡觉、傍晚洗完澡踩点开会,已成为日常。每天开会、修改课件到深夜,回去酒店的路上回荡着我们的笑声(还被学生问起晚上路上的说话声是不是我们,打扰了)。每天早晨一杯豆浆、一个肉包,亦或是绿豆汤加茶叶蛋,就很满足了,每天中餐晚餐吃着美味餐厅的饭菜,偶尔来一碗馄饨也是惊喜。
同行的志愿者中有一半是认识的小伙伴,嘉樱是我的好朋友,也是被我拉进“坑”,每天在我身边唠唠叨叨的“阿姨”,超级负责的她,在接到课时就想把课做出来了,让我这个慢性子都不得不着急起来;金娣、颖莹、彦谷是和我同个部门的师妹,抛开部门工作的关系,我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对彼此也更加了解,也能更自在地开彼此的玩笑;来来、梁华是上次冬令营认识的志愿者,同样参加过几次营会,但他们比我成熟得多,有时候上课还要多亏梁华在一旁替我助攻;还有酷酷的熊秣、多才多艺的映虹、学霸佳佳、安静温和的志莲,每个志愿者都是那么优秀,他们身上都闪着光,能够遇见他们是我的幸运。
刚见到身高比我还高的初中生时,心里也有点忐忑,生怕hold不住他们处于叛逆期的他们,但事实上这些孩子都很纯真善良,很有天赋。几个看起来比较调皮捣蛋的男生,也会因为练好一支舞而在中午炎热的教室、走廊练习;一个初一的女生,根据他们组员的性格自己写了小品剧本;辩论赛场上,这些初中的孩子为自己所持的观点争辩得不相上下......这些孩子让我很惊喜,即便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他们也没有失去自己的才华。
我们组的孩子同样让我很欣慰,他们虽然面对大众时会害羞,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但在私下排练的过程中,他们并不拘束,他们可以互相打趣,在我面前放开自己。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都比较安静。爱茂这个孩子什么话都不说,问他名字也是很快地说过去,但在相处的时候,他渐渐放开自己,和大家打成一片,一开始不想演戏的他,为了集体,挑战了自己;荣浩这个孩子很聪明,表面上说自己不会,却为了唱好歌、演好小品,他把词都背了下来,还能把别人的台词也顺口说出;吴仪把我当成朋友,向我分享学校的事;还有多才多艺、细心体贴的嘉杏、爱笑可爱的树菁......九天相处的时光,会变成我们生命中一段难忘的回忆,能和青青草原队这五个孩子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朋友,真的很开心。我们之间差了六七岁,但年龄不足以成为我们的代沟,作为志愿者的我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小老师,更是他们以心相待的朋友。
愧疚的是:有时候不能够很好地去引导我的组员们。画小组海报时在手机找了一张图临摹,做手工时将大家做的零碎物品拼凑在一起,采访前也没能确定好问题的提纲......虽然这些孩子有想法,但我不能够引导他们大胆说出来,将他们的想法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思路。手工课上强调要创新,但轮到自己小组成员向我寻求帮助时,却不能够给他们提出意见。采访前设计问题也比较零散,提出了雷剧、民俗、四大名著......虽然提醒要先设计好问题,但组员们还是倾向于临场发挥,到了现场后便不知所措,并不能深挖所采访问题的本质。在短时间能够做好也不容易,有了第一次,他们也才会更好地实践自己的想法。在第二次手工课,发现没有我的参与,他们自己用塑料瓶设计出了一个机器人,开心地向我展示他们的成果。或许志愿者不应该包办,应该做他们的引导者,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才会摆脱依赖,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九天的时间,一开始觉得很长,希望快点熬过去,但随着结营的时间一天天接近,不得不感叹时间很短,我们开始不舍、想给彼此留下什么。最后一天,让小组的孩子们写感受,但他们写上来的,却是对我说的话。我忍住不让眼泪留下来,看向别处。稚嫩的文字,没有修饰,却是最感动人的。
“姐姐,你下次还会来吗?”这句话已经在前两次参加的时候就已经被问过很多次了,每一次参加完我都不能保证下次是否还会再来,但我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再回来看看,哪怕只是简单见一面。再见,怀着感恩的心走下去,相信我们还会再见到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