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人物——李愬(十七史百将传)

凉武公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代中期名将,为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有谋略,善骑射。因家族背景任协律郎、卫尉少卿等职。 从小慈孝过人,李晟死后,与兄李宪坚持为父庐墓三年。历任太子右庶子,坊、晋二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太子詹事。
  元和十二年(816年),任左散骑常侍、邓州刺史、御史大夫、随唐邓三州节度使,奉命与田弘正李光颜等人讨伐割据淮西的吴元济。于次年(817年)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淮西。战后以功拜检校尚书左仆射,兼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八州观察使、上柱国,封凉国公。后任武宁节度使,大破叛乱的李师道,连续十一战皆胜。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任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节度使,旋即改任魏博节度使。长庆元年(821年),田弘正遇害,李愬欲派兵为其报仇,因病重未果,只得返回洛阳养病,任太子少保。同年十月卒,赠太尉,谥号武。
  早年经历
  李愬早年因父亲的功劳封官,任太常寺协律郎,后升任卫尉少卿。他的生母早逝,由晋国夫人王氏抚养,到王氏去世,李晟因为他不是王氏的亲生儿子,命他穿缌麻丧服为王氏服丧,李愬哭叫着不愿意,李晟被他感动了,因此让他穿对生母的齐衰丧服服丧。贞元九年(793年),李晟去世,李愬和二弟李宪在墓边搭棚住着守孝,唐德宗李适怕会让他们伤身而不让,下诏命他们回家。过了一夜,李愬光着脚又去了,德宗知道不能改变他的意愿,就允许他服满丧期。期满后,被任命为右庶子,后调任少府监、左庶子。又出京任坊、晋二州刺史。因政绩优异,加职金紫光禄大夫。又任庶子,多次升迁后任太子詹事、宫苑闲厩使。他有谋略,擅长骑马射箭。
  
  征讨淮西
  自元和九年(814年)起,一向有志于削平藩镇的唐宪宗李纯便对淮西用兵,讨伐拥兵自立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但却久战无功,至元和十二年(816年),唐邓节度使高霞寓大败于铁城,又命袁滋挂帅,袁滋也无战功。李愬上疏自荐,愿到前线效力。宰相李逢吉也认为他的才能可以任用,于是在同年十二月甲寅日任命他为左散骑常侍,兼任邓州刺史、御史大夫、随唐邓三州节度使, 为西路唐军统帅。
  当时兵将战败之后,士气低落,他了解到这情况,就不整理训练军队。有人说部队涣散,他说:“叛军正对袁尚书的无所作为感到放心,我不想让他们加强戒备。”于是假装告诉各军说:“天子知道我慈爱并忍耐心强,所以让我来安抚调养你们。至于作战,不是我的事。”兵将们相信了并很高兴。他又遣散乐0,不曾设宴奏乐,兵将受伤的,他亲自去探望。叛军因曾打败高霞寓、袁滋二人,且因李愬的名声地位不高,因此叛军没有增加戒备。[4-5]
  李愬沉着勇敢擅长谋略,对部下真诚,因此能利用不利形势,出敌不意进行袭击。他就职不久后便策划袭击蔡州,上表请求增派兵力,宪宗颁诏将昭义、河中、鄜坊的步、骑兵两千人拨给了他。元和十三年(817年)二月初七,李愬派十将马少良率骑兵十余人巡回侦察,遇到吴元济的捉生虞候丁士良,与他交战,将他擒获。丁士良是吴元济手下骁将,经常危害东部唐、邓州等地。大家请求将丁士良的心剜出来,李愬答应。不久,李愬把丁士良叫来,当面责问他,丁士良并无恐惧的神色。李愬说:“丁士良真是一位大丈夫!”便命令为他松绑。丁士良主动请求为李愬效力,李愬便任命他为捉生将。 丁士良感激,就说:“叛将吴秀琳率兵几千人,一时无法打败的原因,是因为陈光洽为他出谋划策。我能抓住陈光洽并使吴秀琳投降。”李愬听从了他的建议,丁世良于二月十八日将陈光洽生擒而归。
  三月初五,李愬由唐州移兵屯驻宜阳栅。 不久,吴秀琳率文城栅(今河南遂平西南)军队向李愬投降。二十八日,李愬领兵来到文城西面五里,派唐州刺史李进诚率兵士八千人来到城下,召呼吴秀琳,城中箭石密集如雨,大家无法上前。李进诚回来后报告认为吴秀琳是诈降。李愬说:“这是等候我前去哩。”便立即来到城下,吴秀琳收起兵器,一头伏在李愬的马前,李愬抚摩着他的脊背,好言安慰,收降了吴秀琳的三千人马。并起用其勇将李宪,为他改名为李忠义。并将文城各将的女眷全部迁移到唐州。唐邓军中的士气便又振作起来,人人都有准备打仗的决心。前来投降的敌军在道路上一个接着一个,李愬便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一一安置。得知归降者家中有父母需要照料的,便发给粮食与布帛,打发他们回去,还说:“你们都是朝廷的百姓,不能丢下亲属不管。”大家都感动得哭起来。 二十九日,李愬派山河十将董少玢等分别出兵攻打各处栅垒。当天,董少玢占领马鞍山,攻克路口栅。四月初二,山河十将马少良占领岈山,擒获淮西将领柳子野。 不久,李愬的山河十将妫雅、田智荣攻克冶炉城。初七,山河十将阎士荣攻克白狗、汶港两处栅垒。十四日,妫雅、田智荣攻破西平。五月初二,李愬派柳子野李忠义袭击朗山,擒获了守将梁希果。十八日,李愬派方城镇遏使李荣宗攻克青喜城。
  李愬每当得到淮西归降的士兵,一定要亲自领来询问淮西的底细,因此他对敌方的地形和兵力分布都了解清楚了。李愬谋取蔡州,问计于吴秀琳。吴秀琳以为欲攻取蔡州,非李祐不可。李愬设计生擒李祐,免其一死。当时,李准备掩袭蔡州,谋划更为隐秘。他单独叫来李祐和李忠义,屏退外人后才进行交谈,有时谈话一直延续到夜半,别人都不能够参与商议。众将担心李祐制造变故,往往规劝李愬,而李愬待李祐更为优厚。士兵们也不高兴,各军每天都有文书声称李祐是淮西的内应,而且说是听敌方奸细讲的。李愬担心诽谤事先传到朝廷,自己来不及搭救李祐,便握着李的手哭泣着说:“难道是上天不愿意平定这伙贼人吗?为什么你我二人相互了解得如此深切,但就是不能够制服众人的议论呢?”因而,李愬对大家说:“既然诸位怀疑李祐,请大家让他到天子那里接受死刑吧!”于是,李愬给李祐加上枷锁,将他送往京城,事先暗中上表说明情况,并说:“如果杀了李祐,就无法成功。”宪宗颁诏释放李祐。李愬见到李祐后,非常高兴,任他为散兵马使,让他带着佩刀,巡视警戒,在自己的帐中往来。有时,李愬与他一同就寝,秘密交谈,直到透出曙色也不入睡,有人在帐外暗中偷听,只能听到李祐感动的哭泣声。当时,唐、随二州节度使牙卫队三千人,号称六院兵马,都是山南东道精悍勇锐的军队,李愬又任命李祐为六院兵马使。[12-13]
  原先的军令规定,对留宿敌方奸细的人,要-他的全家。李愬除去这一军令,让人们优待敌人的奸细,奸细反而将实情报告给李愬,李愬愈发了解敌人的情况。二十六日,李愬派兵攻朗山失利。大家即惆帐又恼恨,只有李愬欢快地说:“这正是我的计策啊!”他募集了敢死之士三千人,号称突将,天天亲自教练他们,让他们经常做好出发的准备,李愬打算以这支军队袭击蔡州。适值多日落雨,到处积满雨水,这一计划没有实现。
  七月,宪宗因对淮西用兵四年,馈运疲弊,民力困乏,深以为患,遂任命主战最力的裴度兼领彰义军节度使、淮西宣慰招讨使,赴前线督战。
  八月,裴度到达郾城后,上表说诸道皆有宦官监阵,将士进退均取决于中使。胜则被其冒功,败则被其-,将士谁也不愿出力奋战。宪宗准其所奏,悉去诸道监阵中使。 诸将始得独断专行,战多有功。李愬因此也就得以不受阻拦地发挥其才能。
  九月二十八日,李愬准备攻打吴房县。诸将都说:“今天是不利前往的往亡日啊。”李愬说:“我们兵马为数较少,正面作战,兵力不够用的,适于采取出其不意的行动。敌人因今天是往亡日便不会戒备我们,这正是可以进击的时候。”便率军前往,攻克了吴房外城,斩首一千余级。剩下来的吴房兵马防守内城,不敢出战。李愬率兵马撤回,以便诱使吴房兵马出动,淮西将领孙献忠果然率领骁骑五百人追击。大家惊惶失措,准备逃走,李愬跳下马来,靠在胡床上,下令说:“有胆敢退却的,一概斩杀!”大家回军尽力作战,孙献忠阵亡,淮西兵马这才撤退。有人劝说李愬乘胜攻打吴房的内城,一定能攻克。李愬说:“这不是我的计策。”便率军回营。
  李愬先后出兵攻取蔡州以西和西北的文城栅、马鞍山、路口栅、嵖岈山、冶炉城和西平等据点,与北线郾城一带的唐军兵势相接,连成一气。他还遣将攻克蔡州以南和西南的白狗、汶港和楚城诸城栅,切断了蔡州与申、光二州的联系。其主力进驻距蔡州仅65里的文城栅,建立了接近蔡州的奇袭基地。
  
  雪夜入蔡州
  九月,李祐见奇袭的条件已经成熟,向李愬进言说,淮西精兵都在洄曲和边境,守卫蔡州的全是老弱,可以乘虚直捣其城,出其不意,一举擒吴元济。李愬深以为然,派人将奇袭计划密呈裴度。裴度十分赞赏,同意出兵。
  十月初十,李愬利用风雪交加,叛军放松警戒,利于奇袭的天气,命史旻留镇文城,命李祐等率训练有素的敢死队三千人为前锋,自己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城率三千人殿后。军队的行动十分秘密,除个别将领外,全军上下均不知行军的目的地和部队的任务。李愬只下令说向东。东行三十里后,唐军在夜间抵达张柴村,乘守军不备,全歼包括负责烽燧报警士卒在内的守军。待全军稍事休整和进食后,李愬留五百人守城栅,防备朗山方向之敌,另以五百人切断通往洄曲和其他方向的桥梁,并下令全军立即开拔。诸将问军队开往何处,李愬才宣布说,入蔡州直取吴元济。诸将闻说皆大惊失色,但军令如山,众将只得率部向东南方向急进。此时夜深天寒,风雪大作,旌旗为之破裂,人马冻死者相望于道。张柴村以东的道路,唐军无人认识,人人自以为必死无疑,但众人都畏惧李愬,无人敢于违令。 夜半,雪愈下愈大,唐军强行军三十五里,终于抵达蔡州。
  近城处有鸡鸭池,李愬令士卒击鸡鸭以掩盖行军声。自从吴少诚抗拒朝命,唐军已有三十余年未到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毫无戒备,未发现唐军的行动。四更时,李愬军到达蔡州城下,守城者仍未发觉。李祐、李忠义在城墙上掘土为坎,身先士卒,登上外城城头,杀死熟睡中的守门士卒,只留下巡夜者,让他们照常击柝报更,以免惊动敌人。
  李祐等既已得手,便打开城门,迎纳大唐军。接着,又依法袭取内城。鸡鸣时分,雪渐 止,李愬进至吴元济外宅。这时,有人觉察情形有异,急告吴元济说,官军来了。吴元济高卧未起,笑着回答说,俘囚作乱,天亮后当杀尽这些家伙。接着,又有人报告说,城已陷。元济仍漫不经心地说,这一定是洄曲守军的子弟向我索求寒衣。起床后,吴元济听到唐军传令,响应者近万人,才有惧意,率左右登牙城抗拒。
  李愬入城后,一面派人进攻牙城,一面厚抚董重质的家属,遣其子前往招降。董重质单骑至李愬军前投降 ,吴元济丧失了洄曲守军回援的希望。 十二日,唐军再次攻打牙城,蔡州百姓争先恐后地负柴草助唐军焚烧牙城南门。黄昏时分,城门坏,吴元济投降。申、光二州及诸镇兵2万余人亦相继降唐,淮西遂平。[21-22]
  李愬奇袭的成功并非出于偶然。就主观而言,李愬治军有方,奉己俭约,待将士丰厚,能得士心;又明于知人,敢于重用降将,能得敌情;他见机能断,敢于抓住蔡州空虚的时机,实施奇袭;又长于谋略,善于麻痹敌方,瓦解其民心和士气。这些,都使他能利用风雪阴晦,烽火不接的天气,孤军深入,置全军于死地而后取得奇袭的胜利。从客观来说,唐宪宗和裴度始终未改其平定淮西的决心,又能集中力量对吴元济用兵,甚至撤去监阵中使,而北线唐军则牵制、吸引了淮西的主力,这都为奇袭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李愬平定淮西后,各藩镇恐惧不安。横海节度使程权奏请入朝为官,朝廷收复沧、景 (治今河北景县东北)二州。幽州(今北京)镇刘总上表请归顺。成德镇亦上表求自新, 献德、棣(治今山东惠民东南)二州,并请朝廷任命其余诸州录事以下官吏。王承宗病死后,其弟王承元上表归降。朝廷又挟平定淮西之声威,讨平淄青李师道,收复淄(治今山东淄博南)、青(今山东青州)等十二州。藩镇割据的局面因之暂告结束,唐朝又恢复了统一。
  吴元济被抓获后,李愬没有杀一个人,那些给吴元济管事带兵和管理膳食马匹的人,他都恢复了他们的职务,让他们安心 。十一月初三,宪宗下诏任命他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兼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襄、邓、随、唐、复、郢、均、房等州观察等使,上柱国,封爵凉国公 ,食邑三千户,实封五百户,一个儿子封五品正员官。
  此战后,郑澥专门撰写了《凉国公平蔡录》一卷 。唐宪宗特命韩愈撰写一篇《平淮西奉敕撰》,歌颂这次大捷,并在蔡州汝南城北门外刻石立碑。由于碑文甚少提到李愬的事迹,李愬心中感到不平,其妻韦氏也频频为此申诉。李愬部下石孝忠“作力推去其碑,仅倾移者再三”,将《平淮西碑》砸毁 ,官兵来抓人时,石孝忠还把人打死,事情闹到了宪宗那里。宪宗于是又命翰林大学士文昌重新写平淮西战争的经历。
  
  再平师道
  唐宪宗想要收复陇右过去的国土,元和十三年(818年)五月,任命李愬为凤翔、陇右节度使,诏书要求他从京城经过。他还没上路,适逢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再次反叛,宪宗下诏田弘正(魏博军)、义成、宣武等军征讨李师道,并于此前的七月调他任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 ,接替其兄李愿。兄弟俩交换凤翔徐州两处节镇,他十天以内接连担任父兄的职务。他到了徐州,治军有计谋策略。当时董重质被贬为春州司户,他上奏请求宽恕董重质并赐给他,以便在军中任用,皇帝立即下诏书把董重质征调回来派到武宁军,他任命为牙将 。李愬与叛军-十一次,俘获叛军将领五十名,俘杀叛军上万名,并攻克平卢重镇金乡。[31-32]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壬辰日,李愬又攻陷鱼台。 二月,又败平卢兵于沂州,攻陷丞县。 不久,都知兵马使刘悟擒斩李师道,叛乱平息。
  
  改镇魏博
  此后,朝廷又准备征讨燕、赵。于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朝廷任命李愬为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节度使 ,赐给他兴宁里宅院一处。十月,王承宗去世,魏博节度使田弘正移镇镇州。李愬到潞州后又被改任魏州大都督府长史、魏博节度使。
  
  返京逝世
  长庆元年(821年),幽州、镇州又发生了叛乱,田弘正遇害。李愬听说后,身着素服对全军发令说:“魏博人民之所以富裕人多而且能服从皇帝管辖,是田公治理得好。皇帝因为他仁德又爱护人民,派他去治理镇州。田公是从魏博去的,治军七年,镇州军人一时胡来,就敢于这样残害,他们认为魏博没有勇士了吗?你们的父亲哥哥儿子们受田公恩惠的,应怎样报答呢?”众人都痛哭。他又将玉带、宝剑交给牛元翼,并派使者对他说:“我父亲曾用这把宝剑立下大功,我又用这把宝剑讨平了蔡州叛贼,现镇州人叛乱,您也用这把宝剑讨平他们。”牛元翼接受命令后感情激动,就用这宝剑和玉带在军中动员,并禀报他说:“愿率军听令,竭尽我的所有力量。”正准备出兵,碰上李愬疾病发作,不能处理军务,兵将违反军纪,于是没能建功。 穆宗派田弘正之子田布接替他,任命他为太子少保,回到了洛阳。同年十月,李愬在洛阳去世,享年四十九岁。穆宗听说后非常悲痛,命助丧财物增加一等,追赠太尉,谥号武。
  
  历史评价
  李纯宗臣之允,王国克生,毅勇蓄深,温良煦外。《礼》、《乐》战攻之器,默识其源;《诗》、《书》义理之府,洞窥其室。虽早升朝序,而未展将材。顷以悬弧滔天,宿兵既久,方城压境,易帅颇频,永怀韬略之家,必有弓裘之嗣。将执金鼓,载持干旄,果副眷求,克扬威令。缉伤夷之後,振怯为雄;制密迩之间,保危成固。推忠厚以感物,本信惠而和人,一其斫心,励厥死力,乘虚径袭,负雪兼行。风驱如合於百神,雷发若出於九地,坚城立溃,狡竖坐擒。遗甿安堵以知归,馀党释甲而请命,古之良将,其孰过焉?
  王建: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
  李忱:顷李愬有平蔡之绩,高崇文有收蜀之功。
  刘昫:① 作善遗庆,诸子俱才,元和平贼之功,听、愬居其半。父子昆弟,皆以功名始终,道家所忌之谈,李氏以善胜矣。 ② 愬事章武,诛蔡平齐。凌烟画图,父子为宜。
  宋祁:愬得李祐不杀,付以兵不疑,知可以破贼也。祐受任不辞,决策入死,以愬能用其谋也。祐之才,待愬乃显,故曰平蔡功,愬为多。
  苏洵:李愬攻蔡,蔡悉精卒以抗李光颜而不备愬,愬自文成破张柴,疾驰二百里,夜半到蔡,黎明擒元济。此用奇道也。
  王安礼:淮西,三州尔,有裴度之谋,李光颜、李愬之将,然犹引天下之兵力,历岁而后定。
  惠洪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只吞项羽。君得李佑不肯诛。便知元济在掌股。羊公德行化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公方沉鸷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底。远人信宿犹未知,大类西平击朱泚。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君看齁橐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
  张预:孙子曰:'用而示之不用。’愬示卑弱而有马鞍之胜。又曰:'出其不意。’愬以往亡日而击贼。又曰:'我专而敌分。’愬不取吴房,以分其力。又曰:'卒善而养之。’愬不杀降将而皆得其用。又曰:'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愬坎墉登城而禽元济。又曰:'全国为上。’愬平蔡而不戮一人是也。
  徐钧:雪夜平吴自一奇,功成犹守分尊卑。櫜鞬道左躬迎帅,此礼藩方久不知。
  胡三省:① 裴度既入蔡,李愬还军文城,此皆是识体统处,又非诸帅怙功欲夺地为私利者比也。② 余按李愬入蔡,诚为奇功。
  杨孟载:淮阴北面师降虏,其气早已吞项羽。君得李祐释不诛,早把元济弄掌股。
  黄道周:唐宪宗时,元济据蔡。霞寓袁滋,屡讨屡败。李愬自求,因用为帅。欲示无能,事事忍耐。元济不知,提防果懈。蔡之英雄,李祐无赛。愬获降之,最亲最爱。众恐怀奸,请诛至再。愬只不听,愈加客待。捧檄统军,呜咽感戴。因而请兵,直入侵隘。鹅鸭乱军,风雪压界。元济成擒,请裴受拜。方知将军,才高力大。
  蔡东藩:① 兵法留言攻不备,将臣制胜在多谋。试看雪夜行军日,大好岩城一旦休。 ② 若李愬之忠勇,不亚光颜,而智术尤过之。当其笼络降将,驾驭将士,处处不脱智谋,至雪夜往取蔡州,尤能为人所不能为。出奇方能制胜,但非平日拊循有道,纪律素严,则当风雪交下,宵深奇冷之时,孰肯冒死急进?恐文城未出,乱几已先发矣。智者沈机观变,养之有素,故能好谋而成,非侈谈谋略者,所可同日语也。

(0)

相关推荐

  •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应用案例故事——李愬雪夜破蔡州

          今天,咱们讲讲发生在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个传奇故事--李愬雪夜破蔡州 .         大唐盛世, 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 ,他的曾孙唐玄宗李隆基也励精图治,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创了开元盛世. ...

  • 司马光《李愬雪夜入蔡州》

    司马光<李愬雪夜入蔡州>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翻译1877李愬谋袭蔡州.愬每得隆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愬厚待吴秀琳,与之谋取蔡.秀琳曰:" ...

  • 【026】“棠溪杯”有奖征文尤磊作品

    非 攻 尤磊(河南) 吴元济自领淮西节度使,公然与唐王朝分庭抗礼,所倚侍者有三:一是与河北三镇暗通款曲:二是地处京杭大运河咽嗓,控扼大唐经济命脉:三是辖内冶炉城自春秋以来就是冶炼重镇,所产棠溪宝剑更是 ...

  • 唐朝历史人物——浑瑊(十七史百将传,唐朝宰相)

    浑瑊(jiān)(736年-800年1月1日 ),唐朝名将.本名进,皋兰州(今宁夏青铜峡南) 人,铁勒族浑部.是郭子仪部将,曾任左金吾卫大将军.官至检校司徒.中书令,封咸宁王.800年,浑瑊去世,获赠 ...

  • 晋朝历史人物——周访(十七史百将传)

    周访(260年-320年),字士达,晋朝名将,本籍汝南安城,因祖辈于汉末避乱江南,于是在吴亡时改为庐江寻阳(今江西省九江县)人.曾讨平江州刺史华轶及作乱荆州的杜曾叛乱,又协助平定杜弢的流民叛乱,对东晋 ...

  • 晋朝历史人物——马隆(十七史百将传)

    马隆,生卒年不详,字孝兴,东平平陆(今山东汶上北)人,西晋名将,兵器革新家.马隆自幼便智勇兼备,好立名节.魏兖州刺史令狐愚被诛杀,为避免牵连,全州竟无一人敢为其收尸.马隆让武吏装成愚蠢之人,用自己的家 ...

  • 五代十国历史人物——刘鄩(十七史百将传)

    刘鄩(xún,861-923),山东密州安丘人,五代时后梁名将,有"一步百计"之称.刘鄩死后,被诏梁末帝追赠为中书令,时年63岁.世代为官,父刘融在唐末曾为工部尚书.刘鄩幼有大志, ...

  • 五代十国历史人物——刘词(十七史百将传)

    刘词(891-955)字好谦,五代元城人,以勇悍闻名,曾适后梁唐晋汉周五朝的武职.后汉时曾随郭威平定李守贞叛乱,当时李守贞曾命数千敢死士兵偷袭汉军,众将都不知所措,唯有刘词镇定自若,亲自引兵击退.后周 ...

  • 唐朝历史人物——李抱真(十七史百将传)

    李抱真(733年-794年7月2日 ),本姓安,字太玄(一作太元 ),河西人.开府仪同三司安修仁玄孙.司徒李抱玉从父弟.李抱真以山东三州训练有素的军队, 外抗叛军 ,内安军士,"为群盗所惮& ...

  • 唐朝历史人物——苏定方(十七史百将传)

    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汉族,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他从一员普通战将,靠战功累迁为禁军高级将领,深受太宗和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屡委以重任,是唐初朝廷 ...

  • 唐朝历史人物——薛仁贵(十七史百将传)

    薛仁贵,唐朝名将,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世,生于隋大业九年(613年),卒于唐永淳二年(683年),主要事迹在唐大宗.高宗时期.薛仁贵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长成务农,娶妻 ...

  • 唐朝历史人物——唐休璟(唐朝宰相,十七史百将传)

    唐休璟(627年-712年),名璿,字休璟,以字行,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人,唐朝宰相.名将.唐休璟早年以明经擢第,历任营州户曹.丰州司马.安西副都护.西州都督.卫尉卿.凉州都督.持节陇右诸军州大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