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对话——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语录体赏析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落日黄昏,余晖染霞,在林间幽径上,我徘徊着脚步,吟诵着这首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写的描写边塞生活的词作,词中描写的那凄凉的秋景,抒发的那无以言说的思乡愁苦之情,把我深深地牵引在其中,欲罢不能。

       月升东天,握卷晚归,行走间,一参天古树映入眼帘。粗壮的干,横生的枝,繁茂的叶,都是以往所未见到的。不自觉地,我伸出手,想去触摸一下它嶙峋的身体,当手刚一接触到树干的时候,一股极大的力把我向前吸引,一阵眩晕间,身体螺旋式地旋转,向下坠着,坠着。当我感到自己的身体落到坚实的地面时,我定睛观看,眼前所见到的景象怎么和《渔家傲·秋思》中所读之境是如此的相似:雁南飞,日西垂,号角吹,边声起,烟袅袅,孤城闭。一苍颜老者,独坐沙坡,在自斟自饮。长须飘飘,身穿胄甲丝绦,多像古画中戍边的范文正公啊!趋步上前,仔细端详,恍惚间,我知道我穿越到了北宋年间。端坐范公面前,相互介绍完毕,彼此惊异间,进行了一场古今对谈。

 穿越者:文正公,你知道吗?你所写作的一系列的以“塞下秋来”开头的《渔家傲》词,仅有《渔家傲·秋思》一词流传了下来。可以说,千年后的中国,大多数人都已经能够背诵这首词了。

范仲淹:是吗?那是在庆历二年,夏去秋来.我为了严密防务,赴大顺城等处踏勘。在朔风摇曳中,我望着天空南飞的大雁,心中不禁产生无尽的感慨。回营之后,深夜失眠,便挑灯填词,一连写了数阕《渔家傲》,没想到竟能流传千年。从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至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我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镇守西北边疆,已经整整三年的时间了。三年间,我在边关改编军队,提拔将领,修建防御工事,抵御西夏的入侵,现在,据说西夏国内出现了各种危机,西夏军将领中间,也矛盾重重。我想,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而我现在,已是满头白发,垂垂老矣!(说完,一声长叹。)

穿越者:文正公!你的这首《渔家傲·秋思》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描写军旅生活的好词。此词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景和情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该词上阕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阕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并且,此词营造的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表现出的苍凉悲壮的气概,在词的发展史上的作用也是很大的。据说,你的后辈苏轼、辛弃疾所创的豪放派的词风,也深受您的影响啊!

范仲淹:是吗?我写此词时,并无他想,只是有感而发而已,此词词风和晏殊大人的词风是完全不同的,并不是我刻意为之,只不过是我今时身在边关,所观之景,所见之物和以往大有不同而已,在情感的流露上,自然也有所不同了。后来者能有豪放词风的出现,也非我之功。

穿越者:回到《渔家傲·秋思》这首词上,此词上阕写边塞奇异之景,尤其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不逊于唐代王摩诘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为何能写出这样与众不同的景色呢?

范仲淹:啊!我岁祖籍河北,但自幼在江南苏州长大,见惯了江南风光。江南的秋天和塞北真是不同啊!江南的秋天,暖暖的,带着点凉凉的气息,阳光不再像夏日里那样的炙热,秋水潺潺,和风轻拂,残荷染塘,也别有一番风韵。傍晚时分,晚霞出现,像个害羞的少女的脸。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那么的美。而塞北的秋天却是完全的不同了。所以,在词中,我写了边塞风景的“异”,先是第一句点出“异”,然后通过写景,说明异在何处。

“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出塞外的寒冷,好像就没有冬天,直接进入了冬天,雁去衡阳,也毫不留恋。每当这时,我就想起江南的秋的温暖。

“四面边声连角起”,点出塞外声音之悲凉。“边声”指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边塞的风你无法想象它的样子,刮起来那种肆虐的样子好像能够吹到千军万马,当风大起来的时候,我们的营寨也经常被拔起,战士们因此经常挨冻。萧萧马鸣和悠悠羌笛的声音,充斥在耳朵里,充满着凄清悲凉之感。和江南的莺声燕语是无法相比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人的孤零之感。西北边陲,都是光秃秃的山,和江南青山的苍翠是无法相比的。大顺城,它是我和将士们在十天的时间内修筑的一座城,它处在我们大宋和西夏的交界间,是距离西夏最近的城,也是最危险的城。所以,在白天的时候,他都要紧紧地关闭。身处孤城之中,又要时时地防范西夏军,难免会产生孤独之感啊!

穿越者:所以说,您的上阕写景,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皆有。既写出了“雁去”、“城闭”的动态,也写出了“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的静态;既写出了视觉形象,也写出了“边声”的听觉形象。而雁的去,城的闭,日的落的描写,不禁会让人产生孤独之感。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范仲淹:“一切景语皆情语?”我没听说过,总结得很好。文章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诗言志,诗言情”,这是好文章的通律。

穿越者:《渔家傲·秋思》下阕重在写边关将士对故乡的思念之愁情,而愁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你却能借助酒把愁形象地写了出来,为何有这一写法呢?

范仲淹:愁情需要借助一定的意象的表达才能让人真实地感受到,借酒消愁,古已有之。唐代李白在《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句子,写想借酒消愁反而却更添其愁,我有感而发。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和李白诗句作用相同,借助“一杯”浊酒来消除对“万里”之外家乡的思念,可是,却引起了对家乡更浓的思念之情。渲染了将士的愁情。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写出了将士们思家深切,但战事未平,为报国而又不能归家的矛盾心理写了出来。有人说我这样写词,会使将士们由于思念家乡而无心做战,如让圣主所见,定会遭致责罚,可是,现在的将士们为了早归家,在战场上却更加骁勇了。近日,连克西夏军,归家之日不远了。

(他不知道,现在,大宋和西夏双方议和的使节,已经开始秘密往返于兴庆府与汴梁之间。庆历四年,即1044年,双方正式达成和议。两国将休战了。这是历史,且让历史中人在时间的流逝中知道吧!)

穿越者:下阕中也有写景,“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入夜时的景色,读起来为何有一种悲凉之感?

范仲淹:将士思想愁情,喝酒无法排解,只能借助演奏悠悠羌管来传递思乡之情。而这种沉郁的羌管声却让人更加的愁苦,更加的悲伤,最终引出最后两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直抒胸臆,直接道出将士们的感伤情绪,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的正是这种感伤之情。(说完,范仲淹面露愁容,看着东南汴京城的方向,不知在想着什么。)

我已经知道了我的答案,我知道我们的谈话也将结束了,在回转身的那一刻,我又发现了我熟悉的那片树林,那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古树,我也知道我也将离开了,回到那千年后的现实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