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能四:教师要不断地读书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种抱怨:没有时间啊!我也常常这样说。是的,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读了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使自己颇受启发,在教学中一直困惑的许多问题都已找到了答案。
对于教师没时间的问题,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以至于听课的老师连记录也忘记了,完全被讲课吸引了。课后,有位老师问她花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于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阐述的: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说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以往,在我的课堂上却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自认为已经把课准备的非常充分,思路清晰,于是上课时按照教案上的设计一环接一环往下讲。一些学习好、自觉性又强的学生听得还很起劲,跟上了我的思路;而另一部分学习能力弱、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却借机开起了小差。此时的我有了好学生的配合更加充满激情,滔滔不绝地一讲到底,就像个演讲家,根本忘记了观察没听课的学生是怎样的表现,他们的思维此时有什么障碍。一堂课下来,那些没听课的学生能学的怎么样呢?答案不得而知。当然,这样的情况我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也发现过。
我体会到:教师驾驭课堂、调控局面的能力不强的原因就在于教师把全部注意力用在了自己讲课的思路上,而无法顾及到学生的状态。因此要靠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提高教育技巧才会逐渐转变这种局面。一句话:要坚持读书!只有不断的读书才能使自己的头脑里所具备的知识,与自己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越来越增大。像苏霍姆林斯基所阐述的: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的越来越小。数量可以转化成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讲课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教师的思路不是主要放在内容上,而是放在学生身上:他在观察每一个学生怎样工作,某些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遇到哪些障碍。他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
总之,教师要不断地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