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百巷(185)彭义里
彭义里东接尚书里南端,西出相王路,巷子仅长60米。从十全街辅路转入相王路,沿路南行,经过双塔派出所,随后的一个路口就是彭义里了。空中飘着雨丝,夹带着冬日里的寒意,巷子里没有行人,四下里静悄悄的,能清晰地听到雨打屋檐的滴答声。直到一位快递小哥经过,有人从不远处单元楼的窗户后面探出半个头来,招呼快递员上楼,才打破小巷中的宁静。
彭义里的名字。来源于巷子中的“彭氏义庄”。义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社会风俗,始于北宋,属于宗族所有的田产。义庄一般设有义宅,供族人借居。清代,义庄文化达到顶峰。曾经在清代出过祖孙状元的苏州彭家,也在家族内部创立了彭氏义庄,专门免费给宗族里的孩子提供学前教育。为了激励子孙,彭家还将宗族一处宅院名为“茧园”,意思是希望自家孩子能够刻苦学习、日后化蛹成蝶,成就功名。
和苏州其他大家族一样,尽管彭氏家族在太平天国之乱后离散四方,但他们始终牵系着故乡苏州,共同勉力维系着苏州彭氏义庄的发展。
“彭氏家族”祖籍是江西,明初时期,彭氏祖先随朱元璋大军从江西临江府清江县来到苏州,并逐渐由武将世家转向科举世家。在近三百年科甲中,彭家共出了2个状元,1个探花,另有14名进士,36名举人,7名副榜,附贡生多达130余名,其中不乏军机大臣、尚书、督抚等高官显宦。
彭启丰,是清雍正年间被皇帝钦点的状元,也是在祖父彭定求高中状元51年后.彭家子孙又一次夺魁天下。乾隆七年,他被调任提督浙江学政,出任后,彭启丰就科举制度问题提出过四项改革方案:
一是岁试和科试在考试结束后,不再要求学生讲解《四书》经义;二是要严格管理商贾保送子弟入学,发现有人冒考顶替的,依律治罪;三是选拔国子监学员的考试时,分批每场考试的题目应该不同,以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四是乡试卷子另行誊录,要与原卷核对,如果人手不够,应该起用岁试和科试中名列第四等的武生。礼部对彭启丰的建议很欣赏,建议推行,得到了皇帝诏准。这是清代科举制度的一场重大改革。经过这次改革,科举制度中的院试、岁贡、乡试等初、中级考试更趋完善。
彭启丰为官期间,在苏州葑门内建造府第,大致地点位于东起现在的第十中学一带,西至相王弄,南临南园。彭氏义庄,就是依靠这片府邸而建的。据《彭氏宗谱》记载:彭氏义庄的润族田一共有三百余亩,除了用来补贴鳏寡孤独之外,其余都用在教育方面。《彭氏宗谱》中的“谊庄规条”里有一项,明确规定子女必须读书,并制定了许多扶助读书、鼓励应举的措施。彭氏义庄润田的收入,就是保障彭氏子弟基础教育的强大后盾。
时光流转,彭氏义庄当年的百余亩润族田早已不复存在,彭义里两侧现在都是普通民居,巷子东面是尚书里,也就是当年彭启丰建“尚书府第”的所在地。彭义里短短几十米的小巷,站在巷口能一眼望到尽头,而永无止境的是衣钵相传、崇文重教的家族遗训和城市精神。
主播:晓荷 梧桐
摄影:素如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