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敢于善于“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做强”

阅读提要

“无中生有”就是要更新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认识,拓宽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打破传统的区位决定论、交通瓶颈论、资源制约论,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新业态迭代、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选准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突破口,以县域特色产业成长壮大来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中生优”就是顺应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立足特色产业打造产业集群,依托特色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市场定位、产品开发、创意设计、生产经营、销售服务、消费体验等方面形成全产业链优势,体现县域产业竞争力。

“优中做强”就是县域产业发展需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在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升级新业态、开辟新模式方面不断创新升级,保持持续的竞争领先优势。

产业和企业是县域经济的核心支撑,产业强、企业强则县域强。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吹响了湖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强调要千方百计培育做大龙头企业、做强特色主导产业,要敢于善于“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做强”。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做强”的发展思路,是县域经济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的现实选择。

拓宽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无中生有”就是要更新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认识,拓宽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打破传统的区位决定论、交通瓶颈论、资源制约论,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新业态迭代、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选准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突破口,以县域特色产业成长壮大来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布局理论中,有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之分,形成比较优势的要素多为土地、能源矿产、劳动力、区位等资源禀赋组合,决定竞争优势的则是一个区域的体制机制、政府管理水平、拥有的产品品牌、人力资本的积累等高等级要素。比较优势更多表现为大自然赋予的一些先天优势,而竞争优势则是通过改革创新不断积累出的后天优势。从国内区域的空间尺度来看,竞争优势对产业布局的引力要大于比较优势,我国产业布局的演变就是佐证,尽管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要优于东部地区,但东部地区凭借竞争优势在区域经济竞争中占据鳌头。这启示我们,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发挥比较优势,但仅发挥比较优势是不够的,必须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培育竞争优势。并且,随着科技进步、产业升级、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迭代更新,使得产业布局指向性的自由度加大,县域不仅可以依托既有的特色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更可以瞄准产业细分市场承接周边大城市的产业分工环节,以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来选择新兴产业,逐步壮大市场主体、夯实产业支撑。

县域经济实力强的浙江为我们作出了示范。没有森林资源的嘉善,胶合板业从无到有、做得风生水起,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木业大县”。“不产一根羊毛”的濮院,集聚着5000多家羊毛衫企业,经过多年积累,形成了涵盖毛纱原料、针织机械、研发设计、物流检测、外贸服务、人才培训等完整的毛衫产业链。没有发达畜牧业的浙江海宁,凭借专业市场起步,现已成为皮革服装、裘皮服装、毛皮服装、皮具箱包的集散中心,也是皮革价格信息、市场行情、流行趋势的发布中心。湖北十堰的郧阳区并无袜业基础和区位市场优势,但通过对接浙江诸暨大唐镇承接产业转移,以产业链招商培育产业集群、以优化营商环境弥补比较优势的不足,实现了“无中生有”的县域经济蝶变,成为中部地区“新袜都”。

立足特色产业打造产业集群

“有中生优”就是顺应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立足特色产业打造产业集群,依托特色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市场定位、产品开发、创意设计、生产经营、销售服务、消费体验等方面形成全产业链优势,体现县域产业竞争力。

在县域产业发展中,基于不同地域的资源禀赋条件形成的特色产业逐步成为县域的主导产业,但多为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普通工业品制造、乡村生态旅游等产业,呈现同质化竞争的特点,而全国百强县则是凭借“有中生优”在县域经济竞争中胜出,依托既有产业基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如围绕种植养殖业发展精深农产品加工业,在延长产业链中提升价值链,以特色种植养殖业驱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普通工业制造起步,强化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壮大市场主体来优化产业组织、运用新技术促产业结构升级、以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争创一个行业的单打冠军;乡村生态旅游中,更多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借助工业旅游丰富旅游产品种类等。微笑曲线揭示了产业链的价值分配规律,即上游的研发、设计和下游的营销、服务、品牌管理、金融结算等环节分享的附加值更高,中游的加工组装环节分享的收益更低。县域产业发展从微笑曲线的低端起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长期锁定在低端,没有实现产业升级。因此,“有中生优”即要求县域产业发展能够在构建全产业链中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蜕变、从价值链低端逐步向高端的升级。

浙江安吉的竹产业就是“有中生优”的一个缩影。安吉的立竹量仅占全国的1.8%,而竹业产值占到了全国的10%,成为中国第一竹乡、椅业之乡、竹地板竹凉席之都、竹纤维产业名城、竹材装饰装修基地。其成功的背后就是围绕竹子,打造了涵盖吃(竹笋、零食)、喝(竹酒、饮料)、居(房屋、家具)、穿(竹纤维、衣被袜)、玩(玩具、工艺品)、游(景区、竹博园)的全产业链,形成了从卖原竹到进原竹、从用竹竿到用全竹、从物理利用到生化利用、从单纯加工到链式经营的产业升级,目前安吉每年竹产业的原料有80%依赖外地输入,成为国内竹产业集群的引领者。湖北潜江的小龙虾产业也是在“有中生优”实践中闯出一条新路。潜江跳出单纯养殖的传统模式,通过“虾稻共作”标准化种植养殖与精细化加工联结一二产业良性互动,通过良种选育繁育的研发创新与电商营销服务密切二三产业联系,通过餐饮、体验消费与文化旅游串联一二三产业,形成一产建基地、二产深加工、三产强配套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探索出一条以特色产业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

保持持续的竞争领先优势

“优中做强”就是县域产业发展需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在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升级新业态、开辟新模式方面不断创新升级,保持持续的竞争领先优势。

县域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产业更新迭代日益加快,县域产业唯有主动谋划、前瞻性思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推动县域产业创新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业素质效益,围绕特色产业打造涵盖育种研发、生产种植、精深加工、营销服务、生态体验、会展旅游的全产业链条,以特色产业驱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延伸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县域产业协调发展,需要发挥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各自的功能优势,形成层级分工明显、功能协作紧密的空间结构,在优化人居环境中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并孕育出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等新的增长极,实现产城一体发展。县域产业绿色发展,应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建立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的循环体系,以绿色生态价值为县域产业赋能,提高特色产业生态品质和附加值。县域产业开放发展,即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依托物流通道密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适应跨境电商等新型业态,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县域产业共享发展,即发挥特色产业解决就业和提高收入的贡献效应,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让居民能够更多分享产业链延伸的增值收益和品牌增值收益。

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就是县域产业“优中做强”的代表。源于浙江的特色小镇,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托特色产业衍生出的一种空间增长极,呈现出以特色产业为发展动力、将文化融入彰显品位、完善设施健全功能、环境和谐宜居体现魅力的特点,其成功之处在于“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即依托特色产业凸显小镇特色、融入文化元素提升品位价值、叠加旅游功能吸引要素集聚、与社区融合实现产城一体发展,在紧凑的精致空间里兼顾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为全国县域产业和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浙江凭借特色小镇促进了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产业高端化,在产城融合发展中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空间结构优化,并且以特色小镇为平台,为县域产业发展集聚了现代生产要素,从而保持持续的领先优势。

(作者为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研究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