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良 ||《烟雨桐洲》
走读“烟雨桐洲”
孙伟良
桐洲岛也叫大桐洲,据《浙江通志》载:“传古时桐君曾种药于此,故名。”最难得的是,因四围都是富春江,所以洲上烟雨迷蒙,树木萧疏,屋舍杳然,有“烟雨桐洲”之美誉。我曾多次去过桐洲岛,主要是看看金黄的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这一次,因为俞雪堂老师的带领,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桐洲,听到了不一样的故事。
认识俞老师是一个巧合。九年前,我被师傅孙承安老师叫去整理富阳教育的相关资料,那时候,坐在师傅对面的就是俞老师,他是刚刚退下来的初中和高中语文教研员,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咖,很有文学素养的长辈。因为几个月的相处,我们成了大小朋友。这一次,我联系俞老师,想让他给文学院的小朋友说说新桐那些事,俞老师是地道的桐洲人,有很浓烈的家乡情怀。对我的提议,他二话不说,欣然同往。
我们首先探访了“两董”墓地,我是第一次见到这一方土地上还有如此庄严的坟冢。在碧玉带似的富春江畔,在高高的青山怀抱之中,安眠着两位才高八斗、廉洁从政的高官。坟墓前,石虎石马翁仲肃穆地站立着,静立其间,有一种与历史沧桑对话的感觉。俞老师研究后认为,董邦达葬于新桐,应该和他的新桐老友有关,而董诰葬于新桐,则是孝道所致。这一对父子清官,历事朝廷数十年,身前死后,家境仍似寒门,故嘉庆帝亲临祭奠董诰,并御制哀诗“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庄田”之句,这是一种极高的赞誉了。俞老师多次感叹,这样的青山何其有幸,能接纳如此的历史名人。一方山水养育了一方人,一方名人也同样滋养了这一方山水。
随后,我们又探访了桐洲岛上的枫杨林,这一片林子,足有几百棵古树。我们快乐地穿行其间,脚下绿草如茵,头顶绿意盎然,还有时不时闪现在青草间悠闲漫步的水牛,让孩子们喜爱极了。站在树林尽头,向西而望,江远流长,富春江奔泻而来,并在此一分为二。俞老师和孩子们伫立富春江畔,教大家玩起了打水漂的游戏。只见他捡起一块小石头,走到江水边,面带笑容,慢慢俯下身去,摆出一个优雅的姿势,然后用力将手中的石头投了出去,石头在水面不断向前跳跃,在平静的江面上留下了一串弹跳点,最后轻悄悄地落入水中。俞老师说:“首先要找到一块薄而圆的小石块,然后让身体下倾,石头和水面最好有20°的角度。多练几次,你们肯定也可以做到”。孩子们一下热闹起来,找石头的,问技巧的,尝试练习的,江面上扑通扑通的石头落水声此起彼伏……这一切,是如此生动,如此活泼。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俞家祠堂,听俞老师讲述桐洲岛上的姓氏文化。这座祠堂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已有二百四十余年历史,其间经数次修葺。俞老师指着自己创作的一对柱联念道:“先祖西来中流击檝,大江东去风雨同舟”,他说,风雨同舟为双关,取意桐洲谐音,这真是一幅绝妙对联。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各种过去的摆设和农具,也看到了当年曾工作于此的,以画富春山水见长的郦志瑀老师的起居室。俞老师在祠堂里挂起他的大作《新桐赋》(附后),带领着孩子们一起诵读,一起体领略家乡的美景。
这一刻,孩子们沉浸在文学的世界中,沉浸在烟雨桐洲的美景中,一切是多么美好。
新桐赋
俞雪堂
新桐之美,极夫山川。背靠巍巍青山,面朝依依绿水;大道逶迤贯西东,彩虹飞渡通南北;左和鹿山相融,西与桐庐为伴;村落如珠,春江似练;蓝天碧波,岛语花妍;黄蚬鲥鱼美,柑桔杨梅甜;灰岩硬,黄沙绵;柳儿碧,桃花艳;高峡平湖,洪灌良田;稻谷飘香,渔舟唱晚;苍山有幸,董氏遗风骨;白水无瑕,子陵钓渚滩。烟雨霏微,江中浮玉,不彰而隐者,大桐洲也。此洲四面环水,潮涨潮落,芳草萋萋,林木森森,千年古樟寄生郁郁香楝,百羽白鹭闪落喑喑老牛。长天寥廓,云雾杳合,红日西沉,卵石粲然;漫步洲头,使人烦襟一洗,邈然心醉。乌呼,世移时迁,沧海桑田,星移物换,盛世华年;鸢飞戾天者,当勤政为民;经纶世务者,宜造福民间。如斯,则新桐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