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之亡树之错?崇祯在树上自缢殉国,这树因此被铁链苦拴二百年

自古有言道:“君王有罪无人问,古槐无过受锁枷。”

这两句诗便能够直接将当初吊死崇祯皇帝的那棵古槐树,它的传奇一生最为完整的表述了。本就是紫禁城旁边煤山上的一颗普通槐树,只是这棵槐树在和崇祯皇帝扯上关系之后,便蕴藏了极为深刻的意义。在顺治皇帝的眼中,这棵煤山之上的槐树被他称为“罪槐”,只是因为这棵槐树上曾经吊死了崇祯皇帝。

如今又有多少人将这棵槐树看作是害死崇祯皇帝的直接凶手呢?不得不说,持有这种观念的人确实有些思想过激了,崇祯皇帝是心甘情愿吊死在这棵槐树上的,而这棵槐树和人不同,哪有什么七情六欲?“老槐苦难言”啊!上吊自缢的地点是崇祯皇帝自己选择的,但怎么这最后害死崇祯皇帝的罪名就无缘无故按倒在了古槐身上了呢?

如今当人们再去煤山之上观赏这棵槐树的时候,就会发现这颗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槐树和其他的槐树并无鲜明差别,只是它的身上束缚着一条很粗很长的铁链。公元1644年3月19日凌晨,那时东边天际还没露出鱼肚白,远处紫禁城内是一片军民喧闹之声,一束白绫被搭上了这棵古槐枝干之上,崇祯皇帝最终选择了自缢这种方式去和黄泉有知的明朝诸位先帝相会了。

而吊死崇祯皇帝的这棵古槐树,伴随着崇祯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魂归的那一刻,也迎来了它那骤乎直转的命运……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崇祯皇帝的死直叫人扼腕叹息,在绝大多数国人的眼中,如同崇祯帝这样一位“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帝王,在历史历朝历代的末任皇帝身上确实鲜为人知,崇祯帝的自缢殉国,是伴随有着二百多年统治的明朝的灭亡而终结的。

朱家江山刹那间灰飞烟灭了,如若亡国皇帝崇祯帝苟且偷生的话,那他日后又会有何脸面去黄泉之下面见诸位先帝,既然已经死守社稷,当时的局面已经恐难回天。崇祯帝也看透了亡国的迹象,官宦已经给李自成推开了城门,大明真的还有救吗?看着李自成的农民军如洪水一般狂涌而入,想着山海关外对中原虎视眈眈的后金政权,崇祯帝累了……

崇祯帝身为接手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在接手明朝的时候,他似乎从未享受过一天帝王的生活,终日都在为了如何处理前朝留下的一大摊子烂事而忙得不可开交。和之前的几位明朝皇帝相比,崇祯帝是十分勤勉的,但仔细观察崇祯帝的自身能力。我们就不难发现:从他上任推行的某些制度政策来看,他确实很缺乏治理天下的能力,在识人善面的帝王之术方面,崇祯帝很难驾驭。

伴随着崇祯帝的“所谓勤政”和明朝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当时的局势也在一步一步的将崇祯皇帝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他在名义上也成为了大明王朝实际的亡国君主。谁曾想,崇祯帝在临死之前,还拉上了自己的妻儿子女,不仅如此,更是让吊死他的那颗古槐树,蒙受“冤屈”几百载!

槐树本无罪,就算吊死了帝王,也无罪过

崇祯皇帝吊死在这棵槐树之上,其身死殉国的意义是最受人所重视的,而作为吊死崇祯帝的槐树,它一直都被当做是历史见证的象征。它不仅仅意味着明朝江山的灭亡,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社会改朝换代的历史时刻。

名正言顺建立大顺政权不到三个月的李自成,很快便被入关之后的满清赶出了北京,当时的崇祯帝尸体已经被简单掩埋,但清军却将崇祯皇帝的尸首重新收敛下葬。不管是农民军李自成,还是入关之后的清军,他们之所以为崇祯帝掩埋尸体,一方面是为了收拢人心,另一方面则是为崇祯帝临死之前那颗“爱国护民”之心所敬佩。

崇祯放弃紫禁城之前曾派人赠予李自成一封书信,书信内容大概为: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之后顺治帝为了纪念崇祯帝,故给吊死崇祯帝的这棵古槐树取名“罪槐”。历来帝王之死归结到槐树之上的这种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顺治帝之所以给槐树这样命名,我想也脱离不开想要稳定人心的的原因吧?不仅如此,顺治帝还明确命令,凡事之后经过这棵槐树之前的王公大臣,都必须下马观瞻静思。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