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释兵权?藩镇哪有这么笨,赵匡胤自有绝招

杯酒释兵权是中国最有名的历史事件之一,从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同样是藩镇的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皇帝后,整天想着如何防止别的藩镇仿效自己。

于是,赵匡胤把石守信等一众老兄弟兼节度使叫过来一起喝酒吃饭,让他们交出兵权,自己可以永保他们富贵。石守信等人当场答应,开开心心回家做土豪去了。史书差不多就是这样写的,可有没有感觉到哪里有些不对头?

▲杯酒释兵权在正史上并无记载,只见于野史

如果一杯酒便能释兵权,唐玄宗找安禄山喝一杯,不就没有安史之乱了吗?难道赵匡胤在酒里下了药?当然不是,赵匡胤花了好大的心思才收回节度使们的兵权,杯酒只是水到渠成后的假象而已。

一、藩镇的来源

唐朝真正形成藩镇割据是在平息安史之乱后,由于唐玄宗的错误政策,叛乱和平叛的武将都变成了藩镇,再也不肯听从朝廷的调度,各霸一方,如同小朝廷一般。

不过,节度使这一官职并不是唐玄宗发明的,早在唐高宗李治年间便已出现,一开始只是临时设置的官职,直到公元711年,李治任命贺拔延嗣为河西节度使,节度使从此变成正式官职。

▲开元盛世是唐朝的巅峰,却被安史之乱腰斩

唐朝原本在地方上管军事的是都督,管民事的是刺史,节度使将两者的权力合为一体,全面负责征粮收税和招兵买马,还能任命官吏,等于是一个独立王国。

节度使制度的好处确实有不少,首先是效率高,本级经费本级花,收税的积极性大为提高,还免去了转运和挪用的环节;其次是将领自己招募和训练士兵,战斗力更强。

▲安禄山一开始没指望夺取江山,但唐玄宗的骚操作断送了大唐气运

唐朝一般在边疆地区设立节度使,因此边疆郡县本身比较穷,又有军事压力,需要朝廷提供财政补助,而都督无财权,招兵和作战都受到掣肘,对巩固边防不太有利。设了节度使后,事权统一,边疆不但可以养活自己,还能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省下了朝廷不少财政开支。

唐玄宗初年,朝廷每年养兵费用约为200万贯,二、三十年后增至1260万贯,这还只是和平时期的支出,没有计算战争费用和赏赐、抚恤金等等。

▲潼关之战的失败导致局势恶化,唐玄宗不得不出逃

面对越来越庞大的军费开支,唐玄宗只好任命更多的节度使,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养兵费用,同时还不能削弱边防力量。既想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少吃草。

节度使们可不傻,一到地方便想尽办法搜括,除了朝廷的正税外,还加派很多杂税苛捐,这样才有钱养兵。随之而来的后果便是兵为将有,既然士兵们拿的是节度使给的军饷,当然替节度使卖命喽。

二、藩镇之祸

正是节度使的坐大,才使安禄山有机可乘。他在起兵之前,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20万,占到全部边军的五分之二。安禄山的军中又有大量的胡人,完全丧失了对唐朝的忠诚。

唐玄宗面对叛乱昏着迭出,下诏给所有节度使,凡是击败叛军的,都可以得到叛军的节度使官职和地盘。藩镇之祸不但没有平息,反而被大大加剧。

▲唐朝灭亡之前,朝廷实际控制的地盘非常小

安史二人被杀后,剩下的叛军将领表面上投降朝廷,实则仍然雄居一方。而原本忠于朝廷的节度使纷纷仿效,做起了土皇帝。唐朝衰落的真正原因不是安史之乱,而是藩镇的自立。

藩镇们截留了本该上交给朝廷的税收,养兵自重,使朝廷的财政收入一度只有盛唐时的十分之一,唐朝还怎么可能复兴?藩镇们虽然有时会相互攻打,但对抗朝廷起来总是团结一心,让朝廷的削藩之策屡屡落空。

▲唐宋之间是军人的乐园

唐宋之间的数百年,可以说是节度使之间的战争,五代十国那么多皇帝,都曾经是唐朝节度使或类似的藩镇。他们在自立为帝的同时,也要防着自己手下的节度使,这个循环直到赵匡胤的出现才被打破。

现在轮到赵匡胤来削藩了,可几百年下来,各种削藩之策大家都见识过了,别说是一杯酒,哪怕是血缘亲情都不好使,谁动老子的地盘和军队,老子就跟谁玩命。节度使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三、削藩的艺术

赵匡胤的丞相赵普出了个主意:“稍夺其权,制其粮谷、收其精兵”。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节度使的权力来源于方面:军权和财权。直接解除他们的军权并不现实,也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抗,削藩其实是个技术活,一般人还真干不好。

赵匡胤手下兵力最强大、地位最高的节度使是符彦卿,历任后唐、后晋、后周三朝节度使,打败过南侵的辽军,功勋卓著、声名显赫。在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前,符彦卿已经官拜天雄军节度使、魏王、守太尉,手下精兵十万。

▲五代十国的皇帝都是原来的藩镇

为了笼络符彦卿,赵匡胤称帝后又封他为守太师,位列三公之首。作为臣子,符彦卿这个官已经做到顶,没办法再升了。更重要的是,符彦卿坐拥精兵十万,又有数个州县的财源,简直是篡位夺权的最佳人选。

尽管符彦卿的女儿嫁给了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但赵匡胤依然把这位儿女亲家列为第一个削藩目标,谁让他最强呢?为了实现“制其粮谷、收其精兵”,赵匡胤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宋朝禁军的盔甲

赵匡胤首先下令各州县大修水利,由于中原多年混战,原有的水利设施大都失修,导致水旱灾频发。修水利的经费由朝廷拨发,各地节度使只要挑选精壮士兵干活就行了。这些挑出来的士兵被称为厢军,水利工程结束后再还给节度使,工程期间的军饷也由朝廷支付。

符彦卿当然乐意,朝廷出钱帮自己养兵,看来赵匡胤这个新皇帝还挺够意思。符彦卿开开心心按照朝廷的要求,挑出没有家室、体格健壮的士卒送到厢军之中。这种条件的士卒到哪都是精兵,干工程再合适不过。

▲宋军保家卫国流血牺牲,地位却始终不高

慢慢的,水利工程越修越大,需要的厢军也越来越多,几次下来把符彦卿的大部分精兵都给挑走了。主持水利的官员还借口其他地方也有工程要修,慢慢把厢军调去其他州县,离开了天雄军的地盘。当符彦卿刚刚感觉到有点不对劲时,赵匡胤的第二招已经打了过来。

赵匡胤这一回像往常那样,又赐了很多财物给符彦卿后,突然斥责说,符彦卿治理地方的能力太差,手下州县没管好,朝廷要派些知县去整顿一下。派就派呗,几个小小的知县有啥可怕的,符彦卿也没太在意。

哪知等朝廷派来的知县上了任,符彦卿才发现麻烦了,这几位虽然顶着知县的名头,实际却是朝堂上的厅局级大官,掌握着各部的实权,像永济知县周谓,本职是右赞善大夫,相当于皇帝的秘书长。

▲澶渊之盟开启了花钱买和平

符彦卿听说周谓来了,不得不出郊相迎,人家是皇帝面前的红人,节度使再牛,也不敢在周谓面前摆谱。见到符彦卿,周谓只是在马上做了个揖,客气两句,马都没下便直奔永济县,浑然没把天雄军节度使放在眼里。

周谓一上任,便大刀阔斧整顿县衙,把符彦卿的亲信统统撸掉,惩治了一大批巴结符彦卿,在乡里横行不法的恶人,还把历年积聚的钱粮全部转运汴梁。

▲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叫事儿

不等符彦卿反应过来,这些朝廷派来的高配知县三下五除二,就把他给架空了。符彦卿有心反抗,可一没钱,二没兵,他的精兵正在河边挖泥夯土呢。

就这样,赵匡胤做到了“制其粮谷、收其精兵”。公元969年,朝廷有人检举符彦卿谋反,赵匡胤把他调任凤翔节度使,随即又让他不必赴任,来洛阳居住即可。符彦卿乖乖做起了富家翁,再也不过问政事。

最强的符彦卿尚且如此,其他节度使更不用说了,老老实实交出兵马,安心享受起赵匡胤许给的荣华富贵。这才是“杯酒释兵权”的真相,赵匡胤这个技术活干得非常漂亮。

▲宋朝的军事科技非常发达,都靠钱来支撑

节度使这个官职并没有消失,只是不再具有任何实权,只是作为一种荣誉头衔而已。很多宋朝重臣如王安石等人,都曾获得过节度使的官职。

赵匡胤又把各地厢军的精兵补充进禁军,剩下的专门负责水利、土建、运输等等,把他们当成国有工程队,从而彻底消除了藩镇对朝廷的威胁。

参考书目:

《宋史》

《资治通鉴》

《中国是部金融史》

(0)

相关推荐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开国功臣们为何甘心交出军权?

    引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周世宗柴荣病逝,由年仅七岁的皇子柴宗训即位.彼时因"主少国疑",后周朝野人心浮动.柴荣爱将赵匡胤凭 ...

  • 从金融的角度看北宋是如何走向灭亡的(一)

    大宋王朝要想不覆亡唐之迹,在剥夺武将军权之后必须改变唯金钱是图的恶劣社会信仰,否则下一个反叛者迟早会出现.或者说,只有所有人都鄙薄暴力,认同劳动才是创造财富的唯一手段,才能避免玉石俱焚的社会大骚乱. ...

  • 公元961年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建隆二年(961)七月,宋太祖赵匡胤宴请禁军宿将,以温和的方式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应邀参加这次宴会的,有高级将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席间,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 ...

  • 杯酒释兵权背后的北宋基本法

    得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历代王朝皇帝的最重要的KPI,就是守住祖宗开创的基业.好东西都不愿给别人,何况江山社稷.更因为作为皇帝,丢了江山就是丢了工作,而丢了这份工作,有可能就丢了性命. 跟五代其他当权者差 ...

  • 杯酒释兵权消除藩镇威胁?藩镇那时候已经不是威胁了

    杯酒释兵权,以前一直认为宋太祖是用这个办法和平解决了武将的兵权,改变了中晚唐以来藩镇拥兵自重,朝廷无力控制带来的军阀割据局面.但按照现在的研究,基本上可以确认,这是北宋中后期才形成的一个传说,事实上并 ...

  • 为了结束唐末藩镇割据,赵匡胤和赵普,设置了3条计策!

    五代十国末期,赵匡胤认识了赵普,两人对于当时的环境进行思考,为什么在唐朝灭亡之后,天下朝代更迭频繁,造反篡位的人这么多,究竟是什么原因.赵普说:"造成这种原因的根源,在于唐朝遗留下来的问题没 ...

  • 唐朝藩镇割据严重,为什么不用推恩令削藩?

    这篇文章来自知乎的一个回答. 问题是:唐朝藩镇割据严重,为什么不参考类似汉代推恩令的做法削藩? 回答者为昭阳. 第一:首先方镇不等于割据,而且多数也无法世袭,少数能世袭的,大都也只是短暂的十来年就会被 ...

  • 隐藏在樱桃里的秘密:被大唐藩镇叛将李希烈强抢做小妾,却敢与命运抗争的巾帼英雄窦氏

    樱桃密信 786年,唐朝淮西藩镇大将陈仙奇的妻子收到"闺蜜"送来的樱桃,仔细一看,竟发现其中混着一颗蜡丸.陈仙奇深感此事不对劲,急忙打开蜡丸,从中取出了一片布条. 布条上的字令他头 ...

  • 他历时十五年结束藩镇割据,大唐再次天下一统

    唐宪宗名李纯,为唐顺宗李诵的长子,为大唐第十四位皇帝.公元778年,李纯生在长安宫中,公元805年继承皇位.此时唐宪宗面前的大唐,已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占据大唐江山半边天下的藩镇,割据自立,不服管束.虽 ...

  • 文天祥建议南宋恢复唐代藩镇制度,假如能实施,元朝或许无法统一

    唐代武功鼎盛,军队四面出击,在面对周边异族崛起的情况下,还能开疆辟土,百年之中雄霸东亚,无人可以匹敌. 大唐雄风因为安史之乱而衰微,继之而起的宋王朝吸取了唐朝的教训,削藩收军权,自宋太祖宋太宗开始,宋 ...

  • 安史之乱的爆发,给唐王朝带来了什么后果?藩镇割据成为心腹之患

    提起唐王朝,估计大多数人心目当中浮现而出的字眼就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藩镇割据以及避不开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折点,使得唐朝从盛唐进入到中唐时期,可谓影响颇大.唐玄宗从励精图治转 ...

  • 为什么说废除藩镇制度是宋朝最大的决策失误?

    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并且持续一百多年,这导致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是五代出现分裂的原因.宋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才废除自唐朝以来的藩镇制度,有效的维护 ...

  • 唐朝藩镇割据的深层次知识

    小编最近看了一本张国刚先生的<唐代藩镇研究>,其对于唐代的藩镇制度和体系作了详细的考证.让小编对于此段历史有了耳目一新的了解,在此将一些知识分享给大家. 第一点: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