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漾濞听一枚核桃的述说(散文)
文/姚静
一
史载西汉时期有一个叫张骞的人,为寻求战略同盟出使西域,虽未达目的,却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通道,并带回了十几种西域的物种,汗血宝马、葡萄、石榴、胡萝卜……还有我。
那是距今2000多年的事了,那时候人们把我叫作胡桃。我和胡椒、胡萝卜、胡豆、胡瓜一起都姓了“胡”。在古代西域人被称为“胡人”,从西域引进的东西自然归入了“胡”氏家族。
汉末药学专著《名医别录》记载:“此果出自羌胡,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始得种还,移植秦中,渐及东土……”
西晋文学家张华在《博物志》中写道:“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
诸多古藉,言之凿凿。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我当作是外来的物种。
这是一个因时空阻隔而产生的误会。
我其实是一种多地起源的植物,我的故乡在中国一个叫作漾濞的地方。
那应该是在3500多年前,是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的之前,在漾濞的一个山坡上我破土而出。
萌芽,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一年一年,我长高了,我粗壮了。
我一生的期盼就是能有一个人从我的身边走过,把我的消息带出山去。
只要有一个人从我身边走过,即便就此枯死,化作一段朽木,我也甘愿。像一个期盼负心情郎回家的女子,我望穿了双眼。
风来过,春风,秋风,西北风。
雨落过,细雨,暴雨,雷阵雨。
还有各种鸣声不同的鸟儿飞过……
就是没有人走过。
我祷告,我祈求,不为来世,只为今生能与一个人相遇,在我枝繁叶茂的时候,在我硕果累累的时候。
我一站千年。
就是那个时候,张骞从西域回来了,他骑着汗血宝马,带着满筐的葡萄、石榴、胡萝卜的种子,还有一袋袋胡桃。
张骞归来,轰动朝野。他带回来的异域特产让人们大开眼界。
我仿佛看到汉武大帝拿起一枚胡桃仔细端详:一个椭圆小球,浑身皱褶,坑凹却又精致如刻,好生独特。
我的果实滚满了山坡,却无人捡拾。
就这样来自胡地的胡桃取代了我的位置,载入史册。
绝望啃噬着我的心,悲哀淹没了我。
数千年前的漾濞渺无人烟,我生长的坡头人迹不至。
我看到命运向我摊开的手掌,条条掌纹都指向绝处。这一生无论有多么长久,我都等不到人类青睐的目光。
我的期盼注定落空,我的等待注定没有结果。
从漾濞的荒山野岭到长安,太远,太远,是我无法抵达的距离。
千年的期盼成空。
苍老的树干再也支撑不起我的等待,我轰然倒地。
虽然我的子孙在山头坡脚尉然成林,但想到他们都将冠以胡家的姓氏,我死不瞑目。
风吹尘起,我被埋进了泥沙之中。
在层层深掩厚埋之下,我努力以另一种形式活着,就像《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我等待着还魂的一天。
又是2000多年黑暗漫长的等待。
记不清下了多少场雨,数不完飘过多少次雪,雨水霜雪年复一年的冲刷,侵蚀,覆盖在我身上的土层越来越薄。
终于到了1980年,我又破土而出,以一段长10米,粗1.4米,乌黑酱紫的古木模样。
杨源,我命中的贵人,穿越3500多年的时空走向了我。
长年从事林业工作和研究的他一眼看出了我的不凡。我被送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如何拂去岁月的风霜?如何拨开千年的疑雾?还原我们核桃家族起源的真相。
研究人员对我进行了繁复的C14同位素树龄测定,终于验明正身,确定了我是3500多年前的核桃古木。
我不惜深埋千年,就为了证明中国漾濞也是核桃原产地之一。我们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核桃。
喜悦,欢畅……没有一个词语能够确切表达我的心情,千年一叹:我们的身世之谜终于解开了。
我们由“胡桃”改名为“核桃”却与身世无关,那是在很早很早的时候。
有典故为据,相传晋国大将石勒建立后赵,自称赵王。身为羯人的石勒忌讳“胡”字,便将“胡桃”改名为“核桃”。
当然石勒给胡桃改名换姓实为避讳,当时对核桃源自胡地的说法是毋庸置疑的。
二
那个时候,风柔,雨细,不夹一粒尘埃,不挟一根草茎,轻轻地吹拂,缓缓地飘洒,抚摸我每一片叶子,打湿我每一根枝条。
那个时候,山绿,水清,不起半点沙砾,不搅一丝混浊,静静地伫立,哗哗地流淌,扶植我每一根枝干,滋润我每一缕根须。
正是谯周《古史考》中所云:“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的时代,漾濞山麓间的死寂终于打破。
这块蛮荒的土地上有了人迹。
先民们裹着兽皮,缠着树叶,如断梗飘蓬,餐风沐雨,顽强地繁衍着。
因为他们我的存在有了更多的意义,我抽枝长叶,蓄蕾开花。要知道秋天里,我满树的核桃将是他们主要的食物。狩猎是一场经验和运气的赌博,常常不遂人愿,只有我满树的核桃才是他们最可信赖的依靠。收集坚果以备严冬是他们每个秋天都要做的事情。
我总是长在这里,每一个春天都开花。
我总是长在这里,每一个秋天都结果。
只要我在他们就心安。
最喜欢的声音,是他们在树下欢呼雀跃;最依恋的情景,是他们靠着树干打盹休憩。
我应该是最受他们爱戴的一棵树了。他们是那样小心翼翼,不忍碰折我的一根枝条。即便是严寒隆冬,他们也会含笑注视我光秃秃的树枝。
1994年10月的一天,几位考古专家在漾濞金牛村的山崖上找到了一组被当地人称为“草帽人”的崖画。考证确定该崖画应该是西汉之前的作品,是最古老的史前艺术作品,史学家把它称为“苍洱文化之源”。
先民们用一种赭红和土黄的颜料创作了这幅崖画。千年风霜雨雪的涤荡之后,崖画虽有部分风化剥落,但整个画面还是清晰可辨的,画中有人物、牛、羊、猪、狗、植物、建筑、手掌印等200多个图像。这些图像并非杂乱无章,它们有序地组合在一起,分别被称作群牛图、放牧图、狩猎图、采果图、祭祀图、舞蹈图、劳作图、手印等等。根据崖画的内容不难想象先民们的生活状况,当时他们已经学会放牧,学会建盖房屋,学会饲养家畜和耕种,但采集野果还是他们获取食物的主要途径之一。
这里我要讲的是采果图。
赭红色的颜料清晰地画出一棵结满果实的树,树干粗壮,果实累累,看得出那是一个丰硕的秋天;树的四周围着十来个人,他们个个都伸出手臂,齐心协力地采摘果实。
面对这幅崖画,仿佛听到了先民们兴高采烈的声音。
整幅画流溢着和谐安宁,欢快无忧的气息,让你由衷感叹生活是这般地美好,哪怕是在原始的时代。
采果图中的场景,年年秋天都会在我的树下上演,年复一年,它牢牢地留存在我的记忆里,深深地刻进了我的年轮中。
采果图中人与树的亲密无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古老观念。
季羡林先生对“天人合一”的理解是:天,是大自然;人,是人类;合,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
采果图生动展示了远古先民和大自然的相依相靠。
真的要感谢这幅画,它把往事还原得分毫不差。
三
一棵树承天地雨露,受日月光耀,五百年。
它会长成什么模样?
年轮一圈一圈增多,树干一年一年粗壮,终于拔地擎天。
我的根往下,往下,穿过石缝,越过草根,牢牢地抓紧大地。
这一方厚土,温暖,湿润。我像孩子信任母亲一般,把每一条根须都交给了她。我的根须在泥土中自由地蔓延,惬意地生长,和草根纠结一起,和石块缠成一团。
我的树干往上,往上,想要触碰白云,想要抚摸蓝天,想要摘取星辰。有了脚下坚实的支持,我的梦想那么多,那么美。
我的叶片繁茂,碧绿,生机勃勃,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他们像一群有着小麦肤色的健康孩子,活力无穷,在枝头欢蹦乱跳,和清风叽叽喳喳,和小鸟嘻嘻哈哈,直到星光满天才肯悄然入睡。
我的花朵素净。
浅绿颜色,长成穗状下垂的是雄花。他是核桃的爸爸,由上百朵细碎小花围着花轴组成,他负责传授花粉。在植物学里,他属于柔荑花序。《诗经》有诗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这“柔荑”一词是用来形容美人纤纤玉手,柔软无骨的。用来给穗状花序冠名,想是取它的柔弱之意。
许多人都没见过我的雌花,她是一朵鹅黄中泛着浅红的小花。她像一个羞怯的女孩,藏在绿叶深处,粗心的人都看不到她。她是核桃的妈妈。一个圆鼓鼓的子房托起三两片小花瓣,它的工作是坐果结实。雌花授粉后,圆鼓鼓的子房就会结成一个小小的核桃。
小核桃初生如豆粒,躲在绿叶间,却一点也不让人心焦,它会几天变个样,用不了多久你就看到一个浑圆青翠的果子缀在树头了。他们喜欢热闹,不肯离群索居,总是三三两两长在一起,肩靠着肩,脸贴着脸,情同手足。
我的枝,叶,花,果,尽皆翠染。似乎有些单调了,可我的绿会日渐翻新。春是新生,翠绿;夏是成长,碧绿,秋已成熟,黄绿。即便冬日只剩光秃秃的权干,也像是高举的长戟,出鞘的利剑,生机内敛。
从明艳的青翠到沉郁的秋黄,这是我流转的四季。
我是一棵长寿的树。
在我枝叶覆盖下的村庄里,四世同堂就算是一家人最长久的聚守了,而我的子子孙孙,孙孙子子,满坡满岭。
500岁高龄的我虽然枝不枯,叶不败,但衰老的迹象终究是有了。
日子一个叠着一个,岁月一层盖着一层。我的树皮慢慢龟裂,身上纵横的裂口慢慢腐朽成洞穴,接着树干就会慢慢枯死。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会持续十几年或数十年。
随衰老而来的是点点苍苔。它们带着新生的喜悦绿绿地爬上我的树干,在我龟裂的树皮里安营扎寨,迅疾蔓延,长成绒绒的一片。
寨子里的老人说:“我老掉牙了。”
我只能说:“我老得长青苔了。”
青壮的核桃树,树皮光滑紧致,苍苔落不下脚。但凡长了苔藓的都是老树了。
一百年风雨的吹打,一百年冰雪的侵袭,一百年烈日的暴晒,一百年冷月的凄寒……我怎能不老呢?
苍苔是一种冷寂的东西,它一旦附上身来,喧哗沉寂了,浮躁沉淀了,再也没有什么会让我意乱情迷;再也没有什么会令我心旌动摇。
我以一个耄耋老者的姿态站在村口,俯看世间万象。
从我的枝叶底下送走了几代人的棺木。送葬的人痛惜人生苦短,聚散无常,流着眼泪。过不了几年,他们也躺在棺木里面,被别人流着眼泪痛惜着送走……
在我的枝叶底下又长大了几代人,我真切地看着他们童稚的脸庞如花蕾般绽放,也真切地看着皱纹像一把刀把他们满脸的稚嫩割裂。人类的衰老来得猝不及防。
目睹几代人的生死替代,我终于明白人生如寄。
何不把拥堵在心口的贪婪清扫?
没有谁比我看得清楚,人走的时候,带不走一丝一缕。
不如腾出心房来,装一阵清风,几声蝉鸣。
走进漾濞的山寨,来看看古老的核桃树吧,看看我粗糙的树皮,摸摸我龟裂的伤痕,我满身的苍苔会启示你读懂岁月,读懂生命,且行且珍惜。
说说我的爱情吧。
和生命如白驹过隙的人类相比,我的爱情恒久到让人羡慕嫉妒恨。
当我还是一枚小小的核桃的时候,我在温润泥土的覆盖下,酣睡,酣睡。直到一声春雷响起,才唤醒我萌芽的渴望。
钻出坚硬的壳,拱破黝黑的土,我来到了一个亮堂堂的世界。乱花耀眼,野蔓纵横,我四处张望,发现不远处有我的同伴,她举着嫩绿的叶片,在春风里欣喜地颤抖。
缘份注定,我长在这里,她也长在这里。
十年的青梅竹马,我们吹同一阵风,淋同一场雨。
再十年,我们长成了两棵枝叶青葱的树,根,在地下相缠相绕;枝,在空中相拥相靠。
结发便是一辈子。
我们是两棵长在一起的树,若生离,定是枝残根断叶零落。
从此,我们要用数百年的时间来相爱。
我细细地收藏她的每一朵落花,每一片枯叶;
我心疼地记录她的每一道裂纹,每一痕伤口。
数百年的时间,我可以从从容容去爱她。
而人类的爱情是那样地匆忙,就像那首歌里唱的:
……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
人生百年便是终老。
而我们的第一个百年是青葱岁月,朝气蓬勃;第二个百年是青壮年华,花繁叶茂;
第三个百年是春秋鼎盛,硕果满枝……
我们是时间的富翁,岁月的霸主。
五百年后,我们垂垂老矣,才依偎在村头看子孙满坡。
我是一棵值得去栽种的树,一种数百年,和你世代相依。
我还是一棵记忆之树,从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开始……
一圈圈年轮串起千年的光阴。
追溯,是一个家族的兴衰起落;
追溯,是一个村庄的变迁往事。
我站在时光隧道的那头,古老、神秘。
四
光明是一个因核桃而著名的村落。
我的兄弟姐妹们在这里建起了一个核桃的王国。
在光明古核桃树随处可见。他们是这个王国里的贵族。他们穿着绿色的华丽长袍,拄着龙头拐杖,傲慢地立在村口,悠闲地站在路边,慵懒地坐在院落里品茗……
走进光明,不论你朝哪个方向,不论你走哪条岔道,你都会和他们相遇,一棵,两棵,三棵……
光明有一个广场,每年核桃文化节的开幕式都在这里举行。
广场周围有好几棵古核桃树,一棵挨着一棵,枝牵叶连。
其中被尊为核桃树王,年年受人们祭祀的是一棵有着400多年树龄的古核桃树。
粗近三围的树干黧黑,稳笃笃插入大地深处,有着阅尽人世风云、处变不惊的从容气度。三根主干枝呈锐角张开,撑起硕大的树冠。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去都大气、优雅、尊贵、华美……一棵树竟可以把这么多美好的词语长在身上,真是怎么恭维都不为过。
历经几个世纪的雨雪风霜,他依然枝青叶绿,果实累累,不得不感叹一声:核桃树王,舍他其谁?
每一年核桃文化节的核桃神祭祀活动就在这棵树下举行,人们端着丰盛的贡品敬献到树下,感谢上天赐予万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这一祭祀活动比传统的民间祭祀隆重盛大得多,有了表演的性质,却也更好地展示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祭祀核桃神,感谢上苍恩赐万物,感谢自然孕育众生。
感恩,在彝家大筒,长号,锁呐声里。
感恩,在彝家欢快的“阿克”舞步中。
广场周边的核桃树,都是年头久远的树了。他们有的树干苍劲,浑身布满纵横的裂口,却被绿叶和青果点缀出一副了无心事,已然出尘的模样;有的安静伫足,仿佛已经入梦,梦见百年前的一段往事,枝低叶垂,有点黯然神伤。
沿着广场边弯曲的小路随意走去,心里知道这一路都是核桃树,前边也仍然是核桃树,可每一棵树都出新出奇,对前方依然是满怀憧憬。
依恋,难舍,流连,纠结,和每一棵核桃树。
这一棵古核桃树立在路边。
三条骨干枝向四面张开,各自撑起一头繁密的枝叶。整棵树形像一朵炸开的烟花,只是这烟花不灭,即便在潇潇雨中,满树青叶冷寂成一团薄雾,迷蒙清新。树干上有青苔蔓延。星星点点的绿苔,透着星星点点的凄凉,直长到人心里去。
在这里,每一棵古核桃树都令人驻足。
徜徉在光明的小径上,头顶着核桃树绸密的树荫,身边是石块垒起的农家院墙,圈起鸡鸣狗吠,圈起人间烟火,可你的感觉仍然是身在世外。
这世外的人家。
最让人怜惜的是那些朽掉一半的古核桃树。半边树身腐烂成洞,而另一半树身上仍长着新叶,开出新花。生命之顽强,令人震撼。那树干上的洞穴是一个大大的伤口,却像一朵耀眼的花,向每一个注目的人诠释生命,诠释坚韧。
古核桃树和古建筑不一样,他无论怎样的苍老,甚至腐朽,都不会给人破败,潦倒,倾坍的感觉。
在这里拔地擎天不是我们仅有的姿势。
看那院墙边就有一棵古核桃树旁逸斜出。粗大的树干一经倾斜竟也显出几分婀娜,黧黑的树皮竟也含着几分媚色,那么歪斜着靠过来,像酒醉的贵妃,步履不稳却极有韵味。他繁茂的枝叶盖住了院门,浓密地掩蔽了一小半天空。往浓荫深处看去,只见院落洁净,花台整饬,好一户殷实人家。
也有直接长到人家院落里去的核桃树。
黝黑遒劲的树干撑起四面枝丫,一把伞状的骨架打开来。叶儿,花儿忙着点缀上去,绿荫重重,让人望而生凉。树下一张石桌,几个石凳,和善地招呼你进去坐坐。
更有树型别致怪异的核桃树,不像是树,像是艺术品了。
树干没来由地弯曲一下,枝枝没道理地分几个叉出去。仿佛有一只手在摆弄着他们,来一个90°的弯曲,作一个180°的扭转,再来一个360°的回旋。青绿的苍苔点染,深碧的叶子衬托,再加上一群青皮核桃探头探脑,一棵仪态万方的核桃树就立在那里了。
有的核桃树刚钻出地面就分出几个枝干来,各长各的,越长越壮,像是几棵独立的树被地下的一根绳紧紧地捆在了一起,永不分离。
那些年青的,树干只有碗口粗的核桃树是一群披着绿纱的姑娘,踮着脚尖在草地上跳舞。
在这里核桃树像一个功底深厚的舞蹈演员,娴熟地变换着舞姿,下腰,劈叉,旋转……极尽缤纷,让你目不暇接。
在这里每一棵核桃树都与另一棵不同,他们有着自己的姿容。拔地擎天的大气磅礴,旁逸斜出的娇媚慵懒,枝绸叶密的如伞,枝疏叶少的似画。
在核桃林中慢慢穿行,总会与你心仪的那一棵不期而遇。
核桃树树干粗壮,树冠阔绰,占地一亩半亩是寻常的。一幢幢农舍在他的掩蔽下,露着一段半段矮墙,雪白,泥红;透出一截半截飞檐,黛瓦,青砖。田园的气味十足,遁世的清宁满目。
核桃树下的人家,是一首精巧的无字诗,让人百吟不倦。
光明的古核桃树是让人开智悟理的树。
数百年岁月的沉淀,厚重、渊博,铺就了一条直达人心的路。
光明的古核桃树是可以点拨迷津的树。
数百年风雨的历练,淡泊,随缘,引领一条心怀释然的船。
光明有“万亩核桃生态园”之称。
在一万多亩的山地上长满了核桃树,我的子子孙孙在这里汇聚成汪洋。
其中有树龄几百年的古核桃树,也有才舒枝展叶的核桃幼苗。老叶新枝泼洒出的巨幅画卷,壮阔,浩大。
在这里人如蚁,走进核桃林中瞬间便淹没了身影。
在这里恨不能长出千万只眼睛来,一只眼睛端详一棵树。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终于体会到陆游对梅花那份舍不得错过哪一树的热爱。
心情不好的时候到光明来。
在核桃树下走走,在树荫里坐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宁静秀美的风景可以改变人的心境。
核桃林的清静幽谧,会让你忘掉俗情,摆脱物累。
失去的爱情,结束的友谊,如果自己没有做错什么,那便是上天的意旨,就让它们淡如烟尘。
你会明白生命有诸多方式去赢取成功,人生有许多条路走出困境。
放心头放不下的,舍手里舍不得的,疼痛,与古核桃树的百年沧桑相比,不过须臾之间。
心情大好的时候到光明来。
在核桃树下走走,在树荫里坐坐。
听核桃林中不知名的鸟儿啼叫,看核桃树上青涩的果子静等成熟。
啜一口农家粗涩的茶水,想起《菜根谭》里有句话:“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颔首浅笑,悟出人生的另一种况味。
中国人对过于圆满的事总是心怀戒备。难怪曾国藩在家书里谆谆教导弟弟:“极盛之后,当加倍小心。”
面对古核桃树的一身苍苔,可以静坐参禅。
到光明去,挑一个阳光正好的日子。
如果说光明这个村名打着时代的烙印,那么罗里密便是一个从彝山泥土里长出来的名字了。它由彝语音译而来,意思是老虎出没的地方。顿时眼前是高山密林,耳边是虎啸猿啼了。
其实罗里密是一个偏远静谧的小山寨,是我的远亲组成的核桃部落。
山高路远,罗里密养在深闺。
核桃树、垛木房,温泉、石磨是罗里密的关键词。
树林,草地,小溪,野花,云雾,山神庙,组成它原始古旧的风貌。
走进罗里密恍惚有隔世之感。
满山的核桃树,叶片在阳光下闪亮,树枝在轻风里摇曳,一串串核桃压低了枝头。
低矮的垛木房,紧紧相扣的圆木老旧漆黑,缝隙间垂着蛛网;薄木片盖成的房顶,将朽未朽,苔藓和杂草在那里安了家。
如今罗里密的村民都建盖了新房,垛木房只用于堆放柴草,或是圈养牛羊。不过对于外来的游客,垛木房是永远的风景。
村头有人抱着老核桃树照相,巧笑嫣然,老核桃树却淡无表情,无视人的殷勤。
农户家里传来石磨咯吱转动的声音。一把荞子丢进磨眼里,荞麦苦涩的香气弥漫,荞面从磨沿缓缓流出……
这古老的加工方式如今成了一种深深的怀念。
人是一种自相矛盾的动物。千方百计地摆脱繁重的人工劳作,发展科技,改良机器,当许多加工业可以一蹴而就的时候,手工制作又成为一种时尚标签。
在罗里密可以泡在温泉里看远方核桃林影影绰绰,近处草地上野花盛放。
一条温暖的河,在罗里密的山坳里歇了歇脚,汇成了两个清灵灵的水潭,叫作羊吃密温泉,它是罗里密公共的大澡堂子。
罗里密的一天很长,你可以舒缓从容,做很多事情。
围着火塘烤一壶酽酽的茶,一天在茶香中开始。
清晨的罗里密雾气弥漫,核桃林扑朔迷离,泥土小庙若隐若现。
黄昏的罗里密炊烟四起,扶摇升空。
罗里密会触动每一个来自大山的人。
面对罗里密的山水,童年,故乡,关于一个小山村的记忆会猛然涌上心头。让人惊觉离童年太远,在他乡太久。
夜晚的罗里密没有霓虹,可以静数满天星斗。苍茫茫的银河静悄悄横铺头顶,找一找哪颗是天狼?哪两颗是牛郎和织女?
日子原来可以过得如此细腻舒缓。
曾有一个好莱坞著名的导演来过罗里密,吃过罗里密的核桃醮蜂蜜。他对罗里密原始的自然景观和牧歌式的生活方式情有独钟。
有人把罗里密叫作遁世园,它在深山,它在密林。
其实遁与不遁全在人心。
心若是安宁,身在闹市也会得清凉;心若浮躁,身处遁世园也会被欲望之火焚烧。
翻山越林到罗里密来只为片刻小憩,小憩之后还要上路,带走一颗宁静了的心。
罗里密是一个让你闭目养神的地儿。
荨麻箐不见荨麻,只见满山的核桃树。
这里地广人稀,每户人家都住得天高地阔。全村共有核桃45300株,人均55株。这一概念就是家家户户打开门窗,跃入眼帘的除了核桃树,还是核桃树。
这是一个被核桃树淹没的村寨,这是一个身陷核桃树重围的村寨。
核桃树生长期长,七、八年后方才挂果,进入盛果期后产量会逐年增加,直至高峰。也就是说核桃树挂果后,以后的几十年,上百年就只管数钱,这般美事,想想都让人喜不自禁。
翻山越岭地赶了去,就为那一岭青葱的核桃树。
五
大自然给予人类诸多馈赠,我是其间最奇妙的礼物之一。
造物之神把我精细地包装了一番。
先用绿色的青皮把我包裹起来,让我一如青苹果般挂上枝头。
第一次见到青皮核桃的人总会迷惑:咦,核桃怎么是这个样子?去掉青皮之后,才露出皱褶纵横,坑凹密布的一枚坚果,这才是人们熟识的我的模样。敲开硬壳就看到了果仁,浅白色的四瓣,相连相依,沟纹起起伏伏,状如人脑。
中国民间流行的观点是以形补形,吃什么补什么,因此我被人们称为“益智果”。
我是漾濞土生土长的大泡核桃。这里“泡”有松软易碎的意思,是与坚硬的铁核桃相比而言。果大、壳薄、仁白、味香,是我的特点。
果大,椭圆的形状,像一只肥硕的鸡蛋;壳薄,无须费力,只轻轻一捏就裂了,省去了锤敲棒砸的麻烦;仁白,一个完整的状如人脑的果仁饱满肥厚,色泽浅白;味香,丢进嘴里慢慢咀嚼,醇香满口,伴着点点油星子。
早在古代我就声名远播了。
清代《滇海虞衡志》中记:“核桃以漾濞江为上,壳薄可掐而破之。”
康熙《云南通志》中记:“核桃大理漾濞者佳”。
树大招风,我因此惹来祸事,我的嫩芽成了人们嫁接核桃树最佳的接穗,常被不法之徒偷采去出售。
我与榛子、杏仁、腰果,被称为“世界四大坚果”。
人们给我的封号实在太多,“大力士食品”、“万岁子”、“长寿果”、“养人之宝”“营养宝库”……之所以受到如此的推崇,是因为我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我的果仁含有大量脂肪、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打开古代的医书,有许多关于我的记述:
唐代孟诜著《食疗本草》认为,吃核桃仁可以开胃,通润血脉,使骨肉细腻。
宋代刘翰著《开宝本草》中记述:“食之令肥健,润肌,黑须发,多食利小水,去五痔。”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处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咳,腰脚重疼,心腹疝痛,血痢肠风。”
现代无数实例和研究证明,核桃含有磷脂,能改善脑循环,对脑神经有保健作用;核桃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防治动脉硬化;核桃含有的微量元素,有促进胆固醇代谢和保护心血管的功能……
如此宽泛的用途和功效,让我成为食用佳果,馈赠佳品。
许多人不顾山长水远到漾濞来,只为买一筐漾濞的核桃。
我的吃法很多,煮,炸,煎,炖,炒。
最简单直白的吃法是核桃醮蜂蜜。
捡两枚核桃在手心里一捏,核桃的硬壳挤压着硬壳,咔嚓,就裂了。剥出丰腴肥厚的核桃仁来。往碟子里倒点蜂蜜,最好是彝家自酿的土蜂蜜。把核桃仁醮了蜂蜜来吃,蜂蜜的甜,核桃的香,混合搭配出一种美妙的味道。省去一切加工程序,保留了核桃和蜂蜜的原味,甜而不腻,香而不酽,真是至味。
加工之于食物就如同打扮之于女人。漂亮的女人天生丽质,无须太多的修饰,自然养眼;不漂亮的女人就需要格外细致地打扮,聪明的会靠服饰化妆来取胜。同一个道理,好吃的东西,它本身的味道就很好吃,而本身不太好吃的东西,就要靠各种作料来提味,从而变得好吃。
核桃醮蜂蜜实在是一种素面朝天的吃法,这一吃法在漾濞很是流行。
山寨里家家户户几乎都会备有一箩核桃和一罐蜂蜜。
核桃醮蜂蜜还是一味药。医书上记载,可以温肺定喘、润肠通便。
既好吃又能治病,真是值得推崇的一种吃法。
吃货们到了漾濞一定要叫一桌核桃宴,核桃作菜肴的种种滋味就能尽悉领略。
甜脆酥,主料是新老核桃仁掺半,新鲜核桃的清香,老核桃的醇香,掺杂交织出独特的口感;
核桃炖羊脑,把核桃状如人脑的外形和丰富的营养价值结合得完美无缺;
青瓜园,很诗意的一道菜名,青瓜里盛满了经过腌制的核桃叶和核桃仁;
金丝核桃,色彩靓丽,令人垂涎;
核桃肉圆子,肉香里透着核桃的醇香,浓郁扑鼻;
素炒核桃花,淡淡的青涩,有着春天的味道。
炖土鸡、排骨汤、红烧肉……这些家常菜肴里也都有着核桃的影子,或作主料,或作辅料。经过一番蒸煎炖煮之后,核桃以一种熟悉又陌生的味道刺激着人们的味觉。
核桃馅汤圆,是一道很精致的甜品。
先把核桃仁炒香打碎成末,加白糖猪油拌匀做成馅,再用糯米面团把它包裹起来,一个小巧玲珑的核桃汤圆就成了。煮熟了盛在一个青花瓷碗里,圆溜溜的汤圆雪白,青花瓷碗灵秀,看着就是一种享受了。等一口咬破汤圆,浅黄的核桃馅带着浓香流溢出来,更是说不出的鲜美香甜。
挂霜核桃可以当作一道零食来吃。
制作起来也很简单,先把核桃仁用糖水煮几分钟,让糖的味道浸入。捞出沥干后用小火慢炸至金黄,再捞出沥油;接着把糖和水按比例放入锅内翻炒至起泡,再倒入炸好的核桃仁,拌匀后关掉火。在铁锅的余热中不停地翻炒核桃仁,渐渐冷却后就有一层糖霜均匀地挂在核桃仁上面。挂霜核桃由此而来,像一个淡施脂粉的女子,味道香甜可口。
在糕饼的制作中核桃仁也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辅料,蛋糕、酥饼,各类小点心,都会用到核桃仁。
桃酥就是一种以核桃为辅料的酥饼,吃起来酥脆喷香。
桃片糕也是因为加了核桃仁作辅料而得名的。用糯米作的粉糕洁白细润,口感绵软,掺入的核桃仁,香味浓郁。切成薄片,嵌在粉糕里的核桃仁也被切成薄片,自成一种天然的图案来,那洁白粉糕在浅黄核桃片的点缀下愈加惹人馋涎欲滴。
核桃仁因有养颜乌发的功效,倍受女人们欢迎。
留心观察彝山的女子,她们起早贪黑地劳作,头发早白的却不多,这和她们常用吃核桃不无关系吧。
核桃如此醇香可口,又有这许多的功效作用,到漾濞来一定要带走一筐漾濞核桃。
六
读过《核舟记》的人都会为古代艺人王叔远高超的微雕技艺叹服,在一枚长不盈寸的桃核上,竟能雕刻出“大苏泛赤壁”的情景来,真是精巧绝伦。
到过漾濞的人也都会知道核桃壳也可以做成工艺品,美仑美奂。
我是一棵可以穷尽一切的树,从我的花、果、枝、叶,到壳。
漾濞核桃工艺制品厂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核桃秀”。
制作核桃工艺品的原料是漾濞铁核桃壳。铁核桃的外壳坚硬耐磨。先将铁核桃横截成片、剔除果仁,核桃壳切片上就有了天然的镂空图案,再经过干燥、定型、打磨抛光,铁核桃的切片不仅有了美丽的镂空图案,还闪闪发光起来,最后进行粘接、细雕,一个核桃工艺品就制作而成。
核桃秀是核桃壳的涅槃。
一堆死气沉沉、了无生机的核桃壳,经过一序列加工之后,就鲜活灵动起来,被赋予了新的灵魂。被做成花瓶的有了圆润流畅的曲线,端庄典雅;被做成纸巾盒的有了方正严实的模样,古朴细腻;被做成挂饰的精巧别致,再配上一个中国结,喜庆中古意盎然;被做成收纳盒的安稳妥贴,精巧可人;还有各种家居摆设,掌上明珠,招财进宝等等都流光溢彩,雅致秀逸。
核桃秀是核桃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另一种存在。看着一片片有着原始、自然镂空图案的核桃壳,能感觉到他呼吸过的风,他吮吸过的水,在纹路间潺潺流动,他依然是一枚鲜活的核桃。
漾濞的山野里有着大片野生山核桃林,野生山核桃因外壳坚硬如铁,被称为铁核桃。文玩核桃大多取自于野生山核桃,人们从中挑选外形独特、纹理精致,富有特点的核桃。文玩核桃最难的是配对,要求两枚核桃外形、纹理、大小一致,重量相当。寻找文玩核桃是真正的“海选”。
我们核桃和人一样,总是会有长相独特的。普通的核桃只有一条缝合线,那长相独特的会有三条,或是四条缝合线,如果再加上色泽深红,皱褶深刻,纹路精美,就会是一对上好的文玩核桃了。
文玩核桃又叫健身核桃,手揉核桃,益智核桃,把玩核桃,一听就明白它是拿在手上把玩的。把玩的年份久了,它会变得圆润光滑,色泽鲜亮,像两颗降红色的大荸荠,煜煜生辉,那光泽由内透出,是一种温润的闪烁。
更喜欢文玩核桃另一个清雅胶俗的名字:掌珠。
它是真正的掌上明珠。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被人拿在手心里把玩,千万次的转动搓揉,它坚硬的壳慢慢圆滑,慢慢透亮,每一道皱痕都灵动起来,每一个坑凹都滋润起来,时间把它打磨成一件玛瑙般润泽透亮的工艺品。
人的手掌上有很多经脉穴位,长期把玩核桃能够通过刺激经脉穴位,达到舒脉通络,活血化淤,强身健体的效果。
相传清代宫廷里玩赏核桃之风盛行。乾隆皇帝曾赋诗赞美文玩核桃:掌上旋日月,时光欲倒流。周身气血涌,何年是白头!
掌珠,在你的手心里成长,在你体温的浸润中,渐渐美丽。
七
身在他乡的漾濞人,提起故乡,核桃一定是主题;
天南海北的异乡人,说起漾濞,核桃一定是话题。
漾濞核桃,核桃漾濞,永不离分的两个词,打造出一个著名的品牌。
在古代曾作为贡品敬献朝廷的漾濞核桃,今天走出国门,远销异域。
漾濞的街头出售的不仅仅是核桃果、核桃仁,还有核桃乳、核桃粉、核桃胶囊、核桃精炼油等系列产品。先进的核桃加工技术让漾濞的核桃更上层楼。
民间把我叫作“摇钱树”、“铁杆庄稼”、“绿色银行”、“万年桩”。
官方给予我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
1979年全国核桃技术协会上,荣获“全国质量评比第一”、“全国县级占有量第一”的殊荣;
1995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定为“中国核桃之乡”,并载入《中华之最荣誉之典》;
2002年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的称号;
2002年漾濞被国家外国专家局确定为“美国薄壳山核桃种植示范推广基地”;
2004年漾濞大泡核桃通过原产地标记注册论证;
2005年,获“中国核桃产业龙头县”的称号;
2006年,漾濞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省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评审,取得“核桃有机食品转换证”
2012年,漾濞核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称号。
2013年,漾濞县光明万亩核桃生态园,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
2013年,漾濞大泡核桃在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上荣获“中国优良核桃品种”称号。
……
每年“白露”节令为大理漾濞核桃节,被明确写入《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漾濞核桃产业发展条例》。在核桃节开幕式上举行祭核桃神,开杆等仪式。
一棵树能享有如此之多的殊荣,真是一生无憾事。
漾濞是核桃的福地,气候温润,土壤肥沃,全国唯一从事核桃科研的专门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漾濞核桃研究院就坐落于此。
彝山的歌手唱着:“清幽幽的山,清幽幽的水,清幽幽的彝家小山村,核桃之乡漾濞美……”
彝山的作家写出《核桃花开》,述说核桃之乡的传奇故事;
彝山的诗人写道:核桃裂了
裂纹处是秋天的出口
漾濞的秋天
是从一枚核桃出发的
从这枚到那枚
由这株到那树
从这林到那山
无论是低暗的谷地
还是向阳的山坡
只要有核桃的地方
秋天就在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