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写作业磨蹭的三个实操法
之前我们分享过孩子写作业磨蹭、拖拉,有关专注力和习惯的影响及培养、训练等方面内容,今天咱们就来唠一唠怎么才能使他快速的回到写作业状态,不再磨蹭、拖拉的具体操作。
我们大多妈妈们都会说这样一句话,“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一点都不夸张,好多家庭都有这样的经历。
您开始做饭了,让他先开始写作业。5分钟过去了,扭头看一眼,他还没开始。10分钟过去了,再看一眼,还没开始。这时心中已经开始窝火了。吆喝一声,“还不开始?”您看他开始把手伸进书包里拿书了。再过会儿,稀饭已经熬好了,再看,他正在把一本本书和作业、文具都堆在书桌上。心中的火焰不由得蹭蹭想往外窜,实在忍无可忍,不再是吼了,直接劈头盖脸开骂了。终于打开书本开始了,一下拖到夜里十来点了还没写完。
我们知道,要想解决问题,就要知己知彼。要想使孩子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中,就要先了解他为什么快不起来,为什么磨蹭?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去看:“作业”虽然只有这两个字,但真正要完成它就需要费老大劲了。比如这两个的背后是什么,或许对于小学生说是50道口算题,背一首古诗,默写10个生字,熟读一篇课文,再预习第二天要学习的新课等;对大班的孩子周末两天的作业或许是写两张汉字,再写两张数字,写10道加减法。这些我们看来可能一会儿工夫就完成的作业,对于幼年的孩子来说,那就很不少了。
压力带给他逃避
这么多的作业都记在脑袋里,会给他们带来什么?
是的,压力。有写的,有背的,还有要动脑子算的、记的,这些都堆在脑袋里就会形成一种隐性的压力,虽然他不清晰到底咋回事,但总会无意识地想赶紧躲开这种难受的感觉。
但是妈妈不让自己躲开,她催促的声音一直一直都跟着自己。自己也想快点完成,让妈妈的聒噪声快点消失,可这么多的作业自己真不知道该从哪儿先开始,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无奈之下就干脆隔离吧:橡皮上怎么有点脏的呀,待会儿要是用到了会越擦越脏的,嗯,把橡皮整一下;怎么这么渴呢,喝点水吧;哦,肚子好饿呀,吃点东西吧;妈妈今天的脾气怎么这么大呢,他今天工作不顺利吗?……总之,“我”真的好忙啊,作业只能再等等了。
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都溜走了。
坏情绪使他逃避
怎么都阻挡不了妈妈的再三催促,妈妈每天都是这么的聒噪,每天都是这么的让人心烦,总是催促写作业。作业啊,真不是个好东西!
就在这一次次的吼骂声中,妈妈变成了让孩子不待见的妈妈,孩子也变的一听作业就会把聒噪的妈妈和坏情绪连在了一起。
这样就导致了只要一写作业,他的潜意识中就会与妈妈的吼骂、臭脸、坏情绪稳固的连接,就会有了写作业是一件不开心的事情认知。也因此,有的时候不一定是他不会写,而是他往书桌前一坐,就会莫名的会有想逃避的感觉。因此:
一、太多的作业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让他不知该从哪儿入手开始;
二、父母对孩子的不断催促、吼骂,使孩子在没有自主性的情况下无意识地逆反父母;
三、父母吼骂的坏情绪也影响着孩子,使他想快速逃开。
当我们知己知彼了之后,围绕我们的主题,我们设身处地的去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怎么做才能使孩子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吧!
先给大伙儿讲个故事吧
去年准备考研的女儿聊到自己将要考试前的一次学习中,坐在书桌前,面对桌上摊开了的各科书、资料,足足看了几分钟,不知道该从哪一科开始,好像感觉哪一科都有那么多不会的、要背的。几分钟之后,她把书和资料都整理好摞起来,取出一张纸,写上“今天”要完成的科目和量,并标注上序号,然后贴在迎面的墙上。
就这样,每完成一项,就在它的后面打个勾,直到全部完成才休息,也做到了当日事当日毕吧!
20秒法则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看到很多事情都要完成的时候,就会想逃,不想做,但如果是顺手能做的小事,逃避的就少了。这其实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种方法——20秒法则。
20秒法则是指当一个行为在小于20秒被启动时,消耗的能量更小,更容易让大脑接受,进而改变,反之,如果启动的一个行为大于20秒,往往会动用更多的能量投入,容易让大脑疲劳,甚至选择放弃。
比如我们要让孩子背一篇课文,他在20秒内肯定背不下来,所以就不想去做,但如果让他把一首诗读三遍,他就会很开心的一遍一遍读完,这是因为每一遍朗读都用不了20秒,大脑更容易接受。
成人也是一样。以前每天下班回到家再晚都会练习一会儿书法,直到有一天老公换在另一房间练习,把砚台拿走了,我回来之后,虽然这个房间的桌子上除了砚台别的啥都没少,且只要把砚台取过来就好了,其实也花不了20秒,或再重新找个什么代替都用不了多长时间,但最终还是没有把它请过来,也多天没有再坐下练字了,虽然内心多次想过。
当有一天重新把自己的桌台上请了砚台之后,就会发现又可以随手练习了。这基本上就是把目标行动放到最少阻力的路径上,只要是很少的动力就可以做到,且无法忽视它。这也可以引申为“20秒法则”吧——降低障碍达到了改变。
周末休息,本来想把厨房打扫一下,抽烟机清理一下,但一想到那恶心难缠的油渍,就好像忘了这件事似的,悠闲地享受于泡茶品茶中了。但在洗漱的时候却没想太多就顺带把洗脸台上清洁、整理的一遍。
这就是小目标带来的好处。
清单法
清单法,就是我们所说的将作业建立一个顺序,然后再一个个搞定。
如同上面我女儿的做法。父母在小孩子写作业前,可以先跟孩子一起看看今天都有哪些作业,哪些是写的、哪些是背的,哪些是要计算的,引领着孩子把它们一一排序写下来。
然后,问问孩子,他首先想完成第几项,这时候他内心是会有一个简单的评估的,比如他会评估哪一项作业用时短或长,哪一项作业比较容易或难,然后他会告诉我们他想先写哪项作业。
如果他说想先写50道口算题,可以啊,那我们可以引导他用20秒法则,把50道题拆解开来变成一个小目标,比如我们告诉他咱们先写10道,“我从现在开始计时,看看你多长时间能完成这十道题”,使他一步步完成。
打勾法
顾名思义,打勾法就是在每完成一项作业的时候,我们就让孩子在完成的这一项后面打个勾,代表完成了。
当他每完成一项打个勾,看到通过自己努力一项一项完成的标志,对自己就会是一种奖赏和鼓励,就会促使他更努力地加快步伐继续去完成后面的。当他看到全部完成、打了最后一个勾,见证到自己当下的努力时,这种喜悦会带给他一种小小成就感。
在下次作业的时候,可能他就会主动用这种方法,时间久了,习惯也逐渐就养成了,且这种习惯不单单只在写作业上面管用,在他成长之后,他会举一反三运用自如。
总结:
使孩子快速进入写作业状态的三个实操法:
20秒法则
清单法
打勾法
往 期 精 选
嗝嗝老师: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差家长)
关爱生活, 关爱心灵, 关注心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