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与寿命的关系被发现!31岁后,这样的体重更健康长寿
“你最近是不是瘦了!”这可能是女生们的爱听语录之一了。
现在,大部分女性受容貌焦虑影响,把“以瘦为美”“外貌至上”当成了日常追求,纷纷通过各种方式来减肥变美。因为太胖会被人取笑,瘦下来不仅人看着精神,穿衣服也好看。
但是,极端减肥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前几天小九看到一则新闻:一位今年参加高考的韩国女生,身高1米68,而她给自己制定的减肥目标是30公斤……同时有厌食症和暴食症。
emmm听起来好像有点可怕。
而据最新研究显示,其实体重越“重”,寿命会更长!
一、体重越“重”,寿命越长?
近期,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一项发表在《流行病学年鉴》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成年后体重保持微增的人更长寿。
这项研究调查了弗雷明汉心脏研究中心4576人及其3753名孩子的健康史,追踪了两代居民近70年。
结果发现与成年后保持正常体重的人相比,在31岁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拥有健康体重指数,BMI介于18.5~23.9)且逐渐增重,但没有达到肥胖程度的人,这类人的寿命更长。
而那些在成年后就已经肥胖,且还在继续增重的人,死亡率最高。
日本有研究显示,相比于偏瘦的人,40岁时体重稍微超标的人,能多活6-7年。临床数据也表明,微胖的老人相比于瘦弱的老人,不易发生流感等急性感染。
二、健康的体重指数是多少?
1、BMI计算
身体质量指数,简称BMI,常用来衡量肥胖程度,是与体内脂肪总量密切相关的一个数值指标,能反映身体因超重或过瘦而面临的健康风险。
BMI的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按照世卫组织的标准,成年人BMI在18.5-24.9之间为正常,BMI小于18.5属于偏瘦,BMI等于或大于25时为超重,BMI等于或大于30时为肥胖。
而针对中国人的情况,中国BMI标准有所微调:
BMI在18.5-23.9为正常范围,大于等于24是超重;
BMI在24-26.9,属于偏胖,相关疾病危险性增加;
BMI在27-29.9,属于肥胖,相关疾病危险性中度增加;
BMI≥30,属于重度肥胖,相关疾病危险性严重增加;
BMI≥40时,属于极重度肥胖,相关疾病危险性非常严重增加。
2、腰围标准也很重要
除了BMI外,腰围也能反映健康状况:腰围越大,腹部脂肪越多,高血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也较高。
按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的规定,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就算是肥胖。
其中腰臀比是判定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能更准确衡量一个人的健康,腰臀比值高的人更易患中风、糖尿病、冠心病和其他心脏病。
腰臀比的计算方式=腰围÷臀围
精确到1毫米,如果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5,就说明内脏脂肪堆积了,属于腹型肥胖。
三、晚餐也能决定寿命?
小九听过一个说法,就是“晚餐也会决定人的寿命”。
其实的确如此,一些错误的晚餐方式,比如晚餐不吃主食、吃得太晚甚至是不吃晚餐等等,都会损害人体的健康,说一句“晚餐决定寿命”也不为过。
接下来,小九就给大家分析分析,晚餐是如何“决定”寿命的:
1、晚餐不吃主食
有人认为晚餐要少吃,尤其是不吃主食,因为主食中含大量碳水化合物,多吃的话就会发胖。但其实晚餐不吃主食,可能会缩短寿命。
根据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发布的一篇研究指出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过低或过高都会缩短寿命。
该研究对43万人进行了长达25年的随访,发现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能量总摄入量的50%左右时,人的死亡率最低。但当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比低于40%或高于70%时,就会增加死亡率,缩短预期寿命。因此为了健康,晚餐还是要吃主食,但需控制量。
2、吃得太晚
研究表明,晚餐吃得太晚,容易诱发肥胖,还会增加尿路结石、糖尿病、睡眠障碍等疾病风险,甚至诱发胃癌和胰腺癌。
晚餐吃太晚,夜间肠胃蠕动变慢,消化效率降低,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过久,脂质和糖分的吸收会增加,就容易诱发肥胖,过度肥胖则容易让胰岛水平波动异常,进而引发糖尿病。
还有吃得太晚,易导致肠胃无法正常休息,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加重肠胃的负担,扰乱了消化代谢机制,从而引发各种相关疾病。
3、不吃晚餐
对于健康的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不吃晚餐,长期下来可能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良,出现脸色暗淡、精神萎靡和体力不支的症状。长时间不吃晚餐会破坏肠胃功能,影响内分泌,对减肥和健康都没有好处,因此晚餐还是要吃的。
做好体重管理,对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延长寿命都有重要意义。过瘦或过重对健康都十分不利,正确饮食,三餐定时定量,营养均衡。同时加强锻炼,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这样才是健康与长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