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货币的定义及其发展
一、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概念从最先只有现金,慢慢的就扩展到我们活期存款也是货币。活期存款是货币,所以你的手机跟你的银行卡跟你的账户连在一起,你就可以支付。那么这是个最狭义的货币的概念:现金、活期存款。广义的货币除了现金、活期存款是货币以外,其他存款货币,比如说我们说的定期存款,期限较长的它也是货币,甚至于货币还在不断的衍生,还有一些非存款性的金融资产,大家也把它作为一种商品货币当中交换当中能够起一种流通支付作用的这样一种职能。所以现在大家基本上在表述货币的定义的时候说,货币:在商品和劳务的支付上或者债务清偿中具有普遍接受性的东西。
二、货币形态的演变
第一个阶段是实物货币阶段。特点:最原始的货币形态。缺点:不便携带、不易分割和不易保存。
第二个是金属货币。金属货币就是以各种各样的金属,那么当然包括贵金属和贱金属都来充当货币材料。比如王莽币、春秋货币 、开元通宝、咸丰元宝。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的,货币价值大的金属充当货币,越来越被广大的民众所接受,这就是贵金属。金属货币优点:●可以被分割和还原,●利于长期保存,●价值较稳定。如果一个国家天然都矿产资源贫乏,找不到金属怎么办?这是贵金属作为货币的一个缺陷,储藏量要受到影响,开采铸造费用也较高。另外,它作为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把它放在流通当中去转手买卖,或者作为一种交换的媒介,是对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所以金属货币的缺点是:●流通费用高,●不便大量运送,●产量受限。在历史上,当人们发现金属的数量不足,把它铸造成货币的来源有困难的时候,这个时候政府呢,他们通常就想找一个替代品 所以取代金属货币的货币,我们把它叫做代用货币。
第三个阶段是代用货币。这个时候就是流通当中流通的是纸币,但是这个纸币不是随便可以发行的,它一定有这种相应的,完全与价值相等的金银这种贵金属来做保障。一方面它克服了金属货币不足的这样一个局限,另外一方面呢其实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就是容易被伪造和损坏,且发行受限。
第四个阶段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它的发行的是由政府凭借政府的这样一种信用,强制发行,用信用做保障,自己本身无价值的这样一种货币。信用货币最大的好处,它克服了前面的所有货币形式,就是资源的约束。也就只要政府想发行多少,它就可以发行多少。对于信用货币来讲,一面它克服了前面的所有货币的这样一种局限性但是另一方面它也有它自身无法克服的,或者说也与它的产生,流通,与之相伴随而来的一些问题。现在信用货币是各个国家货币流通的主要形式。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是现金和存款。在信用货币流通占主导的情况下,1 种新兴的形式的货市又应运而生。
第五个阶段电子货币。电子货币实际上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我们的金融的一个深度融合的一个产物,是电子化和信息化的支付工具,以电子和通讯技术发展为基础。它的优点:●大大缩短了信用货币结算的时间,●大大减少了现金和支票等信用货币的使用,减少了印制货币这样一种成本,●加速了资金的周转,●节约了货币流通费用。
1975年《商业周刊》曾经预言,“电子支付方式不久将改变货币的定义,并将在数年后颠覆货币本身”。而且在95年延生于英国的Mondex作为最早的储值卡,也在经过大力的推销,现在来讲,它主要在美国的大学校园当中,在德国、比利时等国,也有很多人在使用这样一种携带着嵌入计算机芯片的一个银行卡。但从目前来讲,还没有完全取代我们这样一种纸币的信用货币的这样一种形式。如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的话,我相信信用货币不是货币的最高形式,电子货币也不会是货币的最终形式,随着人们对货币方便生产生活的这个便利程度的要求的提高我相信有更发达的货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