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李子柒
但在我们与李子柒的朋友、同事、亲人、以及网友们进行一场对话后,收获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如果把“俗”字拆开,人与五谷,“俗”可以是一个普通人与土地的故事,可以是作物一生的故事,也可以是土地上人与人之间相遇和产生羁绊的故事。它还可以关于传统的传承,一个看似偶然,却又多少捎带着宿命的安排。
倘若人们要为李子柒找到一个命运的转折点,或许并不是2019年“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的全网讨论,亦或是2016年她开始尝试制作短视频,并迅速拿下十万、百万、千万的播放量的成绩。
一个四川绵阳山村里长大的孩子,如何成长为一个拥有1.3亿全球粉丝、2000万海外粉丝、视频全球播放总量超170亿的现象级视频制作者。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或者这个故事的开头早在2004年,就埋下了伏笔。
(李子柒油管主页,很多人在这里看到了“文化输出”)
这一年恰逢国内仙侠游戏,热度不断攀升,一系列古风音乐填词翻唱开始在游戏同好的圈子里引发风潮。与此同时,汉服文化也从河南郑州的街头,走向全国各地,服章之美重焕生机。次年《仙剑奇侠传》电视剧的热映,更是将人们对仙侠古意的浪漫畅想,推上新高。
这一时期里,不仅民间在游戏、影视剧、音乐、汉服等等领域,进行了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复兴。在更为宏观的层面上,中国也积极与世界进行沟通和对话。以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伊始,可以说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正式开启。
在今天来看,李子柒无疑是那些文化最生动的代言人,但在复兴浪潮开端的时候,她却是标准的绝缘体,甚至对立面的存在:
客观上讲,当时她根本没有精力去触碰这样一个看似虚幻且宏大的命题——现实给足了她当头一击,面对爷爷的猝然长逝,年纪尚小的李子柒需要解决一个更为具体的问题:打工赚钱,养活自己和奶奶。
正是这一年,李子柒带着未知,离开家乡,独自走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世界。
这个未知的大世界光怪陆离,机遇目不暇接,却也危机四伏。
李子柒当过服务员,在一个月工资只有300块的日子里,要是她没接住那只跌落的餐碗,或者是碰上挑剔难对付的客人,这个少得可怜的薪水还会皱缩成200元。
公园长椅上也曾收留过李子柒,最简朴单调的馒头也曾作为她唯一的食物填满她的胃。直到李子柒拜师学会了打碟,手头才稍稍宽裕起来,但这种日子也没能持续太久,2012年,奶奶突然生了一场病,感于岁月匆忙,李子柒便放弃了城里的生活回到了家乡和奶奶一起生活。
艰苦的日子见长,跌到了谷底也会慢慢触底反弹。
在这段迷茫又看不到出路的日子里,李子柒开设了一家淘宝网店,为了宣传网店、增加销量,李子柒开始拍摄视频。等到2015年底,在表弟的启发下,李子柒知晓了美拍等短视频创作平台,她才真正开始筹备自己的主题性内容创作。
为视频选择拍摄主题时,她并没有犹豫太久。因为脚下这片土地,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再合理且熟悉不过的选题。在过往岁月里,脚下的土地教给了她能吃苦和务实的精神,而这片土地与亲人,更是她的根基与血脉。
李子柒的姑姑清晰地记得:幼年时,和同龄的孩子相比,李子柒因为营养不良瘦瘦小小,又因长期帮着家里干农活,皮肤被晒得黑黑的,做事勤快又懂事,小小的脸上还有一双漂亮有神的眼睛,实在讨人喜欢。
与爷爷奶奶一同生活的日子里,她跟着做乡厨的爷爷忙里忙外,也帮着奶奶操持家务,田间地头,山野庖厨,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下,年幼的她娴熟地掌握着种种技能——从洗衣做饭,插秧耕田到女红竹编。对于年幼的她来说,这些都是实用且必要的生存技能。
当然,任谁也无法想象,正是这些谋生本能,会在多年后,帮助她成为一个拥有极大影响力的网络“神话”,生活教会的技能,磨砺出的品格,是她后来在网络世界走红必不可少的际遇和伏笔。
后来的故事,人们已经耳熟能详。李家有女,名为子柒。春取桃花酿酒,夏采荷叶制茶,秋酿桂花酒邀月,冬着红衣斗篷,骑马踏雪,她的生活活成了千万观众心中的世外桃源。但视频制作的幕后,从来冷暖自知。
和后来的作品相比,李子柒早期的视频《桃花酒》显得画面有些模糊,制作稍显粗糙。但对于4年前初次踏入视频制作的李子柒来说,那已经是个大工程了。没有摄影师和助理的日子里,一个镜头的拍摄要来来回回,不断反复调试镜头和角度。
(图源李子柒微博)
用手机拍摄的素材,也靠cute cut 在手机上剪辑,内存小又卡顿,一段几分钟的视频,前前后后要花费几十个小时剪辑。万事开头难,而更难的是不知道这样的“开头”会持续多久。
后来的人们将其视为一种“韬光养晦”,但对于当时的李子柒来说,“做视频真的能博得一个出路吗”并没有人能给她一个确凿的回答。
迷茫和怀疑困扰着她,微博小作文记载着她当时的迷茫——可能自己真的走错了路,辛苦拍摄又没人看,还不如继续做之前的小生意……
所幸在彻底的心灰意冷前,事情迎来了转机,人们偶然间发现了这块瑰宝。
(图源李子柒美拍截图)
2016年春天,刚刚更新的《桃花酒》和此前的内容一样,只有寥寥几个赞。但在一天后,视频突然收获了成千上万的赞,被推上了美拍热门,甚至被当时的美拍CEO发现并点赞。
意外的“走红”让她感到相当惊奇,但兴奋的劲头过后,又有些难为情。评论区里“出油的刘海,生硬的镜头过渡,过曝的画面,粗暴的剪辑”等评论,她明白自己的视频内容还需要不断的进步才行。而这时,她在美拍上结识了亦师亦友的同道中人密码大叔。
为了给观众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在密码大叔的建议下,李子柒开始增加在视频设备上的投入。她购入了单反相机,在经历很长一段为拍好一个镜头而将单反夹到树上、垫在石头调整角度、一个人来回跑按开机键的过程后,李子柒才一咬牙又购入了三脚架。除此之外,李子柒还一头扎进了摄影论坛上从头开始恶补基础知识。
(图源李子柒助理微博)
观众享受着越来越好的镜头语言,欣赏着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色,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李子柒为了拍雪山日出那短短几秒钟云雾翻滚的镜头,一个人背着三脚架和单反往雪山上爬,冻得瑟瑟发抖,为此她还着凉发了好一阵子的高烧。
靠着这股拼劲,李子柒很快地“红了”,《兰州拉面》可以视为她爆红的起点。
(来自李子柒视频截图)
2016年下半年,李子柒拜师学习兰州拉面,学习揉面拉面的门道。为了能够拉出标准的拉面,足足学了两个月,直到能完整拉出均匀的二细时,才开始拍摄制作过程。根据她的回忆,这期视频拍摄了整整3天,用了20多斤面粉。废掉的面团做成大馕整整吃了半个月。
功夫不负有心人,《兰州牛肉面》所付出的心力,获得了流量上的惊人回报。全网播放量5000万,点赞数超60万,成为她第一个爆款作品。此后,她的视频播放量持续保持热度,关注她的粉丝越来越多。这个干活干练,仿佛无所不能的女孩子,被粉丝们开玩笑地称为“柒爷”。
2017年4月,李子柒在自家小院制作秋千,视频一经发布,播放量不断攀升。仅仅美拍点击量突破1000万,全网播放量8000万,点赞数超过100万。
“人红是非多” 很能够形容那段时间李子柒所承担的压力,无数的非议与质疑。“团队、表演、作秀”这些流言蜚语从来没有停歇过。但她总是在尝试着把负面情绪自我消化,很少对身边的亲友透露。
在医院担任护士的李子柒好朋友小花,现在再想起那段日子时,依然难掩气愤,但更多的是心疼:
“可能是因为她从小的经历吧,她很独立,反正干活利索这些你们也看到了、也勤劳。我老跟她说你不要那么拼,活是干不完的,视频也是拍不完的。她嘴上是答应我多休息,但民国跟我讲,她转头还是啥子事都自己上手。她一路走来,风风雨雨,真的挺苦的,但是一直努力生活,能到今天,也是一部很励志的小人物奋斗史了。”
小花向我们解释了2017年5月李子柒面对非议而停更的真实原因,那段时间的网络言论真切地伤害到与李子柒相依为命的奶奶。有一天小花和李子柒在屋里聊网络上的风言风语,这时候奶奶进屋送开水进来,当下奶奶并没有说什么,李子柒和小花也就以为奶奶并没有听到她们刚才的讨论。
直到听见外面一声金属落地的声音,跑出去一看,奶奶因为砍猪草的时候走神,把自己整个左手都砍伤了,血染红了一片。包扎伤口时,奶奶跟李子柒说,“以后我们节约一点,你别做这个工作了......”
“子柒真的是当下就心态崩了。老人面前忍着忍着不表现出来,后来几次哭着给我发语音,说为了拍视频来来回回、来来回回按那个拍摄键,走得脚上都是水泡茧子,翻山越岭背着设备去取景,多苦都没说过。视频有点成功了,然后网上就有一堆人定时定刻地跑出来骂她,做这个图啥呢?坚持啥呢?要赚钱也不是没有别的法子,这么辛苦图啥呢,奶奶也没照顾好。”
小花从没见过李子柒哭得这么凶。
这件事也让李子柒开始重新思考自己正在从事的事业,她有反思也有自责——“我的毫不在乎、我的自以为是,却实实在在伤害了心疼我的家人……”此后她便宣告短暂停更,计划休息一段时间,也计划招聘一名摄影师来协助将来的工作。后来,经绵阳本地著名主持人孙墨介绍,在一家婚礼拍摄公司找了一位摄影师协助拍摄。
随着助理民国和摄影师的加入,终于有人可以帮李子柒分担些许的工作任务,不过在两位95后年轻人的眼里,“柒姐”仍然没能彻底放松下来。
在摄影师看来,柒姐力求完美,对内容具有很强的把控力,对一个镜头不满意时,会不厌其烦地拍上很多遍。“她会很清楚地告诉我她要的是什么样的画面,我要站在什么地方、要怎么构图去拍。”
明确的需求节省了两人的沟通成本,但拍摄终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她在相机屏幕里看觉得效果没有达到她的预期,她会直接说这个事情应该怎样拍。如果是大自然景象的空镜一类,没有拍到想要的效果她会有点恼火,因为这些很多都是可遇不可求。当然,拍得好她也会直接夸,对事不对人。”
作物的生长以年以季计算,这也使得他们的拍摄工作需要进行长期的项目管理,需要将工作嵌入到日常里,毕竟劳作的田野乡间是李子柒的日常生活,而非同流言蜚语所说的只是一个“戏台”。
去年11月,李子柒和助理一行人参加成都善行者公益徒步活动,为上学路途较远的贫困学生筹集免费车票。等结束50公里团队赛后,民国不禁在微博发文感叹这场“奇妙”的团建活动,“人家员工团建就是吃喝玩乐,我们团队第一次团建居然是参加一个4000多人一起走路的活动!”
(准备出发的一行人)
民国的微博里记录着许多视频外的花絮,像是小院里终于种出了蛇豆,爬山时偶遇的核桃,甚至“胆大包天”地偷偷截屏一张“柒姐”双下巴的照片,记录下“柒姐”像任何一个普通女生在称体重时嘟囔着“好不容易吃回来的肉,凭啥减……”的场景。
不仅一些不曾被放进视频里的辛苦和艰辛,被悄悄藏进一张张照片中,李子柒生活中的一些跟寻常女孩子一样会因为太累太困而带妆睡着、胳膊会被晒成两截颜色、会在大冬天套好几层秋裤,甚至摘到一个爱心型辣椒兴冲冲地要跟大家分享的趣味生活细节,也会被身为95后的民国捕捉并一一记录分享。
(图源李子柒助理微博)
正是生活上的朝夕相处,让民国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虽然她也曾笑称自己只是“一个认真的打工人”,但民国也补充,“其实也已经超过了一份工作了的。我们几个人,算是工作的小伙伴,也是半个亲人,都很珍惜彼此。”
事实上,当拍摄一个人的日常时,要从中萃取出艺术并非易事。
摄影师认为,拍摄生活类视频,不仅需要短视频博主掌握做菜、做手艺的步骤和技巧,还涉及取景、构图和剪辑等等环节,“从专业角度来讲,跟着柒姐学会了非常多的专业技能,包括构图、视频跨度管理这些,大家都知道她一个视频会有很广的时间跨度。所以很多时候,一个月或者一个季节里,是同时在拍很多个视频的素材。这个她真的很厉害,她对各种作物都非常熟悉,什么时候要去哪里要拍什么,都知道。”
民国和摄影师来后,也见证了许多拍摄时的惊心和意外。
一次上山打板栗,“爬着爬着柒姐在坡上抓到了一根松动的枯枝,我俩就眼瞅着她就头朝下脚朝上的摔了下来。真的是把我吓惨了,一下子血涌上脑门的感觉。”民国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还心有余悸。万幸当时身上的背篓救了她一命,帮助她避开了坡下的石头。
(来自李子柒视频截图)
“结果好嘛,她上来第一句说的是:“哈哈,你们今晚的炒板栗泡汤了”。我和小摄真的是又好气又好笑,这时候还管什么板栗啊!我们拉着她就要往家走,结果她说自己没啥事,先拍完再回去。拍完回去路上她才悄咪咪的来了一句:“头有点痛撒”。我们赶紧陪她去我们这边的医院,结果医生说她轻微脑震荡。”
民国难以想象在她和摄影师没来之前,李子柒经历过的其他更惊险的事情。仿佛这已经是一种家常便饭。民国还没从“劫后余惊”中恢复过来,第二天早上,当她睡醒走出院子,柒姐已经开始准备当天要拍摄的事情了。
2018年8月,李子柒天猫旗舰店开业,一时间网络上的争议和讨论铺天盖地。有人质疑在视频里自给自足的李子柒,以品牌之名销售预包装食品,将会导致“人设”崩塌。
诚然,单以“人设”进行讨论,谈钱似乎是件俗气事。但拉长时间线来看,追求品牌变现这件事,既符合她的成长轨迹和价值,也符合商业逻辑。一方面是因为品牌一直是她的一个梦想,“慢生活,新传统”的品牌理念,并不违背她正在做的事。另一方面,对于品牌需求和视频内容的要求,她有着严苛的自我标准。在微博小作文里,她曾经写道“100万粉丝以前,虽然每天都有几十个广告商找上门,但没对脾气的,就没有接。”
对内容的把关,不仅是对外人的标准,自家人也是一样。阿浩介绍说:“如果拍的内容跟产品里涉及的一些原料的生长季节在一起的话,柒姐会帮忙拍一下产品有关的视频,但她一直都是优先做内容视频的。”
当然,品牌本身还不是她想抵达的最终点,她想做的还有很多。
经年累月,伴随着视频制作的成熟,“一生系列”从起初的随性取名,逐渐稳定为一个长期性的主题。在最新一期《萝卜的一生》后,这个系列暂告收官。
从2019年4月算起,近两年的时间里,李子柒通过“一生系列”视频,讲述了鸭蛋、香菇、玉米、水稻、生姜、土豆、西瓜、葡萄等20余种食物和作物的一生。记录一颗种子如何发芽开花结果,小鸭子如何破壳而出,作物如何生长与收获。
之所以坚持这个系列,是因为她在很早之前曾在后台收到一位老师的留言。老师说学生在看了她的视频后,才知道水稻原来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是农民伯伯辛苦耕耘的成果。后来这些学生吃饭的时候也不再偷偷倒掉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些讲述作物从何处来的视频,成为一堂堂生动的教育课,为城市里的孩子们普及食物、作物的基础知识,这也使她和袁隆平一起成为了首批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不过“寻根”不仅关乎食物,更深层来看,知晓本末,才能让人不忘本,这个道理不仅关于物,更关于人。
对于帮助过李家的乡邻们,这些恩情她念念不忘。听说姑姑的膝盖不好,立马就带她去医院做检查。去年疫情时,也为四川老乡买了不少N95口罩、医用手套、护目镜等等物资,还自费帮老家修缮了水渠。
无数网友因视频结识李子柒,感受到陌生网友的感动和温暖,她也尽自己所能地给予回应。
一次活动结束,李子柒和民国得匆匆赶去值机,但在当时还有不少特地赶来和她见面的粉丝。李子柒停下来,和大家一一握手。她留意到一个女孩子,这个女孩有些怯生生地站在角落,有些害羞,于是她主动走过去,轻轻抱了抱女孩。等和大家都握手告别后,民国急匆匆拉着李子柒继续赶路。她心善,亦心细如发。
她常说:别怕路长梦远,总有星河照耀。“就像我的生命也曾被别人照亮过一样,相信你们也会遇到那样的光照着你们前行,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那些“星河”与“光”指引着她成为今天的模样,因为与家人、朋友、粉丝的羁绊,那个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李子柒,也有着和同龄人相似的兴趣和习惯,有着与所有普通人相通的情感共鸣。
(来自李子柒视频截图)
最亲近的人知道李子柒保有着多少温柔和童真——
阿浩记得在视频《紫米南瓜的一生》里,柒姐和大家一起玩投壶游戏,“柒姐投中后,高兴得整个人跳起来哈哈大笑,还嘚瑟地敬了个请酒礼。 ”
细心的粉丝知道她将面包窑砌成自己养的小狗“锅盖”的形状,朋友知道她偶尔也会被电影电视剧骗走大片大片的眼泪。
而外界对于她的讨论,往往局限在她把握了当代城市青年的焦虑情绪,营造了一种田园生活想象,借助短视频的急速发展,迅速成名。一言蔽之,在这些讨论里,李子柒不过是碰巧撞上了时代的红利。
但如果从2004年起,重新梳理整个故事,挨过童年清贫,生活历练的她,从寂寂无名走向网络中心,接纳成名后的质疑和感动。李子柒的成长经历和她视频中记录的作物一生,并非迥然不同。
人与五谷,同样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着,因着人间四时,不同的际遇和羁绊,缔结出不同的果实。剥离那些华丽而光鲜的标签,视频之外的李子柒,不过是个与你相同,与我相似的普通人。
就像播种的种子,在破土而出前,无人可以预言它的未来一样,十余年前也没有人知道,那名14岁的普通女孩,会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这个时代命题里,一个鲜明的符号,并连同着“俗”字背后的故事,写进时间的注脚。
虎嗅年度十佳作者
十年广告创意工作者
本文来自微信订阅号“互联网指北”(hlwzhib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