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分清虚实推动气血运行,这三个阶段一定要了解
练太极拳要分清虚实,这个要求是谁提的呢?是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讲的,他谈到:虚实须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在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提到更多的是太极拳总体的刚柔、阴阳,而武禹襄提出的“分清虚实”,无疑是对太极拳理论的进一步升华。
“虚实”为何物?其实从外形上是看不出来的,并不是单纯说重心在哪里或者哪里用劲、哪里放松的问题,它也不像“开合”一样很容易从外形上分辨出来。
虚其实就是练太极拳时的空灵状态,从动作上来看就是松与柔,那么相应的,所谓的“实”,就是练拳时变现出来的沉与刚,进一步我们就可以明白一件事,太极拳所谓的“松沉”,一定是在分清虚实的前提下练出来的结果。
所以,松沉之前,先求分清虚实。如何分清虚实呢?下面讲的三点应该能帮到您~~
因为下肢主要起承载的作用,受力非常明显,更容易让我们从中体会到虚实的变化,而下肢在练拳中最明显的作用是进退转折,其中会用到的关节是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那么,在练拳中,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就要做到曲中求直,也就是常说的“不可有死角”,否则就会出现断劲,没有了整体的概念,就谈不上虚实的转换。
此时,基本上可以说负重腿是实腿,另一条腿为虚腿,接下来要讲的就是重点了——负重腿的重心落在脚底涌泉上,正如郑曼青说的“涌泉无根腰无主,力学垂死终无补”一样,落在涌泉,才算虚实分明,这里有一个检验方法,那就是虚腿可以随时抬起来,这样,太极拳才算练“活”了,要不然会流于迟滞。
真正做到虚实分清的基础上,再加一个要求,那就是李亦畲讲的“实非全然站煞,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虚中有实。”怎么做到的,看转换灵不灵,如果感觉转换不顺遂,那就要认真体悟“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这八个字了。
这一点,一定要在能做到下肢虚实分清的基础上练习的,简单来讲,上肢的动作主要体现在四个字:屈伸升降。
在上肢的运动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肘”的沉坠,肘关节是屈伸升降的枢纽,那这个过程中,虚实是如何分清的呢?
这一点就要用到意识了,因为太极拳练习中两手的关系基本上是对立统一的,意念在哪里,力点就在哪里,这个位置就是实,与之对应的另一个手臂就是虚。
这个阶段,主要就是手脚的虚实配合,就简单地拿推手举例吧——
如果你是左手左脚在前,当下的情况是左腿实左手实,对方的力点在你的左手,那么此时手上不变的话,把下肢的实腿变成右腿,这时你与对方的力臂就变成了左手到右腿了,力臂变长,发放的话,手的虚实不用变,如果要走化,那就把左手虚掉。
当然,上面提到的只是虚实关系,没有转腰、折叠等内容,只是让您明白,手脚配合的虚实,才能让对方摸不准你的劲力,才能制人而不制于人。其实还是虚实要换的灵,否则的话,就有破绽。
相信大多数拳友练拳的目的都是为了养生,那么太极拳有了虚实变化,对养生有什么好处呢?
可以这么说,有了虚实变化,太极拳的养生效果才最明显。自然界中因为有温度的不同,才有了空气的流通也就是有了风,地势因为有了高低,河流才会有奔腾的动力,太极拳的虚实,恰恰就是推动气血运行的一大助力,气血流通旺盛,生命力自然就旺盛,这点相信大家都明白,为了健康,练起来吧!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