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赛情景答辩环节李季教授点评【力荐收藏备用】
张张导读:情景答辩是最有挑战性的项目,是最能够体现选手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项目,更是现场观众最多的项目。每一年省赛的题目都能够呈现出最前沿、最典型的德育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深有同感,作为观众渴望听到具有实效的好办法来指导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作为评委,应该听厌了“开班会”“找家长”这样的套路了吧。那么如何才能够在情景答辩环节脱颖而出呢?让我们听听李教授的点评吧!
点评专家:李季教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专家)
点评主题:让专业夯实主业,让选手成为专家
就本次情景答辩的亮点和一些新思维,我把它总结为三点:
第一个亮点:从情景答辩的回应到专业核心素养的展示。
如何进行情境答辩呢?我用思维导图的简约形式把它归纳为“五个三”:
“三要点”:对情景问题的判断、分析、对策。
“三部曲”:定性、定策、定法。
“三个转变”:危机转变为契机,消极转变为积极,不利转化为有利。
“三个做法”:当下事情当下情景怎么处理?然后怎么处理?此后怎么处理?
“三个表达”: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就是他的理念、他的能力、他的艺术。
这是我用简单的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归纳五个要点。
我觉得这次比赛中我们的选手从原来仅仅回应问题,到对这些问题体现他们的专业素养,就从这些要点体现出来。
我用两个案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高中组c6选手,第七题“又到了一年一度学雷锋活动日,班主任动员学生们在校园内外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老师话音刚落,有的学生以不屑的一种口气说,每年都在这天都让我们当雷锋,不都是形式上的应付吗?中国人就是形式大于内容。有的学生还附和说'就是就是,雷锋不就是3月来4月走吗?再说都赶这一天,到处都是人有什么活让我们干呢?’如果你是班主任,你如何做?”在这个情景里面,我们的老师他采取的是比较理性、比较有系统的处理模式:一张一弛保宣泄,双管齐下来化解、三个层面做引领(认知、情绪、行为养成)、四平八稳巧过度。在几个方面都有具体的措施。他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比较有系统,比较完整地去针对问题来展开化解。
又如,高中组b2选手。“你们班英语老师下课后非常气愤的找你'你们班学生真的很过分,一点都不尊重老师。’原来是上课时老师要求把重点词句画在书上,有一名学生几经提示就是不画,老师拿起该生的书来检查,学生大声说:'这是我私人财产,你无权碰它!’弄得英语老师非常尴尬,他向你反映这种情况,这时你怎么处理?” 这位选手的处理方式优先处理的是情绪安慰(英语老师),重点处理的是师生对立情绪,跟踪处理的是相互尊重,长期跟踪处理就是情绪ABC理论和强化技术来提升认知和纠正行为。这里会看到我们的选手对于问题的分析有理念的指引,有整体的构思。这点不同于过去面对问题就万箭齐发,总有一箭射中重点,采取包围的战术。现在选手们对问题分析的定位和具体的方法都会有整体的思考。
第二个亮点:从备考应试到工作实践成果的展现。
准备大赛虽然有套路,但我们也会发现选手们在备考、应考过程中,他们会将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探索很好地运用到大赛中来。
比如说:“'小猿搜题’是个新的学习软件,在做作业的时候,如果碰到不会的题目,可以用这个软件来搜索答案。但是有了这个学习神器之后,学生的依赖性增强,而且部分同学遇到一个不懂问题就立刻搜答案,放弃了学习中应有的思考。针对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你如何应对?” 我们都知道,喜欢一个老师就喜欢他的课,如果班主任的课上不好,没有魅力,那么教学工作比较难做好,因此班主任对学习上的指导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位老师通过分组的实验对比,一组采用小猿搜题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另一组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进行思考学习,搜索组很快的解决了问题。但接下来第二次比较的时候,搜索组同学不能采取搜题方式,只能采用平常做题方式,结果发现搜索组的孩子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对于学习的神器我们要学会合理的利用,但是如果把自己看做是工具的奴隶,仅仅依赖于工具,那对自己的学习和进步是没有帮助的。通过这样一组比较分析,选手说得有理有据,令人口服心服。
第三个亮点:从多方拷问到帮助选手成为专业型班主任。
我们评审组的原则是公平公正、与人为善、助人成长。引导选手充分展示他们的风采,展示他们的专业能力,努力通过他们的展示给人一种他才是专家的感觉。
我们评委组有三个共识:第一,为了节省选手的时间,我们评委提问不超过三句话。第二,我们对选手提的问题是属于补助式的,顺着选手的思路,他有哪些问题还没有回答清楚,或者是他谈到了还没有具体化的,那我们会就这个问题来进行提问,进行深入的探讨。第三,如果选手觉得没有多少话要说,我们就引导他平常是如何做的,一讲到他平常的经验做法,他肯定会侃侃而谈。我们情景答辩的评委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我们不是评审员,而是让他们的智慧和才华能发挥出来的引领者。
例如,“小刘同学非常排斥集体劳动不仅每次轮到值日的时候他总是迟到,等其他同学值完日他才出现,而且还振振有词,'我是来学习的,不是在劳动的!’。作为班主任,针对小刘这样的态度,你是如何来进行帮助?” 当然从提高劳动观念改变态度来进行价值引领是必要的,但是,评委们同时说了,我们能否让劳动变得很有趣呢?尤其是运用现代的科技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劳动结合起来,会不会增加一些劳动的吸引力?
比如,中职组A3选手,“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小英同学最近在微信,微博上经常摆放自己性感露骨的照片,还宣称靠颜值可以增加点击率成为受网络世界追捧的,可以名利双收的网络红人。作为班主任你能为小英同学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我们的评委从如何减少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来引导班主任就这个问题来进行正确的引领。
比如说,现在微信圈成为家长吐槽、传递负能量的地方,作为班主任如何利用微信圈来引领正能量?如何从“群流感”到“群核能”呢?我们评委会就从这个引导来拓展选手思维来进行分析。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引领和启发现场所有观看的老师。
以上是我对这次情景答辩三个亮点的归纳。
给情景答辩组选手们三个话题的建议:
第一,有意识运用理论,但碎片化。关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关心德育的原理,以及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班主任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思想道德和核心价值的引领,不能只停留在南风效应、霍桑效应、破窗效应这样的网络流行心理学知识。
第二,情景判断有思路,但套路化。六届大赛以来登峰造极的套路化,一般都是五点六点,最后一点是家校合作,但套路能解决问题吗?我们评委最想听到你在实践中具体的做法。这些模式是专家从具象到抽象的归纳,但作为一线选手把专家的引领完全照搬,解渴不能解决问题,不能落到实处,会走入死胡同,望引起关注。
第三,问题对策有章法,但欠深度。刚刚讲到的“五个三”是答情景答辩、解决问题的最基本框架,从判断、分析到解决对策一定是环环相扣,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包括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分析才能够解决问题。
1、评委想听你怎么切实有效解决问题,不是听你说人尽皆知的套路。
选手那么多,套路那么深,你又如何能胜出?
举例:
评委提问:你该怎么向学生说明我们的社会每时每刻都存在雷锋?你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吧,然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传统套路:小组合作,寻找雷锋——细心观察,发现雷锋——搭建平台,展示雷锋。
选手回答:要想让学生相信我们身边每时每刻存在雷锋,最好的办法是把他变成雷锋,把他身边的人变成雷锋。雷锋只是一个称谓,志愿服务才是他的核心内涵。志愿服务不是机械形式,是观念和态度的传承和更新。任何人都心存善心,学生尤其如此。我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雷锋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人,就是你、就是他、就是我自己,就在我们身边。
张张解读:从这位选手的回答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缜密的逻辑思维、与时俱进的理念,从他的语言表达和用词来看,这个老师的功底很深厚,是一位实力派选手。但是他致命的弱点是,时间不够了,刚陈述了开头,还没具体展开说怎么让学生挖掘自我的雷锋潜能。可能有“打太极”的嫌疑,因为还没说到点子上。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一定要说有针对性、有效的方法,不要“绕圈子”。
2、评委的问题不是刁难你,而你提醒你补充完整答案。
评委问得最多的就是:你能具体说说**是怎么做的吗?你到班级里是怎么处理类似问题的?
举例:
小学组,评委提问:“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还有一种说法是'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你怎么看待这两种说法?”
选手说赞同教授的说法,然而教授仅仅是呈现两种说法,并没有说他支持哪一种说法。在回答的时候也没有用充分利用心理学的理论进行深入阐述。
张张解读:首先明确,这两种观点并不互相矛盾。对于第一个说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利用儿童成长的心理关键期以及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来答题。对于第二个说法'问题学生的背后有一个问题家庭’,这个说法有一定的片面性,首先,没有问题学生,只有问题行为;其次,学生的问题是多方原因造成的,自身原因,家庭环境原因,教师和学校也可能责任,包括社会原因……我们不能单单把问题推卸给家长,这样将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重要的人生导师,但不可以把全部的教育责任推卸给家长,因为教育的有效性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3、与时俱进,切勿固步自封。
很多有时代感的话题:比如小猿搜题;家长微信群;网红……
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老师不能一刀切,辩证看待问题,更多案例不宜在此详细解读。
4、不滥用理论,更不要不懂装懂。
人人都说“知、情、意、行”,你知道它是什么吗?怎么在班主任工作中遵循这个规律?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5、厚积薄发。
平时多写写教育故事,多去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处理问题时多一点智慧和艺术,或许你会像我一样,从畏惧到深爱情景答辩。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