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整理:关于认知症的预防、干预和照护,最新研究成果汇总

柳叶刀文章地址:https://www.thelancet.com/action/showPdf?pii=S0140-6736%2820%2930367-6

由历史悠久且在学术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其委员会通过整合已经刊登的认知症相关议题中高质量的文章后,发表了一篇三十四页、引用了三百多个资料的文章,本文将其中的重点浓缩和翻译后分享给读者,希望帮助读者们对最新认知症的相关研究有更深层的了解。

预防篇

随着年龄的增长,罹患认知症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然而将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相比较后可以发现,高收入国家的高龄人口罹患认知症的情况低于中低收入的国家,也就是说,年龄这项危险因子确实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来降低罹患认知症的可能。
目前普遍比较认可的认知症危险因子有九项,包括:

教育程度低、高血压、听力障碍、抽烟、肥胖、抑郁、缺乏运动、糖尿病与低社交生活。

今年的建议中特别增加了三个危险因子:

过度的饮酒、脑部的受伤与空气污染。

预防认知症可以从两个层面着手,第一个部分是少神经病理学的受损(neuropathological damage),执行的方案包括:控制血糖、治疗血压、避免头部受伤、停止抽烟、远离污染的空气与减少中年肥胖。
第二个部分则是增加认知功能的储备(cognitive reserve),通过治疗听力受损、维持社交生活与接受教育。此外,规律的运动、减少抑郁的发生与避免过度饮酒可同时减少神经病理学的受损和增加认知功能的储备。
如果将这些危险因子与人的生命旅程(早年、中年与晚年)配合比较的话,会得到以下结论:

早年(<45岁):教育程度低;

中年(45-65岁):听力受损、脑部受伤、高血压、过量饮酒、肥胖;

晚年(>65岁):抽烟、抑郁、社交缺乏、缺乏运动、糖尿病与空气污染。

除了个人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罹患认知症的几率,政府的职能也不可忽略。
便民利民的政策可以带给人们更健康和较高的生活品质,落实全民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延长可以减少早年低教育的问题;通过政策减少头部外伤的活动与可能性,例如:美式足球因为需要利用头部撞击作为进攻手段的方式也经常造成球员罹患认知功能退化的问题。
减少饮用酒精的程度以及减少空气污染的排放都是需要政策面的支持;另外,落实全民的心血管健康与糖尿病的预防等等措施,都是可以建议政府去采取的措施。

干预与照护篇

生物标记与侦测阿尔茨海默病

由于并非所有的认知症都可以预防,所以提早检测出认知症便成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最多的研究指向利用正子电脑断层造影(PET)与脑脊髓液(CSF)检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身上常见的生物分子——amyloid和tau。
虽然有些研究指出从PET上检测出amyloid阳性的个案在未来10年内罹患认知症的几率较amyloid阴性者高;然而却也有许多人amyloid呈现阳性,但是终其一生没有出现任何有关认知症的症状,且考虑到检测的费用昂贵,整体而言PET不被期待成为临床上预测病人记忆功能下降的检测工具。
另一个方面来说,利用体液检测(血液与脑脊髓液)是比较便宜的方式,体液检测是靠抽取人体的体液来监测体液中特定的蛋白质指数是否高出标准值。然而脑脊髓液内的tau蛋白质的数量跟脑部tau蛋白质的数量只有微弱的关系。
此外,抽血检查特定蛋白的方法也因为同时可能受到多种神经退化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亨丁顿舞蹈症和轻度认知障碍等等)的影响而导致辨别度不够。
综合以上可知,及早检测仍是科学家努力的目标;但是目前的方式都离准确检测甚远,未来仍需要有突破。

干预方式

认知症的及早诊断是提供早期干预的机会。认知症患者的症状是复杂且经常牵涉多个面向的,因此在提供协助时必须考虑到个案的医疗、认知功能、心理状态、环境、文化与社会需求。换句话说,个人的健康(wellbeing)会是最重要的目标。
当个案确诊之后,可以干预的方式有三种,包括:药物治疗、认知功能训练、运动与肢体活动。
首先,乙烯胆碱抑制剂(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是目前公认最为有效可以改善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的药物;而其他的药物,包括:Aβ抗体蛋白药、5-HT6受体拮抗剂与钙离子通道阻断剂都被视为是没有疗效的。
因此未来还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研发更多有效果的药物,才能真正帮助到病患。
以电子设备为主体的认知功能训练被学者们证实对认知症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有明显的帮助,而一般的认知功能训练也被证实有轻度至中度的效果。
让认知症症患者接受运动与肢体活动的训练上,并没有研究表示对于认知功能有所帮助;然而,对于个案的体能确实有益处。

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干预

精神行为症状是认知症患者最令照顾者感到困扰的部分,也是照顾者压力来源之一。目前已知的精神行为症状包含:抑郁、焦虑、精神病症状、漠然等等
每个认知症患者呈现的精神行为症状皆不尽相同,除了疾病的严重程度,个人的经历、所处的环境皆会产生影响。
在第一线的评估上,建议专注于基本的健康照护,包括:形容与确认症状,找寻导致相关症状的因素,包括:疼痛、疾病、不舒服、饥饿、孤单、无聊、缺乏亲密感以及担忧等等可能。
遗憾的是,目前仍然没有任何药物被认定为对于认知症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有效果,而且多半会导致其他的副作用与金钱上的浪费。

其他认知症的相关讯息

多重疾病合并认知症是照顾上的一大挑战,除了认知症容易引发其他的疾病之外,许多疾病也被认为与认知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另外,认知症患者可能因为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症状、无法配合医嘱进行治疗、忘记服用药物与增加感染和跌倒的几率等等情况,让照护变得更困难。
当下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认知症患者影响甚巨,认知症患者可能因为疾病的关系无法配合社交距离,以及随时配戴口罩,或没有正确的使用口罩导致感染的风险大增;认知症患者往往年纪偏长,同时存在多种慢性疾病也使他们成为容易被COVID-19感染的对象。
在美国已经发生多起养老机构的长辈感染COVID-19的事件,其中也不乏罹患认知症的长辈。在送医治疗的统计中发现,认知症患者相较于其他疾病有高达1.4~4倍以上的送医治疗纪录。
不意外的是,认知症患者的送医频率与住院天数都比非认知症者的高,许多研究也指出认知症患者送医的原因很多可以在社区内解决而避免送医治疗,然而目前还没有发展出有效的方法减少认知症患者送医治疗的频率,未来会需要更多专家学者的研究与技术的发展。
认知症患者经常会发展出谵妄(Delirium)的症状,研究指出35%的80岁以上长辈在送医之后会产生谵妄,而原本就有认知功能障碍者更比没有的人有15倍以上的几率产生谵妄。  
目前被认定引起谵妄的危险因子包括:感知功能缺损、疼痛、多重用药、缺水、并发疾病与不熟悉的环境等等;而住院这件事情有很高的几率发以上的危险因子,尤其是对于认知症患者在疾病的影响下更容易产生谵妄的情况。
认知症是在社会上不断被提及的疾病,由于目前还是没有可以根治或是有效逆转的治疗方式,长期照护便成为主流模式。
除了天生的基因遗传,高达40%的认知症是可以避免的;除了积极开发治疗药物,后续的照顾与治疗模式的介入,各方专家也投入大量的精力努力研究,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好的治疗方针来治疗越来越多的认知症患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