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学校“土壤管理”共学回顾 1 | 健康的土壤是如何运作的?

点击了解郭锐老师的土壤改良历程

健康的土壤才能够生长出健康的作物,那什么样的土壤才是健康的呢?
 
可以简单地从土壤的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三方面来看。
土壤的化学性主要是指土壤中的各种离子浓度。常规种植是直接投入化学元素(化肥),而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大多需要微生物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质或者矿质元素后,才能被植物所吸收。
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等物理性质都会对微生物的活动产生明显影响,因为微生物的活动需要水分、氧气、有机质,而微生物的活动又会对植物、对土壤结构产生影响。所以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种植上需要同时考虑土壤这三方面的特性。
比如,翻土可以改善土壤的透气状态(物理性),让有机质更快地分解,产生更多的营养物质供给植物吸收,作物在短期内表现会比较好。
但是过于激烈地翻土也会对土壤团粒结构产生严重破坏,看起来暂时好像很松软透气,但其实浇水之后可能只有表面是湿的,而且太阳一晒土壤表面就会开裂,土地会越来越板结,影响微生物的活动(生物性),作物的长势也会变差。
土壤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这三方面必须要同时达到好的状态,这个系统才会正常运转。
普通的土壤由很多很小的颗粒组成,这种土壤是比较紧密的状态,颗粒之间会互相吸引、黏在一起,是比较稳固的。粘土就是更细的颗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水、气就很难透过它。
理想的土壤状态应该是疏松的,这样才能透水、透气;除了颗粒之外,它还要有空间能够存住水和空气,所以我们需要打破土壤颗粒之间紧密的连接。
要打破这种紧密的连接有很多方法,比如在土地里面掺入碳的黑土技术、通过种绿肥利用植物根系穿透土壤、翻地也可以(如果翻完地之后没有其他措施,土壤很快又会重新回到之前的紧密状态)。
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后,会把其中的一部分变成腐殖质,腐殖质类似于胶体的状态,有一定粘性,可以连接土壤颗粒,把小的土壤颗粒黏在一起变成球状,球状会继续黏在一起变成更大的球状……当它变得很大的时候才能被我们看到,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团粒结构。
颗粒之间会有孔隙,大一点的球状之间的会有更大的孔隙。小孔隙有保水的作用,大孔隙之间不容易留存水分,但大孔隙可以透气。
我们做生态农业就是要把土壤再变回疏松透气、充满团粒结构的状态。这个状态对微生物来说是好的,对植物来说也是好的。
因为水、气并不只是给微生物用的,也会给植物用。哪里有好的条件,植物的根系就会伸到哪里去。所以如果土壤的结构好,那植物的根系会布满团粒结构的孔隙。
根系除了可以在孔隙中获得水、气,还可以获得肥。有机质除了碳之外,还含有氮、磷、钾、镁等营养元素。
这些矿质元素一部分会被土壤颗粒吸附,有一部分也会随着水流走。但是富含腐殖质的、充满团粒结构的土壤中,矿质元素不容易流失,因为腐殖质除了可以吸附颗粒,也可以吸附矿质元素,矿质元素会跟腐殖质结合变成腐殖酸钾、腐殖酸钙等物质。
植物的根系可以从很深层的土壤(树木的根系甚至可以伸到10米深)里面吸收矿质元素,供给植物生长,等植物衰老后,矿质元素又会随植物回到土地,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变成腐殖质回到土壤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