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瓒女儿清华大学毕业后嫁给地下党员,要求对父墓修缮得到同意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点击上面的“天择杂谈”加关注,带你进入精彩的军事历史世界。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这是中国《论语》第四篇里的一句话,意思是: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子女对父母的孝是一种美德,受到人们的赞扬和传颂。
2005年12月,湖南省政协的领导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加州的信件,这封信是张辉瓒的女儿张远仪写的,他在信中说:身为湖南人,她对故乡非常思念,常生返乡祭父之心,但因张辉瓒墓遭受损毁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并要求对张辉瓒的墓进行修缮。
此时距离张辉瓒被处死已经整整74年,1930年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师中将师长的张辉瓒,参加了蒋介石发动的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大围剿”,12月27日,他在江西吉安龙冈被红军活捉,当时的红军高层并不想杀张辉瓒,然而在公审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意外。
1931年1月28日,苏区政府在吉安县东固召开了反“围剿”胜利的群众祝捷大会,这天上午,东固十里八乡的“老表”们纷纷向会场涌来,他们都是冲着公审张辉瓒来的。因为就在不久前,张辉瓒带着队伍在这里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很多革命群众被屠杀。
此刻,革命群众把对国民党军队的仇恨,都集中发泄到了张辉瓒的身上。“剥皮”、“抽筋”、“点天灯”的怒吼声此起彼伏,情绪激昂的农民群众纷纷登上主席台揪打张辉瓒。局势一时失控,青壮赤卫队员和激愤的群众,硬是从红军战士的手里抢走了张辉瓒,将其拖到会场不远处的田头后立即处死。随后又将其头砍下,装进了一只竹笼,扔到江里任其漂流。
1931年2月2日,国民党兵在吉安的神岗山附近发现了这只竹笼并打捞上来。有人依稀辨认出这正是张辉瓒的头颅。消息传到南昌,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于3日下午就赶到了吉安,一见之下顿时痛哭流涕。翌日,鲁涤平一面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南京的蒋介石,一面派人赶做了楠木的假身并配以衣冠入棺。至2月7日才公布消息,刊登到了报纸上。
张辉瓒的头颅和棺木运抵南昌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为其举行了极其隆重的公祭,公祭后国民政府还专门在长沙岳麓山半山腰找了一块“风水宝地”安葬张辉瓒,并拨巨款在其墓穴四周修建了麻石牌坊等建筑物。这座墓堪称气派:整个墓地占地1000多平方米,由花岗石建筑。蒋介石的题字“魂兮归来”青石碑立在水泥圆形的墓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胜利者的共产党人对张墓并没有不利的举动。但是在文革时期的破“四旧”的风雨中,张辉瓒墓被破坏殆尽,一直没有修缮。
张辉瓒一共有3个孩子,张辉瓒在处死时,继子张远渠在德国留学,解放后任长沙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亲生儿子张远谋当时12岁,抗战时考入西南联大,攻读化工专业,后来留学法国,又转赴美国,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任天津大学教授。1949年加入民盟,出席过第一次全国政协会议,1991年,荣获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4月病故。有关方面对他的评价“是一位保持爱国知识分子本色的政治活动家。”
张辉瓒生女张远仪,在张辉瓒被俘时,她才8岁。她先后在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攻读英语,后嫁给一位地下党员、建筑专家。解放后,专做翻译,因身体不好,自动弃职,随夫住上海,后定居美国。
2005年张远仪已经82岁,湖南省政协接到她的信后非常重视,省、市政协和长沙市的领导随即批示,根据实际情况对张墓进行处理。有关部门在进行论证后,认为修缮恢复张墓是可行的,其主要理由是:对构建和谐社会,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有一定意义;能体现当今社会的开放胸怀和人文关怀;张辉瓒在北伐期间表现良好,要对历史人物有个交待。
消息传回美国,张远仪非常激动,他深感党的政策好,2008年,整修一新的张辉瓒墓展现在游人面前。也就在这一年,张远仪从美国给在湖南老家的张氏族人写信,要回来给父母上坟。正当张氏族人作好准备迎接时,得到的却是张远仪去世的消息,张远仪没有见到整修一新的张辉瓒墓,确是一件憾事。
天择:虽然张辉瓒因反动被处死,但是其三个子女为党服务,女儿也嫁给地下党员,他们为党的事业做出了贡献,历史越久远,往往越能客观分析看待问题,对张辉瓒墓的修缮体现了党的关怀,对张辉瓒的评价也更加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