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绝境中研读《道德经》,最终悟出,世间真理不过这八个字!
众所周知,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的末代皇帝,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正式标志着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的结束。可以说,清朝晚期政府贪污腐败成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加之人们逐渐开始解放思想,社会环境非常混乱。
这样复杂的环境,让慈禧太后成为了继武则天后第二个实际掌权的“女强人”,也衍生了不少时势造就的英雄。最有名的晚清人物,莫过于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其中,曾国藩作为李鸿章的老师,在乱世中能脱颖而出,名列晚清四大名臣的首位,凭借的就是他卓越的能力。
曾国藩的仕途其实并不顺,研究他一生所经历的大起大伏,就可以看出,他的生命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老天没有赐给他英俊潇洒的外貌,也没有给他天下无敌的智慧。他的人生都是他凭借自己礼遇贤士的大度、临危不乱的定力、遇到困境的坚忍,一步一步谨慎走出来的,最终成就了自己的辉煌。今天我们要谈的就是,曾国藩在遇到自己人生第一个绝境时所悟出的人生处事之道。
曾国藩在服丧期间,临危受命组建湘勇,去剿灭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太平天国起义团。他本满怀壮志出山,团练初有成效,在攻取田家镇时迎来大捷,正是意气风发一举进攻长毛(即清朝对太平军的称呼)腹地之时,却三次败给石达开,损失惨重遭羞辱,得力干将也接连离去,恰逢父亲去世,不得不灰溜溜再度请辞回家守孝。
祸不单行,在曾国藩大败后,两江总督何桂清带领军队赢了几场胜仗。于是咸丰帝愈发对曾国藩不满,对于他的请辞直接应允,命他在籍守制。在这期间,曾国藩内心极度煎熬、痛苦不已,每每回忆当初团练的往事,再对比现在的情境,自己大败而归,有志难伸,心病也反映在身体上,变得衰老颓废、无端暴躁。
直到有位广敷先生的出现,不仅医治了他的身病,更医治了他的心病。这心病的医治,靠的就是世人皆知的《道德经》。回到家后,曾国藩闭门苦读《道德经》,反反复复仔细研读,忽然发现这从小他就倒背如流的名著,其实充满哲学智慧,貌似出世的人生态度,实则讲的入世的道理,讲的在凡世中如何竞争的大智慧。
曾国藩原本一直奉行“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严于律己,认为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把差事认真办好,必能得到朝廷信赖,不必虚以委蛇,与小人做人情往来。但现实却是处处碰壁,自己不被重视,反而小人得志。正如很多埋头苦干却不会花心思揣摩领导、同事的职场干将,望着别人一路升迁,自己却还在原地苦熬。
但曾国藩凭借《道德经》从这种痛苦中剥离出来,赢来了新的机遇。在读《道德经》五千字的经典中,曾国藩慢慢悟出了老庄之术的真正奥秘。《道德经》中第三十六章讲到:柔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柔其实能胜刚,弱其实可以克强。反复研读,方能真正明白其中的奥义,自此曾国藩幡然醒悟,总结出世间真理不过八个字,于是他写下了八字人生真谛。
这八个大字令曾国藩从苦闷的深渊中走出,让他明白了如何兼顾事业和宁静的心境,明白了如何与官场同僚、甚至得志小人相处。在曾国藩回家守孝前,曾因观念不和与左宗棠闹得很僵,两人关系一直在恶化中。与左宗棠修复关系,就是曾国藩以这八个字为出发点走的第一步。
知道左宗棠仍然恨意未消,不愿意见自己,曾国藩一改自己之前刚正不阿、丝毫不愿低头的性格,特意穿了常服,并且不带一个随从,独自前往。对于左宗棠特意刁难他从右侧小门进入,他也坦然处之,用真切的笑容去打动左宗棠,用怀柔的政策去跟他交流,对于左宗棠发表的观点,他虽并不苟同,却学会包容不再争辩求胜。
第一步的实践,效果出奇的好,左宗棠对于曾国藩的改变大感意外,与曾国藩迅速修复友谊。同时,曾国藩凭借八字真言领悟的道理,与之前交恶的长沙官员,都迅速修复关系,出山之后立马在湖南官场再度站稳脚跟。
曾国藩写下的八个字就是“大柔非柔,至刚无刚”。这句话看似简单,读透却需要相当的阅历,实践起来更难。不管在职场关系中还是在日常人际交往中,这八个字都适用,处理得当,百炼钢也会化为绕指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