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著】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同步监测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的临床价值

循心电踪迹,探心脏奥秘!

作 者:李 刚, 钟 雷, 严 婷, 宣骏梅

作者单位:绍兴市人民医院全科医疗科

左右都可以滑动打开心扉

引用格式:

李刚, 钟雷, 严婷, 等. 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同步监测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的临床价值[J].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9, 28(5): 311-314.

用您的引用

给心目中的

论文点赞

摘 要

目的  观察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同步监测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82例,依据患者是否合并阵发性房颤分为A组(39例,未合并阵发性房颤且心功能正常)和B组(43例,合并阵发性房颤),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动态血压测定仪、动态心电记录仪同步监测。观察各组昼夜血压、反杓型高血压发生情况及HRV参数\[正常相邻RR间期标准差(SDNN)、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结果  B组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为(76.65±9.21)mmHg、白昼平均舒张压(dmDBP)为(77.21±9.84)mmHg,均低于A组的(81.29±11.34)mmHg、(82.95±11.56)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为(128.93±15.92)mmHg,高于A组的(121.36±17.84)mmHg;对照组24hSBP、24hDBP、dmSBP、dmDBP、nmSBP、nmDBP为(110.72±6.31)mmHg、(73.13±4.86)mmHg、(112.06±6.52)mmHg、(74.64±5.40)mmHg、(106.21±5.08)mmHg、(68.24±3.95)mmHg,低于A组(126.87±15.28)mmHg、(81.29±11.34)mmHg、(128.69±15.97)mmHg、(82.95±11.56)mmHg、(121.36±17.84)mmHg、(76.27±11.84)mmHg;对照组24hSBP(110.72±6.31)mmHg、24hDBP、dmSBP、nmSBP、nmDBP,低于B组(124.26±12.94)mmHg、(76.65±9.21)mmHg、(123.46±15.12)mmHg、(128.93±15.92)mmHg、(76.50±9.63)mmHg;B组舒张压、收缩压反杓型比例(32.56%、39.53%)高于A组(12.82%、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SDNN(84.13±25.90)ms、RMSSD(41.23±16.59)ms,低于A组(116.58±30.76)ms、(50.79±21.07)ms和对照组(136.94±34.01)ms、(62.45±23.1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迷走神经功能降低,且易出现反杓型血压。

关键词

高血压 | 阵发性房颤 | 动态心电图 | 动态血压 | 心率变异性

高血压作为老年人群常见慢性疾病,多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能够导致患者肾、脑、心等器官功能改变[1]。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会增加脑卒中、大出血等发生风险,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同时也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重要诱因之一[2]。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同步监测,有利于了解患者昼夜血压变化情况,进而可指导临床诊治[3]。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同步监测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合并阵发性房颤将其分为A组(39例,未合并阵发性房颤且心功能正常)和B组(43例,合并阵发性房颤),同时选取同期到我院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情见表1。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各组一般资料对比

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each group

1.2 入选标准

(1) 纳入标准:① 高血压诊断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诊断标准;② 阵发性房颤诊断标准按照《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5];③ 认知、理解功能正常,未患有精神疾病者;④ 未患有肝肾功能衰竭者。(2) 排除标准:①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者;② 继发性高血压;③ 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 患有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糖尿病等疾病者。

1.3 方法

采用美国Spacelabs 90217动态血压测定仪24 h监测患者血压,测定血压时间:白昼(06:00—21:59)、夜间(22:00—06:00),白昼每20 min测定一次,夜间每30 min测定一次,连续记录24 h;同时采用杭州百慧动态心电记录仪研究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

1.4 评价指标

(1) 昼夜血压:24 h平均收缩压(24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hSBP)、 24 h平均舒张压(24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hDBP)、 白昼平均收缩压(dm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mDBP)、 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2) 血压类型:依据白昼、夜间血压均值评估,杓型(白昼血压均值>夜间血压均值的10%~20%)、非杓型(白昼血压均值>夜间血压均值的0%~9%)、反杓型(白昼血压均值>夜间血压均值的0%以下),统计A组、B组反杓型高血压发生情况。(3) HRV参数:正常相邻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in N-N intervals,SDNN)、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of successive differences,RMSSD)。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昼夜血压

B组24hDBP、dmDBP低于A组,nmSBP高于A组;对照组24hSBP、24hDBP、dmSBP、dmDBP、nmSBP、nmDBP均低于A组;对照组24hSBP、24hDBP、dmSBP、nmSBP、nmDBP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 2 各组昼夜血压对比

Tab.2 Comparison of diurnal blood pressure in each group

a:与对照组相比,P<0.05;b:与A组相比,P<0.05

2.2 血压类型

B组舒张压、收缩压反杓型比例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压类型对比 n(%)

Tab.3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types between two groups

2.3 SDNN、RMSSD

SDNN、RMSSD由小到大依次为B组、A组、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各组SDNN、RMSSD水平对比

Tab.4   Comparison of SDNN and RMSSD levels in each group

a:与对照组相比,P<0.05;b:与A组相比,P<0.05


3 讨论

高血压发生后将加重左心后负荷,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极易诱发心室舒张功能障碍,降低心脏顺应性,增加心房压力负荷,促使心肌纤维变性及心房肌电位不稳定,导致离散度变大,进而形成多种折返,诱发房颤。正常情况下受到脑力活动变化、体力活动变化、交感迷走神经昼夜节律变化及体内固有节律调节等影响,正常人昼夜血压具有节律性变化,多呈昼高夜低变化特点[6]。但临床实践发现,高血压患者血压持续偏高,尤其针对合并房颤的高血压患者而言,会出现特定昼夜节律性,故应对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血压进行测定,并了解血压变化,以掌握昼夜血压变化规律[7]

本研究观察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同步监测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价值,研究结果显示,B组24hDBP、dmDBP低于A组,nmSBP高于A组,同时A组、B组昼夜血压值高于对照组,舒张压、收缩压反杓型比例B组高于A组。由此可见,与健康人群和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患者并发房颤将改变血压昼夜节律,多可见夜间血压升高、白昼血压降低现象,反杓型血压类型患者比例升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将损伤靶器官,若夜间血压升高,甚至超过白昼血压,即可判定为反杓型高血压,且机体靶器官损伤严重程度与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程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故与杓型、非杓型相比,反杓型对靶器官损伤更为严重。娄满等[8]研究证实,原发性高血压依据昼夜节律可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其中以反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变化最为明显,血压节律改变较大,会对心脏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伤,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

HRV为用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评估的重要指标,是预防、检测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V参数,如SDNN、RMSSD等多被用于自主神经系统损伤及恢复程度的评估,其中SDNN多被用于交感神经活动情况的评估,RMSSD则可反映迷走神经的活动情况,故通过检测SDNN、RMSSD可判定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SDNN、RMSSD指标降低反映迷走神经功能降低[9-10]。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SDNN、RMSSD由小到大依次为B组、A组、对照组,提示与健康人群、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患者并发房颤后将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原因可能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夜间血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极易改变患者心脏功能,导致心脏组织重构,出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现象。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迷走神经功能降低,且易出现反杓型血压。

参 考 文 献  略

原创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