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官窑鉴定-新仿南宋官窑与真品的区别|瓷器鉴定真知堂
瓷器鉴定真知堂:
读完前面九节的朋友,对南宋官窑应该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我们鉴定一件瓷器是否是南宋官窑,要经过辩新老,断窑口,知价值三个阶段。下面就以实物说明南宋官窑如何鉴别。
南宋官窑总的来说,分为两大类,代表南宋早期的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和代表南宋中后期的郊坛新窑。早期的修内司官窑,遗址出土复原物非常多,但在传世的两岸故宫藏品中却非常少见。早期官窑主要特征为厚胎,器型高大,釉色则以粉青和炒米黄二色居多,分为厚胎薄釉和厚胎厚釉两种,器物以礼器和日常使用的盘碗为多,小器少见。
这件官窑三足弦纹双耳炉,是典型的南宋修内司官窑制品,类似器物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日本均有收藏。首先,从器型来看,这件香炉器型不大,然看似很大,所谓小器大样,隐约有庙堂之气。釉色莹润,色调偏灰,整器有一种透过胎骨的粉红质感,是由于瓷胎里的氧化铁被还原后成紫褐色,而瓷釉不够厚无法完全遮蔽胎色的原因造成的。
此器紫口现象明显,口沿下做出两道弦纹凸起,和后来龙泉窑的所谓出筋是一个道理。由于弦纹凸起,而釉水稀薄,所以在弦纹处就显出和本器器身釉面不一样的紫褐色来。一般而言,宋官窑瓷器由于是多次上釉多次烧成的,所以用手抚摸可见器物口沿下方有一圈较厚的釉,称为屯釉,但也不是没有屯釉的就是仿品。南宋官窑早期器有的就没有这个特点。
瓷器玉质感较为强烈,从底足来看,瓷釉到了底足非常肥厚,莹润欲滴,肉眼已经很难看见釉内气泡,从釉的厚度观察,此器至少施了3道釉,是南宋官窑非常成功的作品。
此器开本色纹片,纹片大而稀疏,就是所谓的牛毛纹。出土修复器可见纹路里有隐约的红色,是由于长期掩埋在土壤环境下造成的后期现象,并不是瓷釉本身所有的现象。
中国历史博物馆
而南宋郊坛官窑出土器物,早期和修内司官窑制品差异很小,中后期也就是南宋中期以后,生产的器物发生了大的变化,器型变小,胎土变深,更关键的是胎体变薄,整体釉质变厚,装烧方式从支钉支烧垫饼垫烧并用改到以垫饼垫圈垫烧为主。下面详细分享郊坛官窑的几种典型类型。
这件台北故宫收藏的南宋官窑长方盆,由于没有打洞应该不属于花盆。此器釉色莹润,满布鱼鳞状开片,也就是所谓的冰裂纹。冰裂纹和牛毛纹很多朋友容易混淆,所谓冰裂是一种大冰块里暗布的隐纹,冰无色而隐纹白色,从而形成一种明暗相间的纹路。这种纹路其实是官窑釉在适当的温度下生成玉质感晶体的直观表现,今天这种纹路已经仿制成功。接下来还有七种不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