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30【剪纸】纪念邮票
1959.01.01发行 全套4枚 发行量750万套
(4-1) (154)8分骆驼 (800万枚)
(4-2) (155)8分石榴 (800万枚)
(4-3) (156)8分公鸡 (800万枚)
(4-4) (157)8分 戏剧人物(750万枚)
邮票规格:23×29毫米 齿孔度数:14度
整张枚数:150枚(15×10) 版别:胶雕(无背胶)
雕刻者:高振宇、高品璋、宋广增、贾炳昆 资料提供:张仃
设计者:孙传哲 印制厂:北京人民印刷厂
剪纸,又称刻纸或剪画,因创作时使用的工具不同(或刻刀或剪刀)而名称有别,然而由于艺术效果大体相同,故而统称剪纸。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剪纸艺术是在纸与剪刀出现后才产生的,但其渊源却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早在商周时期即有用金箔等金属薄片镂刻的制品,唐朝时又有以丝帛或纸张剪成人形的民间风俗。随着剪纸艺术的逐步发展,其应用范围也愈加广泛:或直接贴于窗户、门楣之上,或作为穿着用品刺绣的底样,或作为独立的艺术品。剪纸艺术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逢年过节或婚嫁喜庆之日张贴在门窗或墙壁之上,热烈地衬托出吉祥喜庆、人寿年丰的气氛。全国各地的剪纸风格各异:或粗犷简洁,或朴素大方,或细腻多变,或富丽堂皇。剪纸题材丰富,飞禽走兽、人物鱼虫、神话传说、文学戏曲等均在表现之列。它构图明快、洗练,生动别致,情趣浓厚,装饰性极强。
1959年1月1日,为了反映中华民族悠久的民间艺术传统,邮电部发行了《剪纸》特种邮票,全套4枚。
第一图为“骆驼”。用冷色调处理骆驼的背景使人联想到它在艰苦的环境中坚韧耐劳、不畏辛苦的精神。
第二图为“石榴”。本幅剪纸邮票表达了多子多寿的愿望。因为在中国民俗中,石榴代表多子,而桃子则代表祝寿。
第三图为“雄鸡”。雄鸡羽毛的质感则被表现得洒脱大方,其高傲的姿态跃然纸上。以红色衬底,则显现出东方欲晓的情景,烘托出热烈的气氛。
第四图为“戏剧人物”。它取材于“三娘教子”的故事,却有意将孩子隐去而突出苦心教导孩子的母亲形象:身倚织布机,手拿书本。整个画面繁简得当,虚实有致。
这4枚邮票图案以单色平涂的深色块衬底,剪纸图案也采用单一颜色,而且没有设边框,四周也没有留白边,就像剪纸形象贴在单色纸上一样,既完整地保持了原剪纸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又使剪纸形象醒目地突出在画面上,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富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邮票采用张仃珍藏的陕北民间剪纸图样。这套邮票图案采用了全国闻名的西北民间剪纸。西北剪纸比较单纯、粗豪、简练、有力。它常常以个体的形象出现,完全不要任何背景。在物体形象上,也力求概括简练,把对象的特点突出,不拘泥于细节的刻画。邮票图案选用的剪纸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采用了锯齿纹(又称狗牙纹)的表现方法。锯齿纹是一种整齐而富于变化的装饰纹样。它在中国民间剪纸中经常出现,不仅动物形象上有,植物形象上也有,就是塑造人物形象时,也广泛使用,成为一种普遍的程式化的表现方法。用锯齿纹创造出来的形象,特别显得纯朴、浑厚,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