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居,宅在疫情中的南京,听《沙家浜》
(这是交响音乐《沙家浜》,建议先点开来听,边听边看文字)
谁也无法预知,六朝古都,省会南京在这个夏天里遭遇到这样的情形。
疫情,新冠疫情。
宅,在家,听听音乐,听听戏,听听老戏,听听曾经特别熟悉的革命样板戏。
“沙家浜就是你们的家!”
同志们杀敌挂了花,沙家浜就是你们的家。
乡亲们若有怠慢处,说出来我就去批评他!
半年不曾来这个省城。一来,竟遇到了情况。疫情。
我是开车来的,我想开车回去。
别啊!这是你的家。
你离开这个家,到另外的那个家去,请出示通行证——48小时之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检测,已经有过了两次。是全员的检测。是全员积极响应、积极参与的检测。
不给结果。那就是最好的结果。就怕在检测之后的某一个时候,一辆救护车开在楼下,请你上车。
那才是可怕。
管起来了。控制起来了。
这是个热情的城市。这是热情的省会!
你来了,且别走。
“这回来就不走了,在沙家浜扎下去了”
你有害怕的事吗?
我有。
剧中,那个刘副官说这个话的时候,对阿庆嫂是客气的。可是,今天,再听这个戏的时候,我真的好害怕。
我怕,这个病毒在这扎下来,不走了。
“要防止,骄躁的情绪滋延漫长”
郭建光,只是一个指导员,太有才气了。他懂得做人的工作。
人,总是有怕的。尤其是在生死之际,“怕”字尤其厉害。
可是,人又好像是极其低劣的动物。日子稍好,会骄;遇到情况,会躁。
这可怕的疫情,去年曾让人怕了一通,怕得连年都没过得好。
后来,专家说了,这病毒不怕冷,怕热。天热起来的时候,就可以摘下口罩,自由活动了。
后来,武汉解封了。我们胜利了!
谁知,这个阴影还是在中华大地流窜着。
这个阴影到了某地,会让那个地方的人增添了许多的怕;这个阴影尚在远离某地的一个角落,人们会欢呼!
“灾不在此”。
突然,想到了我们这个地方有一个风俗,“烧蚱蜢虫”。
“蚱蜢蚱蜢虫,人家田里全是虫,我家田里没有虫!”
不曾想,这个虫,突然在我们的身边活跃起来了。
“胜利往往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那一场的名字就叫“坚持”。
被困在沙家浜芦苇荡中的新四军伤病员们已经产生急躁情绪了。郭建光教导他们,“胜利往往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五十多年,这句台词一直在激励着我。
能拼敢打,容易;拼得赢,打得胜,才是本事。
“韬光养晦”,是中华的大智慧。
战争时期用得到这策略。非战争时期,这韬略依旧用得上的。
敌军强,不怕;疫情严重,不怕!
我们坚持!我们再坚持一下!
突破,是指日可待的。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挺然屹立傲苍穹。
八千里风暴吹不倒, 九千个雷霆也难轰。
烈日喷炎晒不死, 严寒冰雪郁郁葱葱。
那青松逢灾受难,经磨历劫,
伤痕累累,瘢迹重重,
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
蓬勃旺盛,倔强峥嵘。
崇高品德人称颂, 俺十八个伤病员,
要成为十八棵青松!
五十多年前,参加小学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参加演出的第一个节目便是这个。太小了,没资格上台,作为乐队的成员,伴奏之外还要帮唱。前面的不归我们唱,是一位演员在台上唱。我们只负责唱“枝如铁、干如铜”那几句。
坚持,坚持!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荟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这其实是《沙家浜》第二场中郭建光的唱段。
这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唱段。而且,我熟悉至少好几个地方戏的这段唱呢。
人,是要有信心的。
“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
“沙家浜,总有一天会解放!”
这茶,喝到这会儿才喝出点味儿来
这是“智斗”那一场中阿庆嫂的一句台词。
当年,不懂这句的意思。若干年后也并没真正听懂这句话的意思。
今天,懂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