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全日制”,废除985名校旧观念,门槛教育转向终身职业教育
高考刚刚结束,转眼又到了秋招的工作时节。
还记得第一次投简历时的胆颤心惊吗?还记得第一次面试新人时的欣喜吗?
人生仿佛就是一个偌大的旋转门,兜兜转转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今年秋招的热词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简单来说就是全日制本科,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本科,非全日制研究生之争。
还有人说本科以下也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本科以下的还区分那么细干嘛!研究生这一类咱们姑且不论,毕竟能够考上在职研究生的已经实属不易,就别再乱扣上非全日制的帽子了。
今天咱们重点讨论一下:门槛教育——本科,以及985和211,最后再来谈一谈终身教育和中国教育的未来。
985和211的由来:
985大学来源于985工程,要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家级工程,提出时间:1998年5月
211大学来源于211工程,要在国内建立100所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提出时间:1995年11月。
截止到2021年,可以说211工程已经实现,而且完成得不错,但是985工程却实现得不太理想。在现今的中国,高等学校的代名词有很多,以北大、清华、科大和上海复旦为代表,在国内绝对是数一数二,但是放在国际上去排名却不高为啥?
本科好不容易比下去了千军万马,本科毕业后人家出国了,跑去世界排名更靠前的一流大学报到了,这就好比北大、清华等一批我国最有名的高等学府,仿佛专门给国外的一流大学筛选、培养,基础人才。在现如今的社会里,说本科是门槛教育,大家应该觉得不过分吧。
北大、清华没有出国深造的学子们,找工作应该不太难吧,考个公务员,事业单位啥的,不说百分百,但至少八成以上都可以找个相对不错的工作了。同样一个工作岗位的机会,很容易就会被这一批所谓985大学牌子给挤掉。985大学目前40所不到,211工程大学门槛100多所。
咱们算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我们曾经的理想,要在国内建立100所重点院校,现在我们通过几代教育人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但是问题来了,还有个985高校。这就明显不公平了,同样是211工程的一百所大学,非要整个前40名高校来,这不是前后矛盾了吗?让排名第41—100 名次的也算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学情何以堪。如果是这样,那为啥要整个211工程呢?你直接搞985就好了吗,就好比A股,永远的上证50,创50,科创50,双创50.
又要建国内一百所高等学府,又要搞个985大学,大家可以想一想是不是有点冲突了?
还有一点我们大家都忽视了,提出985工程和211大学的时间表1995年和1998年,那是20年前吧,20年后的中国日益昌盛,其他不谈我们教育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00所大学,乃至300所大学,似乎根本就满足不了当前国人文化教育水平的需求,这也就是为啥高考越来越难,但是国内教育质量和学子们综合文化素养并不高,为啥?一切为了高分,没时间陶冶学生的文化底蕴,没时间让学子在高考以前,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没法保证孩子们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迈入大学。虽然高考有体育分项,那也仅仅是做做样子,走走场子,如是而已。
2000年以前我们提出了985工程和211工程,2021年的今天我们的教育目标难道还仅仅停留在20年前的教学目标吗?很显然,985工程和211工程的观念已经过时了。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不是应该早早提出更高要求的目标追求呢?那么,换句话来说就是985工程和211工程已经过时了,我们不能时刻抱着过去的荣誉不放手,那么在过去20年以后,我们的教育水平还能属于世界一流的前列吗?要知道在中国更广大的地区,我们人均文化被教育年依旧很低,本科已经是门槛教育了,本科的985和211早已不符合中国教育目标长远发展了。
我们的经济工作五年一个小周期,五年规划定时更新,然而我们的最高教育目标居然已经有20年没有更新了、、、、那么下一个20年,50年我们的最高教育目标是什么?中国教育未来的方向又在哪里?
我们都该好好反思了,别再争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了,本科的门槛教育去谈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又有多大意义呢?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教育的未来——终身教育。
以往我们的观念,大学毕业了,就跟学习说拜拜了。有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还学啥呢?年纪大了,工作压力,家庭生活之琐碎,记忆力下降和衰退,想学也学不动了。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但是现在企业竞争压力大,企业内部岗位竞争力也变得更强了,不学习行吗?来一个新产品,上一个新技术,不学就意味着淘汰和下岗。试问你不想学行吗?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略之争,说到底就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科技竞争,国民之人才竞争和教育竞争。未来,大学期间的教育也只是系统学习的方法论,也仅仅是职业教育的门槛而已。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能力的证明,无不说明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大学的门槛教育。既然都是门槛教育,还非整个985工程的大学毕业证的门面有啥意思呢?
中国教育的未来方向:
1、应该加强对学前教育和幼儿园教学资质的管理,健康的孩子们才是国家的未来。
2、小学——十二年的义务教育体系不变,但是应该尽可能改变高级中学,高级高中,重点高中的提法。未来中国高考将会发生重大变化,高考还会是人生当中的第一场考试,但不会像现在那么的重要。
3、废除985工程和211工程的提法,提出新的最高教育目标。未来的大学也仅仅是门槛教育的开始,也是学子们走进社会前的准备阶段。
废除高考唯学分录取制度,废除重点大学优先录取的做法,研究生以上学历可以继续本着择优录取的原则,本科生大可不必如此。每个省会城市要建立自己的省属重点大学、高等学校,职业高校等。
举例说明:以往像985工程,重点大学唯高考分数优先择优录取人才,变相的让最优秀的学生全部挤进像北京、上海这样名牌高校比较多,容易扎堆的地方,这样就造成现如今北上广深人才资源的浪费,而其他省会城市高等学府寥寥无几,本来嘛最优秀都被北大,清华强去了,这本来就是不公平竞争,废除了本科生的985工程和211工程之争,让各省省内高校都有优先择优录取本省最优秀学子的权利,这样除了北大、清华以外的省属最高最有名的高校,至少有一个机会,能与北大、清华竞争下一个20年的机会。
说白了,如果不是高考分数最高的一批学子,被迫被录取北大、清华,或许未来的中国会有更多的大学会超越北大、清华的教学水平。当然北大、清华依然可以优先录取北京地区和河北地区的学子们,也可以跨地区一些名牌大学相对少的地区,要让更多的北京的大学太多西迁,迁往西南,西北地区。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为什么一定要扎堆放在北京地区呢?为了中国教育的未来,应该让一些国内一流的名牌大学,主动从北上广深地区迁出,去让更多人均教育水平较低的地方,人人都有被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不仅仅是通过更高的高分。
未来之中国,再也不应该发生北京的考生考500分不到上一本,其他边远山区的学子们考个650分甚至都不能录取一本。一名浙江的考生考700分被北大、清华优秀录取了,结果只能让浙江考生考不上北大、清华的落地学子报考浙大,这对浙江大学公平吗?
为了教学资源的公平竞争,北京的考生必须考650分上一本,各省一流名牌高等学校录取分数线应该一致。北京地区最优秀的学生上北大,清华没有毛病,浙江地区最优秀的学生上浙大,上海的复旦,安徽的科大、厦门的厦门大学都一样。本省的优秀学子优先录取本省最有名的高等学府。而且教育资源方面也不应该向北大、清华等高校倾斜。公务员招考,企事业单位招聘,不得再向北大、清华倾斜,同时也可以杜绝一些政府机构搞出的同学会等。这一切首先都要先从废除985工程观念开始。北大招不满的招生名额,向西北、西南地区考650分以上的学子切斜入学率,在北京也要考650分才能上北大。只有让更多省会高等破茧而出,各省会一本的考分才会慢慢降下来,各省属高校未来20年内,可以优秀录取更多省内优秀学子,何愁没有更多的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超越北大、清华呢?如果被超越的北大、清华,他们也会有自己的转型升级之路。
本科的门槛教育,各省学子都应该有一次公平的考学机会,同样的高考分数考取心中理想大学的机会。而各省高校也可以通过优先录取本省最优秀的学子,未来也可以提升各省属高校的知名度,教育质量。我们不需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冒尖,但是我们需要各省都有1—10所优质名牌高校。至于研究生招考标准,各大名校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来。
4、职业教育。未来中国的高等学校必将跟企业科研项目和教学培训基地紧密相连,必将跟全社会的职业教育、终身教育挂钩才能够走得更远。高校应该为企业服务,也是企业事业单位培养塑造人才,企业就是为国家战略服务的。国家战略需要发展什么,产业资本就应该涌向哪里,那么高校就应该按照企业事业单位人才的需求方向,制定相关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
这才是中国教育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