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病离不开这3条原理,不服来辩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的支持与推广,人们逐渐倾向于找中医看病。
“中医看病的方法有望、闻、问、切,还有的大夫用五运六气掐指一算法。”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名誉主任李鲜教授说,不管用哪种方法,中医在认识和诊察疾病时,主要是依据3条原理,才能更准确,才能真正的辨证施治。
第一条叫做司外揣内。
也称以表知里或者从外知内。
这个“外”是指疾病的外在表现,而“内”是指体内的病理变化。
司外揣内,是指通过诊查疾病反应于外部的现象,推知其内在的变化情况,从而认识疾病的病理本质。
在《灵枢·本脏》中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中医的这一认识,与近代控制论中的“黑箱”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里所说的“黑箱”指那些既不能打开,又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其内部状态的系统,通过观察分析患者表现于外的症状、体征去推测体内的变化。
在中医诊查疾病的时候非常常用。比如说通过看到病人的舌红来了解到体内有热了,通过摸他的脉出现了弦的表现,推测肝气存在郁滞,这都是由表知里这样一个原理。
第二个原理是见微知著。
在这里“微”是指微小的局部的变化,而''著”指的是明显的整体的情况。
见微知著就是说通过观察微小的局部的变化,来测知人体整体的情况的一种方法。
这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机体某些局部常常和我们的内脏,和我们的整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包含着我们机体的一些生理病理的信息。因此,有人认为中医学所说的“见微知著”属于当代生物全息的思想。
所谓全息理论就是指人的某些局部可以看作是全身的一个缩影,像眼睛、耳朵、舌头等。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器官,但是其变化,可以反应全身脏腑、气血的变化。
第三个原理是以常衡变。
常,指正常的、生理的状态;变,指异常的、病理的状态。以常衡变,是指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
专家名片
李鲜 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学位指导老师,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脾胃病科名誉主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首批肝胆病咨询专家,河南省保健会诊专家。
擅长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胆囊炎;急慢性胰腺炎;各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等疾病。发表论文30余篇,课题6项,医学专著5部。
坐诊时间:周一上午,河南省中医院本部(东风路)门诊四楼名医堂出特需门诊,限号15位;周三上午,河南省中医院西区医院名医堂出诊,限号 20位;周二、周五全天,河南省中医院本部(东风路)普通门诊。
【李鲜研究生 赵树克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