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用法
黄芪只能补气?其他作用你知道吗?一文看全国医朱良春,仝小林院士,邓铁涛教授,黄煌教授等怎么用。
黄芪补气的作用很多人都清楚,但黄芪的作用远不止补气这么简单。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癫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伤寒论》之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痹之身体不仁。
《金匮要略》云:“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乌头汤证是典型的寒湿痹证,方用麻黄乌头温经止痛,芍药甘草缓急舒筋,其配黄芪的目的,主要是通阳气,运热药达经络。
仲景云;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正此之谓也。说白了,还是用黄芪的通阳气,运精微的作用。血痹造成的血虚是营气不济,肌体缺乏营养,其根本原因是经络不通,临床上半身不遂的人并不缺乏营养。张仲景用黄芪治之,打通经络,生发阳气,送补血药与病体。
王清任利用黄芪通经络的作用,补阳还五汤就是典型。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舌暗淡,苔白,脉缓。
《验方新编》中的四神煎,主治鹤膝风,黄芪重用就是此意。
邓铁涛教授自拟“强肌健力饮”,以大剂量黄芪为主治疗重症肌无力。治疗子宫脱垂,治以补中益气汤加首乌,黄芪必须重用。曾治胃黏膜脱垂之患者,用四君子汤加黄芪,配枳壳作为反佐,一升一降,再诊时已无胃痛。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黄煌教授曾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冠脉搭桥术后多发性肌炎病例,生黄芪重用,无不良反应。如治浮肿,量大,治半身不遂、骨质增生疼痛等,可用中等量;用于上消化道溃疡,可用轻量。
黄芪是传统疮药,有生肌作用,尤适用于“久败疮”。皮肤病专家赵炳南教授黄芪膏,用黄芪浓煎成膏,加入等量蜂蜜。
仝小林院士遇到伤口久不愈合的病人,常用经验方“参归杞汤,”用大剂量黄芪配伍党参、当归、枸杞等,并可加老母鸡一起煎服。
国医朱良春用大剂量黄芪配地龙治疗慢性肾炎。
黄芪是升阳之药,轻用升压,重用降压。治疗低血压常用补中益气汤,其中黄芪用量轻量;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黄芪必重用。
现代药理证明,黄芪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力,保护心肌细胞,扩张血管和冠状动脉,降血压。
黄芪是一味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细胞生理性代谢的双向调节药物,既能升高低血糖,又能降低高血糖。其不同调节作用主要通过不同的配伍和剂量实现。
南方医科大学的钟洪等认为,正盛邪实时黄芪用量偏少,正虚邪少时黄芪用量偏大。一般来说,黄芪用量少量能升阳举陷,轻量克利尿作用显著,但用至大量则尿量反减少。老年人气虚不摄、夜尿或尿频清长,则需用大量以益气固摄。脑中风后遗弛缓性瘫痪,宜用中等量。
夏翔教授用黄芪加生地黄配成药对,以制约黄芪温燥之药性。生地黄具类激素样作用,黄芪能提高及调节免疫功能,故二者配伍,能在治疗与免疫密切相关的疑难杂病中发挥重要功效,可用于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切勿随意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