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屡屡成功后的一次惨败

时间:2011-10-18  来源:历史春秋网  作者:纪大华

  虽然赵氏与秦共祖,但赵国并不是周天子的封国。据《赵世家》所记,“叔带之时,周幽王无道,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建赵于晋。”此时的赵氏,可以说“一贫如洗”。第一个为晋立功的是赵夙,“晋献公赐赵夙耿”。后来赵盾任晋的国政,权势显赫。屠岸贾横行时,赵氏面临灭顶之灾。幸而得到众人的鼎力相助,赵氏孤儿才得以生存。到了晋平公时,赵氏孤儿赵武为正卿。
  
  赵简子在位时,六卿“以法诛公族祁氏、羊舌氏,分其邑为十县。”这是赵氏得手的第一块地盘。
  
  赵氏得到的第二块地盘是晋阳。为了保住这个地方赵简子不请示晋君就杀了邯郸午,故《春秋》说:“赵鞅(赵简子)以晋阳畔。”意思是,以后赵鞅必定依据晋阳城背叛晋国。
  
  到了晋定公二十一年时,赵简子占据邯郸、柏人。“赵名晋卿,实专晋权。”
  
  赵襄子立四年,知伯、赵、韩、魏四卿分范、中行故地。乃至于晋出公怒告齐、鲁,欲伐四卿。四卿共击晋出公。结果,晋出公逃奔向齐国,中途死亡。
  
  到了赵敬侯元年,赵国开始以邯郸为都。十一年,魏、韩、赵共灭晋,分其地。
  
  赵武灵王二十年,略取中山地,至宁葭;西略胡地,至榆中。二十一年,大举进攻中山国,取曲阳、丹丘、华阳、石邑、封龙、东垣等。中山献四邑,才罢兵。过了两年,又攻中山。二十六年,再次攻中山,赵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
  
  赵国的发展可谓一路顺风,地盘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
  
  赵惠文王十二年,赵与秦、韩、魏、燕攻齐,夺取灵丘。十六年,赵与秦数攻齐。廉颇带兵夺取了昔阳。十九年赵奢带兵攻取齐麦丘。二十三年,廉颇攻取魏几。二十四年,廉颇攻取魏子房。又攻取安阳。二十五年,燕周为将攻取昌城、高唐。二十六年,取东胡欧代地。
  
  这期间,秦国因为怨恨赵不与之共击齐,也曾夺取了赵国几座城池,但并没有造成多大的伤害。可以说在长平之战之前,赵国一直保持着积极进攻的姿态,扮演着扩张者、胜利者的角色。
  
  正由于赵国的发展太顺利了吧,才埋下了致败的祸根。这就是过于恃强、自信、轻敌。正如老子所说:“福兮,祸之所伏。”
  
  长平之战的起因是韩国上党的守尉冯亭来到赵国,见到赵孝成王,说:“韩不能守上党,上党就要被秦所占。我国的吏民都以入赵国为安,不愿入秦。我们有十七座城邑愿献给赵国。”赵王听后十分高兴,召见军事首领赵豹说:“韩国的冯亭要将十七座城池入我赵国,我们接受下来怎么样?”赵豹说:“圣人把无故的大利看成祸害。”赵王说:“人们都被我的恩德感召,怎么说是无故受利呢?”赵豹说:“秦国蚕食韩国的地方,从当中隔绝,使之不能通联,本来的目的就是坐受上党之利。韩国所以不将上党并入秦国,是欲将祸事转嫁给赵国。秦国付出那么多,自身强大不能得到利,相反让我们得利,这怎么不是无故接受大利呢?”可是赵孝成王一点听不进赵豹的话。赵豹出宫后,赵王又召平原君和赵而告之。他们说:“我们派了百万兵力去进攻,过了一年都不能夺得一城,今日送上十七城,这样的好事,不可失去。”赵王说:“好。”于是,赵国发兵取上党,令廉颇带兵驻扎在长平。

 长平之战,秦军坑杀赵国军队四十万人,一次战争的死亡人数创战国历史之最。司马迁写道:“王悔不听赵豹之计,故有长平之祸焉”。从此赵国由盛转衰。最终,赵国为秦国所灭。
  
  历史事件的价值在于引发人们思考。痛定思痛:
  
  第一,天上真的能掉下馅饼?长平之战起因与结局再次回答了这个问题。韩国上党的守尉冯亭在没有受到秦国进攻之前为什么没有把十七个城池献给赵国,而在受到秦国进攻时要把十七座城池入赵,赵豹一语道破“欲嫁其祸于赵也”,而赵王竟然看不出来,以为韩国真的是把馅饼送给自己的。在我们得到利益之前最好要想一想,别人为什么要把这个利益给你,他的动机何在。只有吃透了别人的动机,自己才不会吃亏。
  
  “圣人甚祸无故之利”,即圣人把无故的大利看成祸害。任何利益的获得,都必须要有一定的付出。小付出小利益,大付出大利益,付出是与收益成正比的。如果,突然有大利降临,就是大祸的前兆。中国圣人的这个认识比“天上不可能掉下馅饼”,又前进了一步,把掉馅饼与灾祸连在一起,对事理的揭示更具深刻性。
  
  第二,赵王为什么听不进相反的竟见,却只听得进相同的意见?固然他被赵国历史上一次次攻城夺地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但也与他个人的品德有关。这个人自以为品德高尚,“人怀吾德,何谓无故”,而实际上是自我膨胀的人。在赵豹说了“秦服其劳而赵受其利”之后,赵王仍然不听,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赵王一贯的处世原则是让别人奋斗,自己从中取利。这其实是一种很坏的品质,不劳而获,坐收渔利。此外,赵王大搞一言堂,只听相同竟见,不听相反意见,这个中国君王历来所具有的一种很坏的品质,他也同样具备了。
  
  屡屡得手后的一次失手,往往就能丧失以前得到的全部利益。四十万人的生命,国家由盛转衰,赵孝成王负得了这个责任吗?再“后悔”也无济于事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