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特效,也不刺激,这部科幻片凭什么让人铭记?
科幻电影按照大致类别分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软科幻,一类是硬科幻。软科幻主要以阐述逻辑观点为核心,且有时候会上升到哲学高度来思考一些大问题,比如说存在与毁灭,生存与发展等等。硬科幻则是利用现有的物理认知,加之一些想象力来创造一个未来世界,硬科幻更多的带给我们一种视觉冲击,而软科幻,会让观众不自觉地思考某些哲学问题。
说完了区别,我们来看看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本片叫《K星异客》,是一部软科幻电影,全片围绕着一个自称来自遥远的K星球的生物,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故事,这个故事最后也没有完全的确定这个人是不是来自K星,最终,留下的答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探寻。
《K星异客》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看到这部作品,我们会不自觉地想到另一部作品《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同样是两部软科幻电影,两部电影的共同点就是为我们阐述哲学问题,而这也恰恰是科幻电影的基点——物理的最高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物理是一门科学,然而科学的尽头需要的是人们不断的探究,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当我们决心去探究一些事情的时候,总是会发现自己的想象力不够用。人们成年后,在接受了一定科学逻辑框架,作为自己的基础判断依据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框架仅仅能解决已知的问题,对于未知的高度,全部依靠这些框架就会容易形成天花板。然而探究未知,天花板会经常碰到。但依靠着现有的认知去看待这些天花板,我们的物理学家或者其他科学家们就容易陷入到瓶颈。
当认知解释不了一些现象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就会将这些现象判定为谬论。然而真相又是如何呢?我们从本片中抛出来的这个经典的概念进行探究。当这个外星生物体,当着一帮天体物理学家的面说了一句“再见,你好”之后。这帮人是什么反应?很明显,他们的反应就是大众对于未知事物的反应。
然而这个世界上,很多未知的事情太多了,然而我们的知识能解释的却太少了。因此,物理学也好,天文学也罢。任何的科学学科最终的尽头一定是哲学。因为普通科学的尽头在你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后,你会发现,他是有限的,有限的知识在解决不了无限的未知的时候,就会是一种瓶颈,然而无限的哲学来解释未知的时候,科学才会对其发起新的冲击。
对于人类而言,任何认知都是有基础的,这些存在着的基础,另一种程度上却成为了我们现实中探讨新的概念的累赘。为何这个来自K星的人,会被认为是疯子,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现有的逻辑并不能解释他的行为。超出自己本身的认知,比如能知晓天体物理运行的规律,然而这个规律本不该被这样一个人知晓等等。他的行为配不上自己超出人类的认知,因此,人类社会会认为这是一个不符合逻辑的人,同样的,对待不符合逻辑的人,让他继续存在显然不合理,所以就只能当他是精神病。
这是很多正常人看待精神病的一种逻辑,然而如果从这个外星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人类社会是不是他们眼中的精神病世界呢?想来也是有可能的。人类社会依存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比如说家庭,比如说亲情等等,这些都在他们那里不是必须的。关系的依存来源于产生这些关系的人。当这些人默认这些关系的时候,这种社会关系才会潜移默化的成为习惯,进而演变成为一种稳定的结构,且不容怀疑。而这种稳定的结构无疑成为了所有人的桎梏。我们要产生新的社会关系,就一定要对于旧的社会关系进行彻底的破坏。否则,接受新事物就成了空谈。
因此,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就成了本片重点阐述的话题,而这个话题也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新的考验。从现有的限制框架中,跳出来,然后才能有新的发现,然而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很少。因为科学的尽头一定要有哲学思考作为指引,否则就容易陷入瓶颈且不能自拔。
本片所展现出来的这种哲学观点才是精髓,而那些友爱以及其他情感上的共鸣并不能让这部电影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就像《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一样,感情上的故事并不是那部电影成为经典的主要理由,他的核心点依旧是人类的认知科学的止境。
以上《K星异客》作为一部并没有任何的特效的科幻片,它所存在的依据来源于它呈现给观众的这种科学理念。探究未来的时候,科学技术是工具,但唯工具论却会将人引入到歧途。只有秉持一个哲学观点不断深入,科学才能继续发展,对于电影也一样,即使没有特效,科幻片也依旧能成为经典。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