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与“百花”(图)

余光中与“百花”(图)

余光中(左二)与审稿编辑交谈,左起文秉勋、曾永辰、薛炎文。

  上世纪80年代,台湾的文学作品传播大陆,一首《乡愁》,让人们记住了余光中。因为写作的体裁,与出版散文的特色不期而遇,百花文艺出版社开始关注这位台湾作家。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海峡对面的文学作品走进了大陆的书店。1988年,余光中的诗选在福建出版;1989年,余光中的散文选在广东出版。90年代,凯风南来,余光中的书成了大江南北文艺出版社的抢手货。1997年,“百花”出版了余光中的散文集《高速的联想》。渐渐地,余光中的作品看多了,余光中的传闻也听多了,前者既为大陆的出版物,自然都是正能量,而后者则不尽然。但我一直认为,无论如何,在当代中国的文学殿堂里,余光中应该有一席之地。世纪之交,“文集热”在大陆出版界莫名而起,我便萌生了为余光中出版文集的念头,虽说不免学步之嫌,但我坚信,绝无灾枣之讥。2002年2月,我社编审曾永辰随天津出版代表团访问台湾,我嘱他到高雄的时候,去拜访余先生,当面表达我们的意愿。永辰不辱使命,和余先生达成口头协议。同年3月底,余先生到苏州大学讲学,4月2日,我和永辰一天驱车一千公里赶赴苏州,当晚在苏州大学余先生的住所,签订了《余光中集》的出版合同。苏州大学一位负责接待余先生的干部,一直陪伴在旁,合同签订之后,他高兴地说,余先生能把文集交给“百花”出版,真是“百花”的荣幸,这让我很不以为然,便说:“能在'百花’出书也不辱没作家。”合同规定,总印数3000套,版税10%,而且注明“本合同所涉及的币种为美元”,我当时粗略估算,稿费支出就要1万多美元。后来,这笔稿费并未以美元支付,余光中主动提出来要人民币。

  合同签订之后,余光中交给“百花”的稿件,是31本书。这些书并不是从台湾寄过来的,是余光中交代曾永辰去北京拿来的,对方是余光中大学时的一个同学。为了编好“余光中集”,我赶紧五台搬兵:请出徐柏容、董延梅、邓元惠、文秉勋四老,成立了一个编辑组,负责余稿的审定。四位前辈均已年逾古稀,其中徐柏老已是杖朝之年。半年之后,书稿审阅一过,编辑组觉得有些问题最好能和作者当面交流。2002年深秋,余光中应人之邀到了北京,决定挤出一天时间来天津。10月20日,“百花”去车接余先生,晚上十点多钟赶到天津,第二天上午和“百花”的编辑组一起讨论稿件。那天见面的五位老人,年龄相差不超过六岁,可谓同代人,在他们生命的年轮刚刚展开的时候,天翻地覆,其中一人选择了“鼓浪而去”,从此,“长江断奶之痛,历四十三年”,再回首已是“雪满白头”。当时的场面,让我不由想起余光中的诗文。那是余光中第一次到天津,是我第二次见他。相比之下,“四老”谈笑从容,如晤大陆作家,余光中则显得有些拘束,言语谨慎。谈到书稿的编辑,余先生表示:“如不适用,可全文、全诗删去,但不要删改诗文中的字句,以免影响全文语气贯通。”“百花”十分尊重余先生的意见,但是在后来的编辑中,却打了一半的折扣,因为文不同于诗,洋洋洒洒几千字,只因一两句话“不适用”就全文删去,实在无法割爱。编辑组当时商定:凡“全文、全诗删去”的,保留目录,全书最后设“附录”予以告知;凡略有删节依然收录的,文末都加“编者注”,予以知会。那天中午,“百花”在“狗不理”宴请余光中,席间上了“狗不理老烧”,诗人看来有些酒量,但囿于场合不便发挥,临别时我们特意送了两瓶“狗不理老烧”给他。下午还有些时间,我提议去梁启超故居,余先生听说“饮冰室”在天津,颇感意外,很有兴致去看一看。在梁启超的书房,故居的管理人员破例,允许“乡愁诗人”坐在梁启超的大写字台后面照了一张相,如今这张照片就收在《余光中集》第九卷。想必是此行印象深刻,但来去匆匆,兴犹未尽,2005年11月,余光中借北上之机再次到津,偕夫人同游,曾永辰全程接待,义务导游,陪同诗人夫妇游览了五大道、庆王府、天津博物馆、梁启超故居。那是余光中第二次来天津,也是我最后一次见他。

  《余光中集》的顺利出版,“四老”功不可没。其中“百花”原副总编辑董延梅大姐用五个多月的时间,审阅诗集7部,散文集5部,通读360首诗歌,108篇散文。16k的条格纸,密密麻麻写满30页的审稿意见,当得起“精准”二字:既赞叹作者的爱国情怀与诗文功力,又指出他的自负与偏颇,而前者正是作品取得成功且受到国人喜爱的原因,为此,她提出编辑这套文集的总原则:“学术、艺术上观点可以存异,政治观点上必须从严把握”;5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熟悉两门外语,曾有自己的译著,却不幸在大西北发放了22年的文秉勋大兄,为了按照大陆的习惯译法,统一全书的外文人名地名,审稿意见写了16页,其中3页竟是一笔一画的楷书,甚至为了一个英文单词,打长途电话与作者理论。如今,15年过去了,其中二老已先于诗人作古,但是,他们那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敬慎的美德,至今想来,令我动容:这种美德,在他们似乎与生俱来,而如今,却要千呼万唤。

  2004年春,《余光中集》出版,九本,诗三本,散文三本,文艺评论二本,新作一本,共计360万字。4月19日下午3点,“百花”在北京前门饭店召开《余光中集》出版的新闻发布会,余光中亲自出席,接受京津一带媒体记者的采访,会场气氛十分热烈。当天晚上,我在前门饭店第二次宴请余光中。他很兴奋,终于在生前看到了自己的纪念碑;我很轻松,终于在任内完成了一项大工程。我们频频举杯,诗人果然有些酒量。那天酒桌上的话,大都忘记了,唯独他的“余氏养生经”,让我一直牢记在心,不仅身体力行,还经常替他宣传。交谈中,我羡慕他好身体,他突然说:“你退休以后应该学一门外语。”我好笑,退休了,还学什么外语呀?见我不以为然,他加重语气说了五个字:“牙牙学语嘛!”我恍然大悟:小孩子学说话,学说话不就成了小孩子嘛,老而学话,犹如返老还童,老头子学说话,自然是学说外国话了,学外语能降低心理年龄,而降低心理年龄是长寿的秘诀。当我也成了老年人的时候,慢慢体会到,老而好学,便收桑榆东隅之效,似不必胶柱于外国语。遗憾的是,我已经再也不能和他继续这个话题了。

  《余光中集》上市以后,购买者多为机关团体、大专院校或者企事业单位的图书馆,个人即使余光中的“粉丝”也不一定购买,因为此书定价350元,非一般读者所能承受。为了方便读者,曾永辰提议出一个精选本,诗歌散文评论各选一部分,篇幅不长,价格适中,促销又宜购,而且,最好由作者自选。他打电话相商,余先生同意了。半年之后,2005年5月,《情人的血特别红:余光中自选集》出版,收诗歌64首,散文28篇,评论文章9篇,篇幅和定价都只是《余光中集》的十分之一,很受读者欢迎。《情人的血特别红》是上世纪60年代初写的一首诗,诗人在自序里说明了书名的意义,这篇自序一千余字,手稿5页,照排插于书前,“余体”硬笔书法,中文繁体,别具一格。2005年夏,大连啤酒节期间,在星海广场举办名为“阅读·大连”的城市文化书展,组委会恳请“百花”邀请余光中。8月1日,曾永辰陪同余光中夫妇到达大连,签售“百花”的两部书:《余光中集》和《情人的血特别红:余光中自选集》。一部“余光中集”,序曲在高雄,尾声在大连,仓颉方块字铸就的桥梁,让黄帝的子孙跨过了“一湾浅浅的海峡”。

  曾子有云:“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余光中和“百花”因文相识、相交、相稔,诗人记住了“百花”也了解了天津,去年9月,在他生命的烛火即将熄灭的时候,却再次点燃胸中的激情,为第三届中国·天津诗歌节赋诗,诗的最后写道:“我的诗全集,一共九本/半世纪前在《百花》齐放。”15年竟被记成了半个世纪。诗人老了,在他心中,“百花”之约,天津之行,仿佛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但对于我来说,15年前的那些交往,历历在目,所以,写下上面的文字,纪念这位“乡愁诗人”。突然想起,诗人生前对这个称谓颇多腹议,他说“这绰号给了我鲜明的面貌,也成了将我简化的限制”,的确,余诗题材多样主题多变,即事咏物、写景抒情,亲情、友情、爱情、乡情,凡所歌吟,必有佳作。而我,也许是因为在同样的年龄经历了丧母之痛,最难忘的是他那首《今生今世》,这真是一首天下儿女应该记住的挽歌,就让我用它和诗人告别吧:

  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笑声/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一、六安余学铭

(0)

相关推荐

  • 余光中这首怀念母亲的诗歌,字字含情,句句带泪,感动着无数人!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抗日战争时,余光中 ...

  • 《乡愁》作家余光中10句最值得收藏的话: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说到余光中,相信应该没有人没读过他的<乡愁>吧.他的不少诗歌作品都被收录进了小学生必读课本教材.余光中是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 ...

  • 郭凯 | 满月下,余光中

    这是『思想周刊』的第七十五篇文章 『他很难决定:放风筝的人应该是哲学家,还是诗人?这件事,人做一半,风做一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表面上,人和自然是对立的,因为人要拉住风筝,而风要推走风筝,但是在一拉 ...

  • 诗歌||悼余光中先生(二首)

    2018 狗 年 大 吉 HAPPY  NEW  YEAR 悼余光中先生 杨惠强||陕西 诗愁 你来时 诗愁是一溪清泉 你在那头汩汩流淌 我们在这头汲汲溯源 你去时 诗愁是一条闪电 你在那头已经凝神静 ...

  • 余光中先生的经典句子合集」 那就折一张阔...

    余光中先生的经典句子合集」 那就折一张阔些的荷叶,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夹在唐诗里,扁扁的,像压过的相思.

  • 10万元大奖邀你来写亲爱的故乡!纪念《乡愁》作者余光中先生!

    悦来始建于宋辽,繁盛于清代.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设悦来场,1929年(民国十八年)置悦来镇,1999年建立悦来镇,2007年悦来镇建置为悦来街道,2017年明确建设"会展城.生态城.海 ...

  • 706期A || 东芳:乡愁之思----悼念著名诗人余光中/轩诚清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文:东芳 诵读:轩诚 乡愁之思 --悼念著名诗人余光中 文/芳草(原名东芳) 余老,得知您走了 悲伤之余一直在堵 小时候,您的&quo ...

  • 厉害了,一位语文老师写的一篇古文《悼余光中》,刷爆朋友圈!

    <悼余光中> 作者:宋杰 "余"泽后世,"光"耀天心,"中"华诗人. 余光中,金陵人.籍闽,后流寓香港,终居台湾,自号曰江南人也 ...

  • 余光中: 何以解忧,唯有独游

    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 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 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生活方式在生活. 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加宽广. --余光中 关 于 旅 ...

  • 词话特刊·悼念余光中先生专辑

     词话特刊·悼念余光中先生 楹联专栏 挽余光中先生 作者/ 山东莒县·丁明玉 一 几十年间,几缕乡愁,醉里梦里回故里 : 两千水路,两张纸票,这头那头终一头. 二 右手写诗,左手写文,九十年间呼母语: ...

  • 余光中: 何以解忧,唯有独游

    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 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 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生活方式在生活. 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加宽广. --余光中 关 于 旅 ...

  • 余光中?于光中!

    今日立夏,随机听到了于光中的专辑,1993年的<伊人赠我一发歌·谢谢女孩谢谢你>,于光中的声音倒是与这个慵懒的下午很契合,他应该也算一位冷门歌手吧. 于光中<谢谢女孩谢谢你>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