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药猛药

一直以来“良药苦口利于病”被视为真谛,与之相对应的是“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最近我亲历的一件事让我有些许与这一观点相悖的感慨:一念之差,良药可能就会变成一剂猛药,换一种说法,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不会唱歌,很不会,有异于曾经“不会做饭”“不会打毛衣”“不会写年终小结”的那种不会,因为那些事情我通过努力学得“七而大八”的有点会了,而唱歌,任我怎么拼命的回忆,我记不起我什么时候敢在人前很大声的唱过歌。2009年开始到网易博客,大浪淘沙似的收获了72位优质博友,某一个午后惊奇的发现:我一个天生五音不全的人博友中竟有很多音乐老师。再看看身边的朋友,或专业或业余好像没几个不能吼几声的。于是学做饭学打毛衣的一样活泛心思又动了,应该是三年前的这个季节很认真的跟一个做音乐老师的朋友提出“我要跟您学唱歌”,并扬言“就要学个不会的”,就这样我算有了唱歌老师了。唱歌老师很认真的问了我会唱什么歌,我很没底气的告诉她没一个能唱全的,《好人一生平安》勉强能哼完。“好,就《好人一生平安》,走,跟我去教室”,事情整大了,老师把词曲打印出来带我“练歌”了,“我弹琴,你跟,试试,钢琴的节奏有利于你判断!”谱子于我只是数字,拍子对我来说我也只能看懂距离的长短,而要把四拍的尾音拖完简直就是要了我的命,终于老师琴弹到第二十遍的时候我可以勉强把这首歌哼哼完了,而这时候时间已经是中午了,也就是说我自以为的最高水平的歌练习半天初见成效。大约去老师那里的第五次就是元旦后了,老师说:今天我们唱个全的吧。然后照例是老师弹琴我跟,这回已经很好了一次跟完,与此同时我分明看到老师在笑实在憋不住想笑的那种笑,虽说老师的笑让我觉得不踏实,但还是唱完了我因此很满足,毕竟我可以在我这个老师面前完完整整的唱一首歌了,事后我才知道那次唱歌我越唱越快,拍子唱不全抢拍,完全是“钢琴跟我走”。这次的“进步”之后我的进步就更快了,主要表现就是每次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个新歌吧”我就很高兴的跟着唱,我的总结就是:我终于可以在老师面前开口了,而且是不管对错,不计好坏的“唱”。再后来,朋友工作调动,我们就离得远了,我也失去了练习学唱的机会。当然,偶尔我们还是可以约在一起去ktv练个歌的,总之只要老师在侧我便敢开口,进而我在和别人一起去歌厅的时候也难得敢“吓吓人”,但说实话会的“敢”的还是为数不多。

朋友圈流行“全民k歌”了,全民都在k我怕什么,得空听听,不如我的大有人在啊,咱也k,朋友是个圈啊,我的那些个博友好友甚至孩子同学的家长孩子的老师都在,还有朋友的朋友,同学的亲友……全民k歌,全民参与,俩字儿:唱呗!朋友们不但会唱更会赞,夸起人来不吝啬赞美之辞,那一条条明知是复制粘贴过来的评看着热闹舒服也顺眼,至于那些“真人不说假话”的话就更爱听了:进步很大!注意改进!你的声音不错,再有点技巧就更好了!一来二去,颇有“愈战愈勇”的意思,至于水平,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毕竟咱学的是“不会的”,再怎么“全民”咱也就是一“外围围观群众”。一日兴起,发歌,得了一条幽默得可爱的“真评论”:像我一样跑调!咦,当即有被人拆穿的感觉,果然真话有杀伤力啊!最重要的是这真话说穿了自己心里早就认定的事实,信心彻底受挫。“全民注册用户超过3亿”,而我终于又哼不完整首歌了!

由此想到了“鼓励教育”,鼓励既不可无,也不能过,过是纵容,不合时宜的“实话”有时候不是良药却成了猛药,容易致病甚至致残。学习既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有趣,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乏味,更不是花力气就可以,讲真,我花在学歌上的力气比做饭打毛衣多数倍,然而终究还只能是不了了之收效甚微。“因材施教”是一个难而痛苦的命题,良药何处寻,猛药会有效么?

上述观点纯属杂谈或者叫牢骚话,无意挑战传统观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