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写的这6个字书法,让全国人民都爱不释手!包括你...
中国书法,魅力无穷。
生活中,书法亦处处可见,
小到家中挂件,大到老字号招牌匾额,
皆离不开书法的影子,
这便是书法艺术的动人之处。
的确,
书法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
更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
人民币上的书法。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大字
从第二套人民币出版,
一直到现行的第五套人民币
先后沿用了60余年。
“多力丰筋、遒劲有力、刚柔并济,
重笔势、讲韵度,
既有隶书的庄秀,又有魏碑的刚劲……”
这是人们对于现行的
第五套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
六个字的普遍评价。
字虽美,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六字出自谁手。
这个问题也曾在业界引起过很大的争议,
究竟是谁写下的这六个大字的呢?
答案一度扑朔迷离。
直到1984年9月,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特发公函,
才最终公布了这位写下了堪称曝光率
最高的书法的人的名字——马文蔚
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都十分陌生,
的确,
马先生既不是什么书法大家,
也不是什么风云人物。
那为什么他的字会出现,
在与中国人息息相关的人民币上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人民币上书法的传奇故事!
1
曾惨遭人诬陷,被错划成“右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马文蔚
1904年,马文蔚先生出生在,
山西省阳曲县黄寨村巷道的一户人家。
读完小学后,
精读诗文而又做着小本生计的的父亲,
因考虑到生计,
就希望小文蔚能和自己一样走经商之路,
并早早地安排他到了一家店铺当小伙计。
但马文蔚却没有顺从父命,
而是偷偷跑到太原城报考了山西国民师范。
1925年毕业后,
他又考入南京中央大学。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毕业后,出身平凡的马先生,
还曾担任过国民党中央信托局人事司甄核科主任。
不过,这期间,
由于生性直傲、不徇私情,
毫无靠山的他,受到了无故的诬陷,
还因此被孔祥熙免了职。
当时,被错划为右派的马文蔚,
不得不携家带口地回到了原籍,
自谋生活,可谓落魄至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深陷困境的马文蔚,
面对污蔑与无尽的磨难,
依旧保留着生性的低调与耿直,
在长达几十年的人生低谷中,
面对世人的排挤与非难,他也丝毫不气馁,
毅然选择了各地游历山水,
潜心金融研究,期间创作了很多作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等风头过了,真相大白后,
孔祥熙便邀请马文蔚回中央银行当处长,
不料却被马文蔚直言拒绝。
马文蔚宁愿失业,也不愿再受他人诬陷,
最终,用惊人的毅力与言行,
向世人证明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2
阴差阳错成国币文字书写人,
六字神韵走遍全国!
北平和平解放后,
仍处于失业的马文蔚一直赋闲在家。
一天在大街上巧遇了,
时任北京军管会政委薄一波,
薄一波问及马文蔚现在的情况,
马文蔚无奈一笑,摆摆手说,无事可做。
于是,薄一波给了张便条给马文蔚,
推荐他去找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南汉宸,
那时中国人民银行刚刚组建,
亟需各方面的人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马文蔚先生照片
几天后,
马文蔚就去拜访了南汉宸,
当南汉宸看着眼前这个人,
就是在重庆时顶撞孔祥熙的“老西儿”,
不禁哈哈一笑,
然后说,明天你就来上班吧。
1949年6月,
马文蔚便正式加入了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并担任研究员职务。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第二套人民币
随后,中国人民银行接到了
为第二套人民币征集文字的任务。
按照通常的做法,
行名题字者应是行领导或社会知名人士。
比如,
第一套人民币上的行名是董必武题写的,
中国银行的行名是郭沫若所题。
是继续沿用第一版的文字,还是另求新字,
南汉辰经过深思熟虑地考量,还是无法定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焦头烂额之际,
南行长便想到了身边的马文蔚先生。
马先生不仅知识渊博,
还有很高的文化书法功底。
就在1950年的一天,
南行长特意从故宫博物院借来一支宫廷用笔。
中午休息时,
神秘兮兮地将马文蔚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南行长直奔主题,掏出了笔,
问马文蔚是否愿意写几个字,试试笔。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当时马文蔚还没反应过来,
以为真的只是试试笔而已,
就随口问了句:“写什么呢?”
马行长回答:“就写咱们银行几个字吧。”
于是,
马文蔚按照南行长的意思一连写了好几套
“中国人民银行”和
“壹、贰、叁、伍、拾、圆、角、分”
及年号,共十九个汉字。
当时白宣纸用完后,
就写在各色虎皮宣纸上,
有黄色的,也有绿色的。
写完后,马文蔚这才开始意识到,
他写的字可能会被用在人民币上,
便有些紧张地说:“写得不好,如果哪个有用,
可剪开挑一挑,这个'银’字有点不满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中国人民银行”和“壹、贰、叁、伍、拾、圆、角、分”书法
随后,南行长仔细筛选后,
挑出了一套较好的,
与其它征集到的墨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最终还是选了马文蔚的墨宝。
总行将设计好的第二套人民币
票样送给了周恩来、邓小平和陈云等
领导同志审阅、确认、修订上报后,
从此马文蔚所写的文字就出现在第二套人民币上。
也就是这样,
马文蔚先生在之前毫不知情的轻松状态中,
阴差阳错地写下的
这些字体隽秀、笔力浑厚的国币汉字。
3
为国家保密30余年,
真相曾惊动中央总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随着第二套人民币的发行通用,
再到后来的一直沿用,
马文蔚的六字神韵走遍了全国,
而马先生一向不图名利,
30多年只字未提,
都为党和国家保守国币书法的秘密。
不料1983年,
当某报刊登的一则小资料
“人民币上的汉字是冀朝鼎所写”,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时,
耿直的马文蔚见报后,便坦然一笑,
才对女儿马眉缓缓谈起了当年写字的过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马老站在中国人民银行标识下与众人合影
女儿知道真相后,
认为有必要让世人了解真相,
就与父亲连夜写信寄往总行。
中央总行收到信后,对此事非常重视,
甚至派人两次赴晋,
带着“绝密一号”档案袋内马文蔚的原稿,
作了深入调查和技术鉴定。
经过专家综合分析作了最后定论:
第二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
及其它汉字均为马文蔚所写。
1984年9月,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特发公函指出:
“马文蔚同志是一位对银行建设有贡献的旧知识分子,
1950年受南汉宸行长委托,
为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等字。”
此函一发,震惊全国。
至此,
“中国人民银行”六字之谜真相大白,
马文蔚的名字也与国币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文
4
“中国人民银行”简体字,
并非全出自马文蔚之笔!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简体“中国人民银行”
马文蔚先生用隶书题写的,
“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力足丰润,
为汉隶和魏碑的变体,
典雅和谐且刚柔并济。
虽然基本笔画仍属隶书,
但字形与魏碑相似,
尤与魏碑中的《张黑女墓志》神似,极具风韵。
字确实好,不过有一点我们必须要知道,
现在我们看到的简体版“中国人民银行”,
并非全出自马文蔚先生之笔!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黑女墓志》
1956年,
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汉字简化表,
但是人们熟知的人民币上的票面汉字
“中国人民银行”6个字的“国”和“银”
从繁体字改为简化字,却是在1980年。
当时总行决定把“中国人民银行”
的繁体“国”改为简化“国”、“ 银”简化为“银”,
曾给居住在阳曲县的马文蔚来过一函,
并再次约请马文蔚先生重写简体的“国”和“银”。
可是,当时马文蔚老先生已是80高龄,
又有哮喘病,握笔已不稳,所以,
马老先生未能再写这两个简体汉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马文蔚临《张黑女墓志》
最后任务就落在了北京印钞厂的专家身上。
他们经过细心临摹马文蔚先生的笔体,
终于临仿出了简体的“国”和“银”。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人民银行”简体版中,
“国”字的“口”与“银”字的“艮”字还是马老的原迹,
而“玉”旁,和“金”旁,
则是印钞厂的同志们在马老的基础上加工书写的,
不过整体的书写风格还是马老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马文蔚书法
第4套人民币不仅把“国”和“银”从繁体字改为简体字,
而且把表示主币面值的“角 ”,
也改为了简体字,原来流通的1角2角的“角”,
中间一竖不出头,也使用了新字形的“角”,
中间一竖出头。
人民币2元的“ 贰 ”字中间的两横在上,
也改为了规范的简体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第五版土豪金
现如今,“中国人民银行”,
这六个古雅和美的汉字,
在各大标志、钱币上被广泛使用,
与人民币相关的方方面面,
都呈现出马老笔迹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