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皇后深明大义,是一位模范皇后,为何免不了身死国灭的下场?

不少人都觉得古代皇帝选皇后,都会挑选家世显赫的女子,这样可以达到政治联姻的目的。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宋代明代的皇帝们选皇后的时候,都不会选择高门大户的女孩,他们不注重家世,平民家的女孩最好。所以大家可以发现,尤其是明朝时期的很多皇后都是出身很卑微。可能也正是因为出身不高,明朝出了不少贤惠能干的皇后。崇祯皇帝的周皇后就是其中一位。

周皇后出身不高,她原本是苏州人,后来跟着父亲周奎来到了京城,周奎就靠着在闹市之中给人算卦赚点钱养活家人。当时还是信王的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在挑选王妃的时候,天启皇帝的张皇后做主选择了周氏为信王妃

如果不发生其他变故的话,周氏可能会成为一位王妃,平安度日。但是没想到的是天启皇帝年纪轻轻便驾崩了,在大太监魏忠贤以及奶妈客氏的操纵下,连个子嗣都没有留下。无奈,天启皇帝临终前只好找来了弟弟信王朱由检将皇位传给了他。而周氏从一位王妃迅速升级为了皇后

周皇后为人忠厚谨慎,性格也温顺,更重要的是,她知道与丈夫崇祯皇帝夫妇一体,共同患难。大明朝交到崇祯皇帝手中时已经是一个烂摊子了,内部有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外部有关外兴起的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可谓是内忧外患不断。崇祯皇帝真的是明朝难得一见的勤奋皇帝,每天兢兢业业的工作,希望能够力挽狂澜,拯救大明王朝于危难之中。

明朝末期官场贪污腐败严重,朝堂之上党争不断,对内镇压起义,对外防守用兵,都需要钱。所以崇祯皇帝很是节俭,周皇后在后宫起表率作用,生活也非常节俭。

根据史书记载,周皇后十几年的皇后生涯中,只是在生日的时候看过两次戏曲,平时从来不观歌舞。在赏赐入宫进谏命妇时从不胡乱赏赐,一切都按规矩来。前来觐见的宫眷都穿着绸缎做的靴子,而周皇后平时只穿棉靴,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

李自成的大军日益逼近的时候,崇祯皇帝却再也拿不出钱来发军饷保卫北京城了。无奈的崇祯皇帝只好向满朝文武,以及皇亲国戚们募捐,让他们捐钱充作军饷。周皇后的父亲周奎作为国丈理应起带头作用,但是周奎却一直哭穷,说自己没钱,死活不肯捐。

周皇后知道这件事之后,找到父亲训斥了一番,当年的周奎不过就是一个平民百姓,是因为女儿嫁入皇家,他才有了飞黄腾达的机会。周奎极为贪财,家中累积的财富不计其数却极为吝啬。国难当头都不愿意拿出钱来共渡国难。周皇后对于这个父亲实在是感到无奈,只好掏出五千两银子给父亲,让他捐出去,起个带头作用。

谁知道这位国丈竟然私吞了两千两,只捐出去了三千两。连这种钱都能算计,这种人真的是没救了。而城破之后,周奎积攒的巨额财富都落入了李自成之手。怪不得当时周皇后训斥他鼠目寸光。

大明朝面对内忧外患并非没有转机,但是崇祯皇帝性格多疑,为人更是刚愎自用,很难听取别人的建议。重用孙传庭出兵平定起义军,却屡屡乱指挥,导致孙传庭战死沙场,起义军也没能被平定。对外防范后金之时,启用袁崇焕却因为疑心袁崇焕与后金勾结,将袁崇焕杀害。

崇祯皇帝各种不恰当的举措,使得大明朝越陷越深,他的猜忌之心也让朝臣们与他离心离德。周皇后也劝说过崇祯皇帝不要刚愎自用,信任自己的臣子与将领,但崇祯皇帝就是不听。

面对混乱的局面,周皇后再次劝说崇祯皇帝,他们在南边还有一个家。周皇后的意思就是让崇祯皇帝迁都南京。当年永乐皇帝将首都迁到北京之后,南京便成为了一条退路。这里有一整套的官员体系,只要皇帝到来,这里就可以迅速成为另一个首都。而且江南富庶广大,人口众多,如果来到这里的话,崇祯皇帝想要东山再起不是难事。但崇祯皇帝还是没有听周皇后的话,迁都南京,而是死守北京城。

1644年的春天,李自成终于兵临城下了,大明朝已经无力回天。崇祯皇帝已经决定自杀殉国,于是劝说周皇后也自尽,以免受到乱军的侮辱。周皇后面对这样的局面痛哭流涕地对崇祯皇帝说,但凡当初他能听到自己的一句劝告,都不会有今日的局面。说完周皇后便自尽了。

周皇后一生很短暂,但她却成为了最佳皇后的典范,她深明大义,勤俭持家,贤德温顺,与丈夫感情深厚,关键时刻还能站出来帮助丈夫。在国破家亡之际,选择自杀保全名节,实属难得。可惜这样的好皇后摊上了一个混乱的时代,做了亡国皇后,身死国灭,实在是可惜。

参考资料:《明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