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印花税申报变了!你是按次申报还是按期申报?

平时二哥很少发文涉及印花税,这个小税种和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相比本身不怎么起眼。

但是这个月得说说了,因为从6月1日开始,我们的印花税申报有变化了!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9号规定

统一了申报表,印花税和其他9个税种功都用一个格式的申报表,而且申报印花税之前要先采集税源信息,这其实就是主要的变化点。

具体步骤分解一下,二哥给大家简单演示一下。

1、进入电子税务局,已经没有单独的印花税申报入口的,叫财产和行为税合并纳税申报,点击申报进入。

2、先要进行税源采集。

这个采集就是填写明细,把你当期要纳税的明细填上。

3、采集好了直接下一步申报即可,申报表数据直接根据采集的内容来的。

就是这么简单!

其实印花税申报,表格好填,但是填写申报的数据怎么来的,这才是关键!

这就需要我们对印花税有个系统的了解和学习。

按税收性质和作用分类,印花税属于财产和行为税类税种。

这个从国家税务总局机构管理设置也可以看见,其归属在财产和行为税司进行管理和规范。

目前我们执行的政策仍然是上个世纪80年代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

目前执行的印花税共有13个税目,包括10类经济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许可证照。

印花税征收是采取列举制,也就是说不在上述列举范围内的凭证是不需要缴纳印花税的。

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征求意见稿)》并于2018年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21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草案)》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预计本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

可以预见的是2021年印花税法即将诞生。

英国的哥尔柏(Kolebe)说过:“税收这种技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印花税就是这种具有“听最少鹅叫”特点的税种。叫的少,也就没怎么吸引人注意力。

但是印花税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却还是比较头疼,曾经有人说过,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保证自己申报的印花税准确无误,这也侧面说明了印花税这个税种申报的特殊性(种类多、合同是否纳税判断难等因素)。

印花税按照暂行条例的规定,是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税应纳税额,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自行贴花和画销,自行完成纳税义务。

当然对于大额或者贴花比较频繁的(比如购销合同),可以按期汇总纳税,其实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纳税人买印花税票贴花了,基本都是采取的按期汇总申报方式履行纳税义务。

为降低征管成本、提升纳税便利度,并适应电子凭证发展需要,《征求意见稿》规定,印花税统一实行申报纳税方式,不再采用贴花的纳税方式(第十五条、第十六条)。

这个方式实际上就是在电子税务局上填写纳税申报表申报,一般是按月申报,也有按次申报。

按月申报的每个申报表都要申报,哪怕没有发生也要零申报,按次的有才申报,没有就可以不用申报。

目前如果你是按期(月)申报,必须要先核定税种,如果是按次那可以不用核定,有哪个税目的需要申报,直接在税源表自己增加即可。

如上就是申报表样式,纳税人需要先采集税源信息,包括填写应税凭证类型(税目),凭证编码、应税凭证书立时间,计税金额或件数即可。

为什么是计税金额或者件数,因为印花税有比例税率和按件定额两种。

注:2018年5月1日起,对按万分之五税率贴花的资金账簿减半征收印花税,对按件贴花五元的其他账簿免征印花税

这里的关键点是怎么填写、什么时候填写计税金额和件数这栏次

按照印花税的纳税义务时间来说,应纳税凭证应当于书立或者领受时贴花。是指在合同的签订时、书据的立据时、帐薄的启用时和证照的领受时贴花。

拿我们最常见的经济合同来说,合同签订时候就是纳税义务时间发生,纳税义务时间发生了,纳税期限如果纳税是按期汇总纳税的,以一个月为期限,那就是期满15日内申报缴纳。

所以,理论上时候如果2021年5月份二哥税税念公司签订了一个购销合同,合同金额10万,那么签订的当月纳税义务产生,二哥税税念是自行按期汇总缴纳印花税,所以6月申报印花税时候,就应该在申报表计税金额栏次填写10万,类别是购销合同。

所以,对于公司来说,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准确及时的统计各类应税凭证,小公司还好说,比较业务单纯,财务对各项业务都比较有数,但是大公司就很麻烦了,各个业务口子都有合同签订且数量庞大,而且很多业务发生可能还根本没合同(注:没合同,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也算,是指具有合同效力的协议、契约、合约、单据、确认书及其他各种名称的凭证)。

但是就是难也得做啊,而且税务上对此也有相关的规范规定。

国税函[2004]150号就明确规定,税务机关应要求纳税人统一设置印花税应税凭证登记簿,保证各类应税凭证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登记。

应税凭证数量多或内部多个部门对外签订应税凭证的单位,要求其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应税凭证登记管理办法。有条件的纳税人应指定专门部门、专人负责应税凭证的管理。

登记簿类似统计表,一方面企业自己如实登记统计应税凭证的发生情况,方便汇总申报纳税,另一方面是税务机关后期检查的重要资料,纳税人应当如实提供、妥善保存印花税应纳税凭证(以下简称“应纳税凭证”)等有关纳税资料,统一设置、登记和保管《印花税应纳税凭证登记簿》。

但是据二哥了解,实际情况中很多企业其实根本没这样做,对于计税金额的统计有些是直接按照会计收入来统计,有些是按照开票金额来统计。

这种做法理论上是不符合印花税的申报规范的,但是确实是大量存在,那么这种做法会导致什么后果呢?

一方面没有按纳税义务时间申报印花税,收入和开票是滞后于合同签订时间的。另一方面申报的印花税可能不准确,当然可能多也可能少,比如收入都是不含税的,但是有些合同是以含税价签订的,这个时候就少计了,又比如有些合同是不计入收入的,是费用成本类,那么就可能漏计

按照收入或者开票这种方式是一种粗略的统计方式,不是印花税要求的申报管理方式。

如果税务局检查时候不认可就会对公司进行核定,比如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第二稽查局公告(琼税二稽告〔2020〕52号)。

另外

印花税其实本身也是有核定征收的(满足一定条件税务局会核定征收),这种征收方式通常是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打折)来算计税金额。

税务机关应分行业对纳税人历年印花税的纳税情况、主营业务收入情况、应税合同的签订情况等进行统计、测算,评估各行业印花税纳税状况及税负水平,确定本地区不同行业应纳税凭证的核定标准。

这个各省有各省的规定,比如按采购金额的50%-100%核定等。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纳税人本身没有收到税务局的核定通知书,也按这个方式来报税(也就是说你不是核定征收,却按打折方式申报纳税),那么这种情况其实就存在风险,会存在未足额缴纳印花税的风险。

如果你是按收入或者采购金额的一定比例计税的,一定要看看自己有没有取得注明印花税核定方式的税务事项通知书(以前叫印花税核定征收通知书)。

总之,印花税虽小,但是风险不少,能交对难度很大,是个细致活。有条件的还是要建立公司的合同管理部门,加强合同的规范管理,合同理顺了,合同登记簿自然就有了,印花税申报就真正规范了。

那么一个实操的问题来了,你们是怎么计算印花税的呢?有没有建立台账统计应税凭证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