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UTMF之间,多了一个台风君——环富士山比赛中断后记

斗志昂扬、准备充足的大叔本来打算要跟富士山UTMF谈一场165KM的恋爱,谁知道我和UTMF之间居然多个程咬金——台风君!

UTMF因台风暴雨提前终止,缩短至49公里。遗憾会有,但并不失望,因为山和路一直在那儿,征服它们,只是在跑步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之外的额外奖赏。于是有了这篇干货满满的分享总结,留待下次再战UTMF!
超长耐力越野赛,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环节多,所以受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的机会大增。
就在UTMF比赛即将开始时,赛事总监镝木毅走上台,声音哽咽着宣布:“由于天气原因,为避免选手遇险,UTMF组的比赛将在A3(约49公里)处终止,明天STY组的情况待定。”
众所周知,环富士山100英里UTMF因为持续暴雨而被迫中断,加上今年初在极端低温霜冻下完赛的香港100,大叔一年内在这两项亚洲著名耐力越野赛事里都遇上了极端天气,都被史无前例地虐过,也就没有遗憾了(终于可以自我安慰地说)。
165KM变49KM,开跑啦!
也许是大叔跟富士山的缘分还不够深,即使被完赛后仍心有不甘地在第二天尝试登顶富士山,但也终因半山就开始的暴雨夹冰雹、以及山顶的飘雪,被迫下撤,也只能将自己与富士山的缘分,留待以后再续。
不过,对UTMF跑完的49公里,大叔感受很深,趁着还没冷却,把心得写出来,对以后再战UTMF或对大家以后参加日本的越野赛事、又或者只是徒步富士山周边山野,都是会有启发意义的。
UTMF放在九月,是否妥当?
之前几届赛事,安排在樱花盛开的四月,后因天气湿冻原因从去年开始改到九月,谁知这两届都是更严峻的雨战,今届更是因为持续暴雨而被首次中断。
镝木毅在起跑前宣布赛事只能进行到49公里A3检查站的消息时,忍不住在台上落泪掩面,这份复杂难受的心情,越野跑者都懂,大家给予的更多是对主办方的理解和鼓励。
大叔也有幸在赛事终点门见到迎接完赛选手的镝木毅,他一个劲儿地说抱歉,我给予微笑、拥抱和安慰,说我还会再来、带更多的朋友和家人过来。
大叔与赛事总监镝木毅
UTMF是否还要改变比赛日期不得而知,但大叔相信赛会一定会在往后更加谨慎地选择气象记录更为天晴平稳的时段吧。
赛事早段塞车情况,是否需要改善?
赛前已经听闻去年赛事出发后一上山就开始拥挤,所以大叔这次抢占了前排出发,然后绕河口湖边5分内配速跑了4公里到山边,果然没有受到拥挤影响,顺利登山,而后面的大部队也果然大塞车。
长距离越野赛分段出发或者能解决一出发就拥堵的问题,但越野赛不像马拉松,分段出发是有困难的,因为每段检查站的关门时间不好分段计算。
所以,即使像香港100这样著名的赛事,每年也一直都是一起跑就在山路上超级拥堵,也一直都没有办法改观,这也是越野赛事的魅力所在吧,参赛选手唯有一开始就狂奔,以免因为塞车而浪费宝贵时间。
现场也“塞人”
赛事补给做得很好,
但标识指引有待改善。
UTMF的补给品种丰富,每一个检查站除了一般赛事都有提供的饮料、水果、面包、坚果等之外,还有每站绝不重复的日本各地美食,例如热气的肉片蔬菜汤、香葱豆腐米饭、寿司饭团、红豆沙、洋葱汤、各种大福(糯米甜糕)等等,绝对是冷雨寒夜里的感人美食!
好可惜今年赛事中断,不然的话绝对要把每一个站的美食都尝遍了才愿意离开!
不过,UTMF的赛道标识反光率不高,尤其是荧光材料不够醒目,在雨夜环境下不是特别清晰。而且由于文化风俗的差异,日本人采用的引导和反光布条是白色的,原始森林里、树干上、石块上密密麻麻裹着白布条,这种感觉真不好!
大叔与著名跑者“珊瑚“
环富士山赛道原生态特点明显,
难度系数增大。
基本是原始路径,乱石和泥地,很多大树根。由于植被保护比较好,所以山路不会很宽,要超车比较麻烦。在小山脊或山腰的斜面上沿等高线奔跑的话,危险系数增大,因为小径很窄,不容有失。
原生态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人工痕迹很少,台阶很少、铺装路面极少,顶多也就是两个木桩挡一块木板那种台阶。但山与山之间的连接还是有一定的公路和水泥路面,所以跑鞋方面也要综合考虑。
日本的山野环境非常优秀,植被和土壤都保持很好,非常适合徒步登山,只要离开市区,举目四望基本都是大大小小保持着原生态的各种山,无一例外都是植被覆盖浓密,确实是森林覆盖率排名世界前列的国度。
盆里的水是给参赛者清洁鞋底的,避免他们带入外来物种和杂质污染山区。
UTMF急升急降赛段不少,
备战必须提前模拟感受。
从单位爬升量来讲,UTMF不算是很虐,但由于要翻越若干座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峰,所以急上急下比较明显,好几个位置都是一公里要爬升三四百米那种急升。
如果要备战UTMF或者去日本登山的话,最好在家里要多练一下陡坡的爬升和下降。如果坡度不够长的话,也就只能反复上下练习了。
即使不是参赛,像大叔第二天去攀登富士山,火山灰和碎石路面的陡坡基本上在45度以上,45度到60度之间很多,攀爬非常艰难,例如三公里就爬升六百米之类的。
UTMF的众多山峰,海拔基本在800~1600米之间的适中位置,不会有高海拔反应。但如果是攀登富士山的话,估计大部分人上到三千米左右就会开始有高原反应,气喘、缺氧、头晕、想睡觉、脚步飘忽等等。
富士山一般的攀登点从两千米左右开始,峰顶是3700米,所以,就意味着要攀登1500到1700之间的垂直高度,并且是在六七公里之内。天气不好的时候,像大叔和小伙伴们第二天去攀登,山腰开始的大风暴雨加冰雹、以及再往高处的飘雪,这种情况就是又冷又危险,只能下撤。
补给站之间距离不算长,
不一定用到背包水袋。
广州夏天漫长,高温天气很多,大叔出汗也比较多,所以平时跑越野,喝水量也很大。这次考虑到UTMF最长有一段20公里,所以也就把水袋带过来了。但到了现场,看到天气的情况比较舒服,又是雨天,心想出汗的程度会不高,所以就赛前临时决定不用背包水袋了。
腾出水袋和吸管的位置,背包的空间就多了很多,也轻松了一些。事实证明,在UTMF比赛过程中,两个软壳的水瓶、另加一个手持水壶或小水袋、加起来有1.5升的水,基本够用,不带
大的背包水袋是明智决定。
雨雾天气夜跑,对头灯照射有影响。
天晴的情况下,头灯在黑夜中发射的光线,基本不会受到阻挡和折射,它的穿透程度高,照得远也照得亮。但是下雨天的话,雨雾的环境里,头灯打出来的光线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奔跑在环富士山的密林山路上的时候,大叔只能把头灯拿在手上,尽量让光线更接近地面,这样会看得更清楚一点。
另外,如果需要节省头灯电量,那么在速度慢例如攀爬上升的阶段,可以改用弱一点的近光灯,看清脚下的路就行了。只有在路况极其复杂、或者在快速奔跑比如下坡的时候,才把灯光开到最大亮度,以便看得更清更远、提前判断落点、跑得更轻快更自信。头灯亮度与速度,成正比。
头灯电池,安检
大叔在还没确定赛事要腰斩大半距离时吃的方便面
贴身压缩服装很有必要。
贴身压缩衣服能够及时将汗水抽离皮肤,外面再套防水服就可以了。全程即使基本暴雨,但躯干保持不黏和温暖,感觉舒服。
防水上衣不一定需要防水度很高的,如大叔这次用的仅是迪卡侬的arpenaz100,防水指数2000,全程防水都不错。当时纠结在好几款之间,最后还是选择了重量较轻的这件。
防水上衣的重量基本上与其防水指数正相关,所以在减重与防水之间难免纠结。大叔会选择减重,因为雨势很大的话,什么防水服都基本没戏,再大的话,赛事按理说也应该终止了。
防水裤是强制装备,但不一定要穿。大叔这次也是一如既往地只是压缩裤、背着的防水裤最终没有用到。一来,下肢跑动幅度大且频繁,湿透了也不会有冰凉感觉;二来,防水裤也只是防小雨,持续暴雨的话,内外湿透只是时间问题。
强制装备很多,背包很重,
双肩压力会明显。
UTMF总共17项强制装备,就算你选择怎样轻便的装备,它们加起来还是不轻的。
UTMF赛前的强制装备检查,是运动员报到的第一关。虽然都是由志愿者来操检查,但每个人都非常认真负责,你不可能偷懒、少带一样。
当然,如果你喜欢冒险、甚至说有不负责任的态度的话,你也可以在报到之后的整装点和存包点,放下你认为不需要的强制装备,但这就增加了在越野途中的风险。所以,赛会在每个检查站出站的时候,要求每位选手的背包总重(加上水)不少于两公斤。
平时自己在家里练习,也不需要把所有东西都背上,所以双肩的压力是感受不明显的。只有经历过这种负重长距离耐力比赛,过后你才知道肩膀多么辛苦,大叔的肩膀都酸了一天。然后就要反过来思考,自己平时在家里的训练、特别是在赛前,真的要模拟一下负重背包越野了。
雨天跑鞋底纹一定要够深,
否则抓地不牢。
超长耐力越野赛,路况既有山上的泥地和石阶,也有山下的铺装路面甚至公路,所以跑鞋的选择比较让人头疼——底纹太深,跑公路难受;底纹不够深,跑泥地容易打滑,特别是在这次UTMF这种雨战的场合。
出发前,都已经知道东京和富士山地区都受雨天影响,而且是在台风的中后期,所以,还是选择了一对适中的跑鞋——萨洛蒙的WINGS PRO 2。
wings pro 2的特点是底纹相对较深,整个鞋子的外包围硬度够大,足以应付原始森林赛道里的乱石和烂泥,而且鞋子不重。
UTMF前面这49公里,大半是在暴雨当中的泥泞山地里完成的。萨洛蒙这双鞋子表现稳定,除了一两次偶尔在泥浆里打滑一下,其余情况抓地稳固、落地很稳健,让大叔跑得很放心;并且鞋子底部不容易沾着泥土,跑起来也比较轻盈。
这里还有一个小技巧分享一下:越是泥泞打滑的地面,落地越要尽量的全掌,以便增大受力面积、增强制动摩擦,要充分发挥鞋底所有底纹的作用。
UTMF,大叔认为是一个越野跑者一生总要跑一次的伟大赛事。这一次的体验未能圆满,略有遗憾,但这是越野的常态、也是生活的常态,或许说明与它的缘分还是浅了些,或许也说明它还想我再来。
UTMF,明年你会去跑吗?

文:跑马大叔
图:跑马大叔,小部分来源网络
美编:小编假装很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