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 2 记忆华山路及周边

记忆华山路及周边

走在华山路上,夏朵华山烘焙的面包香味溢满了从安福路到复兴西路的大半条华山路;夕阳从树荫间漏下来,映出路人长长的裙摆。坐在藤椅上,看96路从复兴西路转弯驶过,着一身旗袍把自己扮作月份牌上的美女,读读林徽因,或是毕淑敏,和朋友品品香茗或是咖啡,让氤氲的灯光跌落在诗意的杯中,让淡雅的香味熨贴全身。记得小时候这里是一家羊排馆,夏日的晚上,天井里的老老少少都会聚集来这里,趴在玻璃窗上,看大厨把火烧得旺旺的,看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进进出出,看葡萄酒的红色晕在高脚杯的杯口上,那是20多年前的上海。复兴西路华山路口原是有个岗亭的,圆的、封闭的、好几格台阶,每天幼儿园回家,你总要向里面的警察叔叔行个注目礼,今天的上海已然已经找不见这样的岗亭了。紫藤的暗香从隔壁花园的一隅钻过来,古老的浪漫情怀悠然飘散开来。丁香,这个和戴望舒诗中的女孩有着同样名字的旧式女子,没有撑一把油纸伞,没有太息的目光,却也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和芬芳,身为权倾一时的李鸿章的九姨太,她不甘心做大家族里的笼中鸟、金丝雀。于是,李鸿章托盛宣怀在上海置地,盖了这座花园,取名丁香。沧桑变迁,人去楼空,只有这座古老的花园安然犹在,在夕阳暮色中诉说着久远的往事(编者注:这只是丁香花园来历的一种说法)。

对面弄堂口,狗狗懒懒地趴在地上,午后3、4点钟的太阳已经不那么烈了,它舔着自己的爪子,乖乖地朝你看看,又乖乖地舔它的爪子去了。站在弄口,你耳边依稀响起爆米花的“砰”的响声,那“砰”的声响是惊雷,更是欢乐的鞭炮;炉子一开,孩子们都四下散开,旋即又聚拢来,将散落的爆米花瓜分无几,那丝丝的甜意仍然在你的心底回味,只怕那个摇炉子的老头早已不在了吧。弄口那两棵大树却还苍劲挺拔,它们扎根在这弄口,也扎根在了你儿时记忆的深处;小时候每每路过此地你都要上前抱一抱,看看自己的臂膀是不是又长长了,想想自己哪一天才能将它们合抱起来。弄堂对面的联华超市原先也是家杂货店,夏天幼儿园回家的路上妈妈都会在这里买根冰棍或者雪糕给你吃,难得也会买块冰砖,光明牌或者金鸡牌的,拿回家来和奶奶一人一半,冰砖是那个年代里最奢侈的冷饮。弄口的阁楼上有家缝纫铺,你还记得,那时候成天伴着老唱机里周璇的歌声一并传出的是唧唧复唧唧的脚踩缝纫机的声音,表姐出嫁的衣裳、被套都是在这里缝制的。时过境迁,这家缝纫铺也没了踪影。弄堂里的夏花开得烂漫,从篱笆墙的缝隙中钻出来,亲昵着路人的肌肤。弄堂深处,摄影爱好者正扛着单反在那里构图对焦,疏影横斜,怡然自得。也许是见惯了这样的场面,弄堂里的人对此都视而不见,依然优哉游哉地晒他们的太阳,拉他们的家常,任你们随意摆弄,管你们从哪里来,拍照做什么用,让自己居住一辈子的房子成为你们底片上的记忆也是他们心底的自豪吧。

沿着华山路一路走来,那幢高高的七层八字型英式建筑是曾被称作“海上名楼”的“枕流公寓”。夕阳西下灰色的墙面被染成了金色,光芒熠熠,就像是在记忆深处投射进了一道亮光。墙上的爬山虎随风起舞,墙缝间的青苔也如同一道道生命的痕迹,召唤着往昔的记忆。“金嗓子”周璇曾在这里居住了25年,直到去世。越剧演员范瑞娟、傅全香,王文娟和孙道临夫妇,演员乔奇、孙景璐夫妇,文艺理论家叶以群、篆刻家吴朴堂以及曾任《文汇报》总编辑的老报人徐铸成也都曾在这里居住。即便没有感受,没有追忆,但只要有文艺,那么属于上海滩的那份记忆往事就永远不会老。据一位在公寓里住了50多年的老人说,枕流公寓的英文名为Brookside Apartments。brook,即水流动的小河、小溪,Brookside Apartments可直译作“河边公寓”或”溪边公寓”。老人不知道这样的英文名字是从中文名翻译过来的,当年公寓的主人李鸿章的儿子李经迈引用《世说新语》中“枕流漱石”的成语,将大楼取名为“枕流公寓”,意喻远离世俗,暂避喧嚣,清心静思,过上枕流漱石般的生活。

坐在安福路话剧中心对面的café歇歇脚,抬眼是泛黄的报纸和剧照,四叶吊扇低低回旋,伴着老唱机的低低吟唱。案头摆着Cheese蛋糕和《雷雨》等话剧宣传册,现代与近代、东方与西方,一时间仿佛在这狭小的空间里相会,交叠。头枕着书架,随手拿起一本杨绛的散文,就着玫瑰花茶的香味慢慢品着。老式的台灯、盘旋而上的木楼梯、静立在一角的壁炉、甚至是卫生间的马赛克地板,无一不让你感受到它旧时的那份高雅与尊贵,突然间就有了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就在你靠着的这堵墙的背面,现在的可的超市,曾经是鸭声鼎沸的禽类市场,你还记得。

▲安福路的Cafe      

出了Café,转角就是武康路了,一栋栋洋房收入眼底;西班牙式的小尖顶显出几分慵懒,带有优雅柔美造型的意大利式半圆形阳台很像莎士比亚笔下罗米欧和朱丽叶幽会的阳台,上面缠绕着枝叶纷披的长春藤,街边幽静的小花店总看不到主人,偶尔碰见几个举着单反的人,相视也在不经意间。武康路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恐怕要数电影《色,戒》最后那段,放走了老易的佳芝装得没事一样叫了辆黄包车“到福开森路去!”张爱玲的小说里,王佳芝最后是要去“愚园路”的,李安却改为了“福开森路”,只是很少有人知道当年的“福开森路”就是今天的武康路。当年,法租界当局为表示对美国传教士福开森的感谢,特意将法租界西区的这条马路命名为福开森路。1943年10月,汪精卫政府接收租界时将福开森路改名武康路,福开森路这个名字就和麦琪路(乌鲁木齐路的旧名)、海格路(华山路的旧名)、居尔典路(湖南路的旧名)一样悄然隐匿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走在武康路上,你很自然地发现它骨子里浸透着的优雅与沉静,几乎每栋房子里都住过一个显赫的人物,每条弄堂里都有它鲜为人知的故事。政界要员黄兴、唐绍仪、商界女杰董竹君、钢铁大王朱恒清、面粉大王孙多森、孙多鑫等商界巨擘的身影都曾出现在这条路上,文学大师巴金,影坛巨星孙道临、赵丹等也曾在这条路上居住多年。

没走过几个门牌号码,便是一幢有来头的宅子,武康路40弄——民国总理的官邸,现在是条弄堂,可以自由进入。弄堂非常安静,弄内的1号,西班牙风格的独立式花园住宅,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曾在此居住,并在此被国民党军统谋杀,成为当时震惊中外的政治谋杀案。不远处,武康路和复兴西路路口的正广和老屋,高墙耸立,大门紧闭,探向街心的梧桐树枝和那在绿枝间若隐若现的尖尖屋顶,暗示着这里曾是大人物的住所。始建于1928年的房子,原是英商正广和老板的住宅,属于典型的英国乡村别墅式样。上世纪30年代,同宋子文沆瀣一气的唐海安一度居住在此。解放后,潘汉年、魏文伯、王震也都曾在这里住过。继续向前,你来到了巴金故居前。庭院里是一幢英国乡村式花园洋房,平缓的屋顶,暗红色细砖贴面,十分朴实厚重。在文革结束后,重回武康路113号的巴金老人写下了《随想录》。从1955年起,巴金和女儿李小林一家就住在这幢三层小洋楼里,庭院里种满了白玉兰,巴金在此楼居住了40多年,在这里,他写成了《创作回忆录》、《往事与随想》、《长夜》、《一双美丽的眼睛》等译作及小说,被海内外思想界、知识界和文学界公认为“说真话的大书”。这里也成为巴金在上海定居住得最长久的地方。再往前走几步,一幢典型英式风格的建筑映入眼帘,武康路270号,现在是一个居民区,可以自由出入。1936年前后,这里曾是担任英商通和有限公司主管兼董事的Mr. Saker的私宅。弄堂里,随意拉着的几根绳子上晾晒着寻常人家的短裤T恤,自行车斜靠在墙角,门房间飘出煎带鱼的香味,从底楼人家的防蚊纱窗望进去,老式的台式电风扇咯吱作响,显然这一幢洋房里住了不下10户人家,想必是文革的产物了。在这条弄堂里没有大家闺秀、富贾贵胄的别样人生,却还原了最真实的上海“阿拉”的平民生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武康路390号,这栋在上海已经濒临绝种的地中海建筑风格的宅子宛如一位着白色蕾丝长裙的温婉少女大方典雅,亭亭玉立。白色的墙,朱红色的门,落地的窗和弧形的阳台,人站在敞廊下,唯一的感觉就是“别有洞天”。坐在敞廊的藤椅上看庭院里小桥流水,假山亭台,竹林棕榈,如茵芳草,时间仿佛凝固在了上世纪30年代,脑海里闪过的是宋氏三姐妹、张幼仪、阮玲玉一个个名媛佳丽的身影。390号对面的393号是黄兴故居。带有古典主义装饰艺术风格的4层楼的花园住宅现在是“武康路旅游信息咨询公司”。墙上的一幅幅黑白照片记录了武康路的过去,形状如巨轮的武康大楼,已杳无踪迹的宝塔,都在这黑白光影间找到了昔日的面目。

窝在武康路绿荫婆娑的里弄里的除了往昔的奢华,今日的平淡,还有当下的小资。绕过一幢法式风情的红砖老楼,你来到了位于武康路376号的武康庭(Ferguson Lane),这才发现这幢漂亮的建筑俨然成了其遮目的“屏风”,不留心深入的话,便不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进入大门,右手的鲜花店Rosa Gallica内一片蓬勃生机,荷兰女主人蓝色的双眸与店里的蓝色妖姬相映成趣,店门口的向日葵让人不由想起梵高和普罗旺斯,还有和向日葵一样奔放跃动的荷兰的橙色。花店的斜对面是“狮语画廊”,画廊所在的红砖老洋房是民国时期外交官的宅邸,通向二楼的楼梯有漂亮的天窗,最令人惊喜的是二楼小小的露台,色彩鲜艳的椅子本身就是一道风景。从红砖楼之间的小路走到底,就到了武康庭内的餐饮休闲区,在这里最吸引你眼球的就是墙上一幅幅色彩艳丽、足有两层楼高的油画。右手边的铁门就被装饰成了一幅油画,蓝与白的主色调让你不由想起云南的蜡染工艺,含有乡土气息的现代艺术在这个时尚的狭小空间里散发着别样的摄人魂魄的魅力。不大的院落宁静异常,黑白分明的装饰派风格的小楼错落有致,来到这里,似乎到了巴黎左岸某个宁静的街区。带有帆布阳伞的露天木质桌椅旁,一位骑在自行车上的外国小姑娘的雕塑《迎风》格外招人喜爱。胖胖的脸上写满自信,手松弛地搭在自行车前把上,让人感觉她正驶过我们身边。在这里点一杯咖啡就一块甜点,一个下午转瞬即逝。武康庭面积不大,一切的切割和设计都非常精巧,因此有人称它为迷你版新天地。除了艺术风味十足的Coffee Tree,法国人开的餐厅Frank,荷兰人开的服装店D.I.S、俄罗斯人开的酒廊Globus Wine、菲律宾人开的SPY馆,比邻而立。此地虽小,却集纳了世界风情,武康庭如幽幽百合,安安静静地绽放一隅,等待中外有缘人来此相知相惜。

▲武康庭画廊

从武康庭拐到泰安路,再从泰安路拐到兴国路上,这里有你小时候纳凉时最常去的兴国花园。孩子骑着小脚踏车在花园里穿梭,后座上的小熊欢乐地朝你笑着,记忆仿佛回到了20年前,爷爷转着康乐球,奶奶摇着蒲扇,没有空调的夏日里在兴国花园里数星星绝对不是情侣间的浪漫,而是自然的童趣。当年的你当然不会注意到这里是老洋房的聚集地,就在兴国花园对面的兴国宾馆里就有20多幢风格各异的小洋楼。陡的红瓦屋顶是德国文艺复兴建筑的象征,采用古罗马半圆形拱券、厚石墙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风格,还有英式的乡村别墅,你都能在这里的老洋房中依依发现。即便岁月更替,这里的老洋房略显颓败,却仍然像是旧日里的淑女名媛,悠然矗立在兴国路的两旁,静静的,悠然的,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走在兴国路上,你更多感受到的是这里的一份内敛;当视线跳过道旁那高高的围墙,发现的是另一种低调的华美。内敛幽静的路,风格迥异的别墅,构成了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与兴国路相交的另一条横马路——湖南路也是上海市区很少不通公车的马路。它厌倦了浮华掠影的聒噪,独自静卧在这里,享受清幽和安宁。和华山里、武康路一样,街边窄窄的巷子,曲径通幽,泛着青苔淡淡的香。租界时期留下的洋楼,风格迥异,妖娆、妩媚、娇俏,用自己的静怡展现着只属于自己的风姿。湖南路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位于湖南路武康路路口的湖南别墅。这个气派的大宅门,终年紧闭,半个多世纪以来很少有人进出。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无法全窥它的风貌,只知道是一幢掩藏在浓密的绿荫中的西班牙式的花园洋房。1934年春,汪伪反动政权的财政部部长周佛海买下这座花园。门前的居尔典路也随着周的到来而改名为湖南路(周系湖南人)。解放后房子被国家没收,现在这里是兴国宾馆的分部,外墙上烫着“湖南别墅”四个大字。悠悠岁月,世事变迁,几经易主,内蕴依然。就在湖南别墅的对面,湖南路武康路交叉口的开普敦公寓,则是当年英国公和洋行设立在上海的建筑设计事务所。简练动感的造型、清秀流畅的线条,为昔日的上海建筑注入了全新的血液。走着走着,上海交响乐团就在眼前,你仿佛听见有袅袅的管弦乐声传来。漫步湖南路,你有一种错觉,仿佛真的置身于湖南的灵山秀水之间,那种灵气,那种清幽,俯首即是。一条不算狭窄的路,斜斜地延伸着,没有丝毫张扬的意味。马路两旁的老别墅在梧桐的绿荫里露出一角,不显山不露水,独自吟唱着属于老上海的风情。

暮色渐晚,走在华山路、安福路、复兴西路、湖南路、泰安路这五条永不拓宽、弧线相连的马路上,老上海的曲调在此低吟,小资的情怀在此蔓延,怀旧的气息在此激越,你不由地想起一句歌词:“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

作者简介

刘俊,女,1981年生于上海,祖籍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当过记者、翻译和客座讲师,一直致力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工作之余游历数十个国家,足迹踏遍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她热爱文学、艺术,对各国各地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领悟,她自称带着“第三只眼睛看世界”。她最在意的不是美食,而是沿途的风景与文化,以及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核。她的文字优美,思考深邃,让我们随着她的文字来一场心灵的旅程吧。

关于《不止是旅行》

本书是作者数十年笔耕不辍,呕心沥血的结晶。此书从上海出发,近到上海周边的苏州、杭州、西塘,绍兴等地,远到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好旺角,带你一路畅游,领略别样的风景和文化。本书完全有别于一般的旅行攻略,是一本值得静下心来好好阅读品味的随笔散文集。

如果喜欢,欢迎在京东和当当等平台选购。
undefined
undefined

序言

不止于旅行,更在于成长

上海

1

记忆华山路及周边

2

印象徐家汇

3

海派城隍庙

4

松江探源

5

循着鲁迅的足迹

苏州

6

姑苏断想

7

信仰的位移

8

耦园里的书房

杭州

9

胡雪岩故居与胡庆余堂

10

梅家坞问茶

11

灵隐寺开悟

上海周边

12

艳遇西塘

13

初识宜兴

14

随喜三洲山

15

虞山脚下的凭吊

16

大美绍兴

17

小花盛开在黄山上

厦门

18

从平遥古城到南靖土楼

19

在钢琴之乡的梦里入眠

20

美若云水谣

云南

21

我在云南迷了路(一)

22

我在云南迷了路(二)

23

我在云南迷了路(三)

山东及贵州

24

烟墩角的天鹅之歌

25

黄果树之大

26

金碧辉煌下的血色

27

在神的名义下(一)

28

庶民的胜利

29

恋上开普敦

30

再别开普敦

31

为了非洲最西南的那块岬角

32

只为那远航的梦

33

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

英伦

34

哭泣玫瑰

35

维纳斯,睡去了

36

在神的名义下(二)

37

探访简奥斯丁

巴黎与巴厘岛

38

一切都不会过去

39

巴厘岛,不止是海

德奥

40

站在柏林墙下

41

一边是诗,一边是哲学

42

天使降临萨尔茨堡

43

在维也纳看《莎乐美》

其他

44

台湾的那些人

45

亚拉河畔的传奇

46

精品店里的遐思

47

那些年我追过的剧

48

信仰的力量

49

遍访世界名校

50

感恩遇见

后记

体验是一场人生的旅行

(0)

相关推荐

  • 湖南路296弄弄堂深深

    湖南路296弄弄堂深深,绿树成荫.17-19号为装饰艺术风格公寓住宅,14-16号.20-24号为西式风格花园独立住宅. 湖南路296弄17.19.21.22.25 号建造于上世纪30年代,独立花园别 ...

  • 武康路上的优秀历史建筑(续)

    在武康路与湖南路的交界处,有一栋独立式花园别墅.与武康路上其它老房子不同,它的门牌号却是湖南路262号,这是为什么? 湖南别墅是一栋西式独立式花园住宅,面向南边,假三层,混合结构.歇山式屋顶,壁炉烟囱 ...

  • 愚园路一个神秘弄堂的法式洋房,出则尽享繁华、入则细品宁静

    愚园路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东起铜仁路属静安区,西至长宁路属长宁区,坐拥静安寺和中山公园二大商圈,而她却静静的沉淀着自己的历史,与静安寺.中山公园的繁华和谐的相融. 建筑是历史的凝固,路两侧一幢幢风格各 ...

  • “蝴蝶结”不在的武康路

    下午,朋友约我武康路喝茶.朋友是搞设计策划的.在武康路与朋友合伙在武康路137号开一个集雅咖啡馆.这咖啡馆就是他们设计师的产品. 在这设计师工作室领衔的是国内小有名气,在武康路的四开间门面的咖啡馆,是 ...

  • 马鞍山固定电子警察

    收藏贴:马鞍山379处交通监控设备地点公布! 马鞍山交通音乐广播 2018-10-12马鞍山市广播电视台 广大驾驶员朋友们 注意啦!!! 部分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设置地点公布啦 请大家文明出行 关于马鞍山 ...

  • 梧桐树下的湖南路,藏着说不完的故事!

    没有逛过湖南路,那就不算真正了解上海老马路,作为一条百年老路,湖南路是上海市区很少不通公交的马路之一,静谧幽静尽显海派风情. 湖南路修建于1918年,原名是朱尔典路,朱尔典是英国的一位外交家,1943 ...

  • 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 6 循着鲁迅的足迹

    循着鲁迅的足迹上海的冬天总是特别难熬,冷风夹在潮湿的空气里,刺得人膝盖骨生疼.梧桐树上的叶子早已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走在路上,顶风而行是特别地艰难,但即便是在室内也未见得舒服,因为空调会使整个 ...

  • 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 7 姑苏断想

    姑苏断想最近去了趟苏州, 古朴宁静的小城.精巧秀美的园林让我生发出了浮想片片,于是在上海这座动感之都的僻静一角.在黎明到来前的难得的寂静中将它幻化成文字点点--东吴饭店Vs希尔顿饭店东吴饭店坐落在据说 ...

  • 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 5 松江探源

    松江探源记得上小学时,读过一篇介绍黄道婆的课文,文中说她是松江乌泥泾镇人,这是松江这个地名第一次出现在我的记忆中.近日翻旧相册发现一张在宝塔旁蹒跚学步的照片,父亲告诉我那是松江的方塔,于是趁着冬日暖阳 ...

  • 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 8 信仰的位移

    作者简介一.变味的古塔报恩寺塔位于苏州的闹市,坐在逼近苏州城的火车上就能远远望见它.报恩寺塔属典型的阁楼式寺塔,高76米,上下共九层.塔身呈八角型,由砖筑成,外面用木头建成屋檐和栏杆:屋檐挑出深远,屋 ...

  • 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 4 海派城隍庙

    海派城隍庙 印象中已经不记得去过城隍庙多少回了,从小时候驮在父亲的肩头逛元宵灯会到工作后因为工作需要带老外游豫园,城隍庙无疑是上海旅游景点中去得最多的地方. 新年伊始,闺蜜又拉我来到城隍庙,说是这里的 ...

  • 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 3 印象徐家汇

    印象徐家汇 小时候,徐家汇之于我是美食的所在.记忆中,那里有一个叫作"大千美食林"的地方,供应各地的美食,包括一些西式点心.印象最深的是,炎炎夏日,父亲牵着我穿过梧桐掩映的长长的华 ...

  • 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 1 自序:不止于旅行,更在于成长

    前言 从美利坚北端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到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从南半球的悉尼歌剧院到英格兰北部的爱丁堡音乐节,从江浙一带的农家乐到非洲大草原的Safari,从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到纵贯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你横 ...

  • 第三只眼睛看光伏2021

    [正文] 今天是安徽华晟的投产大会,线上线下同步互动.这是继2020年12月4日迈为HJT2.0产品发布会后的又一次HJT行业的盛会.主要的增量信息.重点信息如下: 1. 华晟:徐晓华 (1)产线调试 ...

  • 第三只眼睛看“混乱”

    在资本主义这个名词出现之前,这种社会形态已经存在了好几百年了,人们只是觉着它和过去封建社会不一样了,变得有点不伦不类.乱七八糟,直到"资本主义"这个词出来以后,才一下子把这些看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