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秦氏谱系

《新民晚报》(1992年6月15日)发了篇《秦怡是“城隍”的后代》的文章,文中讲六十年代初秦怡曾听黄炎培讲她是上海城隍秦裕伯的后代,九十年代秦怡“奔赴浦东三林塘附近的陈行乡探个究竟”,可是除看到一块字迹难以辨清的关于秦裕伯的古碑和听到若干关于秦氏的传说外,其他就一无所剩了。

实际上上海地区的秦姓谱系大多追溯到被苏东坡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北宋著名词人秦观(少游)。秦少游世居苏北高邮,以进士起家,官至秘书省正字。

▲ 上海陈行秦氏支谱,图片来自上海图书馆

少游第五代嫡传为秦知柔,时元兵南下,知柔率家渡长江南迁,并将其胞弟知立、知彰分别安家于赵屯(今青浦县境内)和九团(今州沙县境内),自己则定居沪渎(“沪渎”之地名历年有变,元初的沪读在今石门路苏州河附近)。

▲ 淡井庙遗迹,位于瑞金宾馆,图片来自网络

元贞初年,秦知柔得上海市舶提举使费松推荐擢江浙中书行省儤使(一种值日官),据说他死后就葬在淡井庙(今永嘉路12号内)。知柔的长子秦良显出任鹤沙盐运使监税,于是举家迁往闸港(今浦东闸港),同时也将其父知柔之墓移迁那里,于是,秦氏认上海县闸港为祖籍。

▲ 秦良颢、 秦裕伯墓碑拓片,图片来自张乃清《上海乡绅秦荣光 秦锡田》,墓碑今存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
当秦良显全家迁闸港时,良显的胞弟良颢是一个蒙古学专家,据说,当时“南北人为蒙古学,无出公右者”,以后他曾任国子监学录、浙西擢鹾使等职,由于其地位和名声显赫,不宜再与哥哥同在一个宗祠了,于是与哥哥分家,并迁到闸港以北的陈行。

上海县城隍秦裕伯出生在闸港(也在闸港逝世),是秦良颢的嫡长孙,推算起来又是秦少游的第九代嫡孙,他在元末任福建行省郎中之职,后因丁母艰回家守制,明初,朱元璋考虑到他是上海地区有影响的人物,可能会带头起兵或被人利用“造反”,所以多次逼他到南京做官,他“屡官屡辞,受事不受职”,洪武六年(1373)在家乡逝世,朱元璋为了拉拢江南名绅,就封他为上海县城隍。

▲ 元末里人秦裕伯告老还乡长寿里,建石桥于周浦塘支流长洪,并题名“大通桥”,后人习称“裕伯题桥”,简称题桥,后成为集镇名。

据记载,秦良颢的墓“在题桥市南里许”,因该桥是通墓地的必由之路,该桥由秦裕伯题书名称,所以后人称之“秦裕伯题桥”,省称为“题桥”;当时墓区还有一个秦氏家庵,存放秦氏先人的石碑,后来该庵被僧人占据而被叫作“太平庵”。据记载,明末淸初庙里出了个陈和尚,他用香灰代人治病,极为灵验,所以太平庵一度名气颇大。不久上海政府以“符水惑人”而将僧人逐出,于是陈和尚搬到苏州的北寺,三年后示寂,从此太平庵“亦遂衰”。

▲ 秦裕伯,图片来自上海城隍庙

自从秦裕伯被封城隍后,上海的秦氏后人一般追秦裕伯为先祖,追闸港为祖籍,很少有人去寻秦氏祖先的另一支脉,于是陈行秦氏一脉很少有人提及。

▲ 上海陈行秦氏之谱,图片来自闵行档案

因此,严格的讲,秦怡是陈行秦良颢之后人,同时秦怡所讲的关帝庙可能就是原太平庵,庙中“宇迹难以辨清”的碑不一定是记载秦裕伯事迹的碑,倒有可能是记载秦怡某先辈事迹的石碑。

▲ 晚清上海县政府制,敕封显佑伯加封灵佑护海公江苏松江府上海县城隍秦裕伯执照、腰牌,图片来自雅昌

薛理勇

1947年9月出生于上海。1981年大学毕业后即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参加筹建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风俗历史研究。现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等。已经出版的著作有《外滩的历史与建筑》、《上海租界史话》、《上海洋场》、“薛理勇说老上海丛书”等约六十余本;主编《上海文化源流词典》《上海掌故大词典》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