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与偏见、梳理和简化解题技巧、深入思考、反复训练、诡异/总结/回忆再现/直觉
误解与偏见
某个人以前随意对你说了某句话,你认为这个人误解了你,你生气了。但同样的,你随意对某个人说了某句话,也可能伤害了某个人。
恋爱中的男女的吵架,往往来源于此。
你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不好,也往往来源于此。
比如,你说某人是“猪”,可能你说的“猪”,原意是“像小猪一样可爱”;但别人却认为你说的是“骂人的坏猪”。
考试时某道语文阅读、政治和历史的“大题”等,你的思路是正确的,但由于你的语言表达不够确切,不合阅卷人的思路,那么,你的得分可能会很低。
这也是“误解与偏见”。
为什么有“误解与偏见”?
对任何事情,当然也包括学习,一开始,你必须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否则,你的理解就不可能正确。如果你一开始,就跟别人一样,那么,你就肯定是错的。
但最终,你必须跟别人一样,否则,别人就很难理解你了。
这就是:
“最终的正确来源于开始的错误。”
如何解决“误解与偏见”?
你以前做出的某道题目(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一段时间之后,由于你又掌握了新的知识或新的解题技巧,所以,你有时就会对自己以前做的题目产生“误解”。如果,你把以前做过的题目再重做一下,并思考一下,使以前的思路和现在的新的思路融合,那你进步就大了。
这就是:
“做题贵精不贵多”
混乱、别人的“诡异”的解题技巧
学习进入中、高级阶段之后,部分课程(数学、化学、物理、英语语法类、历史、地理、生物等)如果你做的(或者听课、看题)题目比较多,那么,就会产生混乱。其根源于类似的知识和解题技巧互相冲突,从而导致混乱,你脑子里就会出现各种复杂的甚至“诡异”的解题技巧。
如果你继续积累过多的解题技巧(例如有的人喜欢题海战术,但很少梳理和简化,且学习时大脑不够清晰),你的考试成绩反而会下降,即使你题目做对了,你的解题方法经常比标准答案复杂得多。
为什么会出现混乱甚至“诡异”呢?
比如英语的改错、完型之类的题目,实际上,只要你把一定数量常考的重要单词的辨析记准记牢,把比较“绕”的(或者差别比较细微)的语法掌握好就可以了,但对于绝大多数人,这是很难的。你可以这样做:把一定数量常考的重要单词的辨析、比较“绕”的(或者差别比较细微)的语法结合题目的句子反复记忆,直到记准。其实不用太多,记住几十到一、两百个句子,即可了。关键是记准和大脑清晰。
对于数学,就是用本来似乎看起来不相关的两个(或多个)解题技巧,来解决某道题目。这来源于你不断的梳理和简化解题技巧体系。
简化解题技巧体系
你会发现,你自己以前的解题思路,现在全忘掉大半了,你发现,自己看自己以前做过的题目,有时都很费劲,说明你缺乏回忆再现或者反复训练。进一步了解以前的你自己,你就会大进步。
深入思考
怎样了解你以前的自己,就是回想自己以前是怎样想某道题目的。
你被别人误解了,你感到委屈。那你是否经常误解别人呢?反之亦然。
例如数学(或者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大题、语文作文等),把以前费了很多劲才做出来的题目,重新做,思考以前的解题步骤与标准答案是否吻合,你会发现,(一)其实你虽然以前做对了,但只是模仿,你并没有真正掌握。(二)你做对了,但你的表达容易给阅卷老师造成误解。所以,你要用一种阅卷老师更加容易接受的方法来描述之。
此后,便是势如破竹了。
寻求更简单、更规范的方法,用这个更简单、更规范的方法,去“破”其他竹子。这时,又可能出现“边界”错误。这些“边界”错误就是你的知识漏洞中的不熟练的地方。
靠灵感产生自己的“诡异”的解题技巧
学习进入高级阶段之后,基本上解决了“偏见和误解”之后,多数题型掌握得很清晰熟练,部分课程(数学、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形成解题技巧体系之后,诡异得解题技巧就非常重要了。
诡异的技巧,实际上就是真正的你自己的独创的方法。
这些方法,就是你“总是能把某道题目正确的解出来,虽然解题技巧有时感觉十分怪异、甚至诡异。”
这时,你基本上就没有对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