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清涛:我家的那台手扶拖拉机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我家的那台手扶拖拉机

作者 | 胡清涛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一九八八年春,我家以3500元的价钱从县城买回一辆手扶拖拉机,是郑州第二拖拉机厂出产的红卫12匹。
当时的社旗,基本还是延续着养牛为种田的传统农耕。随着市场的放开,经济的繁荣,养牛种田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于是,一些头脑精明、家底瓷实的农民便成了社旗西南门县农机公司门市的常客。
大约在一九八五年前后,几乎每个庄上都已经有了一俩辆拖拉机,做为改变传统农耕方式的先行者活跃在田间地头。以前农村人人眼气的牛把儿换成了人人眼气的车把儿,以单缸柴油机为动力的拖拉机能犁地能耙地,能拉麦能打场,农闲时还能跑短途运输或搞个体加工,都能挣来大团结。
父亲初中毕业后在何庙学校举办的农机培训班学习过,师从贾保成老师。
贾保成老师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因出身问题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下被遣回原籍何庙村。北京大学的高材生到了一个离县城16里的乡庄上,凭着自己的人品、学识很快就得到了乡亲们的待见。
当时各大队都有一定的集体所有的农业机械,大部分是会用不会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很有眼光的何庙大队负责人看中了贾保成物理系高材生的身份,于是在何庙学校举报了农机培训班,招收初中毕业的小青年。各种型号的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喷灌机、榨油机等都成了农机培训班的学习内容。
父亲在农机培训班时跟贾保成老师相处融洽,对柴油机非常感兴趣,每天放学总要顺路到学校西南角贾保成老师所住的菜庵里拍拍话,顺理成章,父亲也成为了贾保成老师在培训班为数众多的优秀学生之一。
当父亲看到别人买的拖拉机活干的快,地种的好,尤其是经常有人找他修理柴油机时的失落,使父亲决定自己一定要买一辆拖拉机。
拖拉机买回来后要配套一系列家具才能真正派上用场。
犁地耙地不能用橡胶轮胎,就换成了找人在东公路电焊铺加工的铁轮。带升降的犁子和耙是在西南门外河南街一家专业的农机加工作坊买的。后来又陆续配套了打场的镇压器,浇地的喷灌机,拉庄稼的马车。
马车其实是生产队留下来分到各家户的牛车。把这种牛车车沿挑处稍做改造加固就能拖在拖拉机后边,灵活方便,拉庄稼拉粮食比牛拉的架子车强了好多。
于是不到半年时间,我家的红卫12匹基本上配套了除了收割机之外齐全的农机具,当时家里喂的那头犍子便从繁重的农活中解脱出来,它的主要任务就只剩下疅地和㮬地了(当时没有拖拉机带的播种机)。
开着拖拉机上地拉麦,好好装起一大马车,差不多能装半亩地。用棕绳刹好车,用摇把摇响柴油机,拉着离合挂上档,再加着油门同时松离合,随着嗵嗵嗵………的声响,一大车麦很快就拉到场里。
一大清早带上午能连续拉上三车,差不多也够摊一个场了。本来麦割倒后在地里就晒的差不多了,拉到场里后摊开摊匀,尽可能的使麦秸都支篷开,毒辣辣的太阳稍微一晒,吃罢晌午饭来不及歇晌儿就开着拖拉机进场了。
拖拉机后边的镇压器专门是代替石磙来碾场的。镇压器是用生铁铸成一个个空心的小圆轮组合而成,有十轮的,有十二轮的,个别也有十五轮的,带在拖拉机后边,一跑起来哗哗啦啦的声响能传二三里。
带着镇压器碾场先溜边,然后慢慢再一小圈一小圈的实排一遍,碾场的第一遍大概二十来分钟就结束了。第一遍开始进场往往需要油门加大点,用上低档位的三档最佳,差不多碾平后就可以用上高档位的四档或五档,开着不大不小的油门,在不停地转圈。
从小受父亲的熏陶,我在上初中时就能熟练驾驭我家的红卫12匹了。开始学开拖拉机就是在场里碾场,因为再没本事的大不了就是撞到麦秸垛上,不会有啥大事的。
我其实喜欢在火辣辣的正晌午头,顶着红杠老日头开着红卫12匹,在场里打场。柴油机的嗵嗵嗵…声,镇压器的哗哗啦啦……声交织在一起,坐在拖拉机的后尾坐上,左手握着转向,右手扶着油门,在光滑的白亮亮的麦秸上不停转圈,风流流的并不觉得多热,我感觉那是一种很得劲的享受。
最好听的是附近村上都开始打场时,镇压器的声响有远的,有近的,有在路上赶路的,有在场里碾场的,交织到一起,是一曲令人陶醉、令人兴奋的农村三夏大忙交响乐。
开着拖拉机干活,我最精通也就是打场了,其他就是开着上路跑跑还可以,其他的犁耙地等农活我是没有干过的。
每年麦罢去乡粮管所交公粮时,拖拉机的优越性又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好像记得那时我家每年要交公粮两千多斤,如果用架子车一次很难拉完,用拖拉机拉两千多斤麦子像玩一样没问题。
乡亲们天生爱国。一般头天就把自己家里打下来的品相最好的麦子晒干扬净,装上车,第二天一早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乡粮管所门口。拖拉机走在路上,一辆辆架子车被甩在身后,无论从速度还是拉麦量都是架子车无法相比的。
到了粮所院里排队,验级的人员看着拖拉机车主们拉的麦一个劲地表扬籽粒饱满,相对于有的架子车主品相不咋地的麦子,拖拉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显现明显。犁地能深耕,耙地能耙实在,在麦天气候多变时行动迅速,及时避免意外。
拖拉机前边固定一个喷灌机借用柴油机的动力用来浇地很方便。记忆中最好的是驻马店一个厂家出的喷灌机,密封效果好,出水量大,深受大家欢迎。虽然我们庄地处鸭河口水库灌溉区,西地的干渠、支渠、斗渠都修的像模像样,但是一到天旱需要来水浇地的时候,鸭河口水库的水一般是流不到我们这里的。于是,拖拉机带着喷灌机出现在井边河畔,随着柴油机的轰鸣声,白哗哗的水头流到了干涸的地里,旱得耷拉了头的庄稼马上会精神饱满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大约在2000年前后,手扶拖拉机在农业生产中已经有点落伍了。土地长期使用化肥,板结严重,犁起地来12匹柴油机已经显得严重动力不足。加之洛阳东方红和新乡中原四轮拖拉机等大功率农机设备的强势介入,手扶拖拉机已经慢慢要被淘汰。
2004年,又是一个春天,父亲依依不舍的把我家用了16年的红卫12匹手扶拖拉机以1500元的价钱卖给了收废品的。这辆手扶拖拉机给我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我们家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大方便,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农业收成,为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代的车轮不断向前发展,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无论何时给我家带来荣耀和幸福的红卫12匹手扶拖拉机永远会留在我的记忆中!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胡清涛,社旗县大冯营乡张庄人,乡土赊旗公众号特邀作者。

(0)

相关推荐

  • 【灵璧散文】悦耳的机械声

    悦耳的机器声 文/晏金福 午饭后,我带着四个学生,拎着工具箱,骑着自行车,向东南方向驶去.20分钟以后,到了山村嶂渠.大老远的,就看见打麦场上两个年轻人在启动手扶拖拉机.两个人你摇一气,我摇一气,直到 ...

  • 党克荣 | 记忆中的收麦

    记忆中的收麦 文/党克荣 又是一年麦子黄,收麦就要开始了,收麦是农民收获的季节.现在农民收麦,开着车或骑上车,地头一坐,等联合收割机一到,一会工夫就收完了,有车的麦子地头装袋,没有车的麦子直接就送到家 ...

  • 【汗滴化雨伴笔耕】杨勃// 山脚下的小屋之碾场(小说连载)

    山脚下的小屋之碾场(小说连载) ‌      山脚下的小屋之碾场(小说连载) 文/杨勃 题记:谨以此文献给逝去的爷爷和快乐的童年,并致激发我写作的可爱女儿.文中故事一部分为作者亲身经历,一部分是上一辈 ...

  • 试开拖拉机

    试开拖拉机   --学车那些事之一 文/易恭美 我生长在320国道边,从小就对公路上奔跑的汽车很好奇.一听到有汽车的轰鸣声,就立即从家里跑出来,站在公路边,看着汽车从远处开来,经过我家门前,再目送着汽 ...

  • 农村常见的手扶拖拉机,为何现在却很少见到了?

    文章来源:惠农解读,已获取原创授权 网友提问:农村曾经家家都买的手扶拖拉机,为何现在看不到了? 现在农村中的手扶拖拉机还是十分普遍的,只是题主没有留心观察,或者根本不在家罢了.现在的拖拉机主要还是耕地 ...

  • 渭南文坛|一丁:我的父亲

    文/一丁 我的父亲是上门女婿,年轻时务农不踏实,经常遭受爷爷的埋怨.父亲有时和爷爷怼几句,两个姑姑(母亲的妹妹)就成了爷爷的好帮手.上门女婿哪有不受气的,父亲当然也不例外,至今我依稀记得,有一次闹得比 ...

  • 胡清涛:店街印象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店街印象 作者 | 胡清涛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 ...

  • 胡清涛:下湖北的二爷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下湖北的二爷 作者 | 胡清涛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 ...

  • 胡清涛:想起了那些年悠乡串户的货郎担儿

    儿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想起了那些年走村游乡的货郎担儿 作者 | 胡清涛 原创 | 乡土 ...

  • 胡清涛:大照颖哥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大照颖哥 作者 | 胡清涛 原创 | 乡土中原(I ...

  • 胡清涛:花捻儿和面剂儿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花捻儿和面剂儿 作者 | 胡清涛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 ...

  • 胡清涛:肉的味道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肉的味道 作者 | 胡清涛 原创 | 乡土中原(I ...

  • 胡清涛:方言土语说“慌年儿”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NO.2345] 方言土语说"慌年儿" 作者 ...

  • 胡清涛:第一次去四川走舅家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第一次去四川走舅家 作者 | 胡清涛 原创 | 乡 ...

  • 胡清涛:家和老家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家和老家 作者 | 胡清涛 原创 | 乡土中原(I ...